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貴州省雷山縣「中國雷山苗族銀飾刺繡博物館」在縣城舉行隆重開館儀式。
雷山縣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因苗嶺主峰雷公山在境內而得名,距貴陽180公裡,距凱裡42公裡。全縣國土面積1218.5平方公裡,轄4鎮5鄉,154個行政村,6個居委會。2009年全縣總人口15萬人, 世居有苗、漢、水、侗、瑤、彝六個民族,苗族人口佔84.2%,為苗族主要聚居地之一,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命名為「中國苗族銀飾之鄉」,被譽為「苗族文化的中心」。
現場舉行剪彩儀式(攝影:李昕樾)
「中國雷山苗族銀飾刺繡博物館」坐落於美麗的雷山縣城苗族銀飾一條街,該館於2007年動工修建,2008年竣工,2009年開始徵集展覽作品。中國雷山苗族銀飾刺繡館是關於苗族銀飾刺繡文化的專題性博物館,是收集、保護、研究苗族銀飾刺繡文化,宣傳、展示、傳承、培訓苗族銀飾刺繡文化的重要場所,是弘揚和傳承苗族銀飾刺繡技能和技藝,展示民族文化的重要平臺窗口。
該館採取現代科技展示手段與傳統活態演示方法相結合的展示手法,主要通過燈光、浮雕牆及造型雕塑,將與苗族銀飾、刺繡文化有關的一系列符號文化與神話傳說集中展示,營造和渲染一種古樸、悠遠、溯源的氛圍,來揭示苗族銀飾與刺繡的主題。
開館儀式(攝影:李昕樾)
該館的「序廳」由前言,世界苗族分布圖,雷山苗族分布圖,考古發現的河姆渡文化(魚藻紋陶盆、稻穗紋陶盆)、良渚文化(獸面紋玉琮)、東夷文化(蛋殼陶)和楚國文化的文化符號(湖北江陵馬山碼廠一號戰國楚墓出土的刺繡紋樣「花冠鳳紋」、「鶴鹿花草紋」、「燕銜花草紋」、「龍鳳虎紋」、「蟠龍飛鳳紋」、「變體鳳紋」;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絲織刺繡「信期繡」、「長壽繡」;曾侯乙編鐘),古今苗族主要文化符號(銀牛角、銀壓領、龍頭銀髮簪、黃平銀冠、蘆笙、木鼓、銅鼓、蝴蝶、楓樹、蠟染紋案),甲骨文的「龍」字與苗族刺繡裡龍的造型(臺江施洞龍紋刺繡圖案、丹寨龍紋刺繡),雕有各種關於「運金運銀」、「打柱撐天」、「鑄造日月」等傳說故事的浮雕牆,展覽主題雕塑(銀壓領立體模型,模型上面放前言文字),各展廳示意圖(觸控螢幕平面圖,展線用箭頭標出)構成。
與該館緊密結合在一起的雷山銀飾一條街,作為博物館的第二部分,承擔著雷山苗族銀飾文化動態演示的重要功能和供給參觀、購買銀飾品的主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