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像是一張大網,將體內各個器官及組織串聯在一起,在體內構成了密密麻麻的「交通網絡」,血液在其中穿梭,承載著氧氣及營養物質傳輸至身體各處,以此維持機體運轉。
血液循環對機體有著重要作用,若「道路」通暢,血液暢通無阻,可以維持身體的正常運轉。但是血管內形成大小不一的斑塊,血液在期間顛簸不斷,運輸的道路崎嶇出現障礙,無法準時將氧氣及營養物質傳輸,體內的各項生理活動必然受到影響,會危害身體健康。
血管發生堵塞,主要是由血液黏稠度增加或血脂濃度過高造成的。
高血脂「根源」已找到,並非大魚大肉,而是餐桌這3物
1、碳水化合物
身材過於肥胖想要減肥,重在控制飲食,其中碳水是關鍵,這裡說的碳水就是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在我們生活中非常常見,米、面、饅頭等食物含有較高的碳水化合物,它們共同的特點就是含有大量的澱粉。
澱粉進入人體後會逐步分解為碳水,若它沒有及時被分解,可以直接轉化為甘油三酯。甘油三酯是體內含量最多的脂類,當它的含量升高,血液中的脂肪增多,血液變得黏稠,容易升高血脂,危害人體健康。
想要身體更健康,除了控制高油脂食物外,還有控制主食攝入,吃飯的時候不宜吃得過飽。
2、火鍋
天氣逐漸變冷,夜晚走在街道上能夠感到瑟瑟寒風,在這個時刻和老友相約,在一家火鍋店中相聚。鮮嫩的食材在熱鍋中上下翻滾,鮮紅的辣椒流淌在紅油中,拿起筷子吃上一口,熱由內而外散發,偶爾吃一次還好,但是經常吃,不僅錢包受不了,自己的身體也會垮掉。
火鍋辛辣油膩,吃下去,辣會刺激血管回縮,時間久了,會對血管造成傷害。此外,吃火鍋必然會配上各類肥肉,吃過量了,體內脂類物質增多,血液變得黏稠,進而升高血脂
3、各種蛋類
蛋類食物可謂是廚房中的常見飯菜,用它烹飪的美食鮮香美味,蛋糕軟糯可口、蛋花粥令人食慾大開、鹹鴨蛋吃起來也別有風味,此外還有皮蛋、茶葉蛋、松花蛋等各種美食。
儘管蛋類食物製作的飯菜非常好,但卻不適合多吃。因為蛋黃中含有豐富的膽固醇,吃多了,會讓血液中膽固醇濃度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血脂水平不穩定。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蛋類食物每天只吃一個即可,尤其是血脂高的人切不可多吃。
若想控制血脂,建議每天養成3個好習慣
習慣1:常喝水
水有「生命之源」的稱號,它對人體至關重要,體內各項機能運轉少不了它的存在。血液的主要成分也是水,及時補充水分,不僅能加快血液循環,稀釋血液黏稠度,還能加快毒素和垃圾代謝,對血管有好處。
在水中放入2朵雲臺冰菊,在補充水分的同時,還能補充類黃酮、硒元素、水蘇鹼等成分,對血管養護效果會更好。
菊甙、生物鹼類可平緩血液,稀釋血液黏稠度,有助血管彈性恢復,軟化血管,減少血脂氧化對血管的傷害。此外,胺基酸可加速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速度,增強血管對病菌的抵抗。
每天在杯中放入2朵,用熱水悶泡,血管可能會更好。
習慣2:控制飲食
血脂升高與飲食有著密切聯繫。常吃高油、鹽、糖等食物,會讓體內脂肪含量升高,血液變得黏稠,各類雜質粘連在一起,在管壁上形成的小塊會堵塞血管,血液流通不暢,容易誘發各類血管疾病,為了健康著想,建議控制飲食。
增加蔬果及粗糧的攝入,加快血液循環,促進血液中脂肪和雜質代謝,排出更多的毒素,補充身體所需的維生素及礦物質,有效保護血管。
習慣3:優質睡眠
生活節奏加快,人們想要獲得更多的晉升渠道,會長時間忙於工作或學習,睡眠時間不斷被壓縮,不得不成為「夜貓子」。
但是經常熬夜,身體處於「應激狀態」,腎上腺素加快,分泌出更多有害物質,體內毒素增多,血液中的雜質增多,增加各類血管疾病的患病機率。
為了身體健康,建議增加睡眠時間,每天保持8小時的睡眠時間,堅持早睡早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