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門修譜:網際網路家譜普及,家譜還有必要修嗎?

2021-01-18 騰訊網

近幾年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達,網際網路家譜也變得慢慢的普及。可即便如此,很多90後、00後的人還是不懂,為什麼我們要修譜?修譜的意義是什麼?

網際網路家譜

有的人認為,修家譜最主要的意義就是告訴後代,讓他們知道來自哪裡。其實這只是修家譜的其中一個方面。因為家譜涵蓋的面太大,正所謂:小家有根,家族有史,村有村傳統,縣有縣誌,國家有國家的傳統文化與歷史記載。所以興修家譜為什麼一直很受關注,也是一種必然的趨勢。一個人不是孤立的,要融入家庭和眭,家族興旺,鄉村振興,縣級文明,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奮鬥中。要有責任心,要有奮鬥目標,要有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要有歷史責任感。修譜就成了承載這一切最好的載體。

家譜樹

對於一個人來說,來一趟人世不容易,時間不長,最多也就一百多年。要將短暫的生命延續下去,除了子孫的繁衍,還需要智慧的傳承。所以,人們會在家譜上記錄下祖先的遺訓和教誨,留給後人。那些代代相傳的家訓,看似古板,可多年以後,我們卻發現,那些樸實的教誨常能成為人生的支柱和路標。

家譜是地方志和國家歷史的重要基礎,也是家族傳承社會和諧的重要內容。中國在歷史上都有修族譜的光榮傳統只可惜建國以後,尤其是在家譜文化最薄弱的那段時期,家譜文化差點被現實所割斷。如果不是一些人,冒著生命的代價保留下來了一些珍貴的家譜,我們的確很難在歷史的長河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能夠追根溯源的路。

網際網路家譜信息

其實每個家庭,都有屬於自己家庭的歷史來源。有了一代代文化的傳承,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會變得更有約束感,畢竟作為家族的一份子,維護家族顏面是一種天性,誰也不希望給自己的家族抹黑。而且現在社會發展需要大量的人才,很多人不但能夠在修家譜時讓族人知道自己是怎麼來的以外,把個人對社會做出的卓越貢獻寫入家譜,那又何嘗不是一件為家族爭光,給祖上積德的好事呢。如果人人都在家譜歷史上填寫了光榮的一筆,社會的和諧也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

了解更多姓氏文化,歡迎關注「名門修譜」。喜歡我們的文章,歡迎轉發和分享!

該文章來源「名門修譜」官網,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保留追究其侵權法律責任的權利!

