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的話
家譜,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都是老古董了,但是對於很多老人來說,家譜卻是尋根問祖、探究家族淵源的第一手資料。眼下,上海熱衷於修家譜的人士逐漸增多,他們多半為離退休老人,部分白領為了了解家族歷史,也委託家人或親自展開調查。
你家有家譜嗎?你和你的家譜之間有什麼精彩故事嗎?家譜的痕跡留在名字裡
小趙 29歲 部門經理
我家以前世代行醫,是當地有名的醫術世家,家譜肯定是有的。好像在我爺爺那輩,家譜還在家裡放著,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到了父親這一代就找不到了。不過說起以前的事,爺爺總是那麼津津有味,現在老人家耳朵也不靈了,想要把以前的事情再問清楚是非常困難的了。
家譜我雖然沒見過,但是,家譜在我的生命裡仍然留下了很深的印記,我的名字裡就有一個字是家譜裡早就規定好的。爺爺輩的名字裡都有一個「予」字,父親輩的名字裡都有一個「定」字。據說,家譜把接下來好幾代輩分排行的字都規定好了。記得我剛出生的那會兒,父親說我的名字裡必須有個「文」字,當時母親還挺不樂意的,她早就替我取好了名字。後來拗不過父親,把起好的名字改掉了。母親一直對遺失很久的家譜還有這麼大的約束力感到不理解。
在我兒子出生的時候,這個問題又來了,父親說,他記得我兒子這輩應該排到「方」字輩。母親和老婆都很莫名,家譜都沒了,哪來這麼多的老規矩。最後,兒子的名字裡還是放進了「方」字,父親說,這是對祖輩的尊重。他還說,後面的字他也記不得了,到時候孩子的名字可以隨便起。
家譜的印記正慢慢淡化下去,不過,對於我們而言,家譜對生活已經沒有多大的影響了。
兒子的人生大事———入族譜
JACKY 27歲 職員
小時候,我就知道家裡是當地的大家族,像電視裡的家族祠堂,我們家至今都有。家譜自然也有專人修撰,只不過小時候從來沒留意過。聽爺爺奶奶講起家譜,講起老祖宗是幹嘛幹嘛的,還曾經做過清朝的水利官員等等風光的歷史,我都覺得像在講故事,從來沒覺得和自己有什麼關係。
離開家鄉讀高中,又到了上海讀書工作,對於家裡的歷史就更模糊了。記得和老婆談朋友的時候,我說過家裡有祠堂,有族譜,祖上還做過大官的事,她差點把飯噴到我臉上。以後很久,我都沒有說起過這事,其實是我自己確實也說不清楚,權當笑話講講的。
可是,在我兒子出生以後,我卻真正地認識了自己的家族。兒子是放在老家帶的,他半歲時,在一次祭祀中,家裡把他的名字正式地寫進了族譜。我是第一次看到自己家的族譜,厚厚的一摞,線裝本,還積了灰,最後的幾頁明顯是新寫上去的。
我家在家族裡是長房,父親是長子,我是長孫,兒子是長重孫。兒子的名字寫在同輩人的前面,比我兒子先出生的侄子們,都得排在咱家這長重孫後面。當長輩念到我們家這一支,念到我和兒子的名字時,我突然有一種感動,那種感覺是從來沒有過的。離家這麼久,我第一次有這麼強烈的歸屬感。父親說,我小時候入族譜,也有過這麼一個儀式,只不過我當時太小,根本不記得了。
回到上海,我們又回到了原有的生活,族譜、長房對於我們而言都只是一個概念而已,不知道到了我的兒子輩孫子輩,他們還會不會記起族譜的事。
即將嫁入「王侯將相」之家
果果 26歲 公司職員
我是革命志士的後代,這一點不用靠家譜來證實。我爺爺是當年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老紅軍,雖然爺爺現在已經不在了,但奶奶還是很受大家的尊敬。長徵勝利70周年,還有媒體來採訪過我奶奶。
偶然一次我和男朋友講起我家的革命家史,他也來勁了,說他們家家底也不俗,還有家譜呢,祖上可以追溯到某個朝代,當時官拜左丞相。我取笑他,家譜總是那麼寫的,誰不說自家是名門望族出身呢。年代那麼久遠,隨便攀附一個同姓的名人就可以了。他似乎挺不樂意我這麼說他,於是我追問他家是哪個朝代的左丞相,他果然打電話回家問,答案是北魏。幾千年前的左丞相?我還是不信。他再細問,家裡也說不清了,說是只有老家的祖奶奶才知道。我現在很想把北魏的歷史拿出來研究一下,找找看是不是有一位左丞相跟他一個姓。要是果真如此,我即將要嫁的很可能就是一位「王侯將相」之後嘍。
此後,我們就經常打趣對方,一個是老紅軍後代,一個是左丞相後代。其實,祖輩的過去和我們今天的生活又有多少關聯呢。無論是誰人的後代,無論祖上是風光也好,落魄也罷,我們自己的人生還是要靠自己。
巧合讓支譜繼續延續
小王 33歲 自由職業
說起家譜的事,我父親心裡就有些疙瘩。在蘇州老家,我家確實是有家譜的,可是,到了父親那裡,他生了我和妹妹兩個女兒,我們這一支到父親就算結束了。當時父親要求把我和妹妹的名字也寫進家譜,血脈相承,兒子女兒不都一樣嘛,可是族裡不答應。
從小,我就聽見父親對著我們姐妹倆長籲短嘆,說是因為我倆,都沒人接家譜了。父親倒不是那種重男輕女的人,可這件事一直讓他耿耿於懷。
後來,就有家族裡的姑奶奶有意無意地提醒我和妹妹,以後找一個同姓的姑爺,我們這支的家譜就可以冠冕堂皇地續下去了。對於這個建議,我和妹妹從來沒當回事,這麼做不光要被別人嘲笑,自己也覺得太荒誕了。
可世界上就有這麼巧的事,我和妹妹居然真的都找了同姓的老公。這絕對不是刻意為之,那時候我一聽對方也姓王,還動過不想要他的念頭呢。後來想想,在選擇老公的問題上,我幹嘛拘泥於這個自己都不在意的問題呢。如果可以順便寬慰一下老父親,也算是一件好事。
據說,我和妹妹兩家的名字已經記入家譜了,孩子們的名字也都上去了。我們這一支總算沒在父親這一代斷掉。這事是父親回老家操辦的,我自己其實無所謂。
作者: 晨報記者徐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