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禮儀太繁瑣!一個小小「箕坐」都可以是休妻的理由

2020-12-13 患得患失歷史

基本禮儀總是和生活習慣密不可分的。先秦時期沒有凳子也沒有椅子,只能席地而坐。如果大家都穿著外面走過的鞋子入室就地而坐,一來會把別人家的地給弄髒了,二來也會把自己衣服弄髒。因為古人的標準迎客的坐姿是正坐,即跪地而坐,臀部放於腳踝,上身挺直,雙手規矩的放於膝上。標準的正坐也就是跪坐。跪坐,這可比跪還累人,穿越前我個人建議您先在家裡每天練習一段時間,適應一下再來,要不就多帶兩個跪得容易(護膝)再來。為什麼這麼說呢。您在家試著跪坐1小時就知道原因。

跪坐,真的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跪坐的時間久了,絕對會腿抽筋的。一般現在人能堅持一小時就已經很不錯。古人跪坐的戰鬥力略強,因為天天坐嘛。但是跪坐時間久了,古人也會腿抽筋了。韓非子的八卦消息說:晉平公和他的大臣叔向商量事情,因為叔向這人實在太能說了,而且他跪坐的戰鬥力也很強。結果,晉平公陪著他一起跪坐得都腿痛腳麻以至抽筋。但是晉平公出於禮貌,還是不敢坐得不端正。晉國人聽說後,都說:「叔向真是個賢人,晉平公對他有禮,以致抽筋也不敢坐得不端正。」

這故事告訴我們,跪坐是一個貴族必備的修養,哪怕您已經坐得腿抽筋,但您還是要堅持跪坐。不然,就會顯得您對對方不夠重視。說起來,範雎雖然在魏國被魏齊虐得半死,但是他逃到秦國後,秦昭王召見他的時候,昭王本人可以一直跪坐著的哦。一定程度上來說,秦昭王對範雎的重視都還是可以的。話說回來,跪坐坐久確實很累的。所以呢,您去別家做客,您和主人的關係屬於比較好或者您的身份比主人還尊貴一些,您要是跪坐得腿麻了,您可以提議說:「要不我們居一會兒吧。」

什麼是「居」,「居」也就是「蹲」。跪坐久了,蹲著聊聊天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沒準兒,聊得起勁了,您倆的膝蓋還能碰到一起。就這樣您倆聊天成了「促膝而談」的好基友了。如果「促膝而談」不管用,您的腿還是很麻。這時,您要麼繼續忍住,要麼就申請去站一會兒。千萬不要自說自話地臀部著地,雙腿放直地坐下。這種坐法叫「箕坐」,「箕坐」在當時是很不禮貌的做法。因為先秦時代的人穿得褲子都是沒有襠,所以當您「箕坐」的時候,不可避免的就走光了。再次感嘆一下,基本的禮儀和生活是緊密相關的。

話說男子「箕坐」一般少不了會被比人說三道四地指責一下,女子「箕坐」是可大可小的,嚴重地話,遇上矯情的丈夫可能會被休的。這裡說一個《韓詩外傳》上,關於孟子的八卦,說:某日,儒家亞聖孟子出門了。孟子的妻子就獨自一人在屋裡呆著,看四下無人,她就伸開兩腿箕坐了起來。孟子回家後,算是臨時抽查吧。反正他沒有招呼就進屋了,結果,他正好就看見妻子箕坐走光的樣子。

頓時,孟子就怒了,麻溜地跑到他媽媽那裡,告狀說:「母親大人,我好失望啊,我的妻子一點兒也不講禮儀,請允許我休了她吧。」

孟母就問:「為什麼?她犯了什麼過失?」

孟子繼續道:「母親大人,她在家裡箕坐,都走光了。」

孟母就納悶地問:「兒啊,你怎麼知道的?」

孟子很激動地說:「我親眼看見的。」

孟母嘆一口氣,道:「這就是你沒禮貌,不是媳婦沒禮貌。《禮》上說:『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將入戶,視必下。』(譯文:將要進屋的時候,應該先問屋中是否有人在裡面;如果有人將要進入廳堂的時候,必須先高聲傳揚,讓裡面的人知道;將進屋的時候,必須眼往下看。)《禮》上這樣說,就為了不讓別人沒準備就迎客。現在你回家的時候,媳婦應該正在休息,你進屋前沒有敲門,她當然沒有任何準備啦。所以才會讓你看見她箕坐的樣子。這事是你無禮在先,並非是媳婦沒禮貌!」

聽完了媽媽的教育,孟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再也不敢提休妻的事兒。不得不說故事裡孟母對禮的領悟要比亞聖孟子深刻很多啊。有孟母這樣婆婆應該是一件開心的事情,而有孟子這樣丈夫,感覺還是挺鬧心的。一個小小「箕坐」都可以休妻的理由。

常言道「讀史可以使人明智,鑑以往可以知未來」。但歷史的作用可能真的不是讓我們遇見未來這麼簡單,讀到深處的人一定明白,讀史只不過讓我們有更大的自由和能動性去創造未來。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在高曉松的歌詞裡,我們除了體驗了一把文藝情結,更重要的是追求內心的自由與情懷。詩歌為我們締造了一個精神的烏託邦,而史哲讓我們更清晰地認識現實,我們不僅要活在現在,更要活在未來。跟著這些經典,遵循著歷史的足跡,一點點掀開面紗,還原真實的場景,感受時光的流逝,追逐著哲人的思想,一點點探究人類的精神世界,一天天遇到更智慧的自己。

喜歡小編的文章就關注我吧,歡迎評論或者吐槽!謝謝!