相關焦點

  • 名門修譜:網際網路家譜錄入舊譜信息,不能照抄!
    而網際網路家譜作為傳統行業向數位化、信息化轉型最成功的案例,網際網路家譜的普及也成為了許多想要為家族修譜、續譜的宗親,最大的選擇。網際網路家譜信息錄入網際網路家譜的出現,把這種「浪費」直接砍掉。而且對於舊譜中的信息,網際網路家譜可以通過網絡大數據進行比對。以前修老譜,都是靠傳統修譜師的手稿來記錄信息,難免會出現信息錯誤或者一些原始譜中的生僻字不認識,從而產生的錯別字。在網際網路大數據的時代,你這一支譜有錯誤,可能往上追溯,在同一脈絡的其他分支中,能夠找到正確吻合的信息。這才是網際網路家譜的厲害之處,為什麼現在社會不斷推動家譜信息化、數位化,就是為了讓家譜中傳承的信息,更加真實、更加完善。
  • 名門修譜:家譜是時候「更新」了!
    修譜工藝其實很多人對家譜興趣不大,主要還是受傳統修譜的影響。費時費力費資本,家譜內容還不能保證100%的正確,最後修出來的成譜版型也是眾口難調。因此很多人都覺得修譜根本就是不靠譜。現在網際網路家譜的普及,倒是讓許多想要修譜的宗親看到了科技的力量。網際網路家譜數位化,通過微信就能夠發送修譜的節點,隨時隨地都能夠修譜,而且自己修自己家的譜,信息準確率更高。
  • 名門修譜:從紙譜到網際網路家譜,到底需要幾個步驟?
    網際網路家譜 家譜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文獻資料,地位和國史、方志不相上下。近幾年網際網路家譜的普及,更是讓大家看見家譜文化的傳承,影響巨大。以前很多人修家譜,都是修的紙譜,如今大家都開始修網際網路譜。到底從紙譜到網際網路家譜的轉換,需要幾個步驟呢?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複雜。 首先要做的就是和傳統修譜一樣,選一個修譜發起人。當修譜發起人選定後,第二步就是把以前老譜上面的資料,「搬運」到網際網路上。
  • 名門修譜:用微信修網際網路家譜,方便到沒理由拒絕!
    網際網路家譜突然感覺最近這些年,又興起了一股興修家譜的風潮隨著大家對智慧型手機操作的普及,微信的各項功能也是越玩越順溜。網際網路家譜,作為「新一代」家譜,通過數位化和信息化的手段,實現精準查譜、快速修譜等多項功能。在收集人丁信息這一塊,更是通過微信小程序,可以直接發送家譜節點的連結,讓同族人共修一本譜,信息收集完成後,再統一合譜,真正實現家族人手一本譜。網際網路家譜的普及,並不是說傳統的家譜沒有了市場。
  • 名門修譜:網際網路家譜,可以一個姓氏同修一本譜!
    網際網路家譜 「亂世藏黃金,盛世修族譜」,在國家大力推動民族自信 近幾年隨時網際網路越來越貼近大家的生活,網際網路家譜也越來越普及,並且受到很多宗親家族的關注。網際網路家譜,一改傳統家譜繁瑣的流程,一臺手機就能輕鬆地查譜、看譜、修譜,用碎片化的時間修譜,大大節省了傳統修譜所需花費的人工成本。網際網路家譜通過網絡的支持,可以一個姓氏同修一本譜,真正的實現姓氏通譜的理想。
  • 名門修譜:修一部家譜究竟需要多少錢?
    傳統紙質家譜家譜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文獻資料,地位和國史、方志不相上下。家譜能夠傳承到今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修譜。從古至今每個家族對修譜,都有著很多不同的修法。網際網路譜價格對比現在的網際網路家譜的普及,相比傳統修譜來說,確實是大大地降低了修譜的成本。修一本譜,最大的費用也就是一套修譜軟體的費用。有些人會說,不是有的修譜軟體可以免費使用嗎?
  • 名門修譜:修一部家譜究竟需要多少錢?
    傳統紙質家譜家譜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文獻資料,地位和國史、方志不相上下。家譜能夠傳承到今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修譜。網際網路譜價格對比現在的網際網路家譜的普及,相比傳統修譜來說,確實是大大地降低了修譜的成本。
  • 名門修譜:家譜數位化,裡面的信息到底安全不安全?
    網際網路家譜 網際網路家譜慢慢普及的今天,很多宗親在享受便利的同時,最擔心的仍然是家譜中數據的安全問題。到底家譜數位化是好還是不好?家譜數據保存在雲端,能不能保證家譜信息的安全?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 網際網路家譜,通過把家譜中的信息數位化,把所有的家譜信息保存在雲端,成為了新一代修譜最便捷的方式。很多宗親在選用這種新方法修譜的同時,不難會想。相比傳統紙譜,網際網路家譜確實不怕譜書受潮、黴變,甚至不怕火災、水淹等意外因素。
  • 名門修譜:以前修家譜為什麼要用宣紙?
    而且傳統家譜一般都是精裝或古式線裝,這種樣式搭配宣紙的內頁,也足以顯示出一本家譜的內涵和底蘊。因此一般修譜的家族都會根據自己家族的情況,所募捐到的財力大小,來決定家譜印刷工藝。每新修一次家譜,就要把之前老譜的資料重新印刷一次,費用也重複支出一次。這樣對於家族中的族人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隨著時代的進步,現在網際網路家譜的普及,在這一塊就大大降低了修譜的成本。網際網路家譜,通過把家譜數位化,每一次如果有新的人丁信息需要錄入,可以直接在手機端或電腦端添加即可。
  • 名門修譜:家譜的發展史,古代的是經典,現代的是科技!
    網際網路家譜 家譜起源於商、周時期,興盛於隋唐,真正開始傳世起於宋代。而且在家譜一開始只出現在古代帝王諸侯世家,記錄皇室官場世系、事跡而逐漸演變來的。隋唐五代後,修譜之風開始從官方慢慢向民間普及,到後期修譜成為各個姓氏家族都會做的事,出現了家家有譜牒、戶戶有家乘,並且一修再修、無休無止。
