唐代美女詩人的一首送別詩,巧妙之極,句句模仿,卻絲毫不漏痕跡

2020-08-20 草夕寸品文史

大唐的詩人和詩歌多如繁星,眾所周知唐朝詩壇有「三大天王」:李白、杜甫、白居易。但很少有人知道,在當時男權主導的社會裡,唐朝詩壇還有「三大天后」:李冶、薛濤、魚玄機。

薛濤雖為女子,卻有著文人的風骨,也有過報國的志向,只因女子的身份,得了「女校書」的讚譽。她是大唐的一顆明珠,從長安薛府的靈秀少女,到帥府揮筆自豪的女校書,她一直是一位高雅脫俗的女詩人。送別是詩中常見的題材,有豪邁激昂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有對親友的深情「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也有難以抑制的離愁「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同樣是送別,在薛濤的筆下就成了一首妙詩,曲折又蒼涼,句句模仿,卻絲毫不漏痕跡。

送友人》唐 薛濤

水國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

誰言千裡自今夕,離夢杳如關塞長。

這是薛濤贈別友人之作,初讀此詩,似清空一氣;頌詠久之,便覺短幅中有無限蘊藉,藏無數曲折。最重要的是這首詩句句用典,特別是句中暗暗兼用了《詩經·秦風·蒹葭》,可謂巧妙之極。「水國蒹葭夜有霜」是化用《詩經》經典名句「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詩人臨水送友人,「蒹葭」一句表明是秋季,水草蒼茫、含露帶霜,讓這場分別平添傷感。「蒹葭蒼蒼」兩句以下的詩意:「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以表達一種友人遠去、思而不見的懷念不舍的情緒。

「月寒山色共蒼蒼」是模仿王昌齡「山長不見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雲」(《巴陵送李十二》)一句。寒冷的月色與夜幕籠罩中的深青山色渾為一體,蒼蒼茫茫。這是詩人在遠眺送友,眼前的蒼涼之景正是詩人內心蒼涼之情的寫照。這樣彼此照應,就使詩句的內涵更加深厚了。

「誰言千裡自今夕」這是借用唐代詩人李益的經典詩篇《寫情》,「水紋珍簟思悠悠,千裡佳期一夕休。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詩人將「千裡自今夕」用在此處,表達了自己無限深情和遺憾。加入「誰言」二字,似乎要一反那遺憾之意,不願「從此無心愛良夜」。似乎更想要「隔千裡兮共明月」,表現出對相思情意的執著。

最後一句「離夢杳如關塞長」繼續化用,這一次是李白在《長相思》中的名句「天長地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關塞長」使夢魂難以度越,導致離別後連相逢的夢也不能做了,一句之中含層層曲折,將遺憾之情推向高潮。一掃第三句的振奮,將送別的不舍和懷念之情寫得感人至深。

