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大師同行(13)一部一脈相承的文學史詩——讀張煒先生

2020-12-14 海岱書院

海岱祥瑞 ● 與大師同行(13)

張煒先生近照

一部一脈相承的文學史詩

  ——讀張煒先生

□亓鳳珍 張期鵬

  自1986年長篇小說《古船》橫空出世,對張煒總有一種熱切地期待,期待他不斷推出重磅作品,以史詩品格繼續豐富自己的文學譜系。但他又不是一個肯受題材和風格限制的作家。《古船》之後,他創造了《九月寓言》《柏慧》《家族》等新的驚奇,其後陸續推出以《家族》開篇的浩浩十卷本「大河小說」《你在高原》。當然,這期間還有長篇小說《遠河遠山》《刺蝟歌》《外省書》《能不憶蜀葵》《醜行或浪漫》,以及眾多兒童文學作品和散文隨筆作品,還有大量詩歌和文論。文字總量達到了一千五百餘萬字,並因此成為當今世界創作量最大的純文學作家之一。  這些作品不論體量還是厚重程度,都已經夠宏大的了,但似乎還缺乏一點歷史的長度。因為《古船》描繪的圖景,重在新中國成立前後到改革開放之初;《家族》 進一步向前延伸,重點展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壯闊畫面。其他作品,或是對上述歷史階段某個時期的深度開掘,或與時俱進地展示正在經歷的生活和產生的思慮。  直到2016年長篇小說《獨藥師》的出現,在張煒筆下,我們看到了辛亥革命前後膠東半島上的風起雲湧。顯然,他的歷史觸角又向前延伸了一步。這時,如果將他的作品按歷史敘寫的順序連在一起,就會發現縱深感和厚重感大大加強。  也就在這個時候,感覺他反映中國近四十年歷史的著作可能就要出現了。果不其然,就在2018年開年之際,他又為我們奉獻了震撼人心的長篇小說《艾約堡秘史》。  小說由《當代》雜誌首發,湖南文藝出版社同時推出了單行本。小說主人公淳于寶冊是一個在中國大地上艱難成長的孩子,在那樣一個特殊的年代裡,他有幸得到了校長李音的關愛和培養,愛上了讀書和音樂,形成了自己美好的初心。隨著李音的離去,那個時代的結束,隨著市場經濟大潮的來臨,他也像所有弄潮兒一樣,用盡一切心機、抓住一切機會發展,終於使自己的狸金集團成了雄霸一方的霸主。但巨大的財富和成功卻沒有給他帶來精神上的富足和心靈上的安慰,他得了一種罕見的「荒涼病」。他在失眠的暗夜裡一遍遍地問自己的老師李音:「老師,我做錯了什麼?改正還來得及嗎?我千辛萬苦九死一生才走到今天,該往哪裡走啊?」  在劇烈的痛苦掙扎之中,這個巨富以自己尚存的良心開始了對財富的清算。他藉助對手的力量直面自己的「成功」,站在自己的對立面向既往宣戰,即將開啟一場尋找初心的旅程。「艾約」即「哎喲」,這個看似簡單實則意蘊複雜的詞彙,既包含著驚奇、感嘆,更包含著無奈、呻吟,還有覺醒和反思。  這是對一個時代的人們思想困惑、精神搏鬥、心靈掙扎的回望和思索,是張煒展示的又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圖景。這段歷史就在昨天,並且還在繼續向前延展。這一聲沉重的「哎喲」,這個神秘「艾約堡」,如同《古船》中隋抱樸的「老磨坊」一樣,是一個象徵,是一個引發人們回望、反思和探求、渴望的觸媒和燃點。  終於,張煒以其如椽巨筆,以《獨藥師》《家族》《古船》《艾約堡秘史》和其他眾多作品,構成了一個一脈相承的龐大文學譜系。這些作品在歷史時段上各有側重,又相互重疊、勾連、契合,形成了一個既斑斕多姿又互融互映的文學長河。這是一個民族的百年變遷史,更是一個民族的百年心靈史、精神史。它所容納的巨大能量和無限張力,將會吸引更多的目光。