相關焦點

  • 孟子休妻,找的是什麼理由?聽著都離譜
    離了反倒對兩個人都好,古代人的婚姻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夫妻之間過日子,總會出現些磕磕絆絆的,當然古代人也有離婚的,只不過相對現在來說是少一點的。當然離婚的理由也有千千萬,不過,我聽過的最離譜的一個是,妻子坐姿不雅,夫君就提出離婚,這算是一個理由嗎?孟子休妻,找的是什麼理由?
  • 箕踞不代表無禮:從「孟子休妻」看坐姿中的中國禮儀文化
    一、坐姿的分類:從「孟子休妻」說起  孟子休妻,是在禮儀文化學習中常被提及的一個案例。這則故事說,孟子的妻子因獨自踞坐在家被剛回家的孟子看到,孟子便欲休妻。孟母問明原因,反斥孟子無禮。成人禮(圖:biketo)  古代坐姿名目繁多,按是否使用到禮儀制度,可將之分為兩類:一類為「禮坐」,指合於禮儀的坐姿
  • 箕踞不代表失禮:從「孟子休妻」看坐姿中的中國禮儀文化
    一、坐姿的分類:從「孟子休妻」說起孟子休妻,是在禮儀文化學習中常被提及的一個案例。這則故事說,孟子的妻子因獨自踞坐在家被剛回家的孟子看到,孟子便欲休妻。孟母問明原因,反斥孟子無禮。原因是孟子入門而不打招呼,入室而聲不高揚,入戶而目光不低垂,從而使其妻的踞坐之姿暴露於外。
  • 探討丨孔子、孟子、荀子的休妻理由各是什麼?
    庸人之見,關鍵看離婚的理由。如果是孔、孟、荀學業太專,大部分時間奉獻給社會服務,妻子不僅不理解支持,反而激烈反對,以致矛盾激化到不可收拾而離婚,這就不能怪各位大師了,可惜時間太久,無從考證,不能妄斷,以各位聖人的修為和學識,不可能輕率休妻。
  • 從孔子孟子曾子離婚糾紛,看古代離婚規則和奇葩的離婚理由
    恨得是觀眾牙根發癢,這都屬於口多言。妒,妒的範圍也不像現在這麼廣泛,專指妻子對妾室的忌嫉,而且這種忌嫉對家族延續產生惡劣影響了才可以歸到妒一類。惡疾,指向也比較具體,並不是妻子得了什麼重病都可以休掉。惡疾是指耳聾、眼瞎、腿殘疾這類嚴重的疾病。理由看起來也冠冕堂皇,理由是「不可共盛」,就是這類疾病妨礙了共同祭祀祖先。
  • 孟子休妻/貝一中
    據《韓詩外傳》記載,孟子外出回來,見妻子叉開兩腿坐在那裡,就回頭對母親說,我媳婦缺乏禮儀,請允許我休了她。孟母問,為什麼?孟子答,她劈腿而坐。
  • 孔子三代休妻,孟子的理由很搞笑
    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古代有不少離婚的案例,今天就為大家分享幾個,孔子三代都曾離過婚,而孟子離婚的理由很搞笑。我們都知道,孔孟提倡「仁」,兩個人的思想觀念應該是差不多的,沒想到兩個人對於婚姻的態度也挺像的。孟子曾經向妻子提出過離婚,理由竟然是因為妻子的坐相難看,真的是挺搞笑的。
  • 孟子曾想休妻,僅僅因為妻子坐姿?禮儀在夫妻之間也很重要
    等到看清房間裡的情形,孟子頓時面色鐵青,原來房間裡只有孟子妻子一個人,但是她沒有規規矩矩地跪坐在原地,而是箕踞(jī jù)而坐,這是一種很不禮貌的坐法。箕踞是一種什麼坐法呢?就是坐的時候兩腳張開,兩膝微曲,形狀像箕。
  • 古代的禮儀那麼繁瑣,到底是用來幹什麼的
    禮儀的含義古今有所不同的,今天禮儀的含義側重禮節,是人表達敬意的規範的行動形式,比如商務禮儀,注目禮之類的。古代的禮儀指的是禮節和儀式,在國家、家庭、民俗等每個方面都要用到,基本上只要是人的行動都要用到禮儀。
  • 古代的禮儀那麼繁瑣,到底是用來幹什麼的
    古代的禮儀指的是禮節和儀式,在國家、家庭、民俗等每個方面都要用到,基本上只要是人的行動都要用到禮儀。在今天古典禮儀的應用顯然沒有那麼廣泛了,但禮儀的應用仍然沒有缺少,只不過沒有古典那麼複雜了,比如今年為在新冠肺炎疫情鬥爭中犧牲的烈士和逝世的同胞的表達深切哀悼,全國人民默哀3分鐘,防空警報鳴響。默哀和鳴笛就是全國層面的禮儀。
  • 儒家的大聖人都有一個奇怪的習慣,熱衷休妻,有的理由太荒唐
