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叔講故事:花木蘭替父從軍,巾幗不讓鬚眉

2020-12-15 寶寶知道

故事簡介

北魏末年,突厥人常派兵侵擾中原,北魏朝廷為了對抗突厥,大量徵兵。一天,徵兵帖送到了花木蘭家,木蘭不願年邁且體弱多病的父親上陣打仗,決定女扮男裝替父徵戰。木蘭雖為女兒身,卻從小讀兵書、學武藝,因此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屢立奇功。經過長達十二年的抗戰,軍隊凱旋迴朝。木蘭在謝絕了皇帝的高官俸祿後,也順利回到父母身邊,恢復了女兒身。從此,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就廣為流傳。

凱叔365夜知識小課堂

百科知識

①巾幗(guó):是一種頭巾和髮飾。先秦時期,男女都能戴幗,用作首飾。到了漢代,成為婦女專用。又因巾幗這類物品是古代婦女的高貴裝飾,人們便稱女中豪傑為「巾幗英雄」,後人又把「巾幗」作為婦女的尊稱。

②突厥(jué):是歷史上活躍於蒙古高原和中亞地區的民族統稱,也是中國西北與北方草原地區繼匈奴、鮮卑、柔然以來又一個重要的遊牧民族。

③軍戶:是中國古代世代從軍、充當軍差的人戶。東晉、南北朝時,士兵及家屬的戶籍隸於軍府,稱為軍戶。父死子替,兄亡弟代,世代相襲,未經準許不得脫離軍籍。軍戶制度在元、明兩朝最為完備。

④空城計:三十六計之一,意指虛虛實實,兵無常勢。虛而示虛的疑兵之計,是一種疑中生疑的心理戰,多用於己弱而敵強的情況。

語文知識

①孤注一擲(gū zhù yī zhì):指將所有錢全押上賭桌一決輸贏,用以比喻人處在絕境時,不惜拿出所有的力量作最後一搏,力圖挽回失敗或困難的局面。

②錦繡前程(jǐn xiù qián chéng):用於形容前途十分美好,比喻前途光輝燦爛。

③夾道相迎:形容民眾對新官吏或來賓歡迎的情景。引申為為表達敬意和尊重,人群及物品自發地排成兩列,留出中間部分,像一條道路一樣。表示歡迎和尊重。

孩子能獲得什麼

1

做一個勇敢孝順的人

孝是中華傳統文化提倡的行為,花木蘭替年邁且體弱多病的父親上戰場打仗,花木蘭不顧自己女兒之身,打破思想的禁錮,與男子並肩作戰,為國效力,這就是勇敢孝順的表現。

我們要學做一個勇敢孝順的人,也許你現在並不能為父母做多少事,那麼就從身邊小事做起,在家,聽父母的話、幫忙做家務......在外,不亂扔垃圾,文明過馬路……

2

學會觀察,善於觀察

花木蘭在兩軍交鋒中,識破突厥詭計,衝進敵營救回元帥和發現南邊鳥群驚起,懷疑敵軍準備夜襲兵營,事前做好準備給敵軍一個措手不及,贏得勝利,都是源於花木蘭善於觀察的能力。在遇到危險或者形勢不明朗時,我們要先冷靜下來,觀察四周,尋找有利逃生途徑。