《艾約堡秘史》,張煒著,湖南文藝出版社

張煒先生為海岱書院題字

關於張煒

張煒,1956年生於山東龍口市,原籍山東棲霞。

當代著名作家,現為中國作協副主席、山東省作家協會主席,萬松浦書院院長。

張煒是一位充滿理想主義和浪漫情懷的作家。他的文字深沉、細膩,立足於理想中的鄉土與傳統的道德立場,充滿著人文關懷與哲思。其1975年發表詩,1980年發表小說。發表作品一千三百餘萬字,被譯成英、日、法、韓、德、瑞典等多種文字。在國內及海外出版單行本四百餘部。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古船》《九月寓言》《外省書》《遠河遠山》《柏慧》《能不憶蜀葵》《醜行或浪漫》《刺蝟歌》《半島哈裡哈氣》及《你在高原》(十部);散文《融入野地》《夜思》《芳心似火》;文論《精神的背景》《當代文學的精神走向》《午夜來獾》等。

1999年《古船》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和「百年百種優秀中國文學圖書」,《九月寓言》與作者分別被評為「九十年代最具影響力十作家十作品」。《聲音》《一潭清水》《九月寓言》《外省書》《能不憶蜀葵》《魚的故事》《醜行或浪漫》等作品分別在海內外獲得七十多種獎項。

2008年,新作《你在高原》獲「鄂爾多斯文學大獎」、香港《亞洲周刊》全球華文十大小說之首、華語傳媒大獎傑出作家獎、中國作家出版集團特別獎、出版人年度作家獎、茅盾文學獎等十餘項。

2016年12月2日晚,在中國作協第九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投票選舉中,作家張煒當選中國作協副主席。

2017年2月10日,政協第十一屆山東省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任命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一屆山東省委員會常務委員。

