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佛前做供養,這4條「禁忌」,一定要清楚!

2020-12-06 作如是觀

燒香拜佛,古來有之。許多人對於此事的看法是「信則有,不信則無。」但是在信眾眼裡,燒香拜佛除了能與佛結緣,還能給自己積累無量功德。

俗話說:「享福還需積福。」如果不做積福,即使福報來了,你也「無福消受」。信佛之人,為了更加方便修福,就在家裡設置了佛堂,經常做燒香拜佛、供養之事。

很多人知道要燒香拜佛,要去做供養,但是真正的如法供養,卻也不簡單。佛教中有一些「禁忌」,最好不要犯,一定要懂得其中的原理以及寓意,才能真正如法「修福」,才會得無量福報。

佛教中的供養有很多種,有供燈、供花、供水、供香、供水果等等。只要一個人發心供養,那麼平時,在燒香拜佛時,可以在佛前做這些供養。那麼,怎樣做才如法呢?

01第一點:供的水果不要有破損。

佛教中非常注重因果,認為一個人,做了任何事情,都會有因必有果。那麼,與佛結緣也是如此。當你給佛供養水果的時候,其寓意是種下與佛的因果。所謂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就是如此。

如果你供的水果有破損,就說明結果不是那麼如意。甚至會沒有結果。那麼,你做了開頭,卻沒有得到一個好的結果,就失去了它的意義。

02第二點:供的水要乾淨、清澈。

佛教中講究供水,供水的原因,是因為有「大悲水」之說。所謂的大悲,就是指的菩薩心腸。寓意是一個人,平時要有菩薩心腸。這與大悲咒,沒有直接的關係。

當你給佛供養大悲水的時候,要用杯子裝著,同時,不要蓋上蓋子。很多人覺得蓋上蓋子,水不會被塵埃「汙染」,其實不會。不蓋蓋子的原因,是因為要讓自己的大悲心,無量無際。一旦蓋上蓋子,容量就會很有限。

同時,供養的水要乾淨、清澈,寓意你的菩薩心腸,沒有任何的私心雜念,沒有雜質。這樣你在做利他之事時,更容易為人所接受,你的心,也會更善良、慈悲。

03第三點:供的花味道不要太濃

佛教中講供花的原因,是因為極樂世界屬於蓮花化生。只要極樂世界的蓮花一開放,一定有眾生出生。代表著喜樂、圓滿。而蓮花的特性,比較清淡、優雅。

如果供養太濃的鮮花,除了容易招引一些蟲子外,也容易刺激人的感官。佛教中講究修行,修行的人,平時要做到清淡、清淨。如果味道太濃,會讓人生起各種執著。這樣你的供養,反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味道清香的花,能讓人寧靜、舒適。寧靜無憂煩,是為最吉祥。

04第四點:供香只需三根

佛教中將「佛法僧」稱之為三寶。當你供香的時候,一般三根為宜。上香時,通常都要念誦:「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這就是正確地「自皈依」。

