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坐姿趣談:坐姿不對的話,孟子要休妻,劉邦也要受到批評

2020-12-08 騰訊網

在我國古代,尤其是先秦時期及秦漢時期,由於那時還沒有凳子、椅子的出現,所以人們都是席地而坐,即在地上鋪一條蓆子,然後坐在上面會客。

古人席地而坐的時候,一般有兩種坐姿,一種是箕踞[jī jù],一種是跽姿[jì zī]。

箕踞,就是坐在地上兩腿向前伸直,形狀像簸箕那樣的坐法;跽姿,就是長跪,上身挺直,兩膝著地,臀部不坐在腳後跟上,如果臀部坐在了腳後跟上,那種坐姿就叫跽坐。

秦陵出土的箕踞坐姿俑

應該說,箕踞的坐姿是所有坐姿中最舒服的一種坐姿,我們當代人坐在沙發的美人靠上,不常常是這樣的嗎?

但是,在先秦時期,箕踞的坐姿卻是最不合禮儀的一種坐姿,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在魏晉之前,漢族人穿衣服的習慣是上衣下裳。裳即是裙,也可以算是袍子,那時人們穿的還不是褲子,所有也就沒有褲襠,當雙腿前伸時,面對客人當然是很不雅的。

孟子就有一個關於箕踞的故事,說的是孟子新婚燕爾,偶然間回房,發現他的妻子在室內獨處時就是箕踞的坐法,孟子看了很生氣,就出去跟他母親說要休妻。

孟母聽後,不禁莞爾,深明大義的孟母趕緊勸解孟子說,你進房前沒有敲門,責任在你,你妻子自己在房裡,想怎麼坐就怎麼坐,孟子這才幡然醒悟,知道是自己過於苛刻了。

在《史記·高祖本紀》中,還記載了劉邦的一個關於箕踞的故事:劉邦剛開始起兵反秦的時候,有一天,劉邦路過高陽,欲招賢納士,正好有一個縱橫家酈食[yì]其[jī]前來求見,劉邦正坐在床邊伸著兩腿讓兩個女人洗腳。

不卑不亢的酈食其看到劉邦這個樣子,直接批評劉邦說道:「足下必欲誅無道秦,不宜踞見長者。」

劉邦聞過則改,急忙穿戴整齊後,又把酈食其請到上座,向他道歉後,詢問滅秦策略,酈食其乃獻出攻取陳留,得秦之積糧,再謀天下的計策。

《史記·陸賈列傳》還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路賈是跟隨劉邦起事的一位口才傑出的辯士,劉邦命他出使南越,說服尉他(即趙佗)歸順漢朝,尉他開始是以箕踞的坐姿接見陸賈,結果讓路賈一番精彩的說服後,尉他蹶然而起,並向路賈道歉:「居蠻夷中久,殊失禮儀。」

秦陵出土的跽姿俑

箕踞待人失禮更有威脅生命者的,即僅僅是因為沒有起身行禮而繼續箕踞,險些為自己帶來殺身之禍。

西漢有個名俠叫做郭解,他手底下有很多門客,有一次他回家,大家紛紛起身躲避,只有一個人依舊傲慢地箕踞坐在地上看著他,惹得有些門客十分不滿,揚言要殺掉那個不講禮數的人。「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獨箕踞視之,解遣人間其姓名,客欲殺之。」(《史記·遊俠列傳·郭解傳》)

從以上幾個小故事來看,我們可以確定,箕踞的坐姿在古代是一種非常無禮的行為,大約只有在自己獨處的時候,才能放鬆地箕踞而坐吧!

