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南昌大學副校長朱友林:要注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2020-12-18 經濟觀察網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劉金松 實習記者 沈念祖 2012年全國人大會議3月5日上午正式召開,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依然是全國人民關心的重中之重。

今年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頒布實施第三年,3月5日下午,本網記者就高校改革問題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民盟江西省委會副主委、南昌大學副校長、朱友林。

朱友林介紹,教育改革是「十二五」的中長期發展綱要。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核心目的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社會使命感。

南昌大學作為江西惟一一所211大學,一直致力於工程教育的改革創新,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敢於嘗試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工科、醫學、文學領域分別設置了培養「卓越工程師」,「卓越醫師」、 「卓越傳媒人」計劃。

其中「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是教育部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項目。南昌大學為全國首批入選的61所院校之一。

 「南昌大學新聞學院的改革在全國都是開創性的,」朱友林介紹說, 「新聞人才培養沒有一個固定的形式。現在的卓越傳媒人實驗班的學生來自不同學院不同專業,有了這些學科背景再給他們傳授系統新聞知識,這樣的培養出來的是具有不同專業背景的新聞專業人士,來適應社會對人才的各種各樣的需求。卓越工程師則恰恰相反,三加三的本碩連讀班,從新生進來就開始打基礎,非常廣闊的平臺,到了二三年級才開始專業細分,系統教學。」

針對此前熱議的把義務教育延長到12年,朱友林表示,這基於國情是有些困難的。

 

 

於嘗試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工科、醫學、文學領域分別設置了培養「卓越工程師」,「卓越醫師」、 「卓越傳媒人」計劃。

其中「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是教育部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項目。南昌大學為全國首批入選的61所院校之一。

 「南昌大學新聞學院的改革在全國都是開創性的,」朱友林介紹說, 「新聞人才培養沒有一個固定的形式。現在的卓越傳媒人實驗班的學生來自不同學院不同專業,有了這些學科背景再給他們傳授系統新聞知識,這樣的培養出來的是具有不同專業背景的新聞專業人士,來適應社會對人才的各種各樣的需求。卓越工程師則恰恰相反,三加三的本碩連讀班,從新生進來就開始打基礎,非常廣闊的平臺,到了二三年級才開始專業細分,系統教學。」

針對此前熱議的把義務教育延長到12年,朱友林表示,這基於國情是有些困難的。

 

 

