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中共閔行區委召開六屆區委十一次全會。全會審議並表決通過《中共閔行區委關於制定閔行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
《建議》將「提升核心優勢,深度產城融合」作為「十四五」閔行經濟社會發展的主線,將「南北聯動,雙核輻射」作為空間發展戰略,提出到2025年閔行基本建成創新開放、生態人文的現代化主城區的主要目標。
區委書記倪耀明在會上對《建議》進行說明,並就「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重點提出意見。他談到,將「提升核心優勢,深度產城融合」作為發展主線,一方面,是體現加快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高效能治理的目標導向,另一方面,是精準把握閔行特點、充分發揮閔行優勢、牢牢抓住發展重點,使閔行「十四五」發展任務更明確、重點更聚焦、路徑更清晰,促進統一認識、凝聚力量、共促發展。
倪耀明表示,「南北聯動,雙核輻射」的空間發展布局既是基於發展現狀考慮,也是基於發展目標定位考慮。閔行既有先進位造業,又有現代服務業,南部具有創新資源集聚、人才匯聚、製造業基礎雄厚的優勢,同時上海南部科創中心建設已初現效果,北部服務業發展基礎良好,又面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龍頭帶動功能打造,所以,明確南部打造上海南部科創中心、北部打造虹橋國際開放樞紐,是有現實和發展要求支撐的。同時,南北發展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優勢互補、產業互融、資源互通的聯動發展、互促發展。
倪耀明指出,虹橋、莘莊兩大副中心建設,關鍵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產業能級,強化城市建設、經濟發展輻射帶動作用,打造閔行作為現代化主城區繁榮繁華的新形象、新名片。
「提升核心優勢」即依託虹橋商務區和上海南部科創中心,做大做強優勢產業,提高對內對外開放的能力和水平,提升科技創新的顯示度和貢獻度。
《解放日報》關注閔行深度產城融合,將「聚力」作為閔行年度關鍵詞
「深度產城融合」即以虹橋、莘莊兩大城市副中心為引領,完善城市功能,促進職住平衡,優化公共服務,構建資源統籌、功能凸顯、產城融合的空間發展格局。
《建議》提出,「十四五」時期,閔行以南北區域聯動推進位造業、服務業雙輪驅動發展,以虹橋、莘莊兩大城市副中心輻射帶動全區城市更新和品質提升。
「南北聯動」指的是立足閔行南部先進位造業、北部現代服務業產業定位,發揮南北區域產業互補優勢,做好開放與創新、製造與服務的聯動文章。
虹橋前灣地區規劃效果
莘莊城市副中心規劃效果
「雙核輻射」即高水平、高標準建設虹橋、莘莊兩大城市副中心,加快形成與現代化主城區相匹配的城市功能,著力增強對全區城市功能品質的輻射帶動作用。
對標國際領先水平,推動城市有機更新,促進職住平衡,提供高水平、特色公共服務,提升城市空間形象和宜居宜業品質,構建新型社會治理體系,打造面向國際、輻射長三角、體現上海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水平的新型城區。
主要目標:
基本建成創新開放、生態人文的現代化主城區
《建議》提出,到2025年,閔行建設上海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重要戰略支撐區取得重大進展,基本建成創新開放、生態人文的現代化主城區。具體目標是打造五座「之城」:
自主創新能力大幅度提升,重大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加速落地,創新創業環境更加優化,對外開放水平能力持續提高。實體經濟邁上新臺階,打造一批千億級、百億級高端產業集群和若干稅收百億級規模強鎮、園區。
以兩大城市副中心建設為引領,構建代表上海、面向國際、輻射長三角的綜合性城市功能區。集聚培育國內外優秀人才,打造近悅遠來人才生態。
產城融合形成新局面,綜合交通網絡體系進一步完善,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城市功能品質和形象全面提升,民生服務實現新飛躍,教育現代化加速推進,醫療養老服務走在全市前列。
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讓城市治理像繡花一樣精細,讓科技型智能化新生活普及普惠、融入日常。城市運行和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持續提升。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全國文明城區長效機制不斷深化,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愈加彰顯,市民文明素養和城市文明程度大幅提高。
記者:方雨斌
編輯:方雨斌
(☝點擊圖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