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貴陽12月26日電 題:探訪貴州省民族博物館
作者 安娜
「這個儺戲面具真的太有趣了,看上去非常神秘,應該讓更多的人看到。」17歲的貴州大學職業技術學院周亭學生日前一邊說,一邊用手機拍攝下「貴州少數民族風情展」上的一件展品。
周亭的願望其實已經變成現實。2009年以來,貴州省民族博物館已在韓國、土耳其兩國和北京、內蒙古、新疆、重慶、廣西、福建、湖南等地舉辦了23次主題展覽。
貴州有56個民族,其中世居少數民族有苗族、布依族、侗族等18個。千百年來,各民族和睦相處,共同創造了多姿多彩的貴州文化。貴州省民族博物館的常設陳列「貴州少數民族風情展」,就是了解貴州文化的一個窗口。
「其實,無論是資歷還是藏品數量,我們在國內都算得上是『最年輕』的民族博物館。」
貴州省民族博物館館長高聰說,「所以,定位也非常明晰,我們的鎮館之寶,就是我們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貴州省民族博物館於2009年掛牌成立,依託7886件(套)館藏文物,這個博物館已成功打造了「中國儺戲儺面具藝術展」、「貴州農民畫展」、「中國彝族服飾文化展」等多個在國內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展覽。
2012年5月和10月,貴州省民族博物館先後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和阿爾山舉辦「飾美人生苗族銀飾展」,將貴州苗族銀飾帶到了內蒙古。
「有一位蒙古族大媽就一直盯著苗族銀飾的項圈看,她覺得項圈上的『銀球』構造很特別,一直問我是怎麼弄的。」貴州省民族博物館工作人員周莉說,這兩次展覽觀眾很多,都非常成功,新奇精美的貴州苗族銀飾讓內蒙古民眾驚嘆不已。
2012年11月,貴州省民族博物館受邀參加「中土文化年」之「土耳其中國文化年」活動。貴州省民委、貴州省民族博物館承辦的《中國貴州民族風情展》於當月分別在土耳其的馬拉塔亞、安卡拉、代尼茲利三個城市展演。通過文字、圖片、視頻、以及實物,貴州少數民族文化第一次亮相土耳其。
在馬拉蒂亞市的展覽引起當地人對貴州苗族刺繡的強烈興趣,兩位土耳其姑娘更因為一塊苗族繡片爭執起來。「她們看到簡介文字上寫著這塊繡片有幾百年的歷史,有一個女孩就不太相信,她認為那塊繡片保存得很好,完全不像幾百年前的繡品。」高聰說,他後面通過翻譯詳細向她們介紹了繡片的繡制方法,告訴她們這些繡片平時都小心珍藏,只在非常盛大的節日時才會穿著,因此得以保存完好。
「將貴州本土少數民族文化展示出去,將其他省份、國家的文化引進貴州,是我們未來的工作重點。」高聰說,「未來我們計劃在本土打造一個貴州17個世居少數民族陳列博物館,爭取在2015年達到國家二級博物館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