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陳皮「三年成陳」,儲存三年後才能發揮藥用價值,而且越陳越香,可謂歷久彌珍賽古董。
新會陳皮的原材料茶枝柑源於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為道地藥材,柑果皮製成新會陳皮不難,但要長時間地保存得好卻並非易事。
有人把新會陳皮長年密閉儲藏,一藏了之,不再去翻動它,認為這樣可減少新會陳皮與外界空氣接觸,避免香氣流失,殊不知,待察看時新會陳皮或已經長了黴或已被蟲子吃了大半。
收藏新會陳皮,並不能簡單地一藏了之,儲藏前應該仔細查看,確認乾燥無水分後,最好放進乾燥的密閉的玻璃瓶內保存,以方便觀察其變化,並數月檢視一次,發現新會陳皮上有水分或出現蟲蛀時應立刻取出處理。
成熟度越高的陳皮,糖分越高,更容易受潮和吸引蟲蛀。所以大紅皮比起二紅皮和青皮,更容易出現蟲蛀現象。新皮又比老皮更容易發生蟲蛀,所以三年以內的柑皮更要注意觀察,防患未然。
普通的蟲蛀不會影響新會陳皮的功效,因為蟲子只會吃糖分高水分高的橘白部分,不吃外面的橘紅部分。
而橘紅部分外果皮上的油包(揮髮油)才是新會陳皮功效最核心的部分,所以蟲蛀對其效影響不大,只要及時處理即可。
新會陳皮是使用冬柑的皮曬制而成,上好的新會陳皮呈深褐色,拿在手上非常輕,折斷時發出清脆的「卜卜」聲,並散發出醇厚的香氣。
但並非所有的新會陳皮製成品都已完全乾燥,有的可能未完全曬乾就已經銷售,或在運輸、零售等過程中有水分浸入。因此,在儲藏新會陳皮前都應再曬一遍作乾燥處理。保存新會陳皮不應放進冰箱,因冰箱低溫可使冷櫃內溼度變大,新會陳皮受潮後更易變質。
新會陳皮可以用塑膠袋包好後放入紙箱中密封儲存,陳化較快。至少每季檢查一次,尤其是梅雨不斷的春季和高溫溼熱的夏季,應仔細檢查新會陳皮有無返溼或蟲蛀的現象。
如果發現新會陳皮上有白色黴菌,表示新會陳皮上有水分,此時應把新會陳皮取出,刮去黴菌並在太陽下曬乾,不出幾天就會恢復香氣。
如果發黴嚴重,有綠色的黴菌(一般是黃麴黴素),這樣的黴菌對人體有害,就不能處理了,只能丟棄。
只要保存得當,新會陳皮可長時間保存,隨著收藏年限的增長,其揮髮油含量大為減少,黃酮類化合含量相對增加,香氣就越醇,品質也就越佳。
新會陳皮氣味芬芳,除了入藥外,新會陳皮在天氣潮溼的南方也被作為食材、調味品廣泛使用,藥食俱佳。
例如,在高溫溼熱的夏季煮綠豆沙時放點新會陳皮,不但可使味道更佳,也對脾胃更好。
在蒸魚、燉肉、甚至泡普洱茶時,很多人也喜歡擱點新會陳皮,其芳香怡人的氣味可行氣寬中消食。
只有收藏得宜的新會陳皮,才能發揮這樣的養生功效。所以說新會陳皮不能一藏了之,還需要定時打理。
部分內容來源佛山市中醫院,新會陳皮整理髮布。
我是陳皮人家,相信老陳皮會講故事。
專注新會陳皮文化傳播,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