    據說一線城市的80後離婚率已經超過了30%了,那麼這個數據不一定靠譜,但反應如今社會夫妻離婚率很高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在1979年的時候,全國離婚率只有4%。那麼在古代離婚更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查閱了相關資料之後發現,古時候的離婚率雖然很低,但是有趣的離婚案例還是蠻多的。
  • 古代的婚禮禮儀居然這麼繁瑣,惹得宋徽宗都看不下去了
    六禮是我國古代的婚禮禮儀,始創於西周,而後被歷朝所沿襲。在中國古代社會中,既沒有像西方那種宗教式的婚姻締結形式,也沒有統一的官府登記手續,六禮程序是成為合法夫妻的唯一程序和證明,一系列重要的婚姻法律行為都是在六禮程序中發生作用的。
  • 你知道先賢「孔聖人」,原是「休妻世家」,且休妻理由奇葩嗎?
    你知道先賢「孔聖人」,原是「休妻世家」,且休妻理由奇葩嗎?孔子,儒家學派創始人,世人眼中的「聖賢」,可是聖人也有七情六慾,歷史記載中的他還曾休過妻。當時男權制社會中,禮法規定有七條休妻理由:不順父母,無子,淫,妒,有惡疾,口多言,竊盜,只要符合七條中的一條,便可以名正言順地休妻。
  • 中國古代休妻的七條標準
    七出,七去(也稱七棄)是在中國古代的法律、禮制和習俗中,規定夫妻離婚時所要具備的7種條件。當妻子符合其中一種條件時,丈夫及其家族便可以要求休妻(即離婚)。 從其內容來看,主要是站在丈夫及其家族的角度並考量其利益,因此可說是對於妻子的一種壓迫。但另一方面在男性處於優勢地位的古代社會中,也使女性最低限度地免於任意被夫家拋棄的命運。
  • 古代關於「休妻」的婚姻禮法制度
    但在古代男權社會則是單方面的,離婚只是丈夫的特權。產生離異一般叫「休妻」或叫「出妻」。 但這也不是絕對的,在商周時期,也有妻子「出夫」的,例如我們熟知的姜子牙。《說苑.尊賢》篇就有姜太公被老婆趕出家門,成了流浪漢,在朝歌城給屠夫做幫手的記載。
  • 古代休妻的男人不少,為何陸遊就背上了「渣男」的稱號?
    要說古代時候,女子在婚姻中的自由度,那真是太小了。大多數情況下,妻子總是處於婚姻中弱勢的一方,她們不但得和丈夫的小妾們共處,還有隨時有被休去的風險。畢竟,丈夫要休妻的理由總是千千萬,但凡符合休妻標準的,妻子的地位就不會那麼穩。
  • 酒文化禮儀篇之三:周禮隆重而繁瑣,至今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本文屬辛籮說酒文化原創,素材來自網絡,喜歡小編的可以點擊關注我導語:酒文化禮儀篇之三:周禮隆重而繁瑣,至今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古代的禮數全方位地繁冗,而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的酒禮,自然也脫不出門戶,也以繁縟著稱
  • 解讀古代中國休妻法則:七出三不去是指的什麼意思?
    也就是說,古代男人休妻,必須達到七個條件之中的一個條件。   夫權的保障:七出.     古代,解除婚姻關係的大權掌握在男子手中,稱為:「出妻」、「休妻」。周禮規定,丈夫可以以七條理由休妻妻子故而得「七出」之名。     一出,不順父母。
  • 古代婚姻禮儀繁瑣,結婚有「六禮」,不過婚後這個禮儀太人性化了
    但是,在古代的婚姻制度裡,並沒有像現在這樣隨性自由,不僅要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且婚禮的禮儀也眾多。比如,傳於後世的古代婚禮,有為六禮。在《儀禮》有寫道:(一)納採:即男方家請媒人去女方家提親。(二)問名:即男方家請媒人問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 跪坐的禮儀有多繁瑣?
    很多人都認為日本人跪坐的禮儀是從古代傳承下來的,長時間的跪坐才導致日本女生羅圈腿的泛濫。其實不然,古代日本人很少跪坐,在一些大河劇裡我們可以發現:不管身份,不論男女,當時都流行盤腿坐(胡坐)或者立膝坐。而真正流行跪坐(也就是正坐)其實是在茶道流行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