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雷山苗族銀飾刺繡博物館開館

2020-12-14 騰訊網

11月9日,貴州省雷山縣「中國雷山苗族銀飾刺繡博物館」在縣城舉行隆重開館儀式。

雷山縣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因苗嶺主峰雷公山在境內而得名,距貴陽180公裡,距凱裡42公裡。全縣國土面積1218.5平方公裡,轄4鎮5鄉,154個行政村,6個居委會。2009年全縣總人口15萬人, 世居有苗、漢、水、侗、瑤、彝六個民族,苗族人口佔84.2%,為苗族主要聚居地之一,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命名為「中國苗族銀飾之鄉」,被譽為「苗族文化的中心」。

現場舉行剪彩儀式(攝影:李昕樾)

「中國雷山苗族銀飾刺繡博物館」坐落於美麗的雷山縣城苗族銀飾一條街,該館於2007年動工修建,2008年竣工,2009年開始徵集展覽作品。中國雷山苗族銀飾刺繡館是關於苗族銀飾刺繡文化的專題性博物館,是收集、保護、研究苗族銀飾刺繡文化,宣傳、展示、傳承、培訓苗族銀飾刺繡文化的重要場所,是弘揚和傳承苗族銀飾刺繡技能和技藝,展示民族文化的重要平臺窗口。

該館採取現代科技展示手段與傳統活態演示方法相結合的展示手法,主要通過燈光、浮雕牆及造型雕塑,將與苗族銀飾、刺繡文化有關的一系列符號文化與神話傳說集中展示,營造和渲染一種古樸、悠遠、溯源的氛圍,來揭示苗族銀飾與刺繡的主題。

開館儀式(攝影:李昕樾)

該館的「序廳」由前言,世界苗族分布圖,雷山苗族分布圖,考古發現的河姆渡文化(魚藻紋陶盆、稻穗紋陶盆)、良渚文化(獸面紋玉琮)、東夷文化(蛋殼陶)和楚國文化的文化符號(湖北江陵馬山碼廠一號戰國楚墓出土的刺繡紋樣「花冠鳳紋」、「鶴鹿花草紋」、「燕銜花草紋」、「龍鳳虎紋」、「蟠龍飛鳳紋」、「變體鳳紋」;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絲織刺繡「信期繡」、「長壽繡」;曾侯乙編鐘),古今苗族主要文化符號(銀牛角、銀壓領、龍頭銀髮簪、黃平銀冠、蘆笙、木鼓、銅鼓、蝴蝶、楓樹、蠟染紋案),甲骨文的「龍」字與苗族刺繡裡龍的造型(臺江施洞龍紋刺繡圖案、丹寨龍紋刺繡),雕有各種關於「運金運銀」、「打柱撐天」、「鑄造日月」等傳說故事的浮雕牆,展覽主題雕塑(銀壓領立體模型,模型上面放前言文字),各展廳示意圖(觸控螢幕平面圖,展線用箭頭標出)構成。

