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短篇閱讀起,小學生閱讀練習3個階段,名著放在最後來閱讀

2020-12-10 小島語文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小學階段,家長們很關心孩子的閱讀練習。除了購買大量的閱讀物,家長也會花掉時間和精力來陪孩子們看書。可是閱讀往往要和成績掛鈎,閱讀的數量、字數、時間都要和語文成績緊密相連。如果結果不好,那麼做了這麼努力的閱讀練習就會被否定,一定是哪裡出了問題,家長覺得是孩子不夠勤奮,缺少學習天賦。小學生會覺得閱讀很沒意思,還不如漫畫好看。一旦語文成績不佳,那麼閱讀就會來背鍋了,一定是書看少了,才會有這樣的成績。真的是這樣的嗎?

對於小學生來說,閱讀習慣的培養是迫在眉睫的事。但是閱讀習慣和語文成績究竟有多少關聯度?這不是我們家長通過閱讀數量就能判斷出來的,小學生閱讀要分3個階段,從早期的繪本到短篇小說,再到長篇小說和素材積累的閱讀,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在每一個階段,對閱讀的掌握能力,是有規律可循的。這個規律根據教學大綱的設置和進度,每一次的閱讀練習,都能幫助我們的學生更好地提高語文能力。3個階段具體可以怎麼做?名著究竟該如何讀?小島老師來和同學們分享一下。

01規劃好時間,閱讀時長不要太長了

對於小學低年級階段,還處於一個識字積累期,這時候的閱讀,還是一個習慣和興趣培養的階段。不少家長都會望子成龍,希望孩子成為「小書蟲」,輔導孩子去看書,去閱讀,但這個階段,我們要培養的是孩子的閱讀習慣。幫助孩子規劃好閱讀時間,可能每天的閱讀在15-30分鐘之間,閱讀時長不要太長,以免孩子失去閱讀興趣。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閱讀意識,不是給孩子建立學習語文的壓力,讓學生們必須去閱讀,這樣語文成績才能提高。

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在1-2年級就養成良好的文學素養,看四大名著,看經典文學著作,如果孩子的識字量達到了閱讀名著的標準,而且能夠理解並且有興趣是可以閱讀四大名著,但是基本上這個階段的小學生還不足以去閱讀「大部頭」的閱讀物。強行讓他們去看四大名著這樣的長篇閱讀只會消磨學生們的閱讀興趣,認為學習語文很難,閱讀體驗是不好的。也無法建立良好的閱讀意識和習慣,家長們可以儘量給孩子們分享繪本、小漫畫一類的書籍,精彩的小故事等等,才能激起孩子們的閱讀和學習興趣。

02短篇小說和散文是主要閱讀內容

3-4年級有了一定的閱讀基礎和識字量,我們可以先從短篇小說和散文開始閱讀。體會文字的優美、故事情節的緊湊,而且通過這個階段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3-4年級的同學要開始具備閱讀理解的能力了,短篇小說也符合這個階段的閱讀習慣,而且在3-4年級的課本裡,我們也有精選的短篇小說和散文,幾百字的內容素材,人物特點明確、短句優美,孩子在閱讀的時候,花費的時間短,閱讀體驗會更好一些,而且簡短的小故事,3-4年級的同學可以學習其中的寫作手法,提高寫作能力。

特別是3-4年級的同學,開始學寫人物、記事、景色等等,更需要通過閱讀相關的內容來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這裡我們可以嘗試給3-4年級同學推薦一些名家短篇小散文進行閱讀,比如汪曾祺的散文作品、梁秋實的散文、鬱達夫的作品,都可以讓3-4年級的同學進行閱讀,同時仿寫練習,才能達到閱讀提高寫作能力的學習目的。進入到這個階段,我們需要讓孩子明白應試寫作的結構以及日常寫作練習所提高的能力究竟是什麼?了解到這個,我們的學生才能願意去看書。

