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

2020-08-20 太極大蝦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是我女兒嘴裡這幾天一直在哼唱的端午童謠,是呀馬上又到端午節了。那麼大家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和端午節時各地的一些風俗習慣嗎?



首先我們來說說端午節來歷:

  端午的「端」字,在中國的古代其實是開始,初始的意思,比如北京的故宮有「端門」那麼此處的端門就是是第一道門,也是正門的意思。

  端午的「午」呢,在十二地支裡農曆五月為「午」月,五、午同音,所以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又叫「重五節」,在我國的有些地方也叫「五月節」,也有叫「端陽節」的。

我很小的時候,我爺爺每到端午節都會給我講一個故事,說戰國末期有個楚國的政治家,因為耿直被其他大臣排擠,後來被流放,楚國滅亡後投了汨羅江。這個人就叫屈原,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端午節就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我們各地有什麼風俗呢?

賽龍舟

在我國的臺灣、湖北、湖南、貴州、四川、江蘇、浙江等地,在端午節時都有賽龍舟的習俗。

關於賽龍舟的說法這裡有兩個傳說:

一是屈原投了汨羅江後,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就有很多人爭先恐後的在汨羅江裡划船追趕拯救,但是一直到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從此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屈原。第二種說法是:屈原投了汨羅江後,楚國人怕汨羅江中的魚吃掉屈原的身體,所以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

在我國各地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划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並且在戰國時期的吳國、越國、楚國都有盛行。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賦予了不同的寓意。比如貴州苗族人的龍船節,是為了預祝豐收;雲南傣族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古代英雄。

    在一九八零年,賽龍舟被正式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並且每年都會舉行「屈原杯」龍舟賽。




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歷:據傳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汩羅江,百姓們為了讓江魚河蝦不傷害屈原的屍體,於是每年五月五日便將投五色絲粽子投於江中餵魚蝦。開始是為了寄託哀思,後來經歷了幾千年的傳承,已經演變成一種習俗。

還有一種說法是「粽子」有「中子」的諧音一說,「粽」又和「宗」同音,所以大有吃了可以早生貴子,傳宗接代的寓意。所以吃粽子也是象徵著美好!

其實粽子經過多年的演變,已經有多種口味可以選擇了。比如我們豫西北一帶喜歡吃甜粽,每個粽子裡五顆紅棗,吃的時候需要蘸著白糖。但是到浙江、廣東等地他們喜歡肉粽,蛋黃粽等鹹口味的。



佩戴香囊

佩戴香囊也是端午傳統習俗之一。香囊還有香袋、香包、荷包等稱呼。一般是裡面裝的都是些芳香開竅的中草藥,可以驅蟲、避瘟、防病。用五色絲線纏繞而成。裡面也可裝丁香、白芷、甘草、雄黃粉等中藥粉用粗布或者棉花包好,不至於撒出來。佩在胸前,香氣撲鼻。

香囊有好多種形狀,現在應該已經變成一種普遍的工藝品。

香囊其實每個人都可以佩戴:小孩子佩戴香囊可以避邪驅瘟,老年人佩戴香囊是為了防病健身,青年男女佩戴香囊是為了表達濃濃愛意。



    系五彩繩

系線彩繩,記得我小時候每到端午節的前一天晚上媽媽或者奶奶都會偷偷的給我系上五彩繩,並且跟我說系五彩繩時不能說話。

系五彩繩也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之一,它有祈福納吉的美好寓意。五彩繩又稱「五彩龍&頭條好物大賞#


