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詩人陶淵明《桃花源記》裡的桃花源確定是在湖南常德嗎

2020-12-06 瑚珊顛事

陶淵明詩裡的那個世外桃源確實在湖南常德

我們小時候課本裡面講的「桃花源記」,是我國古代著名詩人陶淵明寫的,裡面記載著一個非常優美的地方:「桃花源」。桃花源裡面記載的地方確實是每個人很嚮往的地方,大家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魚肥肉美,草綠菜盛,桃花開滿四季,宛如仙境一樣的美。

桃花開出一兩點,點點醉人心
桃花源裡桃花記,桃花記裡袞人淚

可是那個令人嚮往的桃花源,到底在什麼地方?千百年來一直爭論不休,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而特別是現在旅遊經濟非常發達的今天,一個名人且迷人的景點能創造出大量的社會經濟效益,所以在現代社會,桃花源的歸屬更加顯得爭論不休,一說在雲南的桃花源,雲南這個地方確實是比較美,四季氣候宜人,肯定有許多的花草樹木,花朵也比較漂亮,雲南這個地方的地勢地形也比較適合陶淵明說的彎彎曲曲,曲中有直這樣一個美麗的地方,也有人說是在湖南的常德有個地方叫桃花源的地方,而且常德官方更是拿出了陶氏族譜作為佐證,

陶氏族譜

證明陶淵明生前就居住在常德,現在還有陶氏家族住在那個地方,看來他的證據比較充實,目前來看,陶淵明所描述的桃花源應該是在常德了,而常德這個地方也確實比較符合桃花源記裡面描述的那樣,也是一個很美的地方,不管怎麼樣?桃花源是我們從小一個嚮往美麗的地方,不管是雲南的桃花源,還是湖南常德的桃花源都值得大家去旅遊觀賞,有空的可以去看一看,見證一下桃花源,滿足一下我們小時候的好奇心,你們說呢。

