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正在加工夏秋茶
秋陽高照,雷山縣漫山遍野的茶樹依舊青翠欲滴,生機盎然。 帶著鬥笠,李通平穿行在茶園中,不時彎腰查看一下茶樹的長勢。「每天都來巡山,一年四季都在這茶園裡忙碌。」 李通平原是雷山縣望豐鄉三角田村的一名老茶農,家有15畝茶山,而現在,他還有一個新身份,雷山縣雲尖茶葉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從茶農到副總經理,變了身份,更刷新了認知。
工作人員圍坐在一起選茶
「這個季節,公司主要在加工夏秋茶,以往這都是無人問津的。」李通平說,夏秋茶能賺錢,這在以前他們的認知裡是不可思議的。 雷山縣因獨特的低緯度、高海拔、寡日照的氣候,非常適合茶樹生長,多年來,該縣堅持把茶產業作為雷山的綠色生態產業、特色優勢產業、脫貧主導產業來抓,全縣現有茶園16.24萬畝,可採摘面積達13.05萬畝,覆蓋8個鄉(鎮)132個村。 一座座茶山層層疊疊,一壟壟茶樹有層次的鑲嵌其中,好山好水孕好茶,卻也意味著採茶人工成本的高昂, 李通平向記者算了一筆帳:一斤夏秋茶幹茶的市場價格約為30元,一個農戶一天採摘茶青製成幹茶約2斤,而務工費高達100元左右,「拿到市場還要倒貼好幾十塊錢。」李通平無奈地說,當地種茶的都明白夏秋茶雖有產量,但品質不高,缺乏深加工,賣不起價,再加上高昂的採摘成本,基本被視作「廢茶」。 昔日無人問津卻體量頗大的「廢茶」,因一場東西協作的「及時雨」,得以「變廢為寶」。
工作人員正在加工夏秋茶
2018年6月,通過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由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捐贈2000萬元,杭州市東西部扶貧協作資金配套253萬元在雷山縣望豐鄉三角田村實施吉利雷山雲尖茶旅扶貧項目,項目堅持「精準扶貧」和「產業帶動」原則,以發展雷山縣茶產業為主導,通過新建標準化茶葉加工廠、標準化茶園建設和茶旅綜合配套設施建設等方式,採取「公司+合作社+茶葉基地+貧困戶」機制,帶動當地貧困戶脫貧致富,推動地方經濟文化發展。並「孵化」雷山雲尖茶葉有限公司進行運營管理,引進浙江先進茶葉生產技術,依託吉利集團上下遊供應鏈平臺和品牌資源,進行生產管理、銷售推廣和經營雷山茶葉。 聚焦茶園增產、茶企增效、群眾增收,2019年,雷山雲尖茶葉有限公司把目光瞄準了夏秋茶,依託公司引進的國內最先進的茶葉加工生產線和技術團隊,在全縣範圍積極組織採收夏秋茶銷往浙江娃哈哈集團作為茶飲料原料,填補了雷山夏秋茶「無人採收、無人加工」的歷史空白。 「採夏秋茶不用人工了,用現代化採茶機採收,省時省力,還能提高茶葉的下樹率和利用率。」李通平高興地說,今年已生產夏秋茶幹茶5萬餘斤,預計總產量為10萬斤,產值達百萬元。
雷山縣雲尖茶葉實業有限公司茶葉加工廠
在雷山縣雲尖茶葉實業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記者看到,各條生產線正開足馬力生產夏秋茶,原本市場不受青睞的茶葉通過一系列全自動制茶工序價值提升,成為了娃哈哈茶飲的主要原料。 夏秋茶的深加工與綜合利用,不僅能夠充分利用茶葉資源,還豐富了茶葉產品形態、提高了茶葉的附加值。 「看到以前大家都不去採的夏秋茶經過深加工有了用處和價值,很欣喜,大家種茶又能多得一筆收入了。」李通平說。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陳丹 李卓檬編輯 胡銳編審 楊儀 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