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起點」到「當下」 紅色舞劇展現壯美革命精神

2020-12-11 央廣網

「北風那個吹啊,雪花那個飄啊……」雪花飄落,熟悉的旋律響起,讓老觀眾回首往日歲月、往昔之情,也給年輕觀眾帶去一段歷史、一片新景。昨晚,紅色經典芭蕾舞劇《白毛女》在國家大劇院起舞,上海芭蕾舞團把「傳家寶」帶到了北京,贏得滿堂彩。與此同時,一票難求的盛景也出現在了上海國際舞蹈中心,上海歌舞團的《永不消逝的電波》連演16場,門票一個月前就已售罄。

記者獲悉,臨近「七一」,多臺紅色舞劇密集登陸京滬兩地舞臺,25場演出的出票率接近百分之百。其中,不僅有演出累計2000多場的《白毛女》,也有中央芭蕾舞團的「壓箱之作」《紅色娘子軍》,更有「不滿周歲」的《永不消逝的電波》《閃閃的紅星》。從「起點」到「當下」,經典不朽,新作迭出,中國舞蹈界致力於打造符合當代審美、具有時代精神和國之情懷的原創作品,把中華民族革命精神的壯美圖卷展現在世人眼前。

不忘初心,不朽經典重燃熱血,優秀新作再續情懷

一曲「向前進」唱響大江南北,1964年,根據同名電影改編的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以中國革命歷史為依託,將西方芭蕾的技巧與中國民族舞蹈的表現手法相結合,成就了中西文化在芭蕾領域完美融合的範例。芭蕾舞劇《白毛女》也初創於1964年,經過小型、中型發展為大型芭蕾舞劇,大型芭蕾舞劇首演於1965年「上海之春」。《白毛女》是上海芭蕾舞團的奠基之作,它實現了中國芭蕾舞劇「從無到有」的劃時代進程,對上芭人來說,它是初心,是血脈,是情懷。

歷經了半個多世紀的打磨與沉澱,《白毛女》《紅色娘子軍》歷久彌新、更見風採。中國舞蹈人不忘初心,繼承革命精神,延續紅色情懷,用一部部優秀作品謳歌英雄、書寫時代。

上海芭蕾舞團力作《閃閃的紅星》,首演於2018年10月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這臺芭蕾舞劇從青年紅軍戰士潘冬子的視角徐徐展開,以當代精神、芭蕾語彙、海派風格重新演繹紅色經典。「《閃閃的紅星》印證著上芭致力於探索中國芭蕾創作的初心,也擔負著當下藝術工作者對弘揚紅色文化、革命情懷的重任。」團長辛麗麗告訴記者,今年「紅星」將閃耀在全國20餘座城市,為觀眾奉獻50場演出。

另一部上海出品的舞劇精品《永不消逝的電波》以烈士李白的故事為原型,描摹出堅貞不屈的共產黨人群像。自去年12月試演以來,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就成了許多觀眾心心念念的好戲,舞蹈愛好者紛紛把它加到「必看戲單」中,在豆瓣平臺拿下9.3的高分。6月初獲得「文華大獎」殊榮後,上海歌舞團的年輕演員又投入到高強度的演出季中,在舞臺上繼續錘鍊技藝。更難得的是,該劇上海場9月演出票也已被預售一空,全國百場的計劃將把「電波熱」推向各地。

創新突破,讓紅色題材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芭蕾是舶來品,本是屬於公主與王子們的舞臺藝術;而以軍帽、軍鞋、軍裝打扮的「娘子軍們」通過對古典芭蕾形象的顛覆,將芭蕾語彙與中國氣派融為一體。誕生於上世紀中期的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破天荒地創造了「拿刀槍的足尖舞」,如娘子軍戰士的「射擊舞、投彈舞、刺殺舞」,赤衛隊員的「五寸刀舞」等,在世界芭蕾舞臺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創新是藝術永恆的主題,突破是中國舞劇發展的動力。創新變革中,挑戰自我,需要更大勇氣。編導趙明近20年前曾打造過中國舞劇版《閃閃的紅星》,上芭版「紅星」是他回望審視前作的全新體悟。「這臺芭蕾舞劇不僅是我的探索,也承載著中國芭蕾創新的厚重命題,芭蕾藝術如何在《白毛女》的基礎上傳承和發展,這些思考驅使我奮力前行,挑戰自己。」趙明與上芭的演員們邊演邊改,對該劇不斷修改提高。在新的舞劇結構中,加強了「紅星」的故事線,增加了紅軍戰士潘冬子的舞段,重新編排了群舞,舞美和服飾也同時進行了打磨,使其更符合故事情節和人物特徵,藝術就在跟自己的「較勁」中日臻完美。