3

技多不壓身

花木蘭能替父從軍是因為從小讀書學武藝,有一身本領可以保護自己;在行軍途中因為木蘭會做飯,戰士們吃的好才有力氣去打仗;在戰爭中也是因為木蘭習讀兵書,懂謀略,通過空城計打敵軍一個措手不及。我們要在現有的空閒時間學東西,學我們感興趣的東西,不要書到讀時方恨少,技到用時方恨無。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凱叔講故事V)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花木蘭替父從軍,忠孝兩全?
    古人在作文章的時候,往往不直接表明意圖,或借景抒情,或以物喻人,或明褒暗抑。這並非故弄玄虛,而是為了增加文章的趣味性,更巧妙的使文章變得合理化。西遊記中的天庭另有所指,紅樓夢裡的賈史王薛也另有深意,並非作者非要這樣寫,而是不得不如此!
  • 花木蘭替父從軍盡顯巾幗本色,追溯其原型實屬不易
    花木蘭是我國家喻戶曉的女英雄,他替父從軍的事跡廣為流傳,成為了「巾幗不讓鬚眉」的代表人物。花米蘭相關的文章不僅入選了語文教科書,她的形象還被數度搬上螢屏,衍生出了一系列的電影和影視劇,甚至在歐美也成為了擁有鮮明性格特點的女英雄,古今中外的女性能夠達到這個高度的還真不多。
  • 凱叔講故事兒童版《花木蘭》上線 聽她如何馳騁疆場,替父從軍!
    一位長發紅披的將士將敵酋斬落馬下,敵軍大亂潰敗而逃,勝利的號角迴響在群山戈壁……這位機智勇敢的將士便是花木蘭,她憑此一戰成名,聲震邊關。8月14日,「凱叔講故事App」從兒童視角出發,以「陪你勇敢做自己」為主題,重塑巾幗英雄"花木蘭",推出66集兒童音頻故事《花木蘭》。
  • 讀木蘭辭有感--讓花木蘭告訴你什麼叫巾幗不讓鬚眉!
    但是依舊有一些這樣令人敬佩的女子,比如說木蘭辭裡面的花木蘭。巾幗不讓鬚眉。誰說女子不如男,木蘭辭就為你描述了這樣一位奇異的女子。一起來看一下吧。一,木蘭辭樂府《鼓角橫吹曲》名。北朝樂府民歌。又稱《木蘭辭》。約作於北魏遷都洛陽以後,中經隋唐文人潤色。最初錄於南朝陳僧智匠《古今樂錄》,長300餘字。
  • 98年的經典動漫也不輸給現在的風採,《花木蘭》替父從軍
    98年的迪士尼動漫也不輸給現在的動漫。《花木蘭》動漫電影承自迪士尼的改編,該作品還是有許多模糊之處。不過,也更深層次地表達了花木蘭的一個內心心理「巾幗不讓鬚眉」《花木蘭》動漫的第一個細節挺有深意的。01花木蘭為何替父從軍迪士尼的《花木蘭》部分內容是與原著不符的。
  • 文化解密:「巾幗不讓鬚眉」從何而來?你知道其中秘密嗎?
    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這句話用來讚美中華兒女志向不凡,不愛華麗濃豔的服飾,而愛革命的武裝。與這首詩相對應的一句話:「巾幗不讓鬚眉」,簡單的5個字,說出了中華女豪傑捨我其誰的霸氣。你知道這句話的含義嗎?
  • 歷史上替父從軍的女英雄花木蘭,最終結局如何?和你想得有點出入
    在古時的民間,「巾幗不讓鬚眉」的故事一直沒有停止過流傳。在那個男尊女卑的過去社會中,女子們的生活可謂是十分艱難了。而也正是因此,那些代表著女性希望的巾幗英雄們橫空出世,譬如我們最熟悉的花木蘭。那麼在歷史上,替父從軍的巾幗英雄花木蘭最終結局如何了?其實和你想得有點出入。
  • 自古木蘭不姓花——替父從軍只是傳說?
    很多觀眾在觀看之餘都發出了這樣的疑問:那個年代真的可以像花木蘭這樣替父從軍嗎?她真的能和一幫男兵廝混,以至於讓他們「同行十二年,不知是女郎」嗎?本期河圖洛書將帶大家走入木蘭的故事。》的人物原型,面貌始終不甚清晰,首先是到底姓甚名誰,其次是家鄉籍貫,另外還有替父從軍所發生的大致年代,這些至今缺乏權威結論。
  • 巾幗不鬚眉,三八有風景,吳砦古城三八婦女節網上詩會詩歌選
    巾幗不鬚眉, 三八有風景, 吳砦古城三八婦女節網上詩會詩歌選慶三八婦女節@郭選民誰言女流只等閒,巾幗不輸鬚眉志,敢叫日月換新天。三八婦女節頌@三虎故有花木蘭 徵戰保家園也有衛蔡李 書詩氣宏天古人俱往矣 試看今女妍
  • 花木蘭替父從軍,為何多年未被發現是女兒身?書中早已言明緣由
    花木蘭替父從軍,為何多年未被發現是女兒身?書中早已言明緣由很多人對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並不陌生,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中,女子地位低下、身份卑微,一腔孝心的木蘭為了保護自己的父親和兄長,女扮男裝、徵戰沙場,立下赫赫戰功後凱旋歸來。
  • 花木蘭從軍十幾年,為什麼沒有被發現是女兒身
    哈嘍歡迎來到真真鑑歷史,說到花木蘭我們每個人都很熟悉啊,在小學的課本上就有花木蘭替父從軍的課文。更有很多把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翻拍成電視劇的。雖然我們都很敬佩花木蘭的巾幗不讓鬚眉,但是有一個問題,一直讓大家都很好奇啊,這花木蘭就算是性格在「爺們」她終歸是個女的啊,一個姑娘是如何混進軍隊還天天和一幫男人生活了十幾年怎麼可能不會被發現是女人身的呢?在《木蘭辭》中寫到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 替父從軍的花木蘭身世來源的五種傳說,到底哪個最靠譜?
