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表明,人的身體每隔7到10年就會徹底更新一次,但人的思想、個性似乎很頑固,並未隨之做太多改變。人總是自以為是,往往在受到重大打擊時才思考改變。
在早期成長階段,我們完全依賴於他人而生活;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會謀求獨立,自己掙錢養活自己,思想方面也有了自己的見解。
在我們謀求獨立的歲月中,我們每個人都必然會持續追問「我是誰」這一身份(認同)問題。從青春期開始,我們都會經受「身份危機」。當一個人在行動中感知到他的「自我」,思考著自己的想法時,獨立便開始了。
弄清「我是誰」、做好人生的「定位」並非易事,它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嘗試的過程。有的人甚至一輩子也未必能認清「我是誰」,稀裡糊塗、隨波逐流地過了一生。
35歲以前我也是如此。命運好像老作弄人似的,我很偶然地來到了北京,很偶然地進入膠黏劑領域,很偶然地出版了第一本書,又很偶然地創了業……
35歲以前,感覺日子過得忙忙碌碌,結婚、生子,工作、創業,隨波、逐流……我對自己的人生並沒有什麼想法。
2000年,世紀之交,人們都在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我也開始反思自己走過的路。經過半年多的反覆思考,2001年1月1日,我確定了自己人生的大目標:「我今生只有一個願望:經濟與思想上的獨立。」具體目標是48歲實現財務自由,之後從事諮詢和寫作工作,用自己的思想影響別人,影響世界。
20年來,工作再忙,我也要堅持讀書,練習寫作,學習與自己大目標相關的知識與技能,每天進步一點點,朝著自己的目標不斷地努力。
自從心中有了大目標,我感覺生活充滿了意義,過得很充實,活得很坦然。我喜歡讀書、查閱資料、做筆記,2020年歲末,我整理電腦資料,出乎我意料,2001-2020年20年間,我竟然積累了14756個文件、18.8G的筆記、資料、書稿,這為我寫作奠定了基礎。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20年的努力與堅持,我的目標正一步一步實現。2015年,我實現了財務自由,這幾年正由財務自由向思想獨立而攀登。
對於「財務自由」,可能各人有各人的標準。對我而言,下半輩子衣、食、住、行有基本保障、不再為掙錢而奔命就是財務自由。
關於「思想獨立」,其標準大體相似。思想獨立意味著不被任何思想捆綁,是內心的真正開放,它是一種創造的狀態。
我所追求的思想獨立涵蓋如下內容:
(1)獨立意識:認識到這個人生是「我的」,不是別人的,我是自己的主人,而不是任何人的奴隸。我得為自己做決定,不能由別人來主宰自己。
(2)開放心態:不需要向別人證明自己的價值,其價值早已根植於自己的內心。這種安全感,可以使人以一種開放的心態去接納新觀念。
(3)獨立見解:擺脫了各種觀念的束縛,因為當觀念、欲望和妄想佔據了心靈,思想就沒了獨立的空間。關於對與錯,有著自己獨特的判斷,不會因適應社會環境而循規蹈矩。
(4)心胸坦蕩:不謀虛榮,誠實守信,做真實的自己。不尋求別人的讚許,也不崇拜偶像。不欺騙別人,更不欺騙自己。
(5)善解人意:知彼解己,善於站在他人角度去思考問題,很容易與他人的境況產生共鳴。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人類的困境和未來。
(6)富有好奇心:敢於體驗新事物,不畏懼未知世界,能與混亂無序、模糊、懷疑、不確定性融洽相處,探索一切。
思想獨立的人往往會有一種心靈自由的感覺,他們感覺非常真實,既不用在內心進行一場身份危機的戰鬥,也無需強迫自己去證明別人看他是什麼,或者他能做什麼。
一個心靈自由、獨立自主的人,才真正懂得生活、懂得愛,才能看到真實的世界。
(2021年1月1日於北京)
堅持原創不容易!如果您閱讀後感覺滿意,請給予點讚、評論並轉發,以示鼓勵!「本文作者:翟海潮 」
重構人生的價值:尼採和他的「精神三變」
人生的荒謬與超越
亞里斯多德:遵循中道,獲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