薛濤這首詩層層推進,處處曲折,情誼深沉,又有女詩人特有的細膩和含蓄,最巧妙的是又能句句模仿,卻絲毫不漏痕跡,渾然天成,十分耐人尋味。

相關焦點

  • 唐代美女詩人的一送別首,巧妙之極,句句模仿,卻絲毫不漏痕跡
    她是大唐的一顆明珠,從長安薛府的靈秀少女,到帥府揮筆自豪的女校書,她一直是一位高雅脫俗的女詩人。送別是詩中常見的題材,有豪邁激昂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有對親友的深情「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也有難以抑制的離愁「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同樣是送別,在薛濤的筆下就成了一首妙詩,曲折又蒼涼,句句模仿,卻絲毫不漏痕跡。
  • 唐代最著名的十首送別詩,最後一首令人肝腸寸斷
    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對於離別總是歌吟不絕。在這濃濃的感傷之外,往往還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勵勸勉,或用以抒發友情,或用於寄託詩人自己的理想抱負。另外,唐朝的一些送別詩往往洋溢著積極向上的青春氣息,充滿希望和夢想,反映盛唐的精神風貌。
  • 王昌齡最深情的一首送別詩,盛名不在《芙蓉樓送辛漸》之下
    唐代,是詩歌發展最繁榮的時期,唐詩,代表了唐代最高的文學水平,在那個時期,共湧現出了2536位有名有姓詩人,誕生了五萬餘首詩歌。其中,佔比最大的就是送別詩。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七絕聖手」王昌齡最深情的一首送別詩,其盛名不在《芙蓉樓送辛漸》之下。
  • 白居易最美送別詩,成名作《賦得古原草送別》,給「草」的送別詩
    導讀:白居易最美送別詩,成名作《賦得古原草送別》,給"草"的送別詩,其中詩名中的賦得是什麼意思?都說如果唐代沒有李白和杜甫,那唐代的詩壇便以白居易為首。很多人將白居易與李白、杜甫並稱了唐代三大詩人。白居易有"詩王"和"詩魔"之稱,而大多數人對白居易的印象,可能更多的是來源於《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當然還有那流傳千古的"離離原上草"。說到"離離原上草",甚至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可能大家都很熟悉,但卻不知道這是一首送別詩,特別是這首詩的詩名,可能跟多人還以為就是"離離原上草"呢?
  • 唐代詩人劉長卿的一首送別詩,寫得妙趣橫生、閒情逸趣,值得一讀
    這是一首送別詩,詩中的上人就是靈澈,詩人以野鶴來比喻靈澈,恰合其身份。後兩句含有諷刺靈澈入山不深的意味,譏勸其不應該到沃洲山去湊熱鬧,那個地方已經被世人所熟知,應該另尋福地。詩中後兩句說不要買沃洲山這樣人盡皆知的名山來歸隱。沃洲山是當時的名山。即為眾人皆知的世俗之地,不適合隱居。清代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中說道:「有『三宿桑下,已嫌其遲』意,蓋譏之也。」
  • 唐代送別詩有很多,李白的《送友人》借景抒情,既灑脫又深遠
    為什麼唐代詩人寫了那麼多送別詩呢?這其中自然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唐代的科舉制度意在選拔人才為國所用。文人們從小苦讀詩書,長大後要遠離故土參加科舉考試,做官後又被派往各地任職,常常遠離故土、與親人惜別。唐代朝臣派別相爭,官員們稍有差池就有可能被貶或外放,唐代詩人中,除了官場不倒翁賀知章外,其他詩人幾乎都有被貶的經歷,他們只好與好友惜別。寫詩著文需要深入體驗生活,不少詩人遊覽祖國大好河山,深入基層體驗民間疾苦,特別是安史之亂期間,文人們被迫顛簸流離,也留傳下了很多送別詩。
  • 李白最獨特的一首送別詩,不是送別友人,也不是送別愛人
    唐代,是詩歌發展最繁榮的時期,唐詩,代表了唐代最高的文學水平,在那個時期,共湧現出了2536位有名有姓詩人,誕生了五萬餘首詩歌。其中,佔比最大的就是送別詩。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詩仙」李白最獨特的一首送別詩,這首詩不是送別友人時所作,更不是送別愛人所作。
  • 白居易極美的一首送別詩,為青色取了一個傷感的名字
    說起詩歌這種唐代被發揚光大的文學形式可能大家都有自己不同的見解,而且對於多數人而言都有自己所喜歡的詩人。正是因為每個人喜歡的詩人和詩歌作品都不一樣才會產生無數的見解和看法,筆者喜歡的詩人太多了,對於詩歌的作者我從來都是見一個愛一個,完全沒有一個定式告訴我哪個最和我心意。
  • 唐代一首送別詩,語言清麗流暢,感情深摯自然,妙語連珠餘韻無窮
    這一首詩寫送別朋友,試題就已經說明送別的地點,詩人的重心不在於描寫離別的場景,而在於描寫離別之後內心的空寂和思念。《丹陽送韋參軍》唐代:嚴維丹陽郭裡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
  • 描寫洞房的一首唐詩,但卻醉翁之意不在酒,讀後感到高明之極!
    在我國眾多的唐詩之中,所涉及的題材是很廣泛的,比如山水詩、田園詩、邊塞詩、思鄉詩、愛情詩、送別詩等等。不論以哪種選材作為詩歌創作的方式,其中都離不開借物言志或是借景抒情。唐詩有如浩渺的大海,眾多詩人創作的詩篇累加到一起,說是數以萬計一點也不為過,但是由於詩詞實在是太多,不可能一一收錄,所以《唐詩三百首》一書中,一共收錄了311首唐詩,這些收錄的詩詞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佳作,其中以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王維這些知名人士的作品居多,留給小作者的空間就越來越少了。
