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孟子》的《韓詩外傳》中,我們通常會讀到一段讓人費解的文字:孟子的妻子獨自待在家中伸開兩腿坐著,孟子看到這一幕,於是向母親請示要休了她。伸開兩腿坐著對生活在現代的我們而言就是一件相對稀鬆平常的坐姿,孟子為什麼卻要因此休妻呢?
在先秦時期,人們的坐姿通常是膝蓋併攏,腳部向後,臀部坐在腳跟上,所謂「正襟危坐」指的就是這種坐姿,這種坐姿在我們的鄰國——日本還有所保留。而如果是臀部不坐在腳跟上,就成了另一種姿勢——跪。


古人之所以採用這種坐姿也並不僅僅是因為禮儀規矩,最重要的是當時人們的褲子是開檔的,類似於現在小孩的開襠褲,而且上古時期不存在內褲這種東西,如果他們按照今天的坐姿坐下,emmmm……所以你明白為什麼名字孟子為什麼會因為自己的妻子坐的姿勢不對,而想要休妻了嗎?


由於當時人們的這種特殊的坐姿,當時的坐具基本也就是現在的草蓆,如果地位尊貴一些,就用蒲葦做成蒲蓆。在那個時候,不管你是否身份尊貴,由於衣服和禮儀的限制,你也只能保持直腰屈膝的坐姿,區別只是坐的坐具質地不太一樣而已。你想想,如果皇帝和一群朝廷重臣們在宮殿中用一個時辰的時間,也就是今天的兩個小時,探討各類國家大事,那得是一件何等辛苦的事情啊!


古人的這種坐姿和坐具這種情況到了魏晉南北朝才有所改變。從北方來的胡人不像漢人從小就已經習慣了這種坐姿,因此在胡漢融合的過程中,擁有低矮足的椅子也因此而出現,但直到唐朝為止,這種椅子還是很奢侈的一種坐具,它稱為「胡床」。所以在閱讀古籍文獻的時候,千萬不要認為古人說的「床」和現代的床是同一種東西哦!


從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出現的「胡床」,直到宋代才正式在民間開始興起,現代人垂足而坐的姿勢才得以普及。當然,隨著坐姿改變的還有人們的衣服,從隋唐開始百姓們就開始穿合檔褲了,因此人們垂足而坐就不存在走光的問題了。在這種趨勢下,人們還發明了凳子、墩、塌等不同的坐具,以便更舒服地坐下去。


從孟子休妻到垂足而坐,人們所經歷的可不僅僅是坐姿與坐具的變化,更是文化交融與民族習慣的逐漸融合。關於今天的內容如果有什麼想說的,歡迎到評論區裡留言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