同時,因為佛陀所傳之法,是「戒定慧」,供香也有供「戒定真香」的寓意在其中。讓自己,隨時處於持戒修行的狀態。

佛教中講,讀經多了,就不會愚痴;供養多了,就會有無量福報。話雖如此,如果做得不正確,反而會有果報。以上供養佛的四條「禁忌」,一定要清楚,懂得如何去供養。

願諸眾生,法喜充滿,福報無量!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佛教:佛前供水,這4條「禁忌」,一定要知道!
    平時用於自己供養佛,禮拜佛。佛教中,供養佛有不同的方式。比如有供養水、供養花、供養水果、供養香等等很多。我們要明白,無論給佛供養什麼,都要發心正確,不要有「賄賂」佛的想法在裡面。佛說「諸法意先導,意主意造作。」你以清淨的心態去供養佛,就會得到清淨功德。
  • 佛教:佛前上供水果,這4條「禁忌」,一定要知道!
    不論是在自己家的佛堂,亦或是到寺廟裡去,我們為了表示對佛菩薩的恭敬和感恩之情,都會力所能及地選擇在佛前做些供養,同時也增進自己的功德。那麼佛前都有哪幾種供養呢?主要包括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香、供食、供樂等等。
  • 佛教:佛前上香,這3條「禁忌」,一定要知道!
    我們都知道,佛門裡有幾種供養方式,包括佛前供花、供果、供香、供水、供燈等等。每一種供養都有其特殊的法義,起到一定的表法作用,利益大眾精進修行,也在供養的過程中培養了大眾的布施利他心。雖然供養只是形式,但是也要如理如法,才能積攢到功德。
  • 佛教:佛前上供水果,這3條「禁忌」,一定要知道!
    生活中,許多人都有到寺院裡拜佛供養做功德的習慣。我們如果到寺院裡去,會發現神聖莊嚴的佛菩薩寶像前總是擺放著各種各樣的供品,比如水果、鮮花、香支、燈燭、大悲水,還有清心悅耳的佛樂不絕於耳,等等。無論做何種供養,全在於供養者發心,只要用心真誠,皆功不唐捐。
  • 佛前供水,這幾點「禁忌」,一定要清楚!
    佛前所供物品都有其深刻的寓意,比如佛前供花果,「花」代表善因,「果」代表善果,花開結果,善因結善果,意在提醒眾生要敬畏因果、不作惡業,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佛前供香,意在告誡眾生要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戒定真香」。佛前供燈,意在照破眾生心中的無明,點亮智慧、覺悟人生。那麼,佛前供水,又有什麼表法和注意事項呢?本篇文章,小編來為大家解答。
  • 佛教:佛前「上供」,這3條「禁忌」,不學佛的人也得懂
    因此,一些佛教的信仰者,他們會為了方便自己修煉福氣,就在自己的家中設置了佛堂,並且在佛前經常做燒香拜佛和供養的事情。而且很多人知道燒香拜佛就要去做一種供養,但是我們應該要知道真正的如法供養,卻不是我們想像中那麼容易的。
  • 佛前供奉水果,這3條「禁忌」一定要注意!
    生活中,許多人都有到寺院裡拜佛供養做功德的習慣。我們如果到寺院裡去,會發現神聖莊嚴的佛菩薩寶像前總是擺放著各種各樣的供品,比如水果、鮮花、香支、燈燭、大悲水,還有清心悅耳的佛樂不絕於耳,等等。無論做何種供養,全在於供養者發心,只要用心真誠,皆功不唐捐。
  • 佛前供養水果,這3條「禁忌」,不可不知!
    佛門裡有多種供養,如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香、供樂、供油等等,不論供養什麼,都是信眾對佛菩薩虔誠的心意,供養數量不論多寡,內心清淨就是對佛菩薩最深的恭敬。佛前供養不是與佛菩薩「做交易」,不是你供養越多,佛菩薩就最先保佑你。
  • 佛教:佛前「上供」,這3條「禁忌」,不學佛的人也得懂
    俗話說得好:&34;如果一個人只享受福報,卻經常不做好事,為自己積攢福氣,那麼即便他的福氣來臨,也無法消受。因此,一些佛教的信仰者,他們會為了方便自己修煉福氣,就在自己的家中設置了佛堂,並且在佛前經常做燒香拜佛和供養的事情。
  • 佛教:佛前「上香」,這3條常識,一定要清楚!
    很多善信一到寺院就會燒香,其實自己也不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做,只是覺得大家都這樣做,自己不做怕「佛菩薩」怪罪,出於人云亦云的心理而去供香,這就違背佛教的初衷了。很多人不明佛法,認為燒香就是燒給佛菩薩看的,供養的香越大越粗越高,就越能得佛菩薩歡喜,自己的功德也會越大。這完全是顛倒妄想。
  • 佛前供水果,這3條「禁忌」,一定要知道!