本文參考自:《史記》

相關焦點

  • 這種現代人常見的坐姿方式,孟子卻因此休妻,原因你肯定不知道
    在《孟子》的《韓詩外傳》中,我們通常會讀到一段讓人費解的文字:孟子的妻子獨自待在家中伸開兩腿坐著,孟子看到這一幕,於是向母親請示要休了她。伸開兩腿坐著對生活在現代的我們而言就是一件相對稀鬆平常的坐姿,孟子為什麼卻要因此休妻呢?
  • 從孟子休妻窺探古人「坐有坐相」的辛苦
    文/洪與(跪坐)先講一個可能你覺得好笑而又不可思議的故事:孟子休妻。《韓詩外傳》記載:孟子妻獨居,踞,孟子入戶視之,向其母曰:「婦無禮,請去之。」而《大戴禮記》也有類似的記載。「蹲坐」,或「安坐」「正坐」,或「跪坐」「經坐」「恭坐」「肅坐」,或「卑坐」,或席地而坐、正襟危坐、雙手垂坐……古人的「坐」,細分起來,頭都大了,據說,一個宮女要學會所有的禮儀,當然包括坐姿,需要幾個月的時間。這裡,僅僅介紹幾個帶奇葩色彩的坐姿。
  • 箕踞不代表無禮:從「孟子休妻」看坐姿中的中國禮儀文化
    一、坐姿的分類:從「孟子休妻」說起  孟子休妻,是在禮儀文化學習中常被提及的一個案例。這則故事說,孟子的妻子因獨自踞坐在家被剛回家的孟子看到,孟子便欲休妻。孟母問明原因,反斥孟子無禮。原因是孟子入門而不打招呼,入室而聲不高揚,入戶而目光不低垂,從而使其妻的踞坐之姿暴露於外。
  • 箕踞不代表失禮:從「孟子休妻」看坐姿中的中國禮儀文化
    一、坐姿的分類:從「孟子休妻」說起孟子休妻,是在禮儀文化學習中常被提及的一個案例。這則故事說,孟子的妻子因獨自踞坐在家被剛回家的孟子看到,孟子便欲休妻。孟母問明原因,反斥孟子無禮。原因是孟子入門而不打招呼,入室而聲不高揚,入戶而目光不低垂,從而使其妻的踞坐之姿暴露於外。
  • 孟子因妻子坐姿豪放,向孟母告狀要離婚,孟母懟到他無話可說
    而在孔子之後,進一步發揚儒家文化的就是孟子。他自然也是十分重視儒家中強調的「禮」,甚至還因為自己的妻子坐姿不雅而想要離婚。《韓詩外傳》中記載著一則名為「孟子欲休妻」的故事。一天,孟子回到家中,發現只有妻子一個人在家,而她正岔開兩條腿坐著。
  • 古代坐姿很重要,孟子老婆因在家箕踞差點被休
    跪坐是坐禮中的正統坐姿,但那時的坐姿並不局限於跪坐,還包括以下三種:箕踞,即趙佗那種坐姿;胡坐,雙足交迭,盤腿而坐,道教中的打坐、佛教中的禪坐與之很相似,由於這種坐姿是從西域傳入的,因此被稱為胡坐,現在中國北方農村及韓國、朝鮮,還流行這種坐姿;蹲踞,腳板著地,兩膝聳起,臀部向下而不貼地,其實就是蹲。
  • 孟子因妻子坐姿豪放要離婚,孟母發出靈魂審問,將其懟到無話可說
    在《周禮》中,周公對人們的衣食住行都進行了詳細的規定,不允許有絲毫的逾矩。而在生活行為方面,儒家則強調「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如果與禮不符,便會遭到世人恥笑。而孟子便曾因為妻子坐姿不雅,想要離婚。話說,孟子有一天回到家裡,看到妻子一個人在家,岔開兩條腿坐著,姿勢很是「豪放」。孟子瞬間覺得臉上無光,便找到母親說:「我妻子不講禮儀,我要休了她。」孟母並未聽兒子的片面之詞,而是問道:「她如何不講禮儀了?」  孟子憤怒地說:「她岔開腿坐著,這難道還不是不講禮儀麼?」孟母問道:「你是怎麼知道她岔開腿的?」孟子說:「我親眼看到的!」
  • 因為妻子坐姿不對,孟子決定打離婚,沒想到孟母出面主持公道
    話說這天孟子從外面辦事回家,口乾舌燥著急回自己房間休息喝水。可推門一看,氣就不打一處來,也顧不上累不累,渴不渴了,一扭身摔門而出,直接跑到自己母親的房間說理去了:「這媳婦要不得了,我要休妻,立刻,馬上!」這是出了啥狀況?
  • 古人為什麼要跪坐?因為不跪坐容易走光啊
    但坐在地上也有很多舒適的方式啊,何苦找這麼一個容易傷筋骨的坐姿呢?您就比如說我把腳張開(類似於擺個八字)或者是一隻腳平放,另一個膝蓋曲起也挺舒服的啊。那就和古人的衣服有直接關係了,其實古人們也嫌跪坐太累,不過沒法子,不跪坐容易走光啊!
  • 儒家智慧:孟子為什麼要休妻?
    所以我們讀聖賢的經典,不能囫圇吞棗,只看熱鬧,應該用心去感悟其中的真諦,把它變成我們自己的人生智慧,這樣才不負古人的良苦用心。,踞,孟子入戶視之,向其母曰:「婦無禮,請去之。」《禮》不云乎?「將入門,問孰存。將下堂,聲必揚。將入戶,視必下。」不掩人不備也。今汝往燕私之處,入戶不有聲,令人踞而視之,是汝之無禮也,非婦之無禮也。」於是孟子自責,不敢言歸婦。有一天,孟子的妻子獨自一個人在屋子裡,伸開兩腿,像八字形那樣地坐著,這種坐姿,在古代是非常不合禮儀的。