  • 讀一首詩王維《送梓州李使君》,送別詩也可以這樣寫,真的長見識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唐代:王維《送梓州李使君》格律詩篇式、句式有固定的格式,音韻也遵循一定規則。格律詩雖然有諸多限制,但是怎樣去寫一首詩,卻沒有一定模式。怎樣寫一首詩,要看詩人的構思。就算是同一詩題,寫同一事,不同的詩人所作的詩也大不相同。
  • 一首不像送別的送別詩,開篇如詩如畫氣象萬千,詩中之佛名不虛傳
    送別自古都是詩人筆下時常出現的場景,比較著名的有李白送別孟浩然的「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王勃寫給杜少府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昌齡送給辛漸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等。但是細細思量,我們曾讀過的送別詩詞,大多都是描寫送別之時、之地、之景、之事等。
  • 王昌齡的一首送別詩,沒有離愁別緒,卻道盡了詩人的真誠!
    小編今天要向大家介紹他的一首送別詩,那便是他的《送柴侍御》,這也是他比較有代表性的一首作品,在這首詩中,沒有了兒女情長,邊塞的戰火紛飛,卻是多了一份詩人內心的真誠。詩人在這首詩中,表面寫得並不憂傷,讀來卻是同樣的令人肝腸寸斷,所以也是送別詩中,非常經典的一首,很是值得我們去讀。
  • 千古第一詠雪奇文,句句精雕細琢,布局巧妙,難以模仿
    一首古詩,一首詞,都有它背後的故事,和深藏的情感。古人寫詩作詞,今人品味經典,歡迎各位文友,和張凡一起,品萬古詩詞,看百態人生。因此便使得許多詩人,萌生了出奇制勝的想法,以至於各種千奇百怪的詩詞文章層出不窮。但真正能夠脫穎而出的佳作,卻依舊是寥寥無幾,唯獨這首,千古第一詠雪奇文,句句精雕細琢,布局巧妙,難以模仿。這是一種結構非常奇特的詞體,由於布局和格調要求十分嚴格精煉,故而古來少有人用,但凡能夠將其熟練運用者,必為當世之大才。
  • 王維這首詩被稱為送別詩之冠,唐宋以來的送別詩均不出其意之外
    在我國古代詩詞中,送別詩可謂不勝枚舉,但有一首卻極負盛名。那就是唐代詩人著名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送元二使安西》又名《渭城曲》《陽關三疊》或《陽關曲》,在唐代被譜成樂府《陽關三疊》而風靡唐宋。尤其是自己的親人、友人要到遼遠艱苦的地方去,就更加讓人擔心和留戀,於是在送別的時候,自然會更多更深地表達自己的依依惜別之情。王維的這首《送元二使安西》就是這樣的一首送別詩。全詩的內容是: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 《唐詩三百首》中最難模仿的一首,寫在牆壁上,二流詩人一詩成名
    王維算是唐代最著名的詩人之一了,寫靜的高手,詩很有禪意。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因為太難寫,成了千年來難以超越之作。不過唐代二流詩人,卻絲毫不弱於王維。他在一座荒山破寺廟中題寫了一首詩,無一靜字卻句句是靜,入選《唐詩三百首》。這位詩人也因為這首詩,一詩成名。這就是來自常建的《題破山寺後禪院》。
  • 王昌齡五十二首送別詩中,這一首最受世人推崇!
    王昌齡是唐朝著名的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雖然他最著名的是那些邊塞詩,但是他的送別詩在唐代詩歌中依然佔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王昌齡一生詩作共計兩百餘首,單是送別詩就達到五十二首。其審美情趣和表達藝術,在唐代送別詩中都極具特色。
  • 唐代詩人的送別詩,既是離別時的不舍,也是對再次相聚的期盼
    唐代的詩詞,一直在我國歷史文學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唐代的詩人云聚眾多,大名鼎鼎的詩人李白、杜甫、孟浩然等等廣為後人崇拜。唐代的詩詞作品題材很多,其中送別的詩詞就是一大類。人生的聚散離合是社會的常態,相聚時歡天喜地,分離時傷感悲涼。
  • 李白很傷心的一首詩,只有短短的4句,卻句句扣人心弦
    如白居易《南浦別》:「南浦悽悽別,西風嫋嫋秋」,許渾《謝亭送別》:「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等。但寫的人多了,既要「感動激發人意」,又要煥發出新意,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而本文向大家分享的《勞勞亭》,就是一首既構思新穎,又扣人心弦的歌詠離別的經典詩作。它出自於唐代大詩人李白之手,是李白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
  • 王維的一首送別詩,通篇沒有一個離別詞眼,卻極好的表達了老友情
    唐詩裡面的送別詩佔據了整個唐詩的一大部分,它比起宋代的詩歌寫送別的更加多一些,因為唐朝社會開放,科舉盛行,所以很多文人要奔赴各地前去科考,這就造成了老友面臨送別,親人面臨分離,送別詩中常常充滿著真情實意,每每讀之,往往聯想到別離的意境,常常讓人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