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月,海子寫出了《面朝大海,春暖花開》;1989年3月26日,海子於山海關自殺。很多文人都是在死後才有了名氣,比如杜甫、比如寫《平凡的世界》的路遙。海子雖然生前就挺有名氣,但不可否定,臥軌自盡讓他更有名了。
海子死後,他的詩集銷售很好。人們開始將這位25歲的才子捧上了天,「天才」、「當代最偉大的詩人」,種種頭銜都扣在了他的身上。但卻並沒有人願意細細想想,曾寫下《以夢為馬》的他為何走得那麼決絕。30多年來,悼念海子的詩與文很多,這些作品除了膜拜還是膜拜,真的寫進人心坎裡的很少。直到筆者看到餘秀華在2019年3月發表的這首《虛名在上,不拜不行》:
看詩的題目,很多人會覺得這是對海子不敬啊,但事實上並非如此,餘秀華公開發表這篇詩文時,加了幾個字:致親愛的海子。其實這首現代詩,是她對海子之死、對海子之悲的思考。海子是敏感的,所以能用「春暖花開」安慰我們,自己卻接受不了現實中的不如意,對他來說大詩人的稱號不過是虛名而已,這就是餘秀華眼中的虛名在上。
全詩共3節,第一節首句就驚豔了。年輕時喝過的酒稀釋在了流水裡,我們以為喝過了就完了,但它卻在歲月裡流淌著,從不曾遠去。當我們老了,手臂上的疤痕會提醒我們,那是怎樣炙熱的青春,怎樣不願妥協的年少,這是同為詩人的餘秀華從海子身上發現的倔強。接下來,詩人筆鋒一轉,提到神廟,提到重返人間,為下一節埋下伏筆。
第二節從「算了吧」起句,說實話從這一節來看,這首詩挺得罪人的,很多人在猜這個唱著海子歌的民謠歌手是誰,餘秀華一直沒有正面回答,畢竟唱海子歌的人挺多。不少歌手唱著海子的詩,卻從來沒有理解過這些文字,只不過把它當成賺錢、追女生的工具;而多少聽著這些歌的人們,又何嘗真的走進過海子,他們要的是不過是所謂的文藝範兒。正是這些人,給了海子種種虛名。
第三節從「他在唱你的詩歌的時候追到了年輕的女孩」起句,這其實是餘秀華為海子打抱不平。她認為這些人打著悼念海子的旗幟,其實是在玷汙他的靈魂。海子的詩不應該成為他們滿足自己功利心的工具,如果天才詩人之名就是靠這些人捧起來的,那這個虛名海子不要也罷。那些沾了俗氣的「皮囊」配不上海子的靈魂,這是餘秀華對這位早逝同行的評價。
客觀來說,這首詩只是餘秀華一己之見,或許會有偏頗之處,但從詩文本身的文字來看,它是犀利而又充滿了感梁力的,道出了不少人一直想說的話:「如果你不能理解海子,就不要帶著那些骯髒的目的去消費這樣一個純粹的詩人了!」餘秀華能寫出這麼激烈的文字,是因為她也一直站在詩壇的風口浪尖。有人把她捧上了天,稱她是詩壇未來的希望;也有人把她踩在腳下,說她有毒。對此,餘秀華曾說過這樣一段耐人尋味的話:
我的身份順序是女人、農民、詩人。但是如果你們在讀我詩歌的時候,忘記我所有的身份,我必將尊重你。
這正是她能理解海子的原因,不是嗎?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