時代在發展,不斷創新突破才能讓紅色題材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上映已有一個甲子,但在舞蹈領域,諜戰題材還是空白。面對中國舞劇史上「從無到有」的難題,上海歌舞團主創團隊歷經10多次創作採風和20餘次研討論證,「舞劇蒙太奇」「倒帶式回放」「可移動景片」……一連串突破常規、不拘傳統的手法被帶到了舞劇裡。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馮雙白評價:「完全可以被寫進舞蹈學院的教科書」,「在舞劇藝術表演美學上達到了一個全新高度,希望它能成為當代中國舞劇的一個最新坐標」。

近期上演的紅色舞劇

上海芭蕾舞團紅色經典芭蕾舞劇《白毛女》

6月21-22日 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

6月25-26日 國家大劇院

上海芭蕾舞團原創芭蕾舞劇《閃閃的紅星》

6月29日-7月1日 國家大劇院

上海歌舞團紅色原創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

6月20日-7月3日 上海國際舞蹈中心

中央芭蕾舞團紅色經典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

6月30日-7月1日 上海東方藝術中心

(本報記者 宣晶)

相關焦點

  • 重溫紅色革命記憶·接受革命精神洗禮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進一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增強黨員意識,自覺錘鍊黨性,激勵廣大黨員幹部堅定理想信念,更好地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7月2日上午,合肥市榮城幼兒園黨支部組織全體黨員來到李克農故居和淮軍故裡,開展「重溫紅色革命記憶·接受革命精神洗禮」為主題的「七一」黨建活動,接受革命歷史傳統教育,回顧黨的奮鬥歷程
  • 《馬桑樹下》:一臺民族經典舞劇 傳承紅色革命基因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紅色資源利用好、紅色傳統發揚好、紅色基因傳承好,讓革命事業薪火相傳、血脈永續。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由湖南省民族歌舞團和龍山縣人民政府聯合打造,根據同名話劇劇本改編的大型原創民族舞劇《馬桑樹下》代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參加湖南省第六屆藝術節專業舞臺劇目展演,並獲得田漢大獎。
  • 「紅色精神永流傳」——紅色經典舞劇中小學研學活動招募小演員啦
    「紅色精神永流傳」紅色經典舞劇中小學研學活動即將開始如果你對紅色經典故事感興趣如果你想在舞臺上展示革命情懷那麼,來吧這裡是你實現夢想的研學基地紅色經典舞劇研學活動是河南省婦女兒童活動中心注重少年兒童互動參與
  • 革命史詩點燃舞臺,川渝美學喚起共鳴,舞劇《努力餐》展現驚心動魄的生死暗戰
    該劇用「濃烈、鮮活、深刻、壯美」的舞臺語言,講述了充滿濃鬱「天府煙火氣」的革命故事,激發觀眾的愛國主義熱情和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責任感。聚集紅色革命題材,編織磅礴史詩交響革命題材舞劇眾多,《努力餐》卻另闢蹊徑,將目光聚焦於上世紀30年代的「努力餐樓」,講述了在日本帝國主義侵我中華之際,革命者努力奮鬥、血戰到底的故事。
  • 紅色經典的當下意義
    ,它也是當下的,原作仍在被不斷閱讀、觀看、欣賞,並成為當下文藝創作的一種資源,被反覆改編、重拍、翻唱  ●紅色經典是「工農兵文藝」,它把幾千年來一直被忽略和蔑視的普通民眾塑造成英雄,這區別於「五四」時的俯視和憐憫平民,平視加仰視,使得平民特別是農民的日常生活以從未有過的細膩方式展現於讀者面前  ●紅色經典表現的家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和理想信念,其追求和創造的超越一己之利的高遠藝術境界
  • 《紅色娘子軍》:50年紅色舞劇經典 80年不朽精神傳承