相關焦點

  • 一場讓中學生了解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的端午節活動
    >一場讓中學生了解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的端午節活動2016-06-10 09:27:34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著獨特的風俗。同時,端午也是紀念屈原、秋瑾等先輩的特殊日子,可以借端午節,開展緬懷先輩,傳承民族精神的系列活動,根據我校工作實際,我校將以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開展以「弘揚民俗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為主題的端午節文化活動。  一、活動時間:6月9日——6月10日  二、活動內容、形式、目標、要求  活動一:感知端午。
  •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 關於端午節的歷史淵源
    以往,每年端午節大多在高考和中考之前到來。但是今年,高考和中考卻在端午節之後,這就意味著考生要先慶祝完端午節,才參加考試。今年的端午節是在6月25日,關於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你了解些什麼呢?具體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端午節來歷的故事簡介
    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就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燻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就是為了壓邪。儘管端午節年年過,但就是關於端午節的來歷,卻不甚清楚,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端午節的來歷之一:紀念屈原說。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驚《荊楚歲時記》的記載。
  • 端午節有哪些風俗 你的家鄉還有什麼關於端午節的風俗習慣嗎?
    端午節有哪些風俗 你的家鄉還有什麼關於端午節的風俗習慣嗎?時間:2020-06-25 09:4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有哪些風俗 你的家鄉還有什麼關於端午節的風俗習慣嗎? 在我國湖北、湖南、貴州、四川、江蘇、浙江等地,在端午節時都有賽龍舟的習俗。
  • 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的來歷
    為了幫助大家進一步了解端午節,接下來就和大家介紹一下這個傳統的節日的來歷,看看它的由來是什麼?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 端午節的來歷
    儘管端午節年年過,但是關於端午節的來歷,卻不甚清楚,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絲系臂」的民間風俗,這應當是「像龍子」的紋身習俗的遺蹟。持這一看法的劉德謙在《「端午」始源又一說》和《中國傳統節日趣談》中,提出三個主要理由:(一)權威性的歲時著作《荊楚歲時記》並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節日風俗,卻把吃粽子寫在夏至節中。至於競渡,隋代杜臺卿所作的《玉燭寶典》把它劃人夏至日的娛樂活動,可見不一定就是為了打撈投江的偉大詩人屈原。(二)端午節風俗中的一些內容,如「踏百草」、「鬥百草」、「採雜藥」等,實際上與屈原無關。
  •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嗎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嗎 從小,長輩們就告訴我們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我們要包粽子吃,喝雄黃酒,還要在門前懸掛艾蒿來去惡闢邪,而且還有賽龍舟可以觀賞。
  •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是什麼?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有哪些呢?從小到大,我們只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也只知道端午要吃粽子,划龍舟,那麼端午節還有一些其他的來歷和習俗,你知道嗎?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之紀念屈原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
  •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不只是屈原故事、划龍舟和吃粽子,還有更多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不只是屈原故事、划龍舟和吃粽子,還有更多文/端午節最深入人心的來歷,是與屈原有關的故事;流傳最廣泛的習俗,主要是划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和掛艾草(菖蒲)。此外,端午節還稱為「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詩人節」等。它的來歷,究竟是什麼,自古以來有多個傳說。
  • 端午節的由來和風俗
    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節俗內容豐富。扒龍舟與食粽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這兩大禮俗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端午節,本是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的節日 [5-7] 。
  • 端午節的由來來歷50至100字左右 關於端午節的小故事傳說介紹
    那麼在2018年端午節即將來臨之際,就讓小編為你整理端午節由來來歷50至100字左右,還有關於關於端午節的小故事傳說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的來歷50至100字左右(一)  戰國時,楚國大夫屈原因苦勸楚王無果,憂憤投江自盡。
  • 端午節的由來和風俗簡介 屈原的故事簡介資料跳的是什麼江?
    端午節的來歷除了和祭祀有關之外,還與一位詩人有關那就是屈原,端午吃粽子的習俗就與之相關,那麼端午節屈原的故事簡短是什麼呢?關於端午節屈原的故事是什麼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端午節屈原的故事簡短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
  • 五月初五是端陽 關於端午節的這些來歷
    五月初五是端陽 關於端午節的這些來歷     【車訊網 報導】來源:太平洋網絡 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壓邪。儘管端午節年年過,但是關於端午節的來歷,卻不甚清楚,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
  • 端午節的起源:並不是因為屈原和伍子胥,而是風俗融合的結果
    端午節的日期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而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有的說法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投汨羅江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有的說法是為了紀念春秋末期吳國大夫伍子胥,還有的說法是為了紀念孝女曹娥。可是早在他們三人之前端午的習俗早已存在,到底這是為了什麼,下面我們一起去看看。
  • 端午節的來歷由來是什麼 端午節傳說故事有哪些?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古稱重五,與九月九日稱重九之意相同。又稱「端五」或「端陽」。是我國民間傳統三大節日(春節、端午、中秋)之一,受到全國各地普遍的重視。》》2015端午節放假通知安排時間端午節的來歷由來  「端」是開始的意思。《風土記》裡說:「仲夏端午。端者,初也。」
  •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你了解多少?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你了解多少?時間:2020-06-25 10:1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真的是因為紀念屈原嗎?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你了解多少? 端午節到了,在此先祝大家端午安康。
  • 端午節的來歷故事屈原 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說
    據現代考證,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有著很多不同的傳說。其中,流傳最廣的就是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故事到底是怎樣的?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的來歷故事屈原  公元前278年,秦軍一舉攻破楚國都城,眼看著家國覆滅,卻無力救國的屈原痛心不已
  • 端午的來歷,端午節有什麼禁忌?
    端午的來歷,端午節有什麼禁忌?時間:2020-06-27 12:5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的來歷,端午節有什麼禁忌? 端午節,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 關於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
    端午節的來歷 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農曆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等。
  • 端午節習俗有哪些 端午節傳統風俗大全簡介
    端午節習俗有哪些 端午節傳統風俗大全簡介(圖)  端午節(Dragon Boat Festival)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為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