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一場「吉時雨」的故事!

2021-01-16 正和島

作者:典小韋

來源:正和島

光風苒苒吹香草,煙雨濛濛溼荔枝。

這是宋朝詩人李綱描寫貴州的一句詩。小韋跟著吉利集團,以及全國各個媒體同仁,去到了貴州雷山,參觀了這裡的一片茶園。

這是吉利控股集團定點幫扶的「吉時雨」項目之一。2017年開啟,2018年實施,到今天已經過了一年時間,小韋來到這裡,對扶貧有了一些新思考。

01

做汽車的吉利,為什麼要扶貧?

吉利是一家車企,為什麼要做「吉時雨」扶貧呢?

眾所周知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是一個很有社會責任意識的企業家,「吉時雨」就是為了響應國家精準扶貧號召,李書福先生親自部署啟動的。為了推進這一項目,李書福在2018年時,將浙江省李書福資助教育基金會變更為浙江省李書福公益基金會。

「吉時雨」精準扶貧項目實施兩年多來,在中國幫扶超過10000人次的貧困學子既上學又就業,在全國20縣39村啟動25個農業幫扶項目,幫扶9省17地的13000餘個建檔立卡家庭,投入資金超過3.5億元。

雷山縣的茶葉產區,就是其中之一。

雷山縣位於黔東南地區,這裡苗族人口佔了84.8%,有天下「苗都」的美譽。這裡民族風情濃鬱,文化多彩紛呈,而且還有世界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戶苗寨。

但是眾所周知,貴州茶園面積全國第一,貴州茶品質非常好,但差的是技術,缺的是品牌。貴陽作為吉利汽車在西南地區的重要生產基地,主要生產吉利嘉際等車型。雷山縣距離貴陽有3個多小時的路程,這裡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是國家新階段扶貧開發重點縣之一。

高海拔造就雷山縣的獨特氣候,空氣溼度大、氣溫低、茶葉生長緩慢,口感也相對獨特。

吉利來到這裡,就是要幫助傳統的茶葉進行現代化生產,改變過去小農作坊式的生產模式,帶動當地農民致富。

為此,吉利集團孵化了雷山雲尖茶葉有限公司,引進了500W生產設備,配置了5條生產線,實現紅茶、香茶、毛峰茶的精加工。

另小韋驚訝的是,這家公司的成立,不是用的吉利公司的資金,而是李書福個人的資金,通過李書福慈善基金會拿出2000萬,建設流轉茶園2000多畝,以及上述的精加工生產線。

這是李書福的個人情懷,能夠惠及當地17個村1700多戶貧困戶。

有了5條先進生產線,吉利集團還需要解決3個問題:1,品牌推廣,2市場營銷,3夏秋茶生產。

在品牌推廣上,前不久,吉利曾推出「宮禧福茶」,反響強烈,這是吉利一次成功的跨界公益。「宮禧福茶」是故宮文創、吉利控股集團、貴州雷山茶三方融合的一次跨界,將傳統貢茶文化與雷山茶的推廣相結合,用民眾更喜聞樂見的方式做公益。

同時,吉利旗下曹操出行還啟動了「認養一棵茶樹」項目,在貴州雷山開闢了一片種植10000棵茶樹的專屬茶園,並通過用戶認養茶樹的活動,向廣大用戶傳遞綠色低碳、植樹扶貧的理念。

在市場營銷上,吉利鼓勵員工人人參與,通過內部用茶,4S店接待用茶等方式,解決一部分市場銷售。2018年起,吉利集團全年員工福利總額的50%必須用以採購貧困村農產品,全年責任採購金額達2240餘萬元,總採購金額已超過4000萬元。

不僅如此,雷山茶項目還與抖音合作,結合時下流行短視頻推廣模式,將雷山茶推到大眾面前。後續,吉利控股集團還將推出更多的跨界營銷,雷山茶還將陸續推出網易嚴選、本來生活、領克等品牌聯名款,並與中國扶貧基金會旗下電商平臺「善品公社」合作,助推網絡銷售。

此外,一般春茶市場火爆,但是夏秋茶容易空置,吉利與浙茶集團合作,將夏秋茶出口至歐洲、南美等國家,增加土地的利用率。

02

可持續的扶貧,才是真扶貧

國家提出「精準扶貧」,「精準扶貧」的核心就是產業扶貧。

所以,扶貧不是扔下錢就走,不是無原則地養懶人,而是要帶動當地農民勞動致富,通過可持續的產業發展,讓當地可以持續造血。

「吉時雨」到來後,採用先進生產技術,提高了產量和質量。雷山縣望豐鄉黨委書記李丹表示「採用規模化制度生產後,我們的茶葉產量提高了不少,質量也比以前提升,相應的茶葉價格也隨之上漲,茶農的收入也有所提升。」