桃花源實景圖
桃花源標示
魚香米香,花美人善

下面附下「桃花記」供大家欣賞,回味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相關焦點

  • 陶淵明《桃花源記》裡的「世外桃源」——常德桃花源景區
    東晉詩人陶淵明曾在《桃花源記》中寫道:「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寫道的桃花源,呈現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一排排整齊的房舍。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沼,桑樹竹林之類的。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鳴狗叫到處可以聽到。
  • 偉大詩人陶淵明代表作《桃花源記》裡的桃花源是真實存在的嗎
    桃花源」究竟在哪裡「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陶淵明所述的桃花源,真的存在嗎?如果存在,它又在哪裡呢?《桃花源記》,在這篇文章裡,他繪聲繪色地描繪了一個美好的世外仙境。
  • 從湖南常德桃花源《桃花源記》山水演藝看文化旅遊造福一方
    你來不來,桃花源裡屬於『我』的勞動生活每天在。十裡秦溪,生動還原陶淵明筆下『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的世外桃源是項目的魅力所在。」筆者更是看到,東晉文學家陶淵明《桃花源記》千年遠景照進現實生活,當地360名村民成為本色演員,跟著文化旅遊走上小康之路,在今年疫情防控的特殊條件下,演出4個半月,為他們發放工資近600萬元。
  • 湖南桃花源和湖北桃花源,究竟哪個才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
    世外桃源,人類的理想家園桃花源真實性的考據然而後世也有不少像劉子驥這樣的好事者認為桃花源是真實存在於人間的,他們給出的理由是除了陶淵明聽說了桃花源這個地方,東晉的另一個詩人劉敬叔也聽說過桃花源,劉敬叔在他的
  •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裡,漁民的原型是誰?桃花源又代表哪裡?
    東晉時期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是一篇名作,嚴格來說是志怪小說,是說有一個捕魚為業的武陵人,乘船遇到一個桃花林,進入探索,來到一個異界。此地人民乃是先秦時人,不知有漢,更不用說魏晉,人民生活樸素安樂至極,後來此人回去後將此事報告給太守,太守遣人去看此事是否屬實,誰知怎麼找都找不到桃花源了,桃花源可遇而不可得。陶淵明生於東晉,這樣浪漫的想像究竟出於何處,陳寅恪先生曾提出過很有意思的構想。
  • 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到底在哪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東晉詩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描述了一個美麗的世外桃源,那裡沒有俗世的紛擾、沒有壓迫與是非,有的只是自給自足、人人和樂的環境。讓人痴迷讓人陶醉的佳境,是一個放鬆身心的地方。現實中,有世外桃源嗎?如果有,那究竟在哪裡?實際的景象又是如何呢?
  • 落英繽紛處,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是否真實存在呢?
    《桃花源記》第一次讀到「世外桃源」這個詞,甚覺美好,它瀰漫著人們對於神秘和美好的仙境的嚮往。真正了解這個詞是讀了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此文寫的是: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人以打漁為生,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
  • 男子稱找到陶淵明《桃花源記》原型地
    陶淵明本報訊 男子稱找到陶淵明《桃花源記》原型地是武大數學系畢業生,稱用數學方法證明數載得出結論據長沙晚報報導 1600多年前,陶淵明筆下的武陵東晉陶淵明所撰的《桃花源記》以一句「後遂無問津者」結束了不足400字的全文。「不盡其然。」在長沙工作的安化人張貽明卻聲稱,通過多年的研究和尋找,他找到了真正的「桃花源」。「與陶淵明寫的《桃花源記》相比,湖南益陽市安化縣奎溪鎮達坳村黃桑坪有20多個特徵符合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昨日,記者在張貽明的陪同下對黃桑坪進行了踏訪,發現這裡的確與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 有幾分神似。
  • 湖南的武陵,此處遍地「桃花源」,陶淵明說的是哪一處?
    後秦滅楚,楚人南遷,武陵,大庸等地名也隨之南遷至湖南常德武陵山一帶,這也是西漢武陵縣與武陵郡異地同存的原因。歷代學者將陶淵明尊為「隱逸之宗」,一片桃花林,一處秦人古洞,便忙煞天下人。王維、蘇東坡等騎著瘦馬,千裡迢迢來到常德地界,腦海裡全是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記》,於是更後來的人們充滿無限嚮往。
  • 陶淵明《桃花源記》與心中桃花源相距多遠?令世人逐夢桃源在哪裡