相關焦點

  • 張煒:文學最終是給苦難者的
    相較於《詩經》那麼多的無名作者,《楚辭》則是屈原的文學創作,理解起來更為具體。張煒說,二十年前,他在山中老屋,專事讀書寫作,那時候讀的最多的就是《楚辭》。對張煒來說,上學時候教科書上的屈原只是一片剪影,「屈原的形象被凝固在善意的詮釋和平庸的轉述之中,幾片艾葉,幾隻龍舟,似乎成了全部的屈原」。
  • 40餘年手寫1800多萬字作品 揭秘作家張煒的文學世界
    所幸家裡有許多書,沾這個光,他讀了許多文藝作品,眼界逐漸變得寬廣。  在童年,他參與過「採草藥」「捉魚」等簡單的活動,「學校裡要上勞動課,老師就帶著我們到林子裡去採藥。像音樂課什麼的,有時候也到林子裡上」。  張煒也說不清楚自己是什麼時候開始嚮往成為一名作家的。讀初中時,他聽說某地有一個大作家,決心去拜師。
  • 張煒:文學必須緊扣時代心弦
    ——張煒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作家張煒最近遇到一個同行——同時也是一個少見的「大讀者」,他二三十歲時讀外國書更多,四五十歲時讀中國書更多,到了五六十歲,就不停地讀兩種書:古代詩文和一些有名的傳記,小說讀得越來越少,但一旦遇到一個好作家,就會一口氣將其所有作品,最好是全集,全都搬到家裡,然後開始長長的享受。
  • 張煒:文學走出國門需要好翻譯
    原標題:張煒:文學走出國門需要好翻譯 山東省作協主席張煒新書發布會現場(韋輝 攝)張煒接受媒體採訪(韋輝 攝)中國作家館內陳列的張煒著作(韋輝 攝)  大眾網北京8月29日訊(記者 韋輝)「中國文學要走出去需要好的翻譯,外語好不等於有文學語言」、「當代人並能說誰是大師,需要時間的檢驗,最少得一百年」。
  • 張煒的四個文學節點——由灕江版50卷《張煒文集》說起 _要聞_中國...
    □宮達  作家張煒的文學之路始於上世紀70年代初,至今跋涉已近50年。日前,《張煒文集》50卷本由灕江出版社推出,成為一個引人矚目的文學事件。文集囊括了作家1973—2018年的全部創作成果,近1800萬字,可謂浩大漫長。
  • 「應該輕得像鳥,而不是像羽毛」——張煒:龐然大物怒而飛
    就拿今天要討論的"張煒創作中的苦難敘事與歷史意識"這個話題來說,其實也是一種標籤化、概念化的評判。就算沒讀過多少張煒的作品,大概也會簡單粗暴地把他納入"苦難敘事"、"道德理想主義"這種預先編好的大籠子。
  • 荷馬:寫了一部史詩,命名了一個文學時代
    西方文學常被人稱為「歐美文學」,這是因為西方文學的核心在歐美,歐在前、美在後,美洲主流文化是承繼歐洲而來的。而歐洲文學的起源,則是古希臘文學。古希臘文學通常被分為四個階段,其中這第一個階段,就被稱為「荷馬時代」。
  • 作家張煒:當下時代文學寫作的難度之大,遠超寫作者的能力
    1月9日,第33屆北京圖書訂貨會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舉行,著名作家、中國作協副主席張煒攜其新作《我的原野盛宴》出現在活動現場。《我的原野盛宴》是張煒迄今唯一一部長篇非虛構作品,是一個關於人在大地上詩意棲居的故事,是關於勇氣、友誼、忠誠、犧牲和愛的書寫。
  • 張煒經典著作《古船》首發西文版
    《古船》是著名作家張煒一部具有深厚歷史和文化底蘊的小說,自上世紀1986年出版以來一直暢銷不衰,印量巨大。此書英文版出版後,給世界出版界帶來不小的衝擊,尤其是長期不重視中國文學的美國出版界,以至於美國索引與編目協會前主席羅伯特·帕默爾先生在談到張煒先生時表示:「在我全部的研究,閱讀與學習中,包括我半個世紀的出版活動之中,我可以毫無疑問且毫不猶豫地說,張煒先生是亞洲最傑出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
  • 《蝴蝶谷》一部沂蒙大地磅礴巨變的史詩
    《蝴蝶谷》一部沂蒙大地磅礴巨變的平民史詩一本山鄉青年守望靈魂的化蝶傳奇《蝴蝶谷》是一本青年奮進之書,講述了大山深處幾位青年逐夢而行的故事。作者喬洪濤用感人至深攝人心脾的文筆抒寫了一部沂蒙大地磅礴巨變的平民史詩,創作了一部山鄉青年守望靈魂的化蝶傳奇!圖:喬洪濤 名家推薦他之文字,寸寸磨洗,顆顆錘鍊,欲當作坊一迷匠。——中國作協副主席 張煒喬洪濤在發表大量中短篇小說和散文隨筆之後,以長篇小說處女作《蝴蝶谷》進一步顯示其文學才華。
  • 張煒《古船》:古老農村嬗變中的心靈陣痛與文化衝突