    所供物品,佛菩薩是不會食用的,所以我們不要妄想著以此與佛菩薩做交易,而得到佛菩薩的額外加持,這是妄想,也是迷信。不論我們供養什麼,重在於發心,心地善良慈悲,哪怕不供養任何東西,也無礙,只要用心恭敬,皆功不唐捐。有些人信佛信的很迷信,看到佛前所供物品有些減損,就誤認為是佛菩薩食用了,覺得是自己的誠心感動了佛菩薩,佛菩薩食用了他的東西,就會保佑他,這是迷信思想。
  • 佛教:佛前上供水果,這4點「禁忌」,不可不知!
    每一種供養方式都代表著一定的法義,比如佛前供水,水代表清淨平和、不爭與慈悲;佛前供香,香代表「戒定真」香,以告誡大眾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點燃心靈之香;佛前供燈,寓意照破內心的無明黑暗,點亮智慧和希望。除此之外,還有佛前供花、供果、供樂等等。不論我們供養什麼,也不論供養多寡,只要我們的發心是善意的、真誠的,皆功德無量。
  • 佛教:佛前供水,這3條「禁忌」,一定要知道!
    寺院是大眾燻修、廣作功德的清淨道場,許多善信會常到寺院裡燒香拜佛,為自己以及家人祈福,帶著一份誠心拜佛的同時,為了表達對佛菩薩的無比尊敬和感恩之情,也會花些財力在佛前做供養。當然,無論做什麼供養,或者供養大小怎樣,都不要有分別,只要發心純正,皆是無量功德。
  • 佛前供水果,這3條「禁忌」,一定要注意!
    平日進寺院禮佛,為了表達對佛菩薩的恭敬,也為了對治與生俱來的慳吝貪婪,很多善信會在佛前上供各種供品。依照每個人的發心不同,所供養的也有差別,譬如《業報差別經》雲,以花供佛,得「好顏色」等十種功德。除花之外,又有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幡、衣服、伎樂等十種供佛之物。
  • 佛前上供水果,這3點「禁忌」,一定要牢記!
    大家都知道,佛教寺院是大眾培福修慧的地方,人們帶著對佛菩薩的感恩與恭敬之心來到寺院裡燒香禮佛做供養,希望能夠得到佛菩薩的慈悲加持。小編觀察發現,人們來到寺院裡做的最多的就是燒香和磕頭,寺院的請香處也總是人滿為患。其實,除了佛前供香,佛教裡還有其它形式的殊勝供養行為。
  • 佛前擺放水果,這4點「禁忌」,一定要小心!
    唯有內心存善念,諸惡不作、眾善奉行,才是對佛最好的供養。本篇文章,小編就和大家探討一下佛前供果一定要注意的4點「禁忌」,希望大家能夠從中受益。一、不可用壞果佛門裡任何物品都代表佛法,就像在佛前供的水果,是有講究的,不可敷衍了事。
  • 佛前上供水果,這3點「禁忌」,一定要注意!
    為了表示對佛菩薩的虔誠和恭敬,大多數人到寺院燒香拜佛的時候,都會選擇在佛前做各種供養,依據各人能力和發心,供養不同種類的供品,以培養慈悲利他心,廣做功德。在佛教裡,供養主要包括:供花、供果、供水、供香、供燈、供樂等等。
  • 佛前供花,這3條「禁忌」,千萬要注意!
    前世佛前供花人。佛教與花有很深的因緣,佛陀當年講經說法時,常以花作比喻,許多禪師也是因「花」而開悟。佛門也稱「花」為「華」,比如佛教經典《妙法蓮華經》用的就是這個「華」字。佛經裡有許多與「花」有關的典故、偈語和譬喻,比如佛陀當年在靈山法會說法時有名的「世尊拈花、迦葉微笑」、佛門回向偈裡的「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以及形容一個人妙語連珠的「舌燦蓮花」,等等。
  • 佛教:用水果供佛時,這三條「禁忌」,一定要注意!
    對於很多信佛、學佛的人來說,「供養」一詞可能再常見不過。深究起來,供養屬於菩薩六度中的布施,將世間種種美好之物擺放在佛前,感念佛恩的同時,克服自己內心的慳吝,又能累積巍巍功德,這就是供養。為了方便修行,在家的佛子常把佛像請回家中,並且用新鮮可口的水果供佛。但是,我們一定要明白,水果並非給佛「享用」的,諸佛菩薩是出世間的聖人,並不貪戀世人的供奉。佛前的一切供養之物,實際都起到表法的作用,真正受益的人,是我們自己。當我們看到水果時,能聯想到「因果不空」,想得善果,就要種善因結善緣,那麼供養就起到作用了。
  • 99歲老僧說:佛前擺放水果,這3條「禁忌」,一定要注意!
    此文「一千二百餘字」閱讀預計需要4分鐘!經雲,佛乃出世間無上福田,即使供養細微之物,也有無量功德。這就如同播下芥子般大小的種子,卻能長成參天大樹。與眾多善男信女一樣,因為對大乘教法的篤信,水果成了擺在佛前最常用的供養。六時禮拜,日日不輟,我曾有深蒙法益之感,卻不知也已在無形中長養了貢高我慢之心。直到在外出差,空閒時遊覽一座清幽古剎,一位年近百歲老僧的話,就如「當頭棒喝」,一語驚醒了夢中人。原來,供養諸佛,並非將水果擺到佛前就萬事大吉,有三條「禁忌」,學佛人一定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