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兒子有多叛逆?考卷上寫了一句話,故意以2分之差落榜清華

2020-12-03 水墨書窗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自古至今以來,所有中國父母對自己孩子最大的期盼。不管是農村大字不識一個的農民,還是大城市裡的知識分子,只要有了孩子,都是如此,就連民國才女林徽因,也是這些父母中的一員。

林徽因是民國時期有名的建築系才女,其先生梁思成也是中國建築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兩人在中國建築史上的貢獻和造詣都是不可估量的寶貴財富,但是他們的子女卻沒有一個繼承他們在建築方面的成就。這是為什麼?在兒子沒考上清華後,林徽因查閱試卷時,才知道這其中的緣由。

父母之才,欲加其子

「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這樣的詩作,就出自於這位民國時期倍受人敬仰和喜愛的女詩人林徽因之筆。她不僅長相溫婉、顏值極高,而且飽讀詩書,畢業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美術學院,並且自主選修建築系。回國後與已經是丈夫的梁思成一起受聘於東北大學建築系。

林徽因在建築學上的研究,最早成名於對古建築的考察和保護,並且利用古建築考察,促使梁思成破解了中國古建築結構的奧秘,他們夫妻二人對於中國古建築的保護和研究,是中國建築史上不可抹去的一筆。

後來林徽因還成為了中國國徽的主要設計者,並且是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領導小組成員。

在文學上,留下了許多散文、詩歌、小說、譯本等作品,在建築上,又是不可多得的一位建築奇才,橫跨文理的林徽因,在民國時期的優越感不只是來自於外人的讚美,還有對自身能力的認同。

擁有著這樣的優越感,林徽因自然會認為,有著自己和先生這樣優秀基因的孩子,也應該像他們一樣,繼續為中國的建築學貢獻力量。

就如同大多數的父母一樣,譬如說都是大學教授的父母,一定接受不了自己的孩子是個庸才,林徽因這種在各方面都屬於頂尖人才的父母,就更是如此。

所以當兒子梁從誡參加高考的時候,她便一心希望兒子能夠考上清華大學的建築系,成為一名優秀的建築師,繼續夫妻二人的建築事業。

兒子錯失清華,林徽因堅持查閱試卷

林徽因和梁思成一共有兩個孩子,長女梁再冰因為志不在此,所以並沒有遵從父母的願望學習建築,而是按照自己的意願考了北京大學的西語系,後來成為了一名新華社記者,並且在英國、澳大利亞等地作為新華社駐外記者,直到退休。

當時的梁再冰已經有了自己的主意和作為,也不可能讓她放棄自己的專業轉學建築。所以林徽因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兒子梁從誡身上。

梁從誡也的確是繼承了父母優秀的基因,雖然出生在戰亂年代,年幼時期也跟著父母一直過著半逃亡的生活,但他還是在優秀的父母的教導下,取得了非常優異的成績。

按照林徽因的期待以及教導,梁從誡報考了清華大學的建築系,但事實是,當出成績的時候,卻被告知梁從誡以兩分之差沒有被清華錄取。

這對於一個滿心期待的母親來說無異於最大的打擊,不管是梁從誡的能力,還是自己的悉心指導,還是後來的報考,都應該是得到最完美的結果,就是像自己期待的那樣。

於是林徽因很不甘心地堅持要求查閱梁從誡的試卷,想知道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然而似乎是知道會有這樣的後果,亦或者在梁從誡心裡,母親的「指導」讓他只能如此做,才能表達自己的逆反心理。於是他便在試卷上寫上了「我對建築學沒有任何興趣,我感興趣的是歷史」這一句毫不隱晦地表達自己愛好的話。

一雙兒女依然成龍成鳳

其實就梁從誡膽敢在考試的試卷上寫下這句話,這個行為來看,林徽因平時對他們姐弟兩人的教育並非是用強行壓迫的。

就像是姐姐梁再冰成為記者,父母只是為此深感惋惜,並將自己的期盼寄托在弟弟身上。而梁從誡也是如此,自己有考上清華的能力,只不過是對母親讓自己報考建築系不滿,才會在試卷上寫這句話。

看到這句話後,林徽因也開始反思自己的做法,想當初自己選擇建築系,不也是因為自己喜歡、感興趣,才想盡辦法選修了一門建築學嗎?

