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殷欣):近日,來自義大利多所高校的學者舉行網絡研討會,就「一帶一路」倡議的進展和後疫情時代中意兩國如何開展「一帶一路」合作的議題展開討論,同時正式啟動由義大利教育、大學和研究部撥款資助的「一帶一路」研究課題項目。該項目發起人之一、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法學系教授斯特法諾·祖納萊利在接受總臺記者採訪時表示,從中長期來看疫情無法改變全球化發展趨勢,中意兩國的「一帶一路」合作將得到進一步加強。
博洛尼亞大學法學院斯特法諾·祖納萊利教授(資料圖)
作為義大利「重大國家利益研究計劃」的一個組成部分,「一帶一路」研究課題項目由博洛尼亞大學法學院瑪麗娜·提莫特奧教授和斯特法諾·祖納萊利教授共同發起。中意兩國於2019年籤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在一年多的時間裡,雙方合作內容不斷豐富的同時也遇到了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祖納萊利教授和其他同事對兩國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的主要問題進行了分析總結。他說:「對『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機遇不完全了解,以及如何處理與中國大企業的關係,這些往往是義大利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合作時遇到的基礎性問題。我們的目的之一就是解決這些問題,既有理解的問題,也有企業之間溝通的問題。」
在共建「一帶一路」的過程中,備受矚目的往往是規模龐大的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和貨物往來等看得見、摸得著的硬體要素。而營商環境、法律規範、稅收政策,乃至文化差異、消費環境等軟體因素往往被人忽視,這些因素卻容易給開展合作項目帶來障礙。祖納萊利教授表示,他們的「一帶一路」課題項目會具體細緻地考察每一個合作領域,從基礎設施到時裝、醫療、財經等行業,找到阻礙中意企業順利開展合作的障礙。在找出問題的同時,更注重如何解決問題,尤其是法律方面的解決方案。他說:「我們會在分析義大利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合作的整體特點之後,再考察具體的行業領域,『一帶一路』可以給義大利企業帶來的機遇,以及遇到的問題。特別是法規制度上的,例如授權許可,雙方參與企業需要具備的條件等。同時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比如海關的問題、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問題。」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一些國家採取本國優先、反全球化的政策,將疫情歸咎於全球化。而一些產業逆全球化分工開始回流國內,讓人似乎覺得逆全球化的時代已經開啟。在後疫情時代,中意兩國的「一帶一路」合作如何進一步發展成為了廣受關注的話題。對此,祖納萊利教授認為,疫情的短期影響確實存在,但中長期來看改變不了全球貿易的格局,也無法給國際合作帶來實質影響。他表示:「世界上不同經濟體之間,如歐洲與中國,特別是義大利同中國之間的合作進程註定要不斷推進。這是世界經濟發展的自然過程。而我們的任務是促進這一發展,推動合作的順利開展。例如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意中就可以展開『一帶一路』衛生合作,全球對於增強疫情防控能力的需要,會推動加強同中國的相關合作,對此我深信不疑。」
【來源:國際在線】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