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它的下半句才是精華,鮮有人知
中華上下五千年,中國的歷史源遠流長,可真的要從我們的源頭找去,那就要一些歷史專家細緻的研究給大家講解了,不過大家從小就有很多耳熟能詳的神話故事了,講到就是我們老祖宗的故事,什麼盤古開天地,黃帝嘗百草,夸父逐日等等,不過最吸引小編就是女媧用泥土造人的故事,造出的小人放在地上就會行走奔跑,會圍著女媧叫媽媽,媽媽。在中國神話故事中,這也是人類最初的模樣了,後來,人類感念女媧的恩德,於是就將女媧的故事記錄流傳下來,讓我們這些世世代代的後輩們記住女媧娘娘的恩情作為回報。雖說是神話故事,不能當真,可這背後卻有傳遞類似今天父母與子女之間愛與感恩的情感,今天小編想給大家分享的是一句俗語:「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它的下半句才是精華,那就是「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卻鮮有人知。
這是作者賈平凹的一本書中的話,這句話說的就是要感恩孝敬父母,而這賈平凹的這句話所出自的書也正是寫他的母親,當小編看到這句話是,心中想起平日裡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點一滴,心裡又是愧疚父母又是心疼父母。父母在時,我們不管在外邊承受這多大的責任,扮演這怎樣的角色,可到了他們的身邊,我們都可以做回孩子這個角色,默默的承受這他們的最溫暖的愛意與關懷,儘管外邊風雨多大,身後的父母那裡永遠都可以有一個為你遮風擋雨的地方。
從小到大,我們想要的,父母都會盡最大的努力來滿足我們,我們喜歡的,父母都會悄悄的在心裡記下,不知不覺,我們都長大了,又像小鳥兒一樣,紛紛的張開翅膀飛出這個巢穴,只剩下父母在那裡孤獨的老去。鬥轉星移,我們虧欠父母的也越來越多了,能泥補他們的時間也越來越少。這輩子,我們每個人都是要註定難以報全父母的恩情了。
小編想起了之前看到的一個故事,有個古人,他很孝順,可他的母親卻很嚴厲,當他犯錯時,不僅會嚴厲的教導他,甚至會動手打他,當他慢慢長大成人時,母親依舊如此。後來有一次他犯了大錯,母親生氣去動手打他,他頓時號啕大哭,母親十分不解,他回答說從前母親教育他,打在他身上,他感到很疼,如今母親再動手打他,他身上已經感受不到疼痛了,他想到此,母親的力氣越來越小,身體越來越虛弱,自己陪伴和侍養的時間也愈加少了,不禁悲從中來。
古人說父母在,不遠遊,講的就是我們要感念父母生育和養育的恩德,父母在世時,專心侍奉父母,不要去往遠方,怕父母惦念,也怕不是自己親自照顧來,別人會照顧不周。中國儒家歷來就把孝悌看的很重,而這一觀念也影響這我們這些後人們,人生時間短暫,不過轉眼幾十年,而當我們想起要報答父母的恩情時,剩下的時間更加的短暫了,所以有句話說人生行樂當及時,而小編想說子女報恩更應及時,趁人生尚有來處時,多陪陪父母。好了,這期就講到這裡,大家下期再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