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典小韋
來源:正和島
光風苒苒吹香草,煙雨濛濛溼荔枝。
這是宋朝詩人李綱描寫貴州的一句詩。小韋跟著吉利集團,以及全國各個媒體同仁,去到了貴州雷山,參觀了這裡的一片茶園。
這是吉利控股集團定點幫扶的「吉時雨」項目之一。2017年開啟,2018年實施,到今天已經過了一年時間,小韋來到這裡,對扶貧有了一些新思考。
01
做汽車的吉利,為什麼要扶貧?
吉利是一家車企,為什麼要做「吉時雨」扶貧呢?
眾所周知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是一個很有社會責任意識的企業家,「吉時雨」就是為了響應國家精準扶貧號召,李書福先生親自部署啟動的。為了推進這一項目,李書福在2018年時,將浙江省李書福資助教育基金會變更為浙江省李書福公益基金會。
「吉時雨」精準扶貧項目實施兩年多來,在中國幫扶超過10000人次的貧困學子既上學又就業,在全國20縣39村啟動25個農業幫扶項目,幫扶9省17地的13000餘個建檔立卡家庭,投入資金超過3.5億元。
雷山縣的茶葉產區,就是其中之一。
雷山縣位於黔東南地區,這裡苗族人口佔了84.8%,有天下「苗都」的美譽。這裡民族風情濃鬱,文化多彩紛呈,而且還有世界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戶苗寨。
但是眾所周知,貴州茶園面積全國第一,貴州茶品質非常好,但差的是技術,缺的是品牌。貴陽作為吉利汽車在西南地區的重要生產基地,主要生產吉利嘉際等車型。雷山縣距離貴陽有3個多小時的路程,這裡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是國家新階段扶貧開發重點縣之一。
高海拔造就雷山縣的獨特氣候,空氣溼度大、氣溫低、茶葉生長緩慢,口感也相對獨特。
吉利來到這裡,就是要幫助傳統的茶葉進行現代化生產,改變過去小農作坊式的生產模式,帶動當地農民致富。
為此,吉利集團孵化了雷山雲尖茶葉有限公司,引進了500W生產設備,配置了5條生產線,實現紅茶、香茶、毛峰茶的精加工。
另小韋驚訝的是,這家公司的成立,不是用的吉利公司的資金,而是李書福個人的資金,通過李書福慈善基金會拿出2000萬,建設流轉茶園2000多畝,以及上述的精加工生產線。
這是李書福的個人情懷,能夠惠及當地17個村1700多戶貧困戶。
有了5條先進生產線,吉利集團還需要解決3個問題:1,品牌推廣,2市場營銷,3夏秋茶生產。
在品牌推廣上,前不久,吉利曾推出「宮禧福茶」,反響強烈,這是吉利一次成功的跨界公益。「宮禧福茶」是故宮文創、吉利控股集團、貴州雷山茶三方融合的一次跨界,將傳統貢茶文化與雷山茶的推廣相結合,用民眾更喜聞樂見的方式做公益。
同時,吉利旗下曹操出行還啟動了「認養一棵茶樹」項目,在貴州雷山開闢了一片種植10000棵茶樹的專屬茶園,並通過用戶認養茶樹的活動,向廣大用戶傳遞綠色低碳、植樹扶貧的理念。
在市場營銷上,吉利鼓勵員工人人參與,通過內部用茶,4S店接待用茶等方式,解決一部分市場銷售。2018年起,吉利集團全年員工福利總額的50%必須用以採購貧困村農產品,全年責任採購金額達2240餘萬元,總採購金額已超過4000萬元。
不僅如此,雷山茶項目還與抖音合作,結合時下流行短視頻推廣模式,將雷山茶推到大眾面前。後續,吉利控股集團還將推出更多的跨界營銷,雷山茶還將陸續推出網易嚴選、本來生活、領克等品牌聯名款,並與中國扶貧基金會旗下電商平臺「善品公社」合作,助推網絡銷售。
此外,一般春茶市場火爆,但是夏秋茶容易空置,吉利與浙茶集團合作,將夏秋茶出口至歐洲、南美等國家,增加土地的利用率。
02
可持續的扶貧,才是真扶貧
國家提出「精準扶貧」,「精準扶貧」的核心就是產業扶貧。
所以,扶貧不是扔下錢就走,不是無原則地養懶人,而是要帶動當地農民勞動致富,通過可持續的產業發展,讓當地可以持續造血。
「吉時雨」到來後,採用先進生產技術,提高了產量和質量。雷山縣望豐鄉黨委書記李丹表示「採用規模化制度生產後,我們的茶葉產量提高了不少,質量也比以前提升,相應的茶葉價格也隨之上漲,茶農的收入也有所提升。」
