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颱風「菲特」重創浙江,其中餘姚受災最為嚴重,目前當地仍舊處於一片汪洋之中。餘姚災情引起網民關注,「堤壩會不會垮?」「預警簡訊為啥延遲?」「救災物資是否短缺、救援是否及時?」,記者就這些網民關心的問題採訪了餘姚市政府相關負責人。
一問:堤壩會不會垮?
近日,有網民在網上散布「陸埠水庫」倒塌信息,引發網絡恐慌:「水庫已經裂了」「下遊的人要小心啊!」「報導情況一點也不真實」……網民「半步遙途-阿森」說:「消息不知道真假,說上遊的陸埠水庫出險情,如果潰壩,下遊的餘姚城就全部遭殃了!」
網民「叼著菸斗的熊」也表示:「餘姚是目前最危險的地方,市中心街頭只有軍車才能行,水庫也有潰壩的危險,我們不需要太多的憐憫,我們只需要如實的報導。」
對此,餘姚市政府部門回應說,餘姚地處姚江中段,因為上遊來水迅猛,下遊寧波城區積水也比較嚴重,又遇到月初的天文大潮,姚江的水可謂「上瀉下不通」,水位在8日上午9-10時,達到了5.33米,超過警戒水位1.56米,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最高。到9日上午10時水位略有下降,但也仍有5.17米,目前,水還是退得比較慢。姚江多處堤防曾告急,鳳山街道、姚江河姆渡、三七市段等多處出現險情。但目前並沒有潰壩危險,水庫和江河水位正在逐步下降,估計街上和道路的積水12號會基本消退。
二問:預警簡訊為啥延遲?
新華社記者在餘姚採訪時,幾位市民表示,這次政府在預警和應急上都有欠缺。「我在8號早上才收到政府發來的提醒簡訊,但那時早就淹了。」一位正準備跑到隔壁城市親戚家避難的市民說,水災後,他也沒看到有及時的救援,基本上還是靠自救。
網民「蝴蝶」、「耕田旺夫」也表示:「8號水災已十分嚴重,這時預警已屬於馬後炮,而且當時已通訊很差,很多人肯定收不到,政府應在下大雨時就發出相關信息。」
政府相關部門表示,8號早上六點鐘開始,他們就通過中國三大運營商向所有餘姚的手機號發布預警信息,並通過電臺不間斷地發布各類相關信息,但當地的通訊信號較差,可能導致部分民眾無法收到。政府部門也承認「對這次災情估計不足,來得太突然,餘姚幾乎每年都會有颱風,像去年的海葵,但都沒有那麼嚴重。」
三問:救災物資是否短缺、救援是否及時?
「餘姚路埠鎮沿江村!我有同學困在那裡!急缺食物和水。」網民「Cheryl_話癆的臆想」表示,「同學發簡訊求救說,她們那裡兩面夾擊,一邊姚江水倒灌;一邊水庫放水洩洪。救援隊和發放物資在餘姚市區和鎮上,那裡根本輪不到。外界以為情況還好,可是她們地勢低又靠近江邊的村子情況很糟!」
網民「陳小陳陳陳回歸」也表示:「我朋友跟我發簡訊說她們那裡只有方便麵,路上偶爾會有發物資的,希望早點恢復正常物資供給。」
「除了提供充足物資,政府還應注意防疫工作。」網民「cchick要喝蜂蜜水」表示:「身在餘姚的好友發來簡訊求助,她那邊斷電斷信號,一米多深的死水開始發臭,擔心情況不處理會汙染自來水,通訊方面信號薄弱,電話接不了也打不出去,具體位置:餘姚市鳳山街道皇山新村。望有關部門儘快幫忙解決。」
對此,政府相關部門表示,目前已儲備了可供市民食用15天以上的物資,到8日下午,已從周邊縣市調集了礦泉水、方便麵、餅乾、饅頭等大量應急物資,物資可穩定充足供應。同時,針對出現的局部搶購物資的現象,我們發動商家優化物資調配、方便群眾採購。當前物資供應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運力不足,特別是由於道路積水嚴重,物資配送車輛難以及時送到目的地。市裡已經專門調配了10輛軍用卡車和10艘橡皮艇,全力保障物資運輸。大超市和菜市場這兩天就會恢復,情況會有所好轉。
記者發現,在集中安置群眾的地方,食品供應基本充足,但分散的居民能得到的救災物質還很有限,只能靠自救。記者在城中心看到,大部分的商店沒有開門,路邊的小攤和部分營業的小商品店,東西有部分漲價,如橘子賣到10元一斤。由於前些天城中心的超市遭遇搶購,因此目前城中心物資較為匱乏,不少市民用輪胎和竹筏等製作小船,劃著出城購買食物,有的人直接出城投靠外地親戚。
針對衛生防疫工作,政府相關部門表示,將積極開展災後疫情監測和防治,加強飲用水衛生監督監測,同時做好環境衛生工作,確保「災後無大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