03名家作品放在五六年級讀

有家長就問了,那麼名家作品就不看了嗎?放到五六年級再讀名家作品也不晚,這個階段的學生,有了對文學著作的一些賞析能力,能夠獨立閱讀長篇小說,可以嘗試5萬字以上的閱讀物,每周有一次長時間閱讀的安排,在1-2個小時,以五年級的語文學習能力,是足夠掌握這一類長篇閱讀的技巧。那麼把名家作品放在五六年級讀的意義,就是能讓學生們更好地去理解這些文學作品。

閱讀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就像我們吃飯喝水一樣,從最開始要用小杯子到後來可以自己點菜,在閱讀能力上,我們也是逐漸成熟的一個過程。這個無法拔苗助長的過程,是長期積累的一種學習方式。家長們也不必焦慮,到了該讀書的階段,孩子自然就會找到符合他們這個年齡段閱讀的書。在這之前,我們家長需要做的就是保護好孩子的閱讀興趣,讓孩子持續不斷地在閱讀這件事上主動付出。關於閱讀的問題,家長朋友們都有哪些困惑呢?歡迎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小學生必讀:中外名著閱讀練習及答案,學霸人手一份,建議收藏
    現如今,「名著導讀」的教學方法和課程對於小學階段學生的閱讀有著很大的幫助,我們應該積極學習並引用。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總的數量要求和具體的名著書目要求,全國各級各類學校提出語文名著教學研究課題,由此可見學校對於學生的名著閱讀是十分重視的。
  • 小學生閱讀名著,不是為了提高語文成績,而是培養這3個學習習慣
    在小學階段的閱讀,不少語文老師開始要求閱讀名著,經典的名著作品,學生看不懂,也理解不了,無法產生共情。但老師要求的,家長都會積極響應,買了各種小學生讀本的經典名著,希望孩子多少能翻一翻,看一看。老師也會跟家長解釋,閱讀名著的原因是考試會考,家長就更緊張了,一定要讓孩子認真讀名著,學生們看得很痛苦,其結果就是對閱讀這件事越來越抗拒。
  • 小學生必讀中外名著閱讀練習(含答案),考試經常考,別不在意!
    學語文,名著的閱讀是必不可少的,讀書的幫助是什麼?讓你慢慢見識不一樣的思想,不一樣的人生,不一樣的社會,對於一個很少接觸外界的學生來講,他們沒有多餘的時間去感受生活,現如今的學業壓力這麼大,就連很多的小學生,每天也是在進行著三點一線的生活節奏。
  • 怎樣的閱讀才是高質量的閱讀?太早閱讀中外名著沒有什麼用
    關於如何指導小學生閱讀?什麼樣的書單才是小學生適合看的?怎樣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等等教學實踐,都是我們老師需要思考的。而在我的教學實踐中,我認為給小學生分級閱讀很重要。也就是在哪個年齡段、年級,小學生該讀什麼書,不能讀什麼書,老師和家長要怎樣引導。每一個級別的閱讀目標是什麼,是培養閱讀習慣,還是通過閱讀提高語文整體能力?最終都將是讓學生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文學鑑賞能力。
  • 小學生不能只讀兒童文學,提高閱讀品味,這3個閱讀方法需要了解
    在小學階段,我們對於學生們的語文學習是階段性培養。大部分老師都會推薦兒童文學,帶領學生們一起閱讀。但是小學生不能只讀兒童文學,語文的學習應該不是唯一的,應具有更廣闊的的知識面。到了三四年級,更是一個承上啟下的學習過渡。一二年級培養的是閱讀的興趣,到了三四年級就是閱讀的習慣,五六年級是閱讀的能力提高。
  • 小學生閱讀「四大名著」,不妨從《西遊記》繪本開始。
    文/夏茉01經常看到一些家長為讀小學的孩子購買原版四大名著。那些裝訂精美,透著墨香的巨著,自帶氣場,放在書架上,確實很撐場面。但是,這些名著真的適合孩子閱讀嗎?如果您沒有認真讀過,對這些名著也是一知半解,我建議不要給小學生閱讀。《水滸傳》是一部英雄主義色彩極其濃烈的小說,一百單八將個個義薄雲天,都被描寫成英雄好漢。他們反抗朝廷落草為寇並佔山為王,但他們中間也有人打家劫舍,殺人越貨。英雄?土匪?