  • 名門修譜:族老堅持修家譜,100年之後,家譜誰來接續?
    隋唐五代後,修譜之風開始從官方慢慢向民間普及,到後期修譜成為各個姓氏家族都會做的事,出現了家家有譜牒、戶戶有家乘,並且一修再修、無休無止。因此每次修譜,也就成了同姓同族人之間的大事。但現狀卻是,除了一些大家族還有一些泛黃破損的家譜尚在,大多數家譜卻已經流入廢品收購站、古玩店,可以說是以後很難再與家族的後人重逢。有的家族失傳的家族後人也無奈的表示:我們這邊的族譜丟了以後,也沒有再修沒有按字輩來了。三世不修譜為不孝。家法壞,譜諜尚有遺風;譜諜壞,人家不知來處。故譜不可不修。以前都是家族中輩分較高的族老堅持修家譜,因為他們知道家譜傳承的意義重大。
  • 名門修譜:網際網路時代,為什麼還要鼓動大家修家譜?
    老人修譜 而且家譜記錄的不單單只是族人的關係,家譜中的家風家訓,鼓舞后人熱愛生活,奮發向上,為國奉獻,為族爭光。這些年許多海外的華人回國尋根,也正是印證了家譜文化必須傳承的重要性。網際網路家譜的崛起,不但讓很多年輕人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整理自己的家譜信息,通過網際網路大數據的交互功能,更能夠在家族中和族人有更多的互動,有時候無意中就能夠和族人共享資源,換來更大的商機。
  • 名門修譜:修家譜,是天下最符合「道德」的事情
    祭祀文化是中國古代生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很多宗親族老眼裡,祭祀文化的組成部分,宗祠、祖墳、家譜傳承得越發達,家族也就越興旺。家譜作為祭祀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中國進入父系社會後,人們對祖先的傳承和回憶的記錄。其主要目的是使人們知曉家族的來歷和遷徙的路線,知道祖先的功德、名聲、官階、榮譽,激勵後代勵精圖治,同時,增加家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 名門修譜:離婚不好意思寫進家譜,子女怎麼處理?
    傳統家譜修譜是傳承民族文化的最好方法,應該發揚光大。因為家譜傳承的是一個家族的歷史,所以很多家譜中記錄的信息,要不就是流傳千古,要不就是遺臭萬年。早前就有宗親跟小編提過,說他發現自己家的家譜,有部分記述得並不詳細。在找到一些數據後,才發現有的宗親和前妻離異沒有寫進家譜,結果前妻所生的子女就修到了後妻的名下。這種情況相信在很多家譜中並不難發現,這種不嚴謹的做法,往往會讓後人頭大,甚至在尋根問祖的時候,鬧出笑話。
  • 名門修譜:家譜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血脈信仰
    網際網路家譜的興起也是不斷鼓勵年輕人用自己碎片化的時間,來整理自己的家譜。為什麼要鼓勵大家修譜?更重要的原因還是要讓現在的年輕人知道,家譜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家譜作為一個家族文化傳承的載體,其中不但包含了各代列祖列宗傳承下來的傳世智慧,那些族規家訓更是能讓一個家族不斷變得強大的重要因素。
  • 名門修譜:以前家譜秘不示人,如今想法變了
    網際網路家譜家譜作為家族裡最為神聖的「印記」,很多傳統家譜一直深藏民間、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家譜在歷史的長河裡經歷了天災人禍、世事變遷等因素,家譜這幾千年的文化也遇到了傳承困境。現在的年輕人,不知祖宗、不識家譜,優秀的家風也漸行漸遠。在科技信息數位化的推動下,網際網路家譜的普及,讓現在的年輕人和傳統家譜有了更深一次的接觸和認知,這讓家譜文化在傳承方面又有了新的轉機。
  • 名門修譜:修家譜該如何使用字體,沒用好,就鬧笑話了!
    傳統家譜家譜作為一個家族文化傳承的載體,本來該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可是很多時候,一沒弄好,反倒鬧出笑話,可就有點得不償失。除了簡體字轉繁體字,還有一些人,認為繁體字難寫,能夠簡化就應該簡化。於是又鬧出了這樣的笑話,「青出於藍」的「藍」簡化成「蘭花」的「蘭」;「八潭裡」,此處「裡」為地名,但簡化之後就給人一種與裡程、幾裡路的「裡」相關的感覺。
  • 名門修譜:修家譜是有錢人家才會做的事?
    傳統修譜 很多人認為,修家譜是有錢人家才會做的事。事實真的如此嗎?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家譜,並不能成為一個家族是否富有的評判標準,家譜的本質仍是生命之鏈的接續。
  • 名門修譜:為何要推動家譜數位化?一翻舊譜,全部懂了!
    網際網路家譜橫空出世,把家譜數位化、信息化,讓家譜文化在時代的潮流中,又有了一次全新的「升級」。但是為何要推動家譜數位化?修了那麼多年的傳統紙譜,難道紙譜真的可以退出市場了嗎? 家譜作為一個家族歷史發展的文化載體,它的存在對於一個家族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時代在發展,家譜文化的傳承也應該跟隨時代的發展,因此把家譜數位化、信息化,這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 名門修譜:修家譜的老規矩沒改,就會成為破壞親情的源頭!
    傳統修譜修家譜對於家族來說,是一件有功德的大事。家譜關係著一個家族文化的傳承,記錄一個家族發展的興衰,因此用修家譜來紀念祖宗的功德,也是現在很多人用來尊重祖先的一種方法。血脈親情從古代修譜開始,家譜一直是作為父系血脈關係主要的傳承依據,基本均以本宗男子血統傳承為主線。很多家族的女性,不但在家族繼承上沒有任何權利,在修譜時,也不能讓女性入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