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秀華作為一個農村詩人,她的成名得益於《詩刊》的隆重推出,驚人於《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這一推一乍的作用,讓餘秀華聞名詩界。縱觀餘秀華的詩作,早期多抒寫農村生活感悟,後期趨向於社會的雜感,主題多變。分水嶺就是她的出名。可以說餘秀華成名後,他的詩歌內容正在從農村走向城市,走向世俗。
其中寫給了李健,也寫給了已故詩人海子。有網友問我對於餘秀華寫給海子的詩作,有什麼看法。這個問題,很不好回答,畢竟餘秀華是大詩人,而小編只是一個小詩人,評價餘秀華有點魯班門前弄大斧的嫌疑。對於她寫給海子的詩作,只能是談點小感想。
餘秀華寫給海子的詩有一組,包括三首,叫《我曾經那麼愛過他》,分別是《寫給海子》《遇見海子》《活著》。這三首詩,說實話,詩人喃喃自語看似說了許多話,但實際上告訴我們的沒卻又什麼,除了一些海子的標誌性符號,其餘的一切都很空洞,正確的廢話。在這三首裡,個人覺得相對可以的是《寫給海子》,如下:
我愛你多年了,愛到了一種相互對峙你多像一個蠻橫的孩子,停留在25歲的春天裡看我華發暗生,眼鏡框裡落滿鄙夷我承認被你掠奪過的世界,我什麼也沒有得到過而在塵世的許多日子你都看不起的當然,一個活人對死人的愛也會被看不起我拒絕從你的詩句裡攝取鹽,海水,月亮和村莊也不會向你要一個春天我願意把這些重複給你一次,讓你重複疼一次你會從墳墓裡捧出土,掩埋詩句裡的水胸口上的火作為對你的報復,我要你裸露身體面對我讓我洗你身上的疤痕,暗瘡,和經年的夢囈如果有風,如果你冷就點燃你的詩集,片刻取暖
今天,小編和大家一起剖析一下這首詩,來看看其中的重量。可能大家對餘秀華殘疾詩人身份的好奇要重於她的作品,但是今天就勉強大家靜下心和小編一起鑑賞這首詩,如果有說得不對的地方,希望指正。
首先,這首詩可以說是名副其實寫給海子的作品,標題就點名了這點,而且全詩充滿了海子詩作的意象,比如春天、海水、月亮、村莊等。這些意象在詩裡事實上並沒有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它只是讓我們再一次熟悉了海子的印象。這就好比一個獵人擁有一把好槍,但從不開槍,徒有其表。如果把這些意象換作別的成分,一樣可以寫給海子,也可以寫給的是別人。
再次,餘秀華的這篇詩作,喃喃囈語多於詩歌本身要抒發的情感。全詩有三節,每一節多半是自己的囈語,這些囈語多半是沒有邏輯性的,感覺很隨意,並沒有為一個中心而去服務。比如第一節,說愛了海子許多年,這種愛是相互對峙的是什麼,接下來詩人並沒有去說明。而是通過一系列的敘述去大肆鋪展,只在第二節說到拒絕、攝取。
這說拒絕性的東西,只是一些意象,很單薄,起不到力量。這種愛的對峙在全詩也沒表現出什麼,用一句話說,就是似有似無的蜻蜓點水,但與主題離得有點遠。我們再看最後一節,除了在遣詞造句上很「詩歌」外,真的與第一節對峙的愛沒什麼關聯。可以說全詩中心渙散是餘秀華此詩最大的一個毛病。
還是說最後一節,如果把這一節從全詩摘出來,另成一首,也是可以的。這三節每節看起來都在說海子,但神散形也散,最後就是不能給讀者一個明確的交代,你究竟想表達出一個什麼意思,這就有點博而不精了,什麼也想裝,最後什麼也裝不下。
詩歌最大的特點是短小精悍,它需要用凝練的語句去表達讓人驚鴻的意思。它容易寫得很好,也容易寫得很爛,這就是許多人不喜歡現代詩,就是感覺寫得很像詩,但說來說去也說不到一個點上,模模糊糊的。餘秀華的這首詩,就犯了這個毛病。
還有一個缺點,也是餘秀華這首詩的瑕疵,這是語法上的運用錯誤,「眼鏡框裡落慢鄙夷」,鄙夷是一個動詞,和落滿相連不合適。還有詩歌最怕說一些莫名其妙的話來加強適宜的濃重,而這些話語除了很詩意,在詩裡的作用牛頭不對馬嘴。比如最後一節突然的裸露身體和傷疤、夢囈、取暖之間的意義實在沒多少。
這就是小編對餘秀華這首詩的看法。當然餘秀華有許多優秀的詩作,這是在她前期的時候,後期出色的詩作沒多少。如果把她和海子相比,一個在詩歌的海洋裡獻身,一個在詩歌的祭壇上打撈,兩人的信仰不同,取得的成績也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