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軍事家,紹興人。他所開創的陽明心學提出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觀念,延伸發展了中國儒學,是我們越文化的精髓,到今天仍可資借鑑。近兩年,有個文化現象值得關注,那就是,研究王陽明的新書又漸次風行。在柯橋,就有許多研習陽明心學的企業家,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構建企業管理的新文化。為什麼在浮躁的社會中,王陽明的心學會再次流行,他到底高在何處?
1
輕紡城布商捐款16萬
支持陽明小學教育發展
前不久,位於紹興越城區鶴池苑小學傳出消息,今年9月份,該校將正式更名為陽明小學。意在以王陽明心學指導教育,激勵學生。聽聞此事,柯橋區浙江國紳家居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有峰,與該校取得聯繫,向該校捐贈16萬元的愛心款,支持陽明小學的建設發展。
孫有峰是江西籍布商,說起捐款一事,他並不諱言,稱自己是王陽明的超級「粉絲」。江西和紹興一樣,是儒家思想浸潤很深的地方。那兒不但有象山(陸九淵之號)路,還有陽明路。孫有峰老家新建縣,是王陽明的受封之地。這一切,讓孫有峰與陸王心學有著難以言說的淵源。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已深深融入了他的血液。作為一名企業家,他希望能為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盡社會責任。
7年前,孫有峰開始參加北大國學班,跟著教授們一起,研究陽明心學。長期的研究,讓孫有峰對陽明心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見解。在他看來,陽明心學的高明之處在於上至帝王貴胄,下至平民百姓,似乎都可以從中汲取各自所需的養分。因為這是一種關乎人的學說,也是陽明先生親歷磨難之後透徹人心、洞察人性的收穫。
2
知行合一融入企業管理
構建社會價值體系目標
孫有峰說,對於中國的傳統文化,企業家應該將其融會貫通,而不是抱以孤立對抗的態度,堅持一種學說而對其他學說嗤之以鼻。他認為,陽明心學有許多積極意義:物質的世界總是有局限的,而心的力量卻是無限深遠的。對心學的參悟,有利於企業家把握時代脈搏,更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
明朝出現思想和行為準則嚴重背離的情況,王陽明提出知行合一,為的就是改變學不能致用這一現狀,從而達到重構社會價值體系的目標。而王陽明提出的至真至善、致良知、知行合一的思想,對今天的企業文化仍有重大影響。因此,孫有峰說,做生意也要致良知,行其心之所安,追求內心的公平和正義。儘管社會上可能存在諸多不公,但他希望自己和自己的企業可以問心無愧,真正把無奸不商改回到無尖不商,做一介儒商。
自己研習的同時,他還與員工分享自己的感悟。有時候,他還會帶著員工拜謁陽明墓。要求員工敬誠、正心術、心貼心、塑造服務意識和品牌意識,他同時強調文化價值的建立不要單純追求經濟效益,而要致良知,樹立起中國的企業家精神,做到利己與利他的統一,真正知行合一。
3
心學是越文化之精髓
讓陽明文化價值回歸
曾幾何時,有人說,紹興多的是名人古蹟,何在乎一個王陽明。雖然這只是坊間戲言,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們對陽明心學的某種顧忌。今年,鶴池苑小學意欲更名前,教育系統開始有所擔心。有人還為此找到紹興越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王陽明心學資深研究者傅振照老先生,詢問命名「陽明小學」是否妥當。傅振照說,王陽明主張因材施教,力求知行合一,也真正做到了經世之用,具有極強的現實指導意義,有什麼不可以?
傅振照是紹興研究王陽明的元老。他不但最早發掘了王陽明的墓穴,還多次參加王陽明國際學術研討會,並著有《王陽明哲學思想通論》等書籍,編寫過《王陽明家譜》。他說,紹興人所創立的學說,都是越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王陽明是其中的傑出代表。早在明代的時候,陽明心學就在日本、朝鮮等地產生深遠的影響。今天,已經到了我們重新發掘和弘揚陽明文化的時候了。
王陽明蹤跡在紹興最多
研究和保護工作還很多
4
王陽明蹤跡在紹興可謂最多,陽明伯府、陽明洞天、蕺山書院等。依託現存的遺址,還可以建陽明故裡、陽明書院等。「企業家要在傳承和弘揚陽明文化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傅振照說,一方面,可以參與到對文化遺址的保護和恢復工作,關鍵是,還可以參與對陽明心學的研究發展。
柯橋不少政府機關工作人員及企業家看來,傳統國學中有許多精華,值得我們深入地研究,陽明心學最重要的哲學觀點「知行合一」正是如此。區委黨校副校長董江興也認為,「知行合一」是哲學命題,體現的是認識和實踐的統一,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求真務實,這在今天仍然有極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紹興縣麥田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夏建國,也喜歡研究陽明心學,他認為,王陽明把中國儒學發展到了一個很高的哲學思辨的層面,這是前所未有的。東方哲學有它自己獨特的內涵,當今對「知行合一」的哲學思辨是兩者走向真正的統一,這有利於企業家建立社會基本價值觀。改革開放以來,無論是績效管理、工商管理、稻盛和夫等舶來文化,還是論語、弟子規、陸王心學等傳統文化,先後都影響過我們的企業家。企業家可以從中發掘一些重要思想,從而對哲學命題有一個基本價值認識,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求「真」務「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