  • 不讀國學經典,不背文言文古詩,小學生在每個階段應該閱讀哪些書
    就像我們的家長,想讓小學生接觸經典文學,在小學一二年級就給孩子看四大名著兒童版,繪畫版,認為簡單易懂的經典文學可以培養孩子的文學素養,實際上是錯誤的學習語文的觀點。我們家長在要求小學生看國學經典的時候,是否能問問自己也看過?或者能做到和孩子一起看?那我們又該如何評判孩子是否需要讀呢?經典文學確實需要讀,但不是在小學階段。
  • 小學生要「啃」四大名著 如此閱讀怎會悅讀
    /晨報記者 陳徵 (圖1)這個寒假裡,中外名著的閱讀也成為語文老師最喜愛布置的作業——某小學四年級的學生被要求寒假讀完四大名著,某初中二年級學生被要求選讀名著後寫一萬字的讀後感,對此不少學生感到頭疼不已。一些家長認為,閱讀名著比重複抄寫、做卷子進步多了,但明顯有點「貪多」,破壞了學生的閱讀快感和興趣,讓閱讀成為一種負擔。
  • 教人成材,閱讀先行:外國名著的閱讀新維度
    那麼,老師,一個以樹人、立人為主旨的職業,作為學生靈魂的守燈人、孩子內心世界的領航人、學子精神坐標的奠基人,以怎樣的姿態來引領有無限發展可能的學生,從哪些創新思維引導他們暢遊書海、閱讀世界名著?選定哪些名著?從哪些維度去尋求更具體系、更契合經典閱讀的內在規律,並與內在規律環環相扣呢?閱讀與教育,如同人的呼吸,須臾不曾離分。可見,要搞好教育,需專心研究閱讀。
  • 小學階段:閱讀理解能力差?3個方法助你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小學階段:閱讀理解能力差?3個方法助你提升閱讀理解能力!最近一位家長向我反映到這樣一個問題:「孩子讀小學,今年上了五年級,但是閱讀理解能力差怎麼辦?要怎樣想辦法提高呢?那麼在小學階段,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差應該怎麼辦?我們知道閱讀理解題型佔了試卷的半壁江山,孩子閱讀理解差的話,成績容易被拖後腿,相信不少家長因此苦惱過。那麼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應該怎麼做呢?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 暑假閱讀不拼數量拼技巧,掌握正確閱讀方法,才能提高語文成績
    這類家長的閱讀理解估計也不好,屬於平時老師發一個消息,他就主動跳出來再問幾遍老師的人。那麼暑假期間,我們家長該如何督促好孩子做好閱讀練習呢?只有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才能提高語文學習能力和成績。3點實用性閱讀技巧,分享給大家。
  • 小學生閱讀練習,到底是看有用的書還是好看的書,聽語文老師建議
    越來越多的小學生家長開始重視閱讀,尤其是到了周末、節假日,圖書館、書店,都是孩子。看書成為一個家庭非常重要的親子活動,然而大部分家長還是持有閱讀就是為了學好語文,閱讀就是為了考個好成績,閱讀就是為了寫好作文這樣的教育理念,來滿足孩子的閱讀。甚至有的家長,對孩子的閱讀書單也要強烈幹涉,完全不能閱讀和學習無關的書籍,這種功利性閱讀方式,成為了培養小學生閱讀興趣的首要阻礙。
  • 小學生要"啃"四大名著 寒假如此閱讀孩子怎會悅讀
    原標題:小學生要"啃"四大名著 寒假如此閱讀孩子怎會悅讀   圖片說明:閱讀名著可培養孩子讀書興趣,但應適度,否則會增加孩子負擔/晨報記者陳徵   東方網2月5日消息:這個寒假裡,中外名著的閱讀也成為語文老師最喜愛布置的作業——某小學四年級的學生被要求寒假讀完四大名著,某初中二年級學生被要求選讀名著後寫一萬字的讀後感,對此不少學生感到頭疼不已。   一些家長認為,閱讀名著比重複抄寫、做卷子進步多了,但明顯有點「貪多」,破壞了學生的閱讀快感和興趣,讓閱讀成為一種負擔。
