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厝裡的閩南元素 泉州建築文化你知道多少?

2020-12-08 閩南網

  「這些閩南元素你都認識嗎?」近日,有263萬粉絲的微博大V「V遊福建」轉發了一組閩南元素照片,這組照片風格清新,九張圖片裡有八張與閩南建築相關。這條微博獲得了不少網友的關注,然而能完全說出這些閩南元素名稱的人卻不多。記者特地聯繫上這組照片的拍攝者——知名草根微博達人「咱厝人-陳陳」,向他了解照片裡的故事。

  陳陳名叫陳劍,今年27歲,目前是個自由職業者,因此他有充裕的時間遊走家鄉的大街小巷,用文字和照片記錄家鄉的文化。「這九張照片來自不同的地方,我覺得這些閩南元素很有意義,就想發一組照片。」陳劍表示,照片發出後能準確說出每個元素名稱的人確實不多,但正因為很多人不認識這些閩南元素,我們更應該多宣傳。「其實我以前也不知道這些古厝構建叫什麼,但每次出去一些老年朋友都會說起,我就會再詳細去了解。」陳劍表示,雖然個人的力量渺小,但他希望有更多人因為他的照片或文字認識泉州、了解泉州。

  「我也想讓泉州本地年輕人知道,這些傳統文化不是枯燥無味的,你看一個古厝的構建也可以小清新,也可以這麼美。」陳陳認為,年輕人更應該主動去傳承與弘揚家鄉的文化。

石敢當,舊時嵌在古厝外牆內或街巷口石壁裡的小石碑。因碑上刻「石敢當」字樣,故名之,有闢邪、鎮宅的作用。

燕尾脊,屋頂正脊,也稱中脊,正脊兩端線腳向外延伸並分叉,即燕尾脊、燕仔尾。

滴水獸,閩南輸水管道噴口終端的一種雕飾,常見於番仔樓。

蠔殼厝,是閩南泉州地區一種傳統特色建築,即用蠔殼建造的房屋。

「出磚入石」是閩南建築一種獨特的砌牆方式,利用形狀各異的石材、紅磚和瓦礫的交錯堆疊,構築牆體,交壘疊砌。

花磚是一種建築地面裝飾性構件,來自歐洲或南洋。

「風獅爺」是設立在建築物的門或屋頂、村落的高臺等處的獅子像,用來闢邪鎮煞。

天花頂是常見於閩南番仔樓屋頂的彩繪裝飾,頗具南洋風情。

  (記者佔婷/文陳劍/圖)

原標題:你認識這些 閩南建築元素嗎?