雷山雲尖公司副總經理李通平就是通過「吉時雨」項目走出了一條新的道路。作為傳統茶農,李通平家裡三代採茶,2017年開始帶動全村人民制茶。但由於加工水平有限,銷售渠道狹窄,一度讓李通平很迷惘。「吉時雨」的來臨,讓一切有了轉機。

「有好的原料,一定要有好的技術,綜合起來才能使整個茶葉的品質得到一個根本性的提升。」為了提升當地制茶技術,幫助當地茶產業更好更持續的發展,浙茶專家包興偉受吉利邀請曾多次考察茶廠,將浙江制茶的標準以及先進技術帶到雷山,並傳授給李通平。

現在的李通平已經成為把傳統制茶技術,跟現代先進技術結合,成了雷山雲尖公司的技術指導。

當地人對吉利公益的肯定,讓吉利這些年的付出有了意義。有溫度的企業,才會積極回饋社會,承擔起自己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當然,積極投入公益事業,也有利於企業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擴展自己的消費群體。

在經營上,吉利在雷山茶扶貧項目中引入現代化企業管理理念,派副總級人員長期駐點,即管好資金又培養當地人才;在技術上,聘請專家制定標準、提供技術培訓服務;在調動農戶積極性上,針對農戶均採用土地「空流轉」模式;在市場上,建立「產業+商業」模式,藉助浙茶旗下著名品牌,拓展雷山茶銷售渠道,延伸茶產業鏈。

03

吉利扶貧心得:

扶貧先扶智,潤物細無聲

「吉時雨」精準扶貧項目得到了中央及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的肯定,2018年9月,被民政部授予第十屆「中華慈善獎」;同月,被團中央授予「CSR中國教育獎——精準扶貧特別獎」;12月,被人社部、總工會、全國工商聯授予「全國就業與社會保障先進民營企業」。

以下是吉利集團扶貧的一些心得:

一、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2018年,吉利在貴陽試點建設「吉時雨」精準扶貧示範工廠。向貴陽市慈善總會捐贈6335萬元在貴陽市觀山湖區新建精準扶貧零部件製造工廠,為吉利貴陽基地提供小衝壓件等零部件,除必要技術人員外擬招收100名左右的建檔立卡戶就業,確保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同時,工廠年純利潤的40%也將捐贈給貴陽市慈善總會,持續用於精準扶貧、鄉村振興。

二、教育扶貧,斬斷貧困代際傳遞

2018年,吉利投入近1.1億元,在貴陽和湘潭兩地建設「吉時雨」精準扶貧技能培訓中心。整合集團旗下5所院校,對精準扶貧地區、對全國建檔立卡戶的學生開放,給予建檔立卡戶學生學費、住宿費全免,報銷往返路費並提供生活補助等優惠政策,學生完成學業後根據本人志願招聘進入吉利工作。

2018年,吉利旗下五所院校新招建檔立卡戶學生887人,補助資金將達到1400萬元。截止到目前,吉利院校共招收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1134人,累計補助金額達2000餘萬元。

三、就業扶貧,盤活農村勞動力資源

吉利要求整車廠及配套廠商在招聘藍領工人時,同等條件下優先招錄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員,在招錄綠化、保潔、食堂等後勤保障人員時,優先招聘貧困家庭人員,力爭建檔立卡戶佔當年新入職員工比例達到10%。同時,積極動員配套廠商共同參與就業扶貧。2018年,共幫助建檔立卡戶近1,200人實現就業。