與該館緊密結合在一起的雷山銀飾一條街,作為博物館的第二部分,承擔著雷山苗族銀飾文化動態演示的重要功能和供給參觀、購買銀飾品的主要功能。

相關焦點

  • 16萬苗族同胞歡度佳節!2020年中國·雷山苗年開幕
    2020年中國·雷山苗年開幕 2020-11-20 16: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苗年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巡遊及開幕式在雷山正式開幕
    ·雷山苗年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巡遊及開幕式在雷山正式啟幕,現場亮點紛呈,元素豐富,吸引眾多遊客和群眾駐足觀看,為遊客獻上一份苗族文化盛宴。遊行方隊途經教廠壩大橋、縣醫院、縣供電局、雷山一中,最後到達雷山縣城南易地扶貧搬遷特色小鎮蝴蝶廣場跳起團結舞,活動盡顯獨特的苗族風情,為苗年的到來,增添了濃濃的氛圍。
  • 貴州黔東南苗族銀飾、刺繡地方標準填補國內空白
    中國經濟網貴州11月19日訊(記者徐晶慧 王猛)為了統一貴州黔東南州苗族銀飾刺繡生產工藝和產品質量,以獲得最佳生產、經營秩序和社會效益,《地理標誌產品 黔東南苗族銀飾》、《地理標誌產品黔東南苗族刺繡》兩項貴州省地方標準於日前發布實施。
  • 第五屆苗族銀飾服飾文化節在湖南鳳凰開幕
    •鳳凰第五屆苗族銀飾服飾文化節在鳳凰縣民族體育中心正式開幕。  紅網鳳凰12月1日訊(時刻新聞記者 楊烊 通訊員 龍炳忠)銀冠絢麗,霓裳奪目,今夜,2015年中國•鳳凰第五屆苗族銀飾服飾文化節在湖南鳳凰縣民族體育中心正式開幕,來自貴州、四川、湖南等省14個地州市的苗族表演隊盛裝走秀,載歌載舞驚豔眼球。
  • 2020中國•雷山苗年活動指南來啦!活動亮點搶先看
    因此小編特意向雷山苗年組委會了解並獲悉,2020中國•雷山苗年將於11月19日盛大開幕。西江千戶苗寨嘎歌慶豐年系列活動時間:11月20日至25日地點:西江景區1.西江苗年組織苗族祭鼓儀式;2.展示苗族銀飾大巡遊、討花帶蘆笙大巡遊、農耕大巡遊;3.組織打餈粑活動;4.嘎歌古巷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銀飾鍛造、刺繡、蠟染、造紙);5.雷山苗年
  • 探訪貴州省民族博物館 苗族銀飾引觀眾好奇詢問
    探訪貴州省民族博物館 苗族銀飾引觀眾好奇詢問 2009年以來,貴州省民族博物館已在韓國、土耳其兩國和北京、內蒙古、新疆、重慶、廣西、福建、湖南等地舉辦了23次主題展覽。  貴州有56個民族,其中世居少數民族有苗族、布依族、侗族等18個。千百年來,各民族和睦相處,共同創造了多姿多彩的貴州文化。貴州省民族博物館的常設陳列「貴州少數民族風情展」,就是了解貴州文化的一個窗口。
  • 苗繡苗族一種獨特的刺繡技藝,其圖案神秘多變,引人深思
    本文系作者怕是一點點自以獨家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苗繡是中國苗族一種獨特的刺繡技藝,主要在貴州省的貴陽市、雷山縣、劍河縣等地流傳,各地苗繡的風格、樣式不盡相同。苗族的刺繡藝術不僅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還體現了苗族獨特的歷史與文化,凝結著苗族婦女的智慧與心血。據說,苗族婦女最擅長刺繡與紡織,成書於清朝年間的《廣南府志》《開化府志》,以及民國年間的《馬關縣誌》等書,都記載了苗族婦女有織苗錦的本事。幾乎每個苗族姑娘都會繡花,受當地環境的薰陶,從四五歲起,苗族姑娘就跟著母親、嫂子、姐姐學習繡花,等六七歲時,出自她們之手的繡品就可以用來裝點衣裙了。
  • 苗族銀飾展在南寧博物館開展 感受苗族銀飾之美
    賞苗族銀飾之美苗族銀飾上有大量紋飾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記者 黃佔玲 文/圖10月17日上午,由南寧市博物館與貴州省民族博物館共同主辦的「飾美人生——苗族銀飾展」在南寧博物館一樓特展廳本次展覽展出苗族銀飾共計146件(套),包括頭飾、耳環、胸頸飾、手飾、戒指、衣飾、背飾和腰飾等。苗族銀飾上有各種圖騰和紋飾,想要了解苗族銀飾代表的意義,不如先從讀懂這些圖騰和紋飾開始。現場,講解員給觀眾介紹了一頂「黃平銀鳳冠」的來歷。這頂鳳冠是貴州黔東南黃平地區苗族婦女在節日時佩戴的,它通身由成百上千朵銀花簇擁而成,重兩公斤左右,最突出的是鳳冠上的脊宇鳥,它是苗族的神鳥。
  • 畫家與他的苗族文化博物館之夢
    寧南 攝祖籍黑龍江後居江的畫家苗耀升,2004年因一次採風經歷,被雷山的環境和民風所吸引,隨後定居雷山,在當地,老鄉們都親切地稱他老苗。「當時受邀創作貴州少數民族系列油畫,初到雷山,當地苗族同胞的熱情好客讓我這個異鄉人感覺很溫暖,一下就被這裡的環境和民風所吸引。」苗耀升說。
  • 苗族美女都在這兒!中國漂亮妹子最多的少數民族村寨
    貴州雷山縣東北約37公裡處有一苗族村寨,堪稱中國最大的苗族文化主要傳承地,也是國內最大的苗族村落。由於全寨苗民超過1200戶,又名「西江千戶苗寨」。苗寨風雨橋。千戶苗寨不僅建築規模龐大,還以苗族文化傳承完整著稱,並以傳統民族歌舞、刺繡和銀飾而聞名國內旅遊界。風雨橋上,漂亮的苗家女盡情展示著苗族女孩子的華麗服飾和溫婉可人的氣質。風雨橋上,漂亮的苗家女。由於這裡的氣候環境溼潤,空氣和植被十分優質,成就了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大環境。
