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是大漠孤煙的蒼涼,長河落日的壯闊,漫漫黃沙的無際,駝鈴聲聲的美妙,塞外邊關的雄奇,人生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幼時認識世界是從認識中國開始,認識中國之大,是從唐詩宋詞開始,從唐詩宋詞中我認識了秦嶺的雄偉「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也體會了「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的田園詩意,認識了長城內外大漠邊關,看到了邊塞的蒼涼壯闊「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帳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邊塞詩詞讓我從小雖未踏入過大漠邊關,但卻一直是心心念念的夢想。我的大漠邊關之行目的地寧夏,天下黃河富寧夏。金秋十月是寧夏最好的季節,天高雲淡,陽光明媚,微風不燥。
寧夏歷史文化悠久,古今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譽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寧夏位於絲綢之路上,歷史上曾是東西部交通貿易的重要通道。沙坡頭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 沙坡頭古時稱沙坨,明代稱沙山。因地處騰格里沙漠東南端頭又名沙坡頭。意指沙之盡天,生命源頭。公元737年,唐代詩人,王維途經沙坡頭,看到沙坡頭沙河相依,沙山相連的曠世奇景留下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奔騰的黃河自中衛沙坡頭轉向東流一改以往桀驁不馴變得平緩舒暢締造了美麗富饒的寧夏平原,並由此開創了引黃灌溉的輝煌篇章,因而天下黃河富寧夏名冠華夏。
王維千年前看到的那輪落日,千年後的我們,站在相同的地方也在欣賞著。長河還是那條長河,落日還是那輪落日,人卻不是當時那個人,心境也不再是那樣的心境。可沙漠依然那樣雄渾蒼涼,落日依然那樣悽美壯觀,黃河依然那樣奔流不息,時間的車輪不停地滾動著,自然卻歷經萬千洗禮,巋然不變。浩然天地間,行走在騰格里無垠沙漠,黃沙漫漫,沙質細膩,駝鈴聲聲迴響在空曠的大漠,夕陽漸落,赤腳在沙漠中,恣意妄為地撒歡,感受陽光留下的溫度,拉長的影子孤單而落寞。亙古不變的永恆是什麼?每個人來到世間,做了什麼?又留下些什麼?是默默無聞,不留痕跡地走一遭,還是儘量去做一束耀眼的光芒照亮世界。二千年來沙漠依舊,黃河未變,陽光依然,而走過的人卻已經無數。
中衛集高山,黃河,沙漠,綠洲將不同的自然景觀和諧地組合在一起,這種雄奇,壯闊震撼著人的心靈。也許我沒有詩人的遠大抱負,沒有那種懷才不遇的境遇,但美的東西對任何人都是一樣有生命力的,人生沒有回頭的路,千百年來,每個人看到的景色或許一樣,但對於心靈卻可能千差萬別。活著真應該好好珍惜人生,盡力讓自己活成一束光,照亮自己亦照亮世界。
我是時光知味靜聽花開,相遇是緣,與你分享溫暖的文字,謝謝閱讀,點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