    新華網海口6月6日電(記者夏冠男、趙葉蘋)80年前,海南萬泉河畔一個椰林環抱的小山村裡,100多位窮苦的農村婦女,為反抗封建壓迫和爭取男女平等,在中國共產黨組織領導下,勇敢地投身瓊崖革命的大潮之中。「古有花木蘭,替父去從軍,今有娘子軍,扛槍為人民。」一首慷慨激昂的紅色娘子軍軍歌傳唱大江南北,也讓這支曾在瓊崖奮戰的女子部隊聞名天下。
  • 大型原創舞劇《努力餐》9月試演 舞劇題材講述革命故事
    紅星新聞記者獲悉,由成都藝術劇院有限責任公司創作打造的大型原創舞劇《努力餐》,將於今年9月初在成都城市音樂廳試演,該劇目以革命遺蹟努力餐樓為切入點,以新中國成立前的革命先烈鬥爭故事為原型進行創作,講述了眾多革命先烈以餐樓為掩護開展秘密行動、獻身革命事業的故事。
  • 如何開掘紅色革命題材這座文藝「富礦」
    國家話劇院原創話劇《三灣,那一夜》的成功,就展示了重大革命歷史事件敘述的舞臺打開方式。  1927年9月30日,秋收部隊到達江西永新縣三灣村,當夜在「泰和祥」雜貨鋪召開了前敵委員會。《三灣,那一夜》把這一夜的會議搬上了舞臺。舞臺沒有對秋收起義作全景展現,而是把講述收縮到充滿起伏跌宕的三灣會議上。各方意見和態度在這間雜貨鋪裡交鋒,在層層推進中具有強大的吸引力。
  • 中國歌劇舞劇院舞劇《英雄兒女》展現偉大抗美援朝精神
    【簡介】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在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指導下,中國歌劇舞劇院出品舞劇《英雄兒女》交響合唱版,將於10月22日至24日唱響北京天橋藝術中心。此劇以同名電影《英雄兒女》及巴金創作的小說《團圓》為藍本,展現中華兒女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深沉厚重的家國情懷。陶誠任藝術總監、山翀和許寧任總導演、於平任編劇。
  • 舞劇《努力餐》成都首演 全新表現手法致敬革命英雄
    在100分鐘的時間裡,舞劇用「濃烈、鮮活、深刻、壯美」的全新舞臺呈現方式和藝術表現手法,致敬守護「煙火人間」的老一輩革命英雄,激發出人們的愛國主義熱情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的責任感。聚焦地域革命題材 致敬革命英雄舞劇《努力餐》是在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下,由中共成都市委宣傳部、成都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中共成都市委黨史研究室共同出品,成都藝術劇院有限責任公司重點打造
  • 泉州舉辦舞劇《白毛女》紅色主題藝術導賞活動
    推進革命傳統教育與集團文體板塊業務融合,進一步引導集團廣大黨員學習黨史、銘記黨的奮鬥歷程,以加快推進集團各黨組織融入集團戰略發展、服務文體板塊經營,推動助力傳揚社會主義核心文化價值體系,學習宣傳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按照《中國共產黨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條例》要求,2020年12月4日至
  • 舞劇《努力餐》成都首演 全新表現手法致敬革命英雄
    早在開演前,舞劇《努力餐》就已獲得社會各界廣泛關注,2020年8月份入選中國舞蹈界最高獎項「荷花獎」。在100分鐘的時間裡,舞劇用「濃烈、鮮活、深刻、壯美」的全新舞臺呈現方式和藝術表現手法,致敬守護「煙火人間」的老一輩革命英雄,激發出人們的愛國主義熱情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的責任感。
  • 舞劇《嶺南秋雨》首演
    舞劇《嶺南秋雨》劇照昨晚,廣東歌舞劇院最新力作《嶺南秋雨》在廣東藝術劇院首演,此次亮相也是參加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的終評演出。舞劇《嶺南秋雨》以陳復烈士及其父親、嶺南畫派創始人之一陳樹人為原型,用舞與劇並重的藝術形式,展現了嶺南革命先驅不畏艱險前赴後繼的英雄氣概。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素芹舞劇《嶺南秋雨》作為建黨100周年的獻禮之作,講述了100年前的英雄故事,也彰顯出無比契合當下的現實意義。
  • 「成都造」大型原創舞劇《努力餐》今晚角逐「荷花獎」