古人也有說,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即便是想要讓兒女繼續學習自己和丈夫為國效力,也不一定非要在建築學上發展。如果記者、歷史教授同樣也可以為國效力,那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想通後的林徽因便不再阻攔兒子,梁從誡也依照自己的意願,報考了北京大學歷史系並被錄取。畢業後便到雲南大學歷史系任教,為世界史研究和中國歷史研究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後來在民間環境保護活動中,也一直在貢獻自己的力量,如同父母所期望的那樣,他和姐姐都在不同的領域中,為祖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因材施教

因為兒女的教育問題,一代才女林徽因尚且還有個犯錯誤——反思的過程,更不要說普通人。「因材施教」這四個字,雖然是孔聖人提出,並且大家都能夠明白的一個道理,但到了實際實施的時候,總會遇到各種障礙。

因為孩子不是讓父母任意塗抹的白紙,他們有著自己的想法,有著自己的意願,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比如說現在時常會有新聞播報,父母都是大學教授、公司高管,孩子竟然因為不服管教而犯下種種傷害別人傷害自己的事情。這就是父母強行施壓,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的嚴重後果。

除了「因材施教」,還有一句話叫「是金子總會發光」,梁從誡是沒有能力考上清華嗎?不是的,他本身就有著極高的素質教育和文學修養,足以支撐他在不同的領域上,獲得不同高度的成就,就看他究竟喜歡研究什麼了。

