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寫作:持守與關注 ——張煒與陳思和的對談

2020-12-09 同濟大學新聞網

(9月16日)寫作:持守與關注 ——張煒與陳思和的對談

來源:人文學院   時間:2019-09-06  瀏覽:

講座簡介:

「我如果能像一個外人一樣遙視自己,會看到這樣一個圖像:一個人身負行囊,跋涉在一片天邊的莽野之上。對我來說這是一次真正的奔赴和尋找,往前看正沒有個終了……」

——張煒

就作家寫作而言,有人用技巧,有人用語言;有人用生活,有人用經驗;有人用智慧,有人用聰明。只有很少數的作家是用生命寫作,張煒是這很少數作家中的一個。

四十多年來,張煒先生把生命灌注在作品中,用自己對世界的感悟和衝動闡釋世界,令人震撼。其文學成就有目共睹。他沉靜、堅韌的寫作,為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繪製了一幅幅精神圖譜。

然而,面對網絡數字時代的客觀世界的劇烈變化,作家張煒又將如何關注、如何持守自己偏重於思與詩的「雅文學」的寫作?而評論家陳思和先生對張煒的寫作又將做出怎樣的評判?本次同濟中文論壇特邀著名作家張煒先生和著名文學評論家陳思和先生進行精彩對談。一場別樣的精神之旅從這兒開始。

嘉賓介紹
張煒:

當代著名作家,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山東省作家協會主席。他是一位充滿理想主義和浪漫情懷的作家。他的文字深沉、細膩,立足於理想中的鄉土與傳統的道德立場,充滿著人文關懷與哲思。迄今為止,著有《古船》《秋天的憤怒》《海邊的雪》等長、中、短篇小說100餘部以及散文20餘部等。長篇小說《古船》獲得人民文學獎,被譽為「民族心史的一塊厚重碑石」;《九月寓言》獲得全國優秀長篇小說獎,併入選《百年中國文學經典》;長達450萬字的原創長篇小說《你在高原》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等十餘項大獎。

陳思和:

當代著名文學批評家,復旦大學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人文學科首批「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現任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兼任中國現代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當代文學學會副會長等。2018年第七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陳思和先生研究視野開闊,相繼提出了「民間文化形態」「文學史上的潛在寫作」「二十世紀中國文學中的世界性因素」等重要學術觀點,在巴金研究、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研究、中外文學關係史研究等方面貢獻卓著。

