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8日上午,西南科技大學在線舉辦題為「後疫情時代中拉共建『一帶一路』的挑戰與思路研討會」。與會專家就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的中拉關係、中資企業在拉美的機遇與對策、「一帶一路」倡議在拉美的落實和推進等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西南科技大學副校長陳朝先在致辭中指出,當前,全球疫情形勢依然嚴峻,拉美地區確診數量仍然在快速增長,防控能力脆弱和防控意識薄弱使拉美地區疫情令人堪憂。與此同時,「一帶一路」倡議在拉美地區面臨嚴峻挑戰。
陳朝先說,在後疫情時代,如何繼續推進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在拉美地區的發展,是當前應該予以考慮的兼具現實性和前瞻性的問題。
在此次研討會上,專家們對疫情衝擊下的中拉關係進行了深刻分析。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拉美和加勒比研究所所長宋均營認為,抗疫合作鞏固了相互信任,雙方守望相助,特別是中方大力援助,包括抗疫物資援助和供應、抗疫經驗分享、派遣醫療隊等在當地受到好評,多國政要公開表態支持。不僅如此,拉美與中國除了傳統經貿關係外,此次疫情還呈現出新的增長點,如5G、大數據為基礎的數字經濟,電子商務等。
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原參贊兼駐拉丁美洲國家組織副代表、中國前駐厄瓜多大使蔡潤國認為,中拉經貿合作已有相當雄厚的基礎,在高新科技領域也顯示出實力。例如在巴西,美麗山二期電力工程獲得好評。不僅如此,疫情發生後,對診斷新冠病毒起了很大作用的中國雲計算和人工智慧技術,被墨西哥、哥倫比亞、智利、巴西等國多家醫院引進。「雲會議」軟體、硬體系統幫助醫療專家跨洋溝通,獲得良好評價。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英語學院副院長王磊建議,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中資企業要主動學習跨文化知識,了解拉美文化,主動融入當地,服務社區。
專家們一致認為要進一步推進中拉合作。西南科技大學拉美中心副主任陳才認為,疫情對拉美經濟和社會產生巨大衝擊,「一帶一路」在拉美的推動無疑面臨巨大的挑戰,但同時產生了新的機遇:拉美眾多國家2019年社會亂局未定,又面臨新冠疫情,經濟形勢嚴峻,社會問題突出,急需外來投資和貿易增長緩解國內政治經濟危機。「一帶一路」倡議秉承共商、共建和共享的理念,是拉美國家拉動投資、促進貿易,緩解國內危機的可靠的「公共產品」。
中聯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鄭東超指出,數字絲路可以成為下一步中拉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著力點,可將數字絲路打造為中拉經貿合作實現轉型升級的重點領域。這既符合推動全球均衡發展的需求,也符合中拉關係發展的現實需求。為此,他總結了四點有利條件:一是數字絲路建設順應了世界科技發展;二是拉美經濟亟需發展新動力;三是中拉雙方在構建數字絲路方面具有高度互補性;四是疫情加速助力「無接觸」經濟發展。
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王磊也非常贊同鄭東超的觀點,他指出,健康絲路貼近民生,直接服務中拉各國民眾,贏得民意支持。而數字絲路可以克服中拉地理距離等方面的一些不便因素,為拉美提供切實的幫助。
「中拉合作的當務之急是共同抗疫,加強防疫合作。」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拉美所所長楊首國認為,這一點應在共建「一帶一路」上有更多體現。基建的短板在拉美此次抗疫中更加凸顯,應繼續把加強互聯互通作為重點,尤其要抓住機遇推動新基建領域的合作。同時,他認為在此次全球抗疫中,民心相通的基礎越紮實,合作就越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