  • 貴州雷山西江千戶苗寨,保證你不會後悔
    西江千戶苗寨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東北部的雷公山麓,由十多個世居於此的苗族村寨連接而成,它是世界上最大最全的苗族村寨,每天到此遊玩的國內外遊客絡繹不絕。西江有遠近聞明的銀匠村,苗族居民所有的銀飾全都是由這些匠師們手工製作,各種銀飾服和銀器都盡善盡美,工藝水平極高,而且用於國家對少數民族的關心和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每到一定的時期都會發放國庫銀給少數民族製作服飾和銀器,所以他們自己的銀器純玩特別高。
  • 貴州雷山麻料村非遺助力脫貧
    2017年,麻料村全村入股近100萬元成立麻料村銀飾公司,同時申請58萬元扶貧資金,將村裡廢棄的小學改造成銀飾加工坊和銀飾刺繡傳習館;聯合成立百匠銀器合作社、銀匠協會等機構,吸引在外打工的銀匠回村創業,採取「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經營模式,帶動全村46戶加入合作社。潘仕學也將自己原來的住宅進行改裝,融入自己的創新思維和先進經營管理理念,開辦了春富銀飾工坊。
  • 守藝人楊光賓:把苗族銀飾鍛制傳統技藝傳承下去
    10月17日至25日,中國丹寨非遺周在丹寨縣萬達小鎮舉行,「黔地守藝」傳統手工藝作品展覽分區展示了貴州不同地方的代表性非遺。苗族銀飾鍛制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高級工藝美術師楊光賓受邀帶著作品參加展覽,他的展位在第一個。展廳的進門處陳列著十多件他的銀飾作品,精美絕倫,吸引了眾多遊客觀賞。
  • 守藝人楊光賓:把苗族銀飾鍛制傳統技藝傳承下去
    10月17日至25日,中國丹寨非遺周在丹寨縣萬達小鎮舉行,「黔地守藝」傳統手工藝作品展覽分區展示了貴州不同地方的代表性非遺。苗族銀飾鍛制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高級工藝美術師楊光賓受邀帶著作品參加展覽,他的展位在第一個。展廳的進門處陳列著十多件他的銀飾作品,精美絕倫,吸引了眾多遊客觀賞。
  • 2020中國·雷山苗年活動精彩紛呈
    堅持原生態非物質文化路線的苗族文化中心雷山,一直以來用自己的「土編導」、「土專家」、「土演員」舉辦苗年文化活動,讓苗疆聖地雷山民間的苗歌、苗舞、苗繡和苗族銀飾鍛制技藝表演等「非遺」文化得到了展示和傳承。苗年,苗語中部方言稱為NAONIAN (音讀為「佬烈」)。
  • 中國·凱裡銀飾刺繡博覽會促進各大名繡交流融合
    18日-22日,第五屆中國凱裡原生態民族文化旅遊節暨首屆中國凱裡銀飾刺繡博覽會在貴州凱裡舉行,來自山西、山東、青海、安徽、湖南、四川、江蘇、湖北、廣東、雲南、廣西、重慶等12個省市的參展代表團和海內外眾多嘉賓受邀參加了此次盛會。
  • 苗族銀飾
    銀飾是苗族服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苗族貴金屬傳統手工藝發展水平的集中體現。苗族銀飾以其多樣的品種、奇美的造型和精巧的工藝,向人們呈現了一個瑰麗多彩的藝術世界,一個有著豐富內涵的精神世界。 苗族銀飾鍛制是苗族民間獨有的技藝,所有的飾件都通過手工製作而成。
  • 凱裡銀光閃閃的藝術世界——苗族銀飾
    苗族銀飾鍛制工藝是世代相傳的,由於生產條件的限制,苗族工匠對銀飾的加工過程全靠手工,因而練就了高明的手工工藝能力,使得苗族的銀飾每一件都是獨一無二的精工之作,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2006年5月20日,苗族銀飾鍛制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中國影像方志》貴州卷·雷山篇熱播
    8月11日23:26分,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CCTV-10)正式播出《中國影像方志》貴州卷·雷山篇,在長達39分鐘的紀錄片裡,從引言、地理記、古寨記、紅色記、美食記、手工記、當代記、後記8個版塊,講述生動傳奇的雷山故事,展示雷山獨具魅力的地域特色、人文地理和社會發展情況,打造一張屬於雷山的專屬
  • 讓雷山茶園發光,苗族姑娘抖音帶動400多名貧困茶農增收
    12月3日,在「山裡DOU是好風光」雷山幫扶成果發布會上,雷山銀球茶第三代傳承人毛娟帶動當地貧困茶農增收的事跡受到在場所有人的肯定。因茶球產於苗族地區,它就像苗族姑娘佩戴的銀鈴鐺,其形狀獨特,是國內外首創,表面銀灰墨綠色,又恰逢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桌球頻頻奪冠,基於這兩個獨特背景,所以茶球被命名為「雷山銀球茶」。作為銀球茶第三代傳承人,毛娟一直在努力提升銀球茶的品牌認知度。苗族是一個會說話就會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的少數民族,女孩子身穿的盛裝有著穿在身上的史書之說,衣服上的圖案記載了苗族人民五次大遷徙的歷史圖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