責任編輯:康妍園

相關焦點

  • 閩南文化是臺灣古厝的源頭
    固定布局                                                        工具條上設置固定寬高背景可以設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對齊背景圖和文字以及製作自己的模板在長期發展過程中,閩南建築文化在臺灣也融入了地域特色,譬如由於島內不宜開採片石,以粗砂粒為主要原料的「洋灰洗」工藝得到更廣泛運用。
  • 古厝·唐山丨閩南文化是臺灣古厝的源頭
    固定布局                                                        工具條上設置固定寬高背景可以設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對齊背景圖和文字以及製作自己的模板在長期發展過程中,閩南建築文化在臺灣也融入了地域特色,譬如由於島內不宜開採片石,以粗砂粒為主要原料的「洋灰洗」工藝得到更廣泛運用。
  • 閩南傳統建築文化走進黎大 實地考察測量古厝
    閩南網11月10日訊 泉州的味道,怎麼能離開古厝?怎能離開「紅磚古厝青石板,一把蒲扇一張椅」這種家鄉的味道?  怎麼把這個符號具象?上周日,閩南民居保護和修復專家姚洪峰做客黎明大學,跟學生講述閩南民居的設計選址、營造過程、技藝特點及風俗禁忌等,和大家分享他多年閩南民居保護修復的第一手素材。
  • 福建泉州十八景之一,被譽為閩南建築大觀園,紅磚古厝的傑出代表
    閩南建築的傑出代表,除了土樓,另一個就數那些獨具特色的紅磚古厝了。紅磚古厝又叫「皇宮起」,是福建四大民居形式之一,自五代以來,閩地的先民們將獨具閩南特色的建造技藝發揚光大,留下了眾多古厝遺蹟。泉州作為古厝的重要發源地之一,至今保留著眾多聞名全國的古厝群,而位於泉州南安的蔡氏古民居,更是其中傑出的代表。
  • 泉州石獅小眾打卡地,四端堂裡的紅磚古厝,被譽為城市文化會客廳
    閩南的紅磚大厝在泉州一帶保留最為完好,不僅是文化留存也是遊客最愛的打卡地。紅磚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閩越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華,成為閩南文化的重要體系。「紅磚白石雙坡曲,出磚入石燕尾脊,雕梁畫棟皇宮式 」是對閩南紅磚建築特色的形象表述。
  • 泉州民宿5年誕生五家 主打閩南元素推廣家鄉文化
    掌柜古城情深創業 推廣家鄉文化  民宿的創辦人一般都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他們從小生活在市區,特別是古城區裡,熟悉泉州百姓生活,長期浸潤在閩南文化裡,且對古城文化有很深的感情。在由非常典型的閩南古厝改造而成的舊館驛青年客棧裡,來自遼寧、上海、山東等地的背包客坐在天井邊上的小桌旁談天說地。客廳的一面牆上貼滿了客人的留言和照片,裡面不乏一些外國人面孔。而館驛七號度假旅館早在春節前兩個月就被訂滿。「館驛七號在攜程網上的滿意度一直位列泉州各酒店前列,這說明經營民宿完全可以讓代表閩南文化元素的泉州老建築『活起來』。」
  • 探尋閩南大厝的奧秘:用閩南元素賦能鄉村建設
    「我在閩南古厝裡出生和長大。」今年46歲的邵龍泰對閩南傳統建築有著強烈的求知慾,「閩南大厝講求中軸對稱,飛簷鬥拱,紅磚紅瓦,外觀氣勢恢宏,有皇家建築風範,而內部又有鮮明的等級秩序和禮儀規範,這在漢族民居中不多見。」   邵龍泰的朋友們,有著同樣的好奇。2010年開始,他們啟動了尋找閩南古厝的計劃。   幾年間,4人幾乎把廈漳泉地區的古村落走了個遍。
  • 泉州晉江的五店市,不愧是閩南古厝博物館!
    在五店市的時光裡你永遠成不了第一位或最後一位客人而這裡的閩南古厝自建成之日起已經留下了無數遊人的足跡而五店市裡的各色建築不僅體現了閩南紅磚厝的建築風格這些建築的背後還飽含著一段段悠久的歷史!而在蔡氏家廟旁邊有一個狀元牌坊,不注意看的話,你很可能會忽略上面刻著的泉州歷史上各朝各代的11名狀元。牌坊背後有處戲臺,戲臺上題字「橫撇豎捺」頗具特色。莊氏家廟莊氏家廟始建於明嘉靖九年(1530年),後來經過多次重建逐漸成了今天的模樣。
  • 閩南泉州永春岵山古厝記憶
    回想起來,我童年的快樂時光,竟有一大半是和泉州永春岵山古厝聯繫在一起的。  說起岵山古厝,那可頗有一番歷史。岵山是有名的僑鄉,很多出門在外打拼的人,賺了錢就回家建大厝以光宗耀祖,於是,岵山便有了300多座保存較為完好的古厝。  古厝的色彩紅白相間,建築極為精美,一般都是聘請惠安工匠精心雕琢而成的。
  • 獨具韻味的泉州閩南文化
    在泉州市中心,四組巨型雕塑引起記者的濃厚興趣,雕塑形象展示了中國古代商人從泉州起航遠赴世界各地的驚世壯舉。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泉州不僅是東西方貿易的中轉站,也是文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呈現出多元一體的文化特質。
  • 閩南「皇宮起」建築博物館,紅磚古厝建築古代宗法制度