是金子,也得看自己落到了什麼人手上,才能綻放出什麼樣的光彩!是人才,也得看自己喜歡研究什麼方向,才能獲得什麼樣的成就。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林徽因兒子女兒考清華均落榜 林徽因不相信 還複查考卷
    一代才女林徽因,放到現在,就是女強人的形象。不僅在建築、文學、詩歌上有造詣,在子女教育上,也絲毫不弱,從小就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還送女兒梁再冰當過兵。 不過很可惜的是,作為同是建築師的林徽因與梁思成,女兒和兒子最終從事的職業卻與建築毫無關係。
  • 兒子差2分落榜清華,林徽因不信請求複查試卷,卷面11字讓她清醒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我國自古就有的習俗,父母都希望他們的孩子能出人頭地,有個美好的未來,尤其是高考時,對自己的孩子更是要抱有期望,要讓自己的孩子考個好大學,要有一個高起點,要開始更美好的生活。對於中國家長來說,對孩子的關心是相當多的,在高考期間,許多家長都會為自己的孩子選擇自己認為不錯的學校,甚至還會幫助孩子選擇自己認為不錯的專業。她們擔心自己的孩子在做出選擇時有偏差,擔心自己的孩子走錯了路。不過,在這個過程中,其實有很多孩子並不喜歡自己的父母幫他們選擇專業,但也只能硬著頭皮接受。
  • 林徽因的兒子女兒考清華均落榜,林徽因卻不相信,還去複查了考卷
    當林徽因得知女兒從清華落榜的時候,一時間也是難以相信,還申請了複查考卷。有意思的是,最終查閱試卷的結果顯示試卷中並沒有漏判、誤判的問題。後來梁再冰只好轉而投考北大,進入了北大的西語系學習。梁思成和林徽因作為當時最著名的建築學家,當然希望自己的事業以後能有接班人。既然女兒沒有考上建築系,他們就把希望寄托在了兒子梁從誡身上。
  • 兒子差2分落榜清華,林徽因堅持複查試卷,卷上一行字讓她清醒
    孩子習慣遵從父母 中國的大多數孩子似乎都有著非常相似的經歷,他們從小就開始上各種各樣的輔導班,擁有各種各樣的興趣特長,就因為這些都有可能成為自己的加分項。上小學時,父母就要求每個孩子要努力學習,爭取考上一個好的初中;上初中時,父母則要求孩子不能掉以輕心,一定要考上一個好的高中;上高中時,父母就更是天天對孩子耳提面命,告誡他們一個好的大學就在眼前。
  • 兒子只差兩分就考上清華建築系,林徽因查看試卷後,得知兒子秘密
    導語:兒子只差兩分就考上清華建築系,林徽因查看試卷後,得知兒子秘密哈嘍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阿西講歷史。相信了解林微因的人都知道,她和丈夫都是有名的建築學家,除了兩人的才華,大家對他們的愛情故事也是津津樂道的。
  • 林徽因兒女考清華均名落孫山,林徽因不信複查考卷,世人都說可惜
    可以說林徽因身上有著一種獨特的魅力,讓身邊的人都會情不自禁的喜歡上她。然而這麼一位優秀的才女,兩個兒女高考卻都名落孫山無緣清華,之後林徽因核查考卷,世人才知曉其中緣故。1945年日本投降後,國內大學開始重建階段,梁思成被邀請出任清華大學營建系主任。之後梁全家就搬進了清華教授宿舍,而林徽因這時候也以特邀教授身份在清華擔任講學任務。
  • 2分之差清華落榜,卷子上11字令人唏噓,子女教育林徽因也不免俗
    2分之差清華落榜,卷子上11字令人唏噓,子女教育林徽因也不免俗 從誡本來是一個歷史學家……然而,他不甘心坐在象牙塔裡,養尊處優;他毅然拋開那一條「無災無難到公卿」的道路,由一個歷史學家一變而為「自然之友」。這就是他憂國憂民憂天下思想的表現,是順乎民心應乎潮流之舉。我對他只能表示欽佩與尊敬。
  • 林徽因那一雙兒女:2人都落榜清華,卻考上了北大,也不算很差
    而這首大眾熟知的詩歌便是林徽因所寫。相信大家對林徽因都不陌生吧。但對林徽因的兒女,大家了解的並不多。林徽因,一位知識淵博,才情兼備的奇女子。她的文學造詣極高,也是建築領域的開拓者。但其感情經歷真是讓人難以忘懷,她的丈夫是建築大師梁思成,浪漫主義詩人徐志摩因參加林徽因演講會而在途中遇難,學界泰鬥金嶽霖也因為她而終身不娶。由此可見,林徽因當真是一位有魅力的女性。然而,她的兩個兒女似乎並沒有林徽因那樣出眾,在報考清華大學時,似乎都與清華無緣,均名落孫山。
  • 林徽因一女一兒均落榜清華,她調看試卷發現了兒子寫下的這行小字
    有女兒的這句話,加上再冰本就天資聰穎,林徽因對於女兒考清華是沒有太多擔心的。放榜前,林徽因異常淡定,她早從女兒考試前後的表現有了判斷:定是沒問題了。 可是放榜當日,林徽因一家全都懵了:差兩分,未上榜! 這樣的結果,是林徽因怎麼也沒想到的。
  • 高考差2分落榜清華,母親不甘複查試卷,卷上的11字令她清醒
    家庭爭執考大學對於梁從誡來說根本不難,他的成績特別好,清華北大隨便挑的程度,阻礙他做選擇的是志願填報,梁從誡的興趣是學歷史,可是林徽因卻有另外的想法,她想讓兒子學建築。,聽到兒子這麼說,林徽因如釋重負,但也隱隱不安,她太了解自己的孩子了,這個孩子,是這麼容易妥協的嗎?果然意外發生了,一向考試十拿九穩的梁從誡,偏偏就在正式高考的時候馬失前蹄,就差了兩分,與清華建築系擦肩而過。