    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在我國廣為流傳。那麼歷史中花木蘭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女子呢?史料來源花木蘭的事跡之所以流傳千古,得益於宋代郭茂倩寫的《樂府詩集》。裡面記錄了,一首民歌《木蘭辭》;這個詩歌講述了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後世所有關於花木蘭的記載都是源於這本書。在古代,女子的地位較低,因此正史從來不會記得記載女子的事跡。花木蘭的身世之謎,只能通過各個地方志和詩詞戲曲中才能發現。那麼到底是何方人物,姓氏名誰祖籍何方?各個地方志均有不同版本的記載。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各種版本的記載內容。
  • 五年級課文《花木蘭》學習案告訴花木蘭的這名女豪傑的事跡
    教學目標:1.指導學生認識「晝、襪、赫、凱、孝、幗」6個生字,理解「遜色、晝夜、鞋襪、赫赫、凱旋、忠孝、巾幗、從軍、男丁、不期而遇、幸會、張燈結彩、晉升、一表人才、受之有愧、不可思議、鬚眉」等詞語。3.引導學生體會花木蘭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熱愛祖國的情懷,並初步了解劇本這種文學形式,領悟其是怎樣通過人物的對話來表現人物特點。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體會花木蘭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熱愛祖國的情懷。教學難點:初步了解劇本這種文學形式,領悟其是怎樣通過人物的對話來表現人物特點。
  • 自己打破封建的桎梏,花木蘭替父從軍,巾幗之名實至名歸
    動畫片中花木蘭的形象普通的古代女子自然是不可能成功代替她的父親上戰場的。其實花木蘭的父親本身便是一個軍人,只是因為過於年邁才不能為國效力。他在花木蘭年少的時候便教她武功,儘管花木蘭是一個姑娘,但是這絲毫不影響父親對於她的期望。
  • 歷史上真的有花木蘭嗎?為什麼從軍這麼多年都沒被發現女兒身?
    歷史上真的有花木蘭嗎?為什麼從軍這麼多年都沒被發現女兒身?說起巾幗不讓鬚眉,那替父從軍的花木蘭絕對是巾幗中的佼佼者。由於父親是馳騁疆場的將軍,木蘭從小的培養方式就與那些學習琴棋書畫的大家閨秀們不一樣,她愛好刀槍劍舞,喜讀兵家著作,為人也像男孩子那般大大咧咧,不拘小節。古代有女子不可從軍得規定,導致花木蘭因此而痛恨自己是個女兒身。
  • 花木蘭替父從軍時,是為誰而戰?攻打的敵人又是誰?
    《木蘭辭》講述了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使得花木蘭這一巾幗英雄的形象深入人心,但是正史中並未記載花木蘭這個人,對花木蘭有記載的文獻都是野史或者詩歌,因此花木蘭的故事存在很大的漏洞,那麼有人會問:花木蘭攻打的敵人究竟是誰呢?要弄清這個問題,我們先要知道花木蘭所處的年代,根據時代背景來推斷髮生了哪些戰爭。
  • 花木蘭替父從軍十二年而無人知是女兒身,果真是她隱藏的好嗎?
    花木蘭,我國著名的民間傳奇女英雄,「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家喻戶曉,而南北朝時期北朝民歌《木蘭辭》則總結了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整個前因後果。因為像《木蘭辭》這樣的敘事詩有很強的「寫實」色彩,這就意味著《木蘭辭》等敘事題材的詩歌是有一定歷史研究意義的,所以我們接下來的推理和分析就不妨從這首耳熟能詳的《木蘭辭》上去尋找相關的依據。
  • 《木蘭辭》告訴我們木蘭從軍背後的歷史,那是怎樣的時代
    國家招募軍隊也逐漸制度化規範化,木蘭從軍就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的徵兵產物。當時的兵役制度要求每一戶至少有一名壯年男丁服役。而花木蘭家唯一的成年男子就是她的父親,而她父親年過半百,身體還有殘疾,假如按照當時政權的規定,則這位半百的殘疾老人還要上戰場,這無疑等於送死。
  • 巾幗英雄花木蘭,替父從軍十載,為何未被發現女兒身?
    花木蘭是我國家喻戶曉的巾幗英雄,她替父從軍的佳話被歷代傳唱。她具有雌雄的雙重魅力,重劍之下皆塵埃。在她從軍的這段傳奇中,大家一直被這個問題困擾,那就是在遍地都是男兒身的軍營裡,她是如何逃脫眾人的眼睛,隱藏自己女兒身份的呢?
  • 木蘭替父從軍是十年還是十二年?專家的分析顛覆了木蘭的大眾形象
    為什麼不讓姐姐替父從軍而要讓木蘭去呢?詩中沒有交代木蘭的阿爺壯年時做過什麼,無白書生大膽猜測,木蘭的阿爺應該是一位習武之人,也曾經隨朝廷徵戰過。阿姊大概是性情文弱,而木蘭則開朗而又潑辣,又懂武功,同時也是個愛護家人極有責任感的姑娘,因而她決定&34;。在我們得到了這些信息之後,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便在此種情形下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