雷山雲尖公司副總經理李通平就是通過「吉時雨」項目走出了一條新的道路。作為傳統茶農,李通平家裡三代採茶,2017年開始帶動全村人民制茶。但由於加工水平有限,銷售渠道狹窄,一度讓李通平很迷惘。「吉時雨」的來臨,讓一切有了轉機。
「有好的原料,一定要有好的技術,綜合起來才能使整個茶葉的品質得到一個根本性的提升。」為了提升當地制茶技術,幫助當地茶產業更好更持續的發展,浙茶專家包興偉受吉利邀請曾多次考察茶廠,將浙江制茶的標準以及先進技術帶到雷山,並傳授給李通平。
現在的李通平已經成為把傳統制茶技術,跟現代先進技術結合,成了雷山雲尖公司的技術指導。
當地人對吉利公益的肯定,讓吉利這些年的付出有了意義。有溫度的企業,才會積極回饋社會,承擔起自己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當然,積極投入公益事業,也有利於企業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擴展自己的消費群體。
在經營上,吉利在雷山茶扶貧項目中引入現代化企業管理理念,派副總級人員長期駐點,即管好資金又培養當地人才;在技術上,聘請專家制定標準、提供技術培訓服務;在調動農戶積極性上,針對農戶均採用土地「空流轉」模式;在市場上,建立「產業+商業」模式,藉助浙茶旗下著名品牌,拓展雷山茶銷售渠道,延伸茶產業鏈。
03
吉利扶貧心得:
扶貧先扶智,潤物細無聲
「吉時雨」精準扶貧項目得到了中央及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的肯定,2018年9月,被民政部授予第十屆「中華慈善獎」;同月,被團中央授予「CSR中國教育獎——精準扶貧特別獎」;12月,被人社部、總工會、全國工商聯授予「全國就業與社會保障先進民營企業」。
以下是吉利集團扶貧的一些心得:
一、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2018年,吉利在貴陽試點建設「吉時雨」精準扶貧示範工廠。向貴陽市慈善總會捐贈6335萬元在貴陽市觀山湖區新建精準扶貧零部件製造工廠,為吉利貴陽基地提供小衝壓件等零部件,除必要技術人員外擬招收100名左右的建檔立卡戶就業,確保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同時,工廠年純利潤的40%也將捐贈給貴陽市慈善總會,持續用於精準扶貧、鄉村振興。
二、教育扶貧,斬斷貧困代際傳遞
2018年,吉利投入近1.1億元,在貴陽和湘潭兩地建設「吉時雨」精準扶貧技能培訓中心。整合集團旗下5所院校,對精準扶貧地區、對全國建檔立卡戶的學生開放,給予建檔立卡戶學生學費、住宿費全免,報銷往返路費並提供生活補助等優惠政策,學生完成學業後根據本人志願招聘進入吉利工作。
2018年,吉利旗下五所院校新招建檔立卡戶學生887人,補助資金將達到1400萬元。截止到目前,吉利院校共招收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1134人,累計補助金額達2000餘萬元。
三、就業扶貧,盤活農村勞動力資源
吉利要求整車廠及配套廠商在招聘藍領工人時,同等條件下優先招錄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員,在招錄綠化、保潔、食堂等後勤保障人員時,優先招聘貧困家庭人員,力爭建檔立卡戶佔當年新入職員工比例達到10%。同時,積極動員配套廠商共同參與就業扶貧。2018年,共幫助建檔立卡戶近1,200人實現就業。
吉利在各地的農業扶貧項目中,都要優先招聘當地建檔立卡戶,2018年共解決近300位建檔立卡戶實現就門口就業,當年發放工資170餘萬元。
四、消費扶貧,讓扶貧更有溫度
2018年起,集團全年員工福利總額的50%必須用以採購貧困村農產品,全年責任採購金額達2240餘萬元,總採購金額已超過4000萬元。
當代最成功的企業,大都是社會公益和慈善事業的引領者,吉利立志做這樣的企業,成功卻不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