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英雄愛美女,相信大多數人看了《水滸傳》後,對打虎英雄武松,印象特別深,誰不知道武松長得英俊高大,而且又有英雄的氣概,本領又大三拳兩腳就把老虎打死。
我們還注意到另外一個人,那就是潘金蓮,如果不是武大郎的存在,我們自然會把武松和潘金蓮聯繫在一起,一 個是英雄一個是美人,這是很自然的事情,可惜故事並不沿著我們想像的那樣發展,最後武松殺死了潘金蓮,這不得不讓人嘆息世事的無常,
所以說我們絕對不能僅通過標籤或畫符號來回答這個世界上的事情,尤其是在男女之間的情感關係上。如果僅使用喜歡和不喜歡作為標準,那麼這是最懶惰的分析行為,就像武松和潘金蓮之間的關係是如此複雜,能否僅從一個維度來闡明?當然不是。
實際上,可以從幾個方面來闡明武松和潘金蓮之間的關係,其中之一就是他們之間已經形成的身份關係。第二是兩個人的情感和需求。第三是實際相處過程中的細節。
武松一個長年在外漂泊的漢子,失去父母的關愛,從小就在外面闖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所以說武松是生活在最下層的一個人,在封建那個黑暗的社會,一個人在外漂泊,經常會受到別人的欺凌,這也是很正常的,所以武松慢慢地就形成個一個獨來獨往性格,給人一種表面上冷漠殘酷的印象,但是,他確實是一個真的漢子,愛抱打不平,為人俠義忠膽,這也是人們為什麼喜歡武松的一個原因。
所以說第一個問題最好回答,武松不是一個遊手好閒之輩,而是一個正直的江湖英雄,他為人處事一定有一個良好的標準。
當武松成為英雄並回到其兄弟武大朗的家中時,他看到潘金蓮,潘金蓮和武大朗己經結婚了。潘金蓮再有魅力,武松也只能向潘金蓮打招呼,因為潘金蓮是武松的嫂子。正是由於這種關係,除非兩者之間沒有很大差異,否則就沒有空間了。有時候就是這種情況,身份決定一切,不管武松從第一眼,看見潘金蓮多麼漂亮,還是潘金蓮看到武松,多麼有英雄好漢的氣質,都被這一道無形的道德之牆阻擋了,
第二個問題是潘金蓮和武松的性格不同,造成了個人對問題的看法不一致,本來一切都像沒有發生一樣。
但是潘金蓮正值青春年華,長期孤住在家,非常不安分不自在,他和武大郎最近的不相稱婚配,對她來講,是一種不公平。長此以往,只能把它積壓在心中,只是平時沒有爆發出來而已。而武松也是,一個性情中的人,只是平時中規中矩的一個英雄好漢。
實際上,在潘金蓮的內心深處,永遠會有自己的夢想。那是嫁給一廂情願的郎君,過著幸福的生活。這是一個理想和奢望。
第三,那當然就是武松和潘金蓮,因為長期生活在一起,自然就會發生了一些日常的生活小細節,會導致兩人的關係微妙。
由於武大郎長期在外賣燒餅,走街串巷,維持家庭的生活來源,無暇顧及潘金蓮的內心世界,長期不在家,而家裡只有潘金蓮一個人維持著這個家庭,潘金蓮起早貪黑,做各種家務,但是,潘金蓮正在青春年華,她的感情世界,不是一般人所能認識的,前面已經說過,她的人生目的,也需要更更好的生活,需要一個好的男人和他相伴。
因此,潘金蓮熱情地邀請吳松住在家裡,武松一點也不拒絕,也沒有多想,直接搬到了到大哥的家裡。常年在一起生活,又是孤男寡女,而且住在一起,正值是青春年華,一個是英雄好漢一個是靚麗美女,既然生活在一起,難免就會聊天的機會多了起來,武松平時大大咧咧慣了,而潘金蓮,對外面的世界又充滿了好奇,自然羨慕外面的世界,沒有事情就會自然多問武松幾句,而一個常年在外漂泊久了的漢子,一直生活在冰冷的世界裡,而今卻面對 一個充滿柔情似水的女人的氛圍裡,心裡中難免有 一種家的感覺。這種感覺對他來說久久難忘的。
因此他們會常常就象一家人一樣隨時聊天,因為他們都住在一個屋簷下,每天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在一起聊天。 《水滸傳》中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句子,可以讓人回味。武松一次回來活著後不久,潘金蓮請吳大浪到外面買菜,他們兩個被留在家裡,所以他們自然會說話。這時,潘金蓮一直在問,武松一直在回答,好像有說不完的話,氣氛一直很好,即使武大郎回家後,他們仍然在說話。
後來,潘金蓮特別關照起武松的日常生活。她早上準備早餐,邦他打水洗臉,晚上幫他洗衣服,吃飯時總是陪著他吃飯和喝酒,等等。武感到前所未有的溫暖。此後,武松也表示感激,他為潘金蓮買了絲綢,並為她做衣服,作為武松來說,他也是很自然的事情,而對潘金蓮來說,無比的幸福和激動,一種久違的心情在她的胸中升起。
可是時間一長,人都會慢慢地起一絲的變化的,哪怕一點點,也會給這樣相處的特殊人物,直到一點的變化,甚至改變了兩個人的命運。老實說,從所有這些細節中,我們可以看到武松對潘金蓮的感情遠遠超過了普通的家庭關係。不能不說他的內心世界是否喜歡上潘金蓮,這不得而知,只能留給後人無限的猜測。實際上,潘金蓮也是一個很悲劇的一個人物,自己喜歡的人,不能喜歡,不喜歡的人卻要在一起生活,她不能隨便走一走,必須在這個畫好的框子裡生活一輩子。這也就算了,到頭來被自己喜歡的武松殺了。而武松最後得到了什麼,兩位親人相繼離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