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介紹下曾經飾演過花木蘭的女明星:劉亦菲,姚晨,陳妙瑛,凌波。
現在社會強調女人應當獨立,可是在古代社會這種思想病並沒有。但是依舊有一些這樣令人敬佩的女子,比如說木蘭辭裡面的花木蘭。巾幗不讓鬚眉。誰說女子不如男,木蘭辭就為你描述了這樣一位奇異的女子。一起來看一下吧。
一,木蘭辭
樂府《鼓角橫吹曲》名。北朝樂府民歌。又稱《木蘭辭》。約作於北魏遷都洛陽以後,中經隋唐文人潤色。最初錄於南朝陳僧智匠《古今樂錄》,長300餘字。它是我國古代民間文學中的一篇優秀敘事詩。寫的是女英雄木蘭喬扮男裝替父從軍,最後光榮還鄉的故事。在藝術上突破了漢代雜言體民歌的狹小篇幅,形成了自己的長篇巨製體式,對唐代七言歌行的發展起了示範性的推動作用。布局嚴謹,繁簡得當,描寫生動,語言豐富,浪漫主義色彩濃厚,對後世文學有較大影響。
二,作者資料
郭茂倩,南朝人,字德粲(《宋詩紀事補遺》卷二四),鄆州須城(今山東東平)人(《宋史》卷二九七《郭勸傳》)。勸孫,源明子。神宗元豐七年(一○八四)時為河南府法曹參軍(《蘇魏公集》卷五九《郭君墓志銘》)。編有《樂府詩集》百卷傳世,以解題考據精博,為學術界所重視。《木蘭詩》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徵戰沙場,凱旋迴朝,建功受封,辭官還鄉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本文約作於北魏遷都洛陽以後,中經隋唐文人潤色。
三,基本介紹
木蘭詩,是我國南北朝時期的一首北朝民歌,選自宋代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在中國文學史上與南朝的《孔雀東南飛》被合稱為樂府雙璧。《木蘭詩》講述了一個叫木蘭的女孩,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在戰場上建立功勳,回朝後不願作官,但求回家團聚的故事。熱情讚揚了這位奇女子勤勞善良的品質,保家衛國的熱情,英勇戰鬥的精神。
四,花木蘭身世
關於花木蘭身處年代的說法,主要是兩種說法:
1:隋恭帝義寧年間,突厥犯邊。
2:北魏太武帝向北大破柔然期間。
五,讀後感
花木蘭回來了,這很不容易。她重視生命的可貴,更加懂得家庭的溫暖。她拒絕了天子的賞賜,也不願在朝為官,將榮華富貴輕輕地拋下,她願馳千裡足,早日還故鄉。
在古代閉塞的社會中,木蘭能毅然決然地超越社會習俗,女扮男裝,勇敢地代父從軍,這種行為,如果沒有大智大勇是無法做到的。從另一方面而言,木蘭代父從軍並在疆場上立下不少汗馬功勞,這不但有功於國家,更是大忠、大孝、大勇的表現。
北朝民歌《木蘭詩》,講述的是千百年前閨門女子花木蘭的故事。故事對我來說並不生疏,小時候聽父母講述過。可我每次讀起《木蘭詩》的時候,都深受感動,仍感觸頗深。
《木蘭詩》塑造了木蘭這個不朽的人物形象。木蘭乃一名普通當戶織的勞動婦女。因為天子徵兵,父親在被徵之列。父親已年老,家中又無長男,木蘭於是決定捨棄女兒身,替父從軍。她本是個柔弱的女孩,可他為了年老的父親,就不再柔弱;她本是個織布女子,但她為了父親,就參軍打仗。她從不向男的低頭,大聲告訴了世人:巾幗不讓鬚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