    作為本屆中國舞蹈「荷花獎」8個入圍終評舞劇之一,今晚,「成都造」大型原創舞劇《努力餐》將亮相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參與「荷花獎」終評演出。該劇以革命先烈為原型,用鮮明的藝術語彙和濃鬱的巴蜀意韻,深情謳歌黨、謳歌先烈,傳承紅色基因,展現共產黨人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中國舞蹈「荷花獎」是全國專業舞蹈藝術最高成就專家獎,是眾多舞者的畢生追求。
  • 英雄精神永續流傳 中國歌劇舞劇院推出舞劇《英雄兒女》
    央廣網北京10月14日消息  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七十周年,在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的指導下,中國歌劇舞劇院出品的舞劇《英雄兒女》交響合唱版,將於10月22日至24日19:45分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大劇場上演。
  • 舞劇《英雄兒女》| 英雄精神永續流傳,即將與你相見
    英雄精神永續流傳·中國歌劇舞劇院出品舞劇《英雄兒女》·「家國情懷弘揚英雄時代精神」舞劇《英雄兒女》是中國歌劇舞劇院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七十周年的獻禮之作,不僅有對時代風雲、戰火硝煙、歷史際遇全景式抒寫,還從兄妹情、戰友情、父子情等溫情處入手,聚焦戰爭中個體生命的悲歡離合,以此展現中華兒女不畏強敵、敢於戰鬥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深沉厚重的家國情懷。
  • 「爆款」紅色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驚豔亮相閩南大戲院
    用當代方式重塑經典 再現革命先輩英雄形象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取材自「100 位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李白,以李白烈士的真實故事為素材,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進行大膽原創,融入青春色彩、紅色記憶、浪漫情懷、諜戰氛圍等元素,通過舞劇的獨特表現形式,把石庫門、弄堂、馬路、報館、旗袍裁縫店等老上海的城市特色,細緻入微地呈現在舞臺上,以高度凝練的舞劇敘事、唯美的意象表達、靈活寫意的舞臺布景和諜戰的緊張懸念,再現了革命先輩為我黨民族解放事業而壯烈犧牲的、
  • 用青春的朝氣舞出革命情懷
    【藝苑新事】    這是一首革命史詩,歌頌生命與信仰。    這是一部青春舞曲,跳動愛情與浪漫。    這是一臺時代獻禮,致敬英烈與傳統。    ——這就是近日登上京城舞臺的原創紅色民族舞劇《立夏》。
  • 舞劇《騎兵》入圍第十二屆中國「荷花獎」舞劇終評
    正北方網訊(北方新報正北方網記者 馬麗俠)記者8月18日從內蒙古文旅廳了解到,中國舞蹈家協會於近日發布了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入圍終評結果。經評審委員會評選,共產生8個作品入圍終評,由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歌舞團創作、演出的舞劇《騎兵》成功入圍,也是內蒙古唯一入圍作品。
  • 舞劇《努力餐》今晚成都恢弘首演 觀眾走出劇場仍在回味
    在100分鐘的時間裡,該劇用「濃烈、鮮活、深刻、壯美」的全新舞臺呈現方式和藝術表現手法,講述了充滿濃鬱「天府煙火氣」的革命故事,激發出人們的愛國主義熱情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的責任感。聚焦地域革命題材 編織磅礴史詩交響革命題材舞劇眾多,《努力餐》卻另闢蹊徑,從一位成都「非典型」的革命者事跡入手,將目光聚焦於20世紀30年代的「努力餐樓」,講述了在日本帝國主義侵我中華之際,一代革命黨人如何為解決勞苦大眾的吃飯問題而努力奮鬥、血戰到底的故事。舞劇中的主要人物車老闆以革命先烈車耀先的生平事跡為原型進行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