主持人:朱靜宇(同濟大學中文系主任教授)
時間:2019年9月16日(星期一)13:30—15:20
地點:同濟大學逸夫樓一樓報告廳
主辦單位:同濟大學人文學院

相關焦點

  • 張煒的四個文學節點——由灕江版50卷《張煒文集》說起 _要聞_中國...
    當我們把張煒在各個階段的文學創作與時代風尚和藝術潮流做以對應,即會感慨良多,甚至產生相當深刻的觸動。張煒稱得上是一個十分特別的作家和思想者,他的寫作既專注誠懇,始終關注現實,卻又是一個相當冷靜的、並非緊隨時尚和集體話語的作家,在題材、故事、思想立場諸方面有著強烈的個人性,在藝術趣味和精神持守方面,都極力保持了「自我」。
  • 張煒:文學最終是給苦難者的
    5月25日9時30分,山東書城開門營業,讀者直奔二樓活動區。
  • 著名作家張煒:寫作是為了擁有更飽滿的生命
    1月6日晚,天氣極寒。濟南周三讀書會現場氣氛熱烈。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張煒先生來到讀書會與文學愛好者交流。「濟南周三讀書會堅持了十年,是平凡而偉大的一個文化事件,文學事件。」在張煒看來,在這樣一個時代,一個讀書會能堅持十年時間,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
  • 陳思和:大家都說「佛系青年」,今天的文學裡有沒有?
    1978年,陳思和的同班同學盧新華在《文匯報》發表小說《傷痕》,11天後陳思和發表評論《藝術地再現生活的真實》。《傷痕》引發全國讀者的關注和討論,成為新時期第一個文學思潮「傷痕文學」的代表作。從1980年代至今,陳思和跟蹤閱讀和評論莫言、王安憶等同代作家的作品。
  • 張煒:童年經驗與文學表達 | 講壇
    自10月9日起,由華中大當代寫作研究中心舉辦的「大師寫作班」再次開講,於每周三及周五上午分別在東九樓D309和西十二樓S204連上四周。這次的受邀嘉賓是當代著名作家,中國作協副主席,萬松浦書院院長張煒,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古船》《九月寓言》《醜行或浪漫》《能不憶蜀葵》》等;散文集《融入野地》《芳心似火》;文論《精神的背景》《當代文學的精神走向》等,在海內外獲得眾多獎項。
  • 對談|賈平凹新作《山本》:一部中國特色的歷史
    從1974年開始發表作品以來,每隔一兩年,賈平凹就會推出一部長篇小說,從《商州初錄》《雞窩窪的人家》到《浮躁》《廢都》,從《土門》《白夜》到《高興》《秦腔》,從《高老莊》《帶燈》到《老生》《極花》,再到現在最新出版的《山本》,40多年來,他已經為讀者帶來了16部長篇小說。這種旺盛的創作力讓文學批評家陳思和感嘆不已。
  • 作家張煒:當下時代文學寫作的難度之大,遠超寫作者的能力
    1月9日,第33屆北京圖書訂貨會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舉行,著名作家、中國作協副主席張煒攜其新作《我的原野盛宴》出現在活動現場。《我的原野盛宴》是張煒迄今唯一一部長篇非虛構作品,是一個關於人在大地上詩意棲居的故事,是關於勇氣、友誼、忠誠、犧牲和愛的書寫。
  • 復旦教授陳思和:當代文學正遭遇「中年危機」
    單單一個人不可能有那麼大的力量,但如果我們每位學者都能關注到這一點,將這種想法變成批評界主要的聲音,文學狀態會往更好的方向走。現在的狀態很分裂,每個領域都只講自己的問題,都排斥別人,批評也存在這樣的問題。比如老一代作家和學者會說我從來不看流行讀物,年輕人可能會說我從來不看老一代的作品。如果長期處在這樣的氛圍就會產生危機,我們需要正視這個問題。
  • 活動報名 | 11月9日「潛在故土」導覽&對談
    Please scroll down for English ↓2019年11月8日,「潛在故土」即將在東昌弈空間 - UNArt藝術中心一樓拉開帷幕本項目由UNArt 藝術中心 與 V2_ 動態媒體藝術實驗室聯合呈現 ▾開幕2019
  • 張煒《艾約堡秘史》讀書會釋讀巨商人生 透露想當「大詩人」
    4月14日下午,茅盾文學獎獲得者、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山東省作家協會主席張煒在媒體見面會上,道出了他的新作《艾約堡秘史》最初的創作背景。  2018年長篇小說新作《艾約堡秘史》自1月出版以來,陸續登上了新浪好書榜、鳳凰好書榜、華文好書榜等各大圖書排行榜單,並獲「亞洲好書榜」周榜、月榜冠軍。
  • 找不到與之類似的作家---寫在灕江版《張煒文集》面世之際
    新版文集全套50卷,共計1800萬字,是張煒四十餘年(1973—2018)全部作品的集結,囊括長中短篇小說、散文、詩歌、童話、文論等多種體裁。這是作家張煒迄今為止最為完備的作品總集,是其創作的一次系統總結,也為中國當代文學的閱讀和研究提供了一份厚重的基礎文本,甫一問世即引起文學界、讀書界和出版界的廣泛關注。
  • 40多年寫了近兩千萬字作品,張煒:寫作如同日常勞動