  • 坐姿在古代關乎禮數,是很嚴肅的事情,這幾類坐姿就屬於失禮之舉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這是今人用來教育小孩的一句常用話,由此也可以看出站姿和坐姿是儀容儀表的一種體現。從更深層次而言,站姿和坐姿是一種社交禮節,關乎禮儀。本文就說一說古代關於坐姿的那些事兒。坐姿與禮節有一定關係,所以古人對坐姿比較講究。
  • 孟子休妻/貝一中
    據《韓詩外傳》記載,孟子外出回來,見妻子叉開兩腿坐在那裡,就回頭對母親說,我媳婦缺乏禮儀,請允許我休了她。孟母問,為什麼?孟子答,她劈腿而坐。
  • 孟子因妻子一個坐姿不合禮儀,便要休妻,母親一句話讓他無地自容
    孟子長大成人後,也同樣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由於沒有確切的歷史記載,我們無法知道孟子有著怎樣的婚姻生活,不過《韓詩外傳》記載的孟子不敢去婦的故事,或許可以從中窺見一些蛛絲馬跡,同時更可看出孟子的母親對孟子的嚴格教育。一天,孟子的妻子獨自一人在臥房,因為沒有他人在旁,所以比較放鬆、隨意,踞坐在席。
  • 古人坐姿有哪些講究?
    坐姿是中國傳統禮儀的一部分,在古代,要是你不分場合任性地「葛優躺」,小心被人罵個狗血淋頭,罵你的還是個名人——孔夫子!在古代,人們的坐姿和現在很不一樣。時代不同,坐姿也不相同。有跪坐、趺坐、蹲坐、和箕踞這幾種。在宋代以前,人們基本都是席地而坐,也就是屈膝跪坐,臀部放於腳跟上,上身挺直,雙手放於膝上,目不斜視。
  • 古時候坐姿百出,而為什麼箕踞是其中非常失禮的一種姿勢?
    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遵循嚴格的禮法規定。單單坐姿就包括「安坐」、「正坐」、「跪坐」、「經坐」、「恭坐」、「肅坐」、「卑坐」、席地而坐、正襟危坐、雙手垂坐等多種,其他規矩更是數不勝數,讓古代平民百姓感到非常不方便。由於傳統的坐姿過於嚴謹不舒服,一部分人就想出某些偷懶的坐姿,比如「箕踞」,關於箕踞清人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中稱:「箕踞,則臀著席,而伸其腳於前。」
  • 孟子看到妻子蹲著就要休妻?還好他的母親攔著了
    《古代漢語詞典》第一個解釋說表示踞是蹲坐的意思,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孟子就因為妻子蹲著就認為妻子沒有禮法婦道從而就要休掉她嗎?這明顯不是合理的。《左傳》中寫道:將從楚師,後從之乘,皆踞而鼓琴。我們去想的話,如果在後面擂鼓的人蹲著擂鼓豈不是很累?而且踞也絲毫沒有站著的意思,那麼只能去把當做其他意思去想或者古人的體力很好,能蹲很長時間?
  • 行為儀態——坐姿、蹲姿
    生活朋友聚會交談用三分之二則顯得輕鬆又不失尊重。凳子坐全滿則例如銀行窗口、高速收費站同事等久坐人群,在不影響業務操作情況下,這樣的坐姿會讓同事們在一線工作中不至於腰酸背疼。重點是腰靠在椅背,肩胛骨不去靠住椅子形成「葛優躺」就好。
  • 在古代,坐姿有哪些種類?產生坐姿禮儀的原因是什麼?
    「跽」類坐姿「跽」根據場合環境的不同又分三種變化。一是坐。平日閒暇時的坐法就是「坐」,這是膝蓋跪在地上,腳背向著地面,腳心向上,臀部落在腳後跟上。這種坐姿是非常放鬆的,古人在休閒時基本保持這個姿勢,這也是一般所說的「坐」。
  • 孟子休妻,找的是什麼理由?聽著都離譜
    當然離婚的理由也有千千萬,不過,我聽過的最離譜的一個是,妻子坐姿不雅,夫君就提出離婚,這算是一個理由嗎?孟子休妻,找的是什麼理由?聽著都離譜古代人其實離婚的比較少,古代人的離婚叫和離,也就是夫妻雙方都同意結束這段婚姻生活,不過大部分的還是休妻,也就是說,這個權力是掌握在男人手裡的,丈夫單方面的不想要妻子了,就一紙休書把妻子休掉了,女人是沒有反抗的權力的,休妻無非是妻子犯了三從四德裡的某一條,或者是觸犯了家規等,一般沒有重大罪過,丈夫是不會輕易休妻的,可是作為一代聖人的孟子,也會想要休妻,
  • 孟子:只因妻子坐姿不雅,就要鬧離婚
    中國儒家文化影響深遠,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就是孔子和孟子,俗稱的孔孟之道,就是指儒家思想。其中,孔子被稱為至聖,孟子被稱為亞聖。今天就來說一說被稱為亞聖的孟子,孟子的為人可以說十分完美了,一生之中基本沒有做過什麼過分的事情。但唯有一件事情,他做的確實不對,那就是跟妻子鬧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