    為響應讀者的閱讀需求,專注文學作品的土耳其紅貓出版社將於本月上市《古船》土耳其語譯本再版。《古船》土語譯本2020年再版吉來與張煒相識於一次會議,之後他開始了解和閱讀張煒的作品。認識到《古船》是中國當代文學中的一部重要作品,他深感有必要將這部作品介紹給自己的本國讀者,把書中的中國介紹給土耳其。
  • 張煒經典著作《古船》西文版全球首發
    本報訊8月27日,山東省作家協會主席,著名作家張煒的經典著作《古船》西班牙文版在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全球首發。《古船》是著名作家張煒先生的一部具有深厚歷史和文化底蘊的小說,曾經獲得莊重文學獎、人民文學獎等重要獎項。
  • 張煒:文學的性別奧秘
    有一次我參加一個大學裡的文學聚會,提問的問題有一多半是關於女性文學的,有不少提問很不客氣:為什麼男作家寫不過女的?文學是否專門屬於女性?當時讓人覺得不好回答。因為這樣的結論很個人化,以前還從來沒有想過。從長一些的、大的範圍裡觀察,世界上的男性作家起碼不差於女性作家的成就,而且在數量上或許還要超過女性。講到影響,世界上的文學大師中有很多男性。
  • 讀陸文夫先生《美食家》想到的有關文學的小認識!
    記得最初知道它是在一本評價介紹小說的什麼書上,說陸文夫的《美食家》無論是文學造詣還是內涵深度皆值得一讀。我記住了,我找到了,我正在讀。果然如它所說,這篇小說很不簡單,寫作它的陸文夫也非常了不起,在下佩服得緊!
  • 張煒《艾約堡秘史》讀書會釋讀巨商人生 透露想當「大詩人」
    今天下午,《艾約堡秘史》讀書分享會在濟南泉城路書店舉行,會上,張煒先生與嘉賓山東師範大學教授顧廣梅老師圍繞「《艾約堡秘史》的誕生」展開對談,與在座讀者朋友們暢聊這本書背後的故事。  一代巨商為原型 30年積累沉澱用思索來完成  《艾約堡秘史》是一部透視中國富豪發家史和心靈史的長篇小說。會上,張煒先生就讀者最關心的《艾約堡秘史》是否有原型人物或著作人物是否有自己的影子這個問題做了回答。
  • 張煒:得獎,不過是人們製造的「屑末」
    張煒平日很少上網,很少在乎這些言論,他說,文學常識告訴我們:一首好詩遠勝於十車庸文。但如果是十車好詩,那又另當別論了。  幾十年時間裡寫下來的,創作變成了日常勞動,張煒坦言自己並不會覺得太累,甚至也不會覺得它太長。  它的原稿有六百多萬字,後來聽從出版者的建議壓縮成這樣。在寫作中他從來不認為有什麼不好讀,相反常常覺得它過分好讀了。
  • 張煒:講述具有原生性的大地故事
    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說《古船》《九月寓言》《外省書》《遠河遠山》《柏慧》《能不憶蜀葵》《醜行或浪漫》《刺蝟歌》及《你在高原》等19部;散文《張煒散文年編》20部;文論《精神的背景》《當代文學的精神走向》《午夜來獾》;詩《松林》《歸旅記》等。201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48卷本《張煒文集》。
  • (9月16日)寫作:持守與關注 ——張煒與陳思和的對談
    對我來說這是一次真正的奔赴和尋找,往前看正沒有個終了……」——張煒就作家寫作而言,有人用技巧,有人用語言;有人用生活,有人用經驗;有人用智慧,有人用聰明。只有很少數的作家是用生命寫作,張煒是這很少數作家中的一個。四十多年來,張煒先生把生命灌注在作品中,用自己對世界的感悟和衝動闡釋世界,令人震撼。其文學成就有目共睹。
  • 著名作家張煒:寫作是為了擁有更飽滿的生命
    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張煒先生來到讀書會與文學愛好者交流。「濟南周三讀書會堅持了十年,是平凡而偉大的一個文化事件,文學事件。」在張煒看來,在這樣一個時代,一個讀書會能堅持十年時間,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
  • 張煒小說與徐福傳說
    逮至當代,儘管也有作家涉及徐福東渡的題材,但是只有在張煒筆下,徐福才成了典型的文學人物,關於他的故事方才蔚為大觀,成為一座內蘊廣博的文學礦藏。通過對史實和傳說的研究與重構,張煒盤活了有限的地方性文化遺產,使之具備了思接千載視通萬裡的宏大氣場,更使其化作充滿藝術魅力的文學鏡像,讓我們在遼闊的歷史陳跡中,看到了"齊人"、"萊夷人"的蒼茫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