  • 讓小學生寒假閱讀打卡,不如試試讓孩子自己寫閱讀報告,效果更好
    對於學齡前兒童可以用打卡的形式促進學習興趣,但是對小學生,打卡已經不太能激勵孩子養成獨立學習的習慣和提高學習興趣了。寒假期間,家長如果想抓閱讀能力,不妨試試讓孩子自己寫個閱讀報告。在寒假重視閱讀訓練、堅持閱讀是小學階段語文學習重要的練習方式。我也反覆和家長強調,語文學習在小學階段的作用,不要等到上了中學,再來說語文成績不好,如何通過閱讀來提高成績?那樣就太晚了,對於小學生,在寒假期間的閱讀內容,不需要做具體的設定,去拉書單找書目,只需要帶著孩子去圖書館、書店多逛幾次,讓孩子自己選擇去閱讀,只要內容健康,家長不用過分幹涉孩子的閱讀方式。
  • 名著閱讀課該怎麼上
    今天有個粉絲朋友在後臺私信提問:名著課該怎麼上?我想了想,要寫一篇小文來回答,因為我自認為在這方面還算是下了一些功夫的。簡單說說,僅供交流。我所理解的讀,應該是老師帶領學生進行比較系統、深入的閱讀。其實,很久以前就意識到,我們對初中學生的閱讀指導還停留在一個比較原始、荒蠻的階段:所謂的名著閱讀,大多是開學的時候布置下去,讓學生課餘讀一讀;至於學生究竟讀了沒有、怎樣讀的、讀到了什麼程度、讀出了哪些收穫......是很模糊不清的。在考試前印上幾頁的知識點,做幾道練習題,讓學生讀背一下,能應付考試就差不多了。
  • 小學生閱讀的重要性及方法指導,良好的閱讀習慣受益終生!
    學習閱讀和用閱讀來學習的關鍵時期 在國際上,美國的查爾教授在1996年曾經提出來過這樣的一個兒童閱讀能力與認知發展的這樣的一個橫軸,從這個橫軸我們可以看到,學齡前、幼兒園、小學、中學的階段和孩子的整個認知能力的發展是相匹配的。
  • 家長如何指導小學生進行有效課外閱讀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養成閱讀習慣的重要時期,小學生由於受年齡和思維的限制,迫切需要指導,當前很多家長都較以前更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然而,很多家長卻不知道如何指導孩子進行課外閱讀,今天就此問題,筆者談一下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夠給您一些建議和幫助。
  • 首發 Usborne《第四圖書館》來了,分級閱讀和名著閱讀的完美結合!
    綠色盒子的是《第一圖書館》,共50冊書,從書脊顏色可以看出,這套書包含3個階段:因為這套書從語言學習價值,內容選材以及表現形式三個方面都有不少可圈可點之處,下面來仔細說說。1、語言上,從中高級章節書過渡到青少年小說閱讀上面介紹過,《第四圖書館》覆蓋了整個分級體系中的第6級和第7級,每本書均為64頁,從中高級章節書逐漸過渡到青少年小說的閱讀水平。
  • 小學生要「啃」四大名著 寒假如此閱讀孩子怎會悅讀
    記者 陳徵 攝  這個寒假裡,中外名著的閱讀也成為語文老師最喜愛布置的作業——某小學四年級的學生被要求寒假讀完四大名著,某初中二年級學生被要求選讀名著後寫一萬字的讀後感,對此不少學生感到頭疼不已。  一些家長認為,閱讀名著比重複抄寫、做卷子進步多了,但明顯有點「貪多」,破壞了學生的閱讀快感和興趣,讓閱讀成為一種負擔。
  • 課外閱讀:文言文閱讀從哪裡著手?
    目前很多學生的課外閱讀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忽視文言文的閱讀,課外閱讀具有趣味性,很多同學都把時間用在現代文的閱讀上面,比如中外名著,外國的名著基本上都是白話文,中國的四大名著也不是真正的文言文。課外閱讀:文言文閱讀從哪裡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