  • 兒子差兩分落榜清華,母親林徽因要求查卷,卷後一行字讓她清醒了
    由此可見,科舉和高考對於人們來說有多麼的重要。所以當林徽因發現自己的兒子因為兩分與清華大學無緣的時候,是多麼的意外,才會要求複查試卷。但是這一查卻徹底改變了梁從誡的未來……林徽因,一個非常有名的女作家和詩人,想必我們都看過她的不少文學作品。另外她還有另外一重身份——建築學家。
  • 兒子差8分無緣清華,母親林徽因查閱試卷後,卷上一行字讓她清醒
    兒子差8分無緣清華,母親林徽因查閱試卷後,卷上一行字讓她清醒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林徽因的這句話被多少文藝青年反覆念誦,電視劇本後來又將這句話變成了一句情話。
  • 林徽因兒子沒考上清華,她不信複查考卷,在卷子反面卻發現一行字
    說到林徽因,人們想到的第一句詩大概就是「你是人間的四月天」。這首著名的詩作很多人都認為是表達愛情而寫,但梁思成曾經告訴兒子梁從誡,這首詩是林徽因在他出生後因喜悅而作成的。作為母親,林徽因對孩子的愛意在字裡行間滿溢出來,讓人動容。
  • 兒子高考差兩分無緣清華,林徽因堅持複查試卷,卷上11字讓她沉默
    金嶽霖在林徽因的追悼會上,提了一首詩: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金嶽霖沒有辦法在生活中接受林徽因的去世,但把眼光放在林徽因自己的角度上來講,愛情並不是自己生活的全部。因為林徽因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孩子的母親。在孩子母親這一條道路上,林徽因走的也是鏗鏘有力。
  • 高考差2分無緣清華,母親不甘請求重查試卷,卷上11字令她清醒
    與此同時,也有一些人在高考時並不如人願,例如有一位學子,在高考時差兩分就與清華無緣,母親不甘心,請求重查試卷,試卷上的11個字,令他清醒。林徽因是我國民國時期著名的才女,她的文字驚豔了眾人。林徽因的丈夫梁思成,也是一位建築學才子,兩人為我國建築事業皆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以自己的行動和才華報效祖國,為國家發展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他兩分之差落榜清華,被985高校「撿漏」,不想撿到個中科院院士
    他兩分之差落榜清華,被985高校「撿漏」,不想撿到個中科院院士清華、北大為什麼一直牢牢佔據中國高校傍一、榜二的位置,因為每年中國最厲害的學生都被這兩所高校「收入囊中」,但是清華、北大也有走眼的時候,今天我們就要介紹一位落榜清華的中國頂級科學家
  • 高考差2分無緣清華,母親不甘請求重查試卷,卷上11字讓其清醒
    眾所周知,林徽因是民國時期的才女,建築師、詩人、作家、教師。她的丈夫梁思成是一位清華的才子,他在我國建築業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林徽因與梁思成一共有兩個孩子,分別是梁再冰和梁從誡。夫妻二人在有了孩子之後,非常重視對孩子的教育,並不斷向其傳授知識,希望孩子能從事建築行業。
  • 為兒子寫出《人間四月天》的林徽因,也是逼迫子女考清華的虎媽?
    關於林徽因,很多人都知道她寫的《你是人間四月天》,但不知道的是這不是一首愛情詩篇,而是寫給兒子梁從誡的。林徽因被人津津樂道的有「一代才女」頭銜,有她與梁啓超之子梁思成的婚姻愛情,還有與徐志摩、冰心、陸小曼等同時期的名人之間的故事,但卻不曾了解過她是一位怎樣的母親。
  • 高考差兩分落榜清華,母親不甘請求複查試卷,卷上11字令她清醒
    《處世之道》:「我們是自己命運的創造者。」作為父母都希望望子成龍 ,望女成鳳,作為名人的後代也不例外。民國時期有句佳話:民國有才女,絕代林徽因。才女林徽因是眾所周知的名人,她的「你是人間的四月天」驚豔了時光,感動了人們。她和同為才子的梁思成的愛情故事,羨煞了多少人。他們的愛情故事令人羨慕,與此同時他們的才華同樣驚豔了時光。他們在我國的建築方面做出了卓越成就,在我國建築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們用自己的才華在中國歷史上貢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 梁思成子女清華落榜,遺憾地去了北大
    梁思成和林徽因都是中國的建築大師,梁思成畢生致力於中國古代建築的研究和保護,是我國著名的建築歷史學家、建築教育家和建築師,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築之父,而林徽因也是我國有名的建築師,同時還是著名的詩人和作家。在知識家庭氛圍的薰陶之下,他們的子女自然也不會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