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畫著色技巧主要有:填色法、染色法、罩色法、破色法、潑彩法、烘託法、反襯法等。中國山水畫簡稱「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觀為主要描寫對象的中國畫。形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但尚未從人物畫中完全分離。中國山水畫較之西方風景畫,起碼早了1000餘年。
1.填色法:也稱勾線填彩法、勾填法、勾勒法。首先用墨線勾完對象的輪廓,然後用顏色在勾好墨線的範圍內填滿顏色,要填的平整均勻,因此也稱單線平塗。
《奇峰聽泉》作者茗典
2.染色法:有淡彩暈染、重彩暈染、接染、託染、點染等等,寫意畫渲染的要求是:先在毛筆上調淺色,然後在筆尖上調深色,一筆畫到宣紙上,自然表現出深淺不同的顏色。大面積染色則用大筆甚至用底紋筆染,力求有質量感、空間感、忌髒、膩、灰。
3.罩色法:在寫意畫中,在墨色畫了之後,為加強這一部分的色調。再用石色罩一層,使這部分物象更醒目、厚實。
4.潑彩法:主要用在寫意畫中,在大塊潑墨的基礎上,將飽滿、淋漓的石色(有覆蓋力)潑在畫上,使重色與墨色相結合,從而使物象的色感和體積感更加突出厚重。
《高山流水》作者茗典(於海花),國家二級美術師。
5.彩墨法:即色中蘸墨。以色為為主,或是墨中蘸色。以墨為主,進行著色、如畫麻雀。先用淡墨著色。再蘸赭石畫羽毛,畫綠葉。先蘸汁綠。再蘸墨。一筆下去,自然表現出綠葉的濃淡深淺。
6.破色法:有水破色、墨破色、濃色破淡色、淡色破濃色、石色破草色、石色破墨色等等、如畫花卉葉片,可在葉片顏色快幹時,用重墨勾葉筋,又如在一片淡紅的芙蓉花色快幹時,用胭脂線勾出花瓣筋絡,從而時畫面的質感和韻律更加真實奪目。
《空山新雨後》作者茗典
7.烘託法:筆畫中運用較多,寫意畫中也常採用,如畫近處芭蕉時。正面用濃淡墨線勾出芭蕉葉脈,反面用石綠襯託等。
《逝水流年》作者茗典
擴展資料
隋唐時始獨立,五代、北宋時趨於成熟,成為中國畫的重要畫科。傳統上按畫法風格分為青綠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淺絳山水、小青綠山水、沒骨山水等。
中國山水畫是中國人情思中最為厚重的沉澱。遊山玩水的大陸文化意識,以山為德、水為性的內在修為意識,咫尺天涯的視錯覺意識,一直成為山水畫演繹的中軸主線。從山水畫中,我們可以集中體味中國畫的意境、格調、氣韻和色調。再沒有那一個畫科能像山水畫那樣給國人以更多的情感。若說與他人談經辯道,山水畫便是民族的底蘊、古典的底氣、我的圖像、人的性情。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