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因為妻子沒有褲子要休妻?談談古人漢服下都穿什麼?

2020-12-06 小瑤掉進漢服坑

孟子因為妻子沒有褲子要休妻?談談古人漢服下都穿什麼?

大家好,我是小瑤,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有一種酷,叫忘穿秋褲。對於物資豐富的現代人來說,褲子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誰要是沒穿褲子或是裙子,那可是有問題了。可是在古代,有很長一段時間,是沒有褲子的。不僅僅是東方文明,西方文明同樣如此,在很多一段時間內,西方人只穿長袍和裙子,而褲子一直是「野蠻人」才會穿的東西。

比例欣慰的是,東方人沒有西方那麼的無知,在與遊牧民族的爭戰開始,中原漢族就開始接受褲子。只是當時就兩條褲腿,可是沒有襠的,想想就胯下生涼。這條只要兩條褲腿的褲子叫「脛衣」,冬天的時候有很好的保暖作用。嘗到穿褲子的好處的中原子也不斷地改進著褲子。到了秦漢的時候,脛衣也變長了,長到大腿處,感覺有點像現存的長筒襪。了為如廁的方便,當時的褲子還沒有襠的。在這些時候段內,脛衣其實可以說是一種騎馬的裝備,也只有部隊中使用。到了漢朝,才開始被民間所接受。唐人好胡服,從文獻和文物中我們只可以看到,穿胡服時,褲腿都是收到靴子裡的,或是有收窄。而到了宋代,褲子又有了不同的演變,成了貼身的「膝褲」,兼顧了保暖和方便兩個優點。

《韓詩外傳》。原文為「孟子妻獨居,踞,孟子入戶視之,謂其母曰:「婦無禮,請去之。」母曰:「何也?」曰:「踞。」其母曰:「何知之?」孟子曰:「我親見之。」母曰:「乃汝無禮也,非婦無禮。

這段的意思是孟子正好撞見自己的妻子伸著腿坐著,認為自己的妻子不守禮儀想要休了她,然後被自己的母親「臭罵」了一頓的故事。孟子是公元前372年到289年的人。當時是戰國時期,當時應該處在中原人還沒有穿褲子的時期。孟子的妻子伸著腿做著,孟子正好撞見什麼可想而知了。所以說孟子想要休妻的原因不就是妻子沒有褲子。做為中國偉大思想家、教育家,他的事情,應該是沒有人會去杜撰吧!中國歷史悠久,衣裳一直處在變化當中,而褲子的變化卻很少。從無到有,從無襠到有襠,也變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大家都知道漢服是衣裳制,長及腳面,在有了脛衣之後,衣裳裡面穿的就是脛衣。這樣理解,「古代男女裡面都是穿著開襠褲」這個說法好像也對哦。其實脛衣也就是兩條褲腿,用系帶系在腰上,說是「開襠褲」還不如說是長筒襪。反正大街上的人都是這樣的穿,不管現代人怎麼想,古人可無所謂是不是開襠的問題了。很有可能有些人衣裳下面,連開襠褲都沒有呢。

雖然脛衣外面有下裳,可是如同現代女性穿裙子一樣,古人也怕走光。於是在古人的行為準則裡,在公共場合下,是不會把下裳提起來的,是一種失禮的行為。《禮記~曲禮》中有記載「勞毋袒,暑毋褰裳。」解釋一下,意思是在勞作的時候,也不能袒露身體,就是夏天,也不會把下裳提起來。

通篇下來,我們知道,中國古代褲子從無到有,從無襠到有襠,這是兩個階段。說到古代的褲子,就得分為兩種了。一為褲;一為惲(衣字旁的軍)。《釋名》中的解釋「袴,跨也,兩股各跨也。」就是指只有兩條褲腿的脛衣。惲《釋名》中的解釋「惲,貫也,貫兩腳,上不腰中也。」

小瑤有話說:

隨著歷史的車輪滾滾前進,這種古代人穿得褲子也就進了博物館,因為穿著在衣裳下面,就連復原出來的意義也不大。對此,您覺得呢?

