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成立 開發建設國際博物館智庫

2020-12-12 上海市人民政府

  昨天上午,國際博物館協會國際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成立大會在上海大學舉行。

  據了解,該中心旨在開發建設國際博物館智庫和學術網絡,開展博物館領域共同議題的跨地域、跨學科研究,推動世界範圍內的博物館學科建設,發布行業分析數據和戰略研究報告。同時,將依託國際博協優質學術資源和上海大學文博學科特色教學科研力量,開展中外博物館青年領導者學歷教育,提供博物館管理者領導力建設模塊課程,共享博物館及相關領域前沿性理論和實踐科研成果。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出席。

相關焦點

  • 國際博物館協會國際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在上海成立
    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朱鴻文、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丁鵬勃、復旦大學教授陸建松分別代表國際博協培訓中心、中國博物館界和兄弟高校先後發言,表達了對國際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的良好祝願。上海大學有關領導向國際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相關負責人頒發了聘書。
  • 國際博物館協會國際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ICOM-IMREC)成立大會在...
    中國社會科學網上海訊(記者 查建國 夏立 陳鍊)12月10日,作為首個全球性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國際博物館協會國際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The International Museum Research and Exchange Centre of ICOM,以下簡稱ICOM-IMREC)成立大會在上海大學舉行
  • 「國際博協國際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在上海大學成立
    12月10日上午,作為首個全球性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國際博物館協會國際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The International Museum Research and Exchange Centre of ICOM,簡稱ICOM-IMREC)成立大會在上海大學舉行。
  • 國際博協與上海大學合作成立國際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
    12月10日,國際博物館協會國際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在上海大學成立。國家文物局、國際博協總部、中國博物館協會、上海市文旅局、全國部分文博機構、開設文博專業高等院校以及東道主上海大學近二百位領導嘉賓和專家學者參加了成立大會。
  • 「國際博物館協會國際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在上海大學...
    12月10日,作為首個全球性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國際博物館協會國際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The International Museum Research and Exchange Centre of ICOM,簡稱ICOM-IMREC)成立大會在上海大學舉行。
  • 國際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落戶上海 發揮博物館專業化平臺作用
    12月10日,國際博物館協會國際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ICOM-IMREC)成立儀式暨新冠疫情下的博物館觀察與分析研討會在上海大學舉行。ICOM-IMREC是上海大學與國際博協合作建設的博物館相關領域的國際博物館學術研究和業務交流平臺,旨在開發建設國際博物館智庫和學術網絡,開展博物館領域共同議題的跨地域、跨學科研究,推動世界範圍內的博物館學科建設,發布行業分析數據和戰略研究報告
  • 國際博協國際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落戶上海大學
    北京商報訊(記者 胡曉鈺)據上海大學官方微博消息,12月10日,國際博物館協會國際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簡稱ICOM-IMREC) 即日起正式落戶上海大學。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在講話中表示,此次上海大學與國際博物館協會聯合成立國際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作為首個全球性博物館研究與交流平臺,具有高起點、廣影響的優勢,在開發建設國際博物館制度和學術網絡,開展博物館領域跨地區跨學科研究,加強全球博物館研究與合作,特別是促使亞太地區博物館更加融入國際博物館的發展進程具有重要意義,必將在推動世界範圍內的博物館學科建設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 今天,首個全球性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落戶上海大學
    國際博物館協會國際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落戶上海大學。 上海大學 供圖12月10日,作為首個全球性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國際博物館協會國際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簡稱ICOM-IMREC)落戶上海大學。當天,國家文物局、國際博協總部、中國博物館協會(國際博協中國國家委員會)、上海市文旅局、故宮博物院及上海博物館等國內博物館機構、開設文博專業的高校參加了成立大會。
  • 故宮、國博等全國博物館都來了!首個全球性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