吉利在各地的農業扶貧項目中,都要優先招聘當地建檔立卡戶,2018年共解決近300位建檔立卡戶實現就門口就業,當年發放工資170餘萬元。

四、消費扶貧,讓扶貧更有溫度

2018年起,集團全年員工福利總額的50%必須用以採購貧困村農產品,全年責任採購金額達2240餘萬元,總採購金額已超過4000萬元。

當代最成功的企業,大都是社會公益和慈善事業的引領者,吉利立志做這樣的企業,成功卻不冰冷。

相關焦點

  • 中國30個脫貧故事|黔東南下了一場「吉時雨」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積極響應黨和政府號召,深入參與「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聯合浙江省李書福公益基金會啟動「吉時雨」精準扶貧項目,著力探索可造血、可複製、可持續的長效扶貧模式,為創新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貢獻吉利智慧和方案。2018年6月8日, 「吉時雨」精準扶貧項目雷山雲尖茶旅文化扶貧項目正式啟動。
  • 吉利給黔東南高原茶區帶來「吉時雨」
    近期,吉利聯名網易嚴選推出「東方草木雷山紅梅茶」,並已在網易嚴選正式上線發售。一個汽車製造品牌,一個自營生活家居品牌,究竟是如何結緣的?吉利表示,這一切的答案,都隱藏在神秘偏遠的黔東南……事實上,吉利與網易嚴選的跨界合作是來自于吉利的「吉時雨」精準扶貧項目。2016年3月,吉利控股集團啟動了精準扶貧項目——吉時雨。其中,黔東南的高原茶區就是吉時雨的扶貧對象之一。
  • 2020北京國際茶業展:雷山茶人講述脫貧故事
    講述了一個又一個當地通過茶業發展帶動人們擺脫貧困的感人故事。,而她自己也成為雷山銀球茶第三代「非遺」傳承人。在楊春豔和姜浩的講述中,浙江吉利控股集團精準幫扶雷山縣的故事引來眾多掌聲。該集團投資2000萬元實施吉利「吉時雨」雷山雲尖茶旅文化結合示範項目,從基地選址、技術引進、工廠建設、品牌推廣、市場營銷等各個環節,充分利用吉利公司資源千方百計直接帶動茶農增收穩定、脫貧致富,從2019年3月企業投產至今,已直接使2萬貧困戶受益,戶均增收3620元。
  • 雷山:東西協作「吉時雨」 「廢茶」變寶迎春天
    雷山縣因獨特的低緯度、高海拔、寡日照的氣候,非常適合茶樹生長,多年來,該縣堅持把茶產業作為雷山的綠色生態產業、特色優勢產業、脫貧主導產業來抓,全縣現有茶園16.24萬畝,可採摘面積達13.05萬畝,覆蓋8個鄉(鎮)132個村。
  • 一場投入數億元的「吉時雨」,滋潤了那些最渴望幫助的心田
    近年來,吉利汽車母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在公益方面進行了大規模的投入,越來越多的公益活動被人熟知,比如「吉時雨」精準扶貧項目、贊助「百人援甘」、「百人援藏」等。其中,「吉時雨」精準扶貧項目因覆蓋範圍最廣,也影響最為深遠。
  • 一場「吉時雨」,吉利累計投入超過了3.5億
    自2016年3月啟動 「吉時雨」精準扶貧項目以來,吉利控股集團在9省17地區,圍繞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就業扶貧、農業扶貧、消費扶貧五個方面,投入超過3.5億元。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曾說過:「一個沒有社會責任心的企業,最終總是會被市場無情拋棄,這樣的企業是不可能實現永續經營的。」
  • 侯選案例:吉利控股集團「吉時雨」精準扶貧項目
    3.5億元,用於開展「吉時雨」精準扶貧項目,在全國9省17個地區,開展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就業扶貧、農業扶貧。 「吉時雨」精準扶貧項目取得了較好成效,得到了中央及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的肯定。今年9月,被民政部授予第十屆「中華慈善獎」;2017年10月,被全國工商聯、國務院扶貧辦授予「全國『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先進民營企業」榮譽稱號。 案例說明: 吉利控股集團堅持「讓世界感受愛」的吉利公益理念,持續推進「吉時雨」精準扶貧項目。
  • 雷山魚醬:從爆款走向區域電商引爆點