    我們今天的寫作正在加入他們,不過是異常緩慢地進行著,時而有時而無,斷斷續續。陶淵明作為中國隱士文化的象徵早已被符號化了。張煒之所以選擇「陶淵明」作為寫作對象,是因為他覺得在這個時期,知識分子柔軟而堅硬的內心裡,會存有陶淵明這個形象——他的選擇、他的矛盾和痛苦,也包括他的喜悅,或能深深地撥動許多人的心。
  • 顧廣梅 | 「中國經驗」文學敘述的難度與策略——理解張煒和他的《刺蝟歌》
    2.陳思和:《獻芹錄》,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5月,第109-112頁。3.王春林:《空洞蒼白的自我重複——張煒長篇小說〈刺蝟歌〉批判》,《當代文壇》2007年第6期。4.歐陽江河:《誰去誰留·自序》,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 1997年8月。5.張清華:《「中國經驗」的道德悲劇與文學宿命》,《當代作家評論》2012年第4期。
  • 張煒作品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第二屆中國文學國際傳播上海交大論壇舉辦
    繼2018年舉辦首屆中國文學國際傳播上海交大論壇之後,張煒作品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第二屆中國文學國際傳播上海交大論壇於2019年9月13日至15日在徐匯校區舉行。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周承出席開幕式並講話。開幕式由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多元文化與比較研究中心主任彭青龍主持。大咖齊聚助力中國文化「走出去」
  • 張煒小說與徐福傳說
    張煒顯然有著濃厚的"徐福情結",一直以來,他投入極大熱情,關注、推動徐福研究,並且身體力行參與大量實際工作,為徐福文化拓出了新天地。1989年,山東省徐福文化研究會在龍口成立,張煒擔任副會長。1993年,擔任中國國際徐福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2011年,任會長。
  • 陳思和:學術是我安身立命的基本立場
    【採訪手記】     上海書展期間約訪陳思和的時候,我還沒有想到某種巧合。事後才發現,40年前的8月22日,他的第一篇評論文章發表在《文匯報》。     至2018年8月,陳思和走過了評論生涯40年。從巴金無政府主義的理想道路,賈植芳的苦難而高貴的人生道路,魯迅胡風巴金一路的知識分子道路對陳思和有著強烈的吸引力,周作人沈從文老舍一路風格也讓他心生歡喜。
  • 陳思和:兒童文學的創作,只能無限接近兒童
    今年5月11日至12日,復旦大學出版社在復旦大學舉辦了為期兩天的「方衛平教授兒童文學大師班」。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陳思和作了題為「關於兒童文學的幾點思考」的嘉賓講座,首次在現當代文學視野下評析兒童文學的內涵和功能。
  • 魯東大學傑出校友張煒受聘北師大駐校作家
    膠東在線8月1日訊   近日,北京師範大學國際寫作中心舉辦了「精神高原上的詩與思——北京師範大學駐校作家張煒入校儀式暨創作四十年學術研討會」,魯東大學傑出校友、著名作家張煒受聘北師大駐校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著名作家、北京師範大學國際寫作中心主任莫言主持儀式並與莫言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黨委書記康震教授共同為張煒頒發駐校作家聘書,張煒成為繼賈平凹、餘華、蘇童等之後第12位駐校作家。魯東大學派出代表參加儀式並發去賀信。中國作家協會、國內知名大學與研究機構、重要學術刊物的代表50餘人參加儀式。
  • 張煒VS閻連科:文學的興衰是否有跡可循?
    文學有沒有一個可預料的未來……」在對話的開頭,作家張煒拋出了這一系列問題。這些關於文學的大問題,似乎總沒有確定的答案。特別是在今天這樣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文學作品的數量越來越多,但文學的生存空間卻越來越窄,文學的前途也難以預測。在這樣的環境中,堅守文學的冷板凳不是件容易的事。而對於張煒和閻連科兩位作家來說,寫作已然成為了幾十年來的習慣,乃至生活方式。
  • 張煒長篇小說《你在高原》獲茅盾文學獎座談會側記
    9月5日下午,省作協組織舉辦了張煒長篇小說《你在高原》榮獲茅盾文學獎座談會,來自全省文藝界的專家學者各抒己見,共謀「文學魯軍」的振興   《你在高原》讓人肅然起敬   ——張煒長篇小說《你在高原》獲茅盾文學獎座談會側記  □ 本報記者 王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