    民居營造技藝,起源於曾為世界第一大港所在的泉州,曾作為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而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福建多個地區,將房子稱之為「厝」,自五代以來,閩地的先民們將獨具閩南特色的建造技藝發揚光大,留下了眾多古厝遺蹟。這些建築就地取材,大多以花崗巖、紅磚相互壘砌,這便是閩南建築技藝中的「出磚入石」。以磚石構建的牆體,不僅堅固耐用,還能防潮防火防蟲害,冬暖夏涼,對於氣候潮溼的福建地區,非常具有實用意義。
  • 晉馬完賽紀念獎牌正式亮相 融入閩南古厝、海絲文化元素
    晉江新聞網11月9日訊 是什麼吸引著你參加並完成一場馬拉松?對不少跑友而言,完賽牌便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好消息來了,2016年「特步杯」晉江國際半程馬拉松賽完賽紀念獎牌首次全方位亮相,本報記者帶你提前「一睹芳容」。  昨日,在大賽組委會辦公室,記者見到了新鮮出爐的晉馬完賽牌。
  • 閩南堆剪師巧手「妝」古厝
    「妝」古厝     中新社南安4月14日電 題:閩南堆剪師巧手「妝」古厝  作者 陳龍山 劉鍶婷  行走在福建泉州,經常可見名剎古寺、宮廟、祠堂以及閩南古大厝,其雕龍畫鳳、燕尾脊、神仙故事雕塑圖等建築風格獨具一格,分外引人注目。
  • 坂埔古厝:閩南「皇宮起」建築博物館,紅磚古厝見證古代宗法制度
    民居營造技藝,起源於曾為世界第一大港所在的泉州,曾作為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而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福建多個地區,將房子稱之為「厝」,自五代以來,閩地的先民們將獨具閩南特色的建造技藝發揚光大,留下了眾多古厝遺蹟。這些建築就地取材,大多以花崗巖、紅磚相互壘砌,這便是閩南建築技藝中的「出磚入石」。以磚石構建的牆體,不僅堅固耐用,還能防潮防火防蟲害,冬暖夏涼,對於氣候潮溼的福建地區,非常具有實用意義。
  • 坂埔古厝:閩南「皇宮起」建築博物館,紅磚古厝見證古代宗法制度
    閩南民居營造技藝,起源於曾為世界第一大港所在的泉州,曾作為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而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福建多個地區,將房子稱之為「厝」,自五代以來,閩地的先民們將獨具閩南特色的建造技藝發揚光大,留下了眾多古厝遺蹟。這些建築就地取材,大多以花崗巖、紅磚相互壘砌,這便是閩南建築技藝中的「出磚入石」。
  • 歌舞劇《古厝娶親》演繹閩南婚禮大觀
    《古厝娶親》薈萃了諸多閩南優秀傳統戲曲文化及民俗文化經典,藉助現代科技、融古鑠今、中西結合的演繹讓人耳目一新LED與演員表演同步,圖為新娘正對著菱花鏡梳妝打扮,現場出現很多自己的影像。核心提示近日,《古厝娶親》上演,座無虛席。泉州歌舞劇團時隔兩年再次復排復演了閩南民間婚俗歌舞《古厝娶親》。該劇在題材、表演形式、人物造型、舞臺背景等各方面都進行了融合創新,吸引了觀眾的眼球,展現了泉州文化的無窮魅力與豐富內涵。
  • 閩南紅磚古厝|晉江五店市
    世界一直在變唯有被記錄的時光不變微信公眾號:徐先生的時光裡NO.39 - 閩南紅磚古厝|晉江五店市文|蔡佳劍這些所賦予晉江的榮譽,都歸功於閩南人的「愛拼才會贏」的精神所在。晉江一個縣級市的GDP,在數十年前時至今日都遠遠超過福建某些地級市。規模龐大的園區,井然有序的廠房,在這裡俯仰皆是。晉江的現代化城鎮建設也非常迅速,當我們透過高樓林立的的縫隙,卻也不難發現一個依舊古樸,紅磚建築鱗次櫛比的古厝——五店市。
  • 閩南的建築文化
    紅磚白石,一直是閩南建築的一個特色,在泉州建築中更有「出磚入石」的建築工藝。  其實,每一棟閩南建築都別具風情。屋脊、瓦當、木雕、石雕……只要你一一探究,就會發現每一個細節都有特別的地方,值得細細品味。  我們請來曾任泉州南建築博物館館長的黃金良先生做個導遊,帶著大家領略閩南建築的別樣風情。
  • 文化大事件!晉江紫峰裡20億古厝群運營戰略啟動!
    2017年5月26日,晉江紫峰裡營銷中心,一場「閩南文化復興計劃」震撼上演!新城控股區域總經理、晉江城投總經理、泉州權威媒體代表歡聚一堂,共同見證紫峰裡古厝群正式啟動運營,見證閩南文化復興的歷史時刻!
  • 一塊紅磚,承載了閩南的建築文化
    也許這就是閩南紅磚建築特色吧!「紅磚白石雙坡曲,出磚入石燕尾脊,雕梁畫棟皇宮式 」。在閩南,房子用閩南話來說叫厝,也叫閩南紅磚古厝。紅磚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閩越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華,成為閩南文化的重要體系。閩南紅磚古厝,紅磚紅瓦,豔麗恢弘,盡顯建築之張揚,而內在則質樸端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