    12月10日,首個全球性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國際博物館協會國際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簡稱ICOM-IMREC)成立大會在上海大學舉行。 「博物館+」跨界創新融入日常生活,「博物館熱」成為社會文化新時尚。坐擁5535家博物館,我國正在從一個博物館大國向博物館文化強國轉變。同時,全球博物館間的合作也為促進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拓展空間。
  • 故宮、國博等全國博物館都來了!首個全球性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落戶上海大學
    12月10日,首個全球性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國際博物館協會國際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簡稱ICOM-IMREC)成立大會在上海大學舉行。「博物館+」跨界創新融入日常生活,「博物館熱」成為社會文化新時尚。坐擁5535家博物館,我國正在從一個博物館大國向博物館文化強國轉變。同時,全球博物館間的合作也為促進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拓展空間。
  • 首個全球性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昨日在上大成立
    昨天,首個全球性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國際博物館協會國際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在上海大學成立。來自國際博物館協會總部、全國多地的文博機構及開設文博專業高校的近200位專家學者,共同探討疫情挑戰下博物館的社會價值挖掘、疫情新常態與博物館的應對措施等話題。
  • 國際數字商務研究中心在京成立
    9月19日,為響應黨中央、國務院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建設「數字中國」的決策部署,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等精神,由商務部中國商務出版社與北京總會計師協會聯合舉辦的「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暨國際數字商務研究中心成立儀式」在北京舉行。
  • 高質量發展再添智慧平臺 紹興成立蘭亭國際智庫中心
    2月22日下午,紹興舉行「蘭亭國際智庫中心
  • 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廈門正式成立「海絲」研究智庫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宗滿意)昨日召開的海上絲綢之路基礎設施建設高級研討會上,一個主要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的國際化研究智庫——廈門市絲路國家戰略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 廈門市成立海上絲綢之路研究智庫
    ,一個主要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的國際化研究智庫——廈門市絲路國家戰略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據國家發改委西部司原司長、廈門市絲路國家戰略研究中心理事長秦玉才介紹,中心成立後,將圍繞「一帶一路」倡議相關理論和政策,結合廈門實際和發展需要,統籌開展與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相關的前沿課題研究,與沿線國家智庫開展合作。在政策研究、理論研究和決策諮詢等方面協同創新,努力為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提供智力支撐。
  • 國際博物館協會大會開幕
    國際博物館協會大會開幕 劉延東出席開幕式並講話         本報上海11月7日電(記者周凱)今天,國際博物館協會第22屆大會暨第25次全體會議在上海世博中心開幕,這是中國首次承辦國際博物館界最高規格的會議
  • 國際茶文化研究與培訓中心成立會議在杭舉行
    原標題:茶香飄四海,共飲一杯茶——國際茶文化研究與培訓中心成立會議在杭舉行茶香飄四海,共飲一杯茶。國際茶文化研究與培訓中心的成立是中國茶葉學會在中國科協支持下,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建設,推進中國茶文化的國際傳播的重要舉措。
  • 國際歐亞科學院汽車工程院士研究中心成立
    在此背景下,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與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立「國際歐亞科學院汽車工程院士專家聯合研究中心」(以下簡稱「聯合研究中心」)第九屆/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國際歐亞科學院執行院長、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主席蔣正華對論壇召開及聯合研究中心成立發表賀信,蔣正華表示,希望聯合研究中心在未來發展中,為我國汽車產業重大戰略決策持續提供支撐、為我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獻計獻策、為我國汽車產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貢獻力量。
  • 中智科學技術評價研究中心成立,打造專業性新型社會智庫
    中國網訊 (記者 戴麗麗)12月5日,一家新型社會智庫——中智科學技術評價研究中心在北京掛牌成立。中智科學技術評價研究中心是一家從事學術研究、決策諮詢服務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中心理事來自中國自然科學界、社會科學界多家智庫單位、科研院所、高校、媒體等相關機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被聘為學術委員會主任。
  • 未來五年,長沙簡牘博物館將成立「長沙簡牘保護研究中心」
    10年接待觀眾千萬人次   長沙簡牘博物館館長李鄂權告訴記者,經過整整十年的發展,長沙簡博已成為長沙這座美好的歷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名片和文化地標,未來,長沙簡牘博物館將以「國家一級博物館」作為新起點,進一步提高博物館內部管理、對外展覽、學術研究、藏品保護、隊伍建設的整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