相關焦點

  • 漢服深衣的這些規矩,很多人都不知道,孟子為此還動過休妻的念頭
    在很多的網絡平臺,特別是年輕人多的平臺上,「漢服」一詞頻繁出現。很多的年輕人都喜歡在傳統節日或節假日穿漢服出門。雖然我們拍去歷史的塵埃,重新把漢服穿起來,可誰能想到,古人穿漢服深衣還有著一套規矩,很多人都不知道,一些與漢服有關的東西還是要了解一下的。僅僅只是了解,畢竟千百年過去了,很多規矩已經不適用現代社會了。漢服的款式很多,而最早的深衣制。
  • 孟子休妻/貝一中
    據《韓詩外傳》記載,孟子外出回來,見妻子叉開兩腿坐在那裡,就回頭對母親說,我媳婦缺乏禮儀,請允許我休了她。孟母問,為什麼?孟子答,她劈腿而坐。
  • 古人坐姿趣談:坐姿不對的話,孟子要休妻,劉邦也要受到批評
    在我國古代,尤其是先秦時期及秦漢時期,由於那時還沒有凳子、椅子的出現,所以人們都是席地而坐,即在地上鋪一條蓆子,然後坐在上面會客。 古人席地而坐的時候,一般有兩種坐姿,一種是箕踞[jī jù],一種是跽姿[jì zī]。
  • 孟子休妻,找的是什麼理由?聽著都離譜
    離了反倒對兩個人都好,古代人的婚姻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夫妻之間過日子,總會出現些磕磕絆絆的,當然古代人也有離婚的,只不過相對現在來說是少一點的。當然離婚的理由也有千千萬,不過,我聽過的最離譜的一個是,妻子坐姿不雅,夫君就提出離婚,這算是一個理由嗎?孟子休妻,找的是什麼理由?
  • 這種現代人常見的坐姿方式,孟子卻因此休妻,原因你肯定不知道
    在《孟子》的《韓詩外傳》中,我們通常會讀到一段讓人費解的文字:孟子的妻子獨自待在家中伸開兩腿坐著,孟子看到這一幕,於是向母親請示要休了她。伸開兩腿坐著對生活在現代的我們而言就是一件相對稀鬆平常的坐姿,孟子為什麼卻要因此休妻呢?
  • 孟子看到妻子蹲著就要休妻?還好他的母親攔著了
    曾經有那麼一段故事,就是孟子險些因為一點小事休掉了自己的妻子。讓筆者給您講一講。關於這個故事僅有《韓詩外傳》有相關記載:孟子妻獨居,踞,孟子入戶視之,向其母曰:「婦無禮,請去之。」這裡的去可以理解為去掉的意思,就是孟子想要休掉妻子。他為什麼要休掉妻子呢,踞,這個字表示了原因。
  • 從孟子休妻窺探古人「坐有坐相」的辛苦
    「蹲坐」,或「安坐」「正坐」,或「跪坐」「經坐」「恭坐」「肅坐」,或「卑坐」,或席地而坐、正襟危坐、雙手垂坐……古人的「坐」,細分起來,頭都大了,據說,一個宮女要學會所有的禮儀,當然包括坐姿,需要幾個月的時間。這裡,僅僅介紹幾個帶奇葩色彩的坐姿。
  • 誰說古人不會離婚?孔子三代休妻,孟子的理由很搞笑
    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古代有不少離婚的案例,今天就為大家分享幾個,孔子三代都曾離過婚,而孟子離婚的理由很搞笑。我們都知道,孔孟提倡「仁」,兩個人的思想觀念應該是差不多的,沒想到兩個人對於婚姻的態度也挺像的。孟子曾經向妻子提出過離婚,理由竟然是因為妻子的坐相難看,真的是挺搞笑的。
  • 儒家智慧:孟子為什麼要休妻?
    所以我們讀聖賢的經典,不能囫圇吞棗,只看熱鬧,應該用心去感悟其中的真諦,把它變成我們自己的人生智慧,這樣才不負古人的良苦用心。於是孟子自責,不敢言歸婦。有一天,孟子的妻子獨自一個人在屋子裡,伸開兩腿,像八字形那樣地坐著,這種坐姿,在古代是非常不合禮儀的。孟子從外面回來,直接就進屋了,看到妻子這樣後,就告訴孟母說:妻子不守禮儀,我想休妻。母親問為什麼呀?他說妻子伸開兩腿坐著,很不雅。母親問他你是怎麼知道的?
  • 孟子要休妻,他媽的一席話讓他改變主意
    孟子要休妻,他媽的一席話讓他改變主意小編聲明:此處他媽的,絕對不是罵人的話,而的確就是他的媽媽說的一句話,各位不要有誤解喲。關於孟子,想必知道的人挺多,身為中國人,不曉得他大名的應該是極少。孟子出生雖是魯國貴族孟孫氏,但是到孟子這一代,就再也沒有什麼優勢了,他的父親早死,家境困頓,孟母於是挑起了養家的重任。不能不說在那樣一個時代,女人要扛起家一片天是非常難的。但她做得很好,她集慈愛、嚴格、智慧於一身,為我們培養出了一位大人物。孟子幼年的「孟母三遷」、「孟母斷織」這些有深刻教育意義的故事,想必都不陌生。
  • 孟子曾想休妻,僅僅因為妻子坐姿?禮儀在夫妻之間也很重要