    雷山魚醬的「成名路數」和《舌尖1》中的毛豆腐、諾鄧火腿等產品大體相同,熱門節目釋放出的聚焦效應帶動小地方特產的瞬間爆紅。就在這極短的時間裡,商家之間上演了一場速度之戰,較量的是對供應鏈的反應速度。然而,與線上賣家不斷增多相對應的是雷山魚醬網絡搜索指數的急速下滑。從4月初到該月底,雷山魚醬在淘寶上的搜索指數呈現一條「過山車」式的曲線。
  • 吉利控股集團「吉時雨」精準扶貧項目走進雅安
    11月28日,吉利控股集團「吉時雨」精準扶貧項目將夢想與希望的種子撒播到四川雅安,為雅安市滎經縣民建彝族鄉中心小學、寶峰彝族鄉中心小學的500多名山區學生帶去了冬裝、冬鞋、書包、文具以及住校生早晚餐等愛心捐助。  捐贈儀式由滎經縣團委書記張彥偉主持。
  • 《蝴蝶媽媽》 在雷山驚豔上演
    本報訊 5月1日,我省原創大型文化旅遊演藝劇目《蝴蝶媽媽》在雷山大劇院上演。該劇是繼大型民族歌舞《多彩貴州風》之後的又一經典文化演藝精品,作品所講述的「苗族創世神話故事」,表現了人類對真善美的追求。
  • 貴州雷山 苗家鬥牛慶苗年
    貴州雷山 苗家鬥牛慶苗年 (1/6) "← →"翻頁
  • 中國雷山苗族銀飾刺繡博物館開館
    11月9日,貴州省雷山縣「中國雷山苗族銀飾刺繡博物館」在縣城舉行隆重開館儀式。雷山縣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因苗嶺主峰雷公山在境內而得名,距貴陽180公裡,距凱裡42公裡。全縣國土面積1218.5平方公裡,轄4鎮5鄉,154個行政村,6個居委會。
  • 5月1日,大型苗族歌舞劇《蝴蝶媽媽》在雷山震撼上演
    2018年5月1日,源於苗族古歌,展現苗族創世神話的大型文化旅遊演藝劇目《蝴蝶媽媽》在雷山大劇院震撼上演。這是一部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溫暖人心的經典作品。作品所講述的「苗族創世神話故事」,讚美了人類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契合中國精神、時代主題,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動的藝術體現。
  • 雷山鼓藏節開幕式表演第二場:鼓樂飛揚
    雷山鼓藏節開幕式表演第二場:鼓樂飛揚高排蘆笙唯雷山獨有,它是世上最高的蘆笙。一般七支為一組,多支為一排。雷山方祥的蘆笙至少是七支以上,同堂吹奏,聲音高吭宏亮,它坐管高,笙柱宏,所以叫高排蘆笙。木鼓、銅鼓、高矮不等的蘆笙、竹筒,鮮為人知的樹皮號,齊奏出苗年的吉祥、十三年一次「鼓藏節」的久遠,吹笙擊鼓苗山歡樂在人間。清脆的蘆笙、渾厚的銅鼓、低沉的芒筒交相輝映,展示苗族文化的源遠流長。苗族—一個悲壯的民族,一個勤勞聰慧的民族,用笙鼓樂沿襲歷史的足跡,閃耀璀璨的光芒。
  • 鄂州雷山「鹽船石」尋蹤
    雷山「鹽船石」尋蹤記雷山不僅有望夫石、釣魚臺及太平軍血戰樊口的第三道「營盤」,還有古傳的「鹽船石」。陳老是鄂鋼退休工人,有83歲高齡,看上去卻似只有60多歲的模樣,身體還很硬朗,精神很好,談話時的聲音也很洪亮,他向我介紹時說道,從先輩至今,已在這裡住了六七代人,從祖上代代流傳下來不少傳說,其中,我所在這個地方叫杯(抔)湖,官府曾在這裡設水上衙門,曾叫衙門港;杯(抔)湖後面是雷山,上有一個古遺蹟叫「鹽船石」,傳說是鹽商的鹽船,撞在這山上石頭上的……下面是雷山釣魚臺……
  • 雷山苗族為什麼崇拜蝴蝶媽媽?
    這一段的故事描述,恰如苗族人歷經艱難險阻的遷徙史,以及曾經受過的自然災害。吉羽雖然救出了蝶妤,但是蝶妤卻失去了孵化的能力。楓木之魂告訴他們,只有獻出自己的羽毛和蝶翼,蝶鳥合體才能重新產生孵化的能量,這也是他們此生最後的使命。那12顆蛋第一個誕生的人便是姜央,他被稱為苗人的祖先。蝶妤和吉羽的合體被稱為蝴蝶媽媽,並被視為苗族的始祖。
  • 《中國影像方志》貴州卷·雷山篇熱播
    8月11日23:26分,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CCTV-10)正式播出《中國影像方志》貴州卷·雷山篇,在長達39分鐘的紀錄片裡,從引言、地理記、古寨記、紅色記、美食記、手工記、當代記、後記8個版塊,講述生動傳奇的雷山故事,展示雷山獨具魅力的地域特色、人文地理和社會發展情況,打造一張屬於雷山的專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