    《桃花源記》是東晉末期至南宋初期時代著名詩人、大文學家陶淵明所著的作品。這就是陶淵明寫《桃花源記》的大手筆和高明之處!在生活中,現實版的桃林桃花園在哪裡?關於陶淵明寫的《桃花源記》中的桃花源究竟在什麼地方?至今還沒有令人非常信服的地方,且爭論不一,那麼離桃花源、接近桃花源的地方呢?請看。
  • 到底有沒有「桃花源」
    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曾經學過《桃花源記》,他的作者是中國古代的一位「田園詩人」,名叫陶淵明。他的作品有很多,傳世作品共有詩125首,文12篇,被後人編為《陶淵明集》。陶淵明當時的國家動亂東晉王朝對外一直投降朝廷腐敗無能,正是陶淵明不願屈服於權貴之下,加上他清明廉正的性格,毅然決定歸隱田園,《歸園田居》也是在這時候創作的。而後他寫的《桃花源記》更是對一些美好事物的幻想。
  • 湖南常德十大著名旅遊景點,你有去過嗎?
    湖南常德十大著名旅遊景點,你有去過嗎?常德古稱武陵,歷史悠久,山川秀麗,歷來被稱為「洞庭明珠」和「湘西門戶」。常德名勝古蹟遍布,最有名的當屬晉代詩人陶淵明曾描繪過的桃花源。常德桃花源我國四大道教聖地之一常德桃花源,是1600多年前中國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桃花源記》所描述的世外桃源真跡,始建於晉代,有「第三十五洞天,四十六福地的美譽」。桃花源前面有滔滔不絕的沅江,後面是綿延起伏的武陵群峰,境內古樹參天,溪水清澈。桃花源景區內開發了福地洞天桃花山、道教勝地桃源山、世外桃源秦人村、神話故鄉桃仙嶺四大景區。
  • 尋覓桃花源(圖)
    也有人認為,他筆下的桃花源只是夢幻之地。當年詩人所處的時代,政治黑暗、戰亂不斷,對現實的不滿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促使他在幻想裡營造一方人間淨土。這也是多年來,人們翻閱史冊文獻,卻難以找到陶淵明是否到過桃花源的記錄的原因。    還有人認為,現實的桃花源加上心中的桃花,融合成了詩人筆下的桃花源。
  • 真正的桃花源在哪裡?廬山康王谷?常德的桃源縣?還是重慶酉陽?
    提到桃花源,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他借武陵漁人所見所聞為我們描繪了一個他理想中的世外桃源: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 《桃花源記》裡的原型地,可以讓人度過悠閒假期的大美常德!
    常德是我國中南部的農產品基地,素有「非金屬礦產之鄉」的稱號。不過常德最出名的是以《桃花源記》的原型地聞名的桃花源,是一個可以輕鬆旅遊的好地方。 柳葉湖
  • 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在哪兒?
    [摘要]如果說《桃花源記》中的「武陵人」是湖南常德人的話,那麼,「緣溪行,忘路之遠近」的結果,就是到達屬於武陵郡的銅仁。全國到底有幾個桃花源?據不完全統計,有30多個地方在對桃花源進行「據理力爭。」十大桃花源一是湖南常德桃源縣桃花源。這裡南臨沅江,北倚武陵群峰,早在陶淵明之前,黃閔所著《太平御覽》中的《武陵記》就記載:「武陵山中,有避秦人居之,尋水,號桃花源。」西晉末葉桃源山上始建桃源觀,到北宋而極盛,歷代詩人詞家紛紛潑墨於牆,一時香火旺盛,成為我國道教聖地之一。這裡還有瀟湘第一閣水府閣,江南第一宮桃川宮,華夏第一院天寧碑院等。
  • 常德桃花源與酉陽桃花源之比較
    不料千百年過後,神州大地竟冒出了二三十個「桃花源」,且個個都稱自己是正宗。其中,最早問世的是湖南常德桃花源,而如今叫得最響的則是重慶酉陽桃花源;2012年1月20日,酉陽桃花源還跑在了常德桃花源的前面成為了國家5A級旅遊景區。那麼,此二者誰更符合陶淵明對桃花源的描述呢?我們且來比較一下。
  • 歷史上陶淵明描述的桃花源到底在哪兒?
    東晉詩人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為我們描繪了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剝削,人人勞作,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和平恬靜,民風淳樸,自得其樂的理想社會,令無數人為之魂牽夢繞。那麼,這樣一個桃源仙境究竟是陶淵明虛構出來的還是現實生活中確有其原型呢?
  • 湖南益陽黃桑坪被指為《桃花源記》原型地(圖)
    東晉陶淵明所撰的《桃花源記》以一句「後遂無問津者」結束了不足400字的全文。「不盡其然。」在湖南長沙工作的安化人張貽明卻聲稱,通過多年的研究和尋找,他找到了真正的「桃花源」。「與陶淵明寫的《桃花源記》相比,益陽市安化縣奎溪鎮達坳村黃桑坪有20多個特徵符合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
  • 桃花源記中的桃花源到底在哪裡?
    世人都聽說過桃花源記,但真正的桃花源到底在哪裡,首先來看一下桃花園記這篇文章,是由東晉文學家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詩的序言,選自陶淵明集,此文借武陵漁人行風這個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繫在了一起,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當時的現實生活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