    等到看清房間裡的情形,孟子頓時面色鐵青,原來房間裡只有孟子妻子一個人,但是她沒有規規矩矩地跪坐在原地,而是箕踞(jī jù)而坐,這是一種很不禮貌的坐法。箕踞是一種什麼坐法呢?就是坐的時候兩腳張開,兩膝微曲,形狀像箕。
  • 古人為什麼要跪坐?因為不跪坐容易走光啊
    話說不縫合當然不要緊,但問題是那時候沒內褲啊……有人可能覺得不可思議,這都秦漢時代了還沒有內褲麼!嚴格意義上來說還真沒有。在我國古代把褲子分為兩大類,一種叫做「絝」而另一種叫「褌」。首先給您介紹一下絝。
  • 探討丨孔子、孟子、荀子的休妻理由各是什麼?
    但在兒女出生之後,孔子卻將亓(qí)官氏休了,即「去妻」、「出妻」,關於孔子休妻的原因,史書上沒有太多記載,但有記載疑似孔子與妻子感情不和的隻言片語:《禮記·檀弓篇》有載:伯魚之母死,期而猶哭,夫子聞之曰:「誰與哭者?」門人曰:「鯉也。」夫子曰:「嘻!其甚也!」伯魚聞之,遂除之。
  • 中國的古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穿內褲的?此前都是開襠褲嗎?
    試想下,某日漢昭帝看著妃嬪跳舞,看著眼前的美人婀娜多姿的身形,衣著又非常的得體,他被深深的迷戀著。突然他感覺頭腦一熱,便想要找妃嬪共赴雲雨,可是光解開窮絝就花了幾分鐘,當全部解開了,卻發現腦袋裡的那點欲望也沒了。長期以往,漢昭帝自然對男女之事提不起興致。那麼在漢朝以前,古人是不是沒有內褲穿,都穿的開襠褲嗎?
  • 中國漢服協會會長談漢服:古人穿錯要被問責(圖)
    採訪嘉賓:陳朕冰(中國漢服協會會長)  又到春天,各地不約而同地組織起「穿漢服賞花迎春」的踏青活動,想通過這種活動弘揚傳統文化。漢服,再次進入人們視野。但很多人都在想,今天還有必要穿這麼古老的衣服嗎?他們穿的漢服正宗不正宗啊,傳統漢服究竟該怎麼穿?我們來聽聽中國漢服協會會長陳朕冰怎麼說。
  • 孟子不為人知的一面——一言不合就休妻,最後卻又一次被孟母完虐
    他在儒家地位僅次於孔子,被稱為「亞聖」,他和孔子都推崇封建禮教,並以此來規範和約束自己和家人的行為,他甚至比孔子還厲害,他曾經一言不合就休妻,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都知道在古代很長一段時間是沒有椅子的,大家都是跪坐,但是跪坐畢竟是跪著不好受呀!在沒有人的時候,大家都會很自然地蹲著休息呀,終於不用跪著爽呀!一日,我們的主人公孟子的妻子獨自一個人蹲在屋裡休息,突然孟子進來了,看到了妻子的樣子,眼睛都綠了,揚言要休妻,這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 古人穿漢服不可「任性」 穿錯顏色要被問責(圖)
    唐代男子以幞頭袍衫為尚。到了清代實行「剃髮易服」,不許普通人穿漢服,但因為當時阻力太大,清朝又有了「十從十不從」的規定,其中優伶大多需要扮演古人便允許穿漢服,他們便一直穿到今天。不過,長袍子的戲服是職業裝,又相對隨意,不屬於真正意義上的漢服。唐裝、馬褂也不是漢服,是根據滿服和西方服飾改良而來的款式。   踏青時,千萬別把從網上淘來的戲服當漢服穿上去遊玩。
  • 因為妻子坐姿不對,孟子決定打離婚,沒想到孟母出面主持公道
    話說這天孟子從外面辦事回家,口乾舌燥著急回自己房間休息喝水。可推門一看,氣就不打一處來,也顧不上累不累,渴不渴了,一扭身摔門而出,直接跑到自己母親的房間說理去了:「這媳婦要不得了,我要休妻,立刻,馬上!」這是出了啥狀況?
  • 「孟子休妻」的啟示(原創)
    由此想起了「孟子出妻」的故事。一個夏日中午,天氣異常炎熱,孟子的妻子田氏自己在屋裡織布,因酷熱難耐,就脫掉了上衣。這時,孟子推門而入,見妻子衣衫不整,十分生氣,認為妻子有失禮儀,便要休妻。孟母知道後呵斥孟子說:「禮制規定,進門時,要先問誰在屋裡;上堂時,要發出聲音;進到屋裡,目光要向下。這樣是為了尊重別人的隱私。
  • 一個小小「箕坐」都可以是休妻的理由
    先秦時期沒有凳子也沒有椅子,只能席地而坐。如果大家都穿著外面走過的鞋子入室就地而坐,一來會把別人家的地給弄髒了,二來也會把自己衣服弄髒。因為古人的標準迎客的坐姿是正坐,即跪地而坐,臀部放於腳踝,上身挺直,雙手規矩的放於膝上。標準的正坐也就是跪坐。跪坐,這可比跪還累人,穿越前我個人建議您先在家裡每天練習一段時間,適應一下再來,要不就多帶兩個跪得容易(護膝)再來。為什麼這麼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