相關焦點

  • 【兩會】朱友林:補貼生態技術,以防農藥超標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劉金松 實習記者 沈念祖 瘦肉精、染色饅頭 、地溝油、毒豇豆、毒韭菜……這兩年食品安全事件頻發,「食品安全」的話題一直是網友們「圍觀」的焦點,也成為兩會期間兩會代表討論最多的問題之一。
  • 南昌大學與婺源縣開展戰略合作
    11月27日下午,「南昌大學——婺源」戰略合作籤約儀式暨婺源文化旅遊推介會在南昌大學舉行,校黨委書記喻曉社出席會議,婺源縣委書記吳曙、南昌大學副校長朱友林先後致辭。婺源縣委副書記、縣長吳雲飛與南昌大學發展規劃與學科建設處處長吳丹代表雙方籤署《婺源縣人民政府、南昌大學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本著「優勢互補、互惠互利、長期合作、共同發展」的原則,不斷創新機制,搭建合作平臺,積極探索和實踐政府、高校合作的有效模式。
  • 南昌大學召開第二屆本科教育大會 強調推進一流本科教育建設
    副校長朱友林通報了南昌大學近三年國家級、省級本科教育教學成果。副校長劉耀彬作本科教學工作報告。人才培養是大學的立校之本,本科教育是本中之根。2017年,南昌大學召開首屆本科教育大會,拉開了一流本科教育建設的序幕。2015—2019年兩次教育教學思想大討論,凝聚了加快建設一流本科教育的共識。
  • 南昌大學最牛學霸班:連續10年全班保研到清華、北大等名校!
    前八屆(含2019屆)已畢業244名學生100%免試推薦攻讀碩(博)士學位,超過90%學生進入國內前十名「雙一流高校」、中科院研究所讀或國外一流大學深造,87人跨學科深造學習,88人已進入攻讀博士學位,14人已進入全球前100名大學或研究機構讀博或博士後研究,1人獲批國家「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全國300名)……這些數據均來自一個班——南昌大學本碩實驗班(
  • 教育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近日,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先生對話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教授,就「中國的經濟轉型和教育轉型」進行跨界論道——教育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改革開放近40年來,我國教育培養了大批有知識和技能的人才,對我國的經濟快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 中國海洋大學實施本科生研究發展計劃著力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
    中國海洋大學實施本科生研究發展計劃著力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 2013-04-09 來源:中國海洋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大力實施本科生研究發展計劃(OUC-SRDP),吸引大學生參加科技創新活動
  • 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著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結合人才培養特點和學生結構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系列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創新思維、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協作精神,推動教改成果轉化,營造校園科技創新氛圍。以學科競賽為載體,促進課堂教學改革為進一步加強學科競賽活動開展,改革課堂教學方式方法,學校採取「邊學習,邊實踐,再學習,再實踐」的教學模式,實現由傳授知識為主向能力培養為主的轉變,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展思維激發教學,激勵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提高學習效果。
  • 瀋陽化工大學副校長金志浩作人才培養改革專題報告
    未來網高校頻道6月19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侯智)6月10日下午,瀋陽化工大學副校長金志浩作人才培養改革專題報告。本次報告採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該校各學院教學副院長、教務處相關工作人員現場聽取報告,教研室主任等百餘名教師通過「騰訊會議」線上同步參會。
  • 青島大學法學院院長蔡穎雯:注重培養涉外型法治人才 | 法學院
    核心提示:青島大學法學院以立德樹人為核心理念,以推進「開放式」課堂教學為特色,實施「通識+專業+多元」的培養模式,注重學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重視人文基礎與專業理論教育以及涉外型法律人才培養。蔡穎雯。
  • 天津大學副校長鞏金龍:打造學生成長成才的高質量培養體系
    新華網北京12月16日電 「要面向需求來辦教育。但這個需求是多元化的,既有國家戰略需求,又有社會需求,還有教育教學按照自身發展規律體現出來的需求。」日前,在第十一屆新華網教育論壇「2020·CIP教育創新大會」高等教育專場中,天津大學副校長鞏金龍說。
  • 【校報特稿】紀念建校125周年:「人才培養目標」篇——「實踐能力...
    所謂「實踐」是以某種目的為導向,以基礎知識和技術為支撐,反覆操作直到達成目的行動過程;「能力」是指在人對象化活動的表現和確證。「實踐能力」就是將理論與實踐融合貫通,具備從實踐中提煉科學問題的能力。注重工程訓練,培養實踐能力,在天津大學有著悠久的優良傳統,是學校建校125年來的寶貴辦學經驗,也是貫穿學校發展始終的治學理念和育人模式。
  • 南昌大學:爭當創新生力軍改革探索者
    提升能力,勇於突破,爭當科技創新的生力軍  江風益教授,南昌大學副校長、國家矽基LED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今年當選為黨的十九大代表。  「矽基LED」的傳奇只是南昌大學爭當科技創新生力軍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南昌大學把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作為學校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著力點,通過激發自主創新內在動力、對外開展科技合作、成立智庫開展戰略研究和對策研究等,學校科技創新走在地方高校的前列。
  • 科學家精神報告團走進南昌航空大學
    本次報告會主題為「弘揚老一輩科學家求真務實、報國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由中國科協科技傳播中心、江西省科協、省教育廳、省科學院、省社科院共同舉辦,南昌航空大學承辦。省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羅瑩,省教育廳副廳長汪立夏,南昌航空大學黨委書記羅嗣海、副校長羅旭彪出席報告會,省科協副主席梁純平主持報告會開幕式。
  • 南昌大學與華為合作再深入,攜手共育卓越工程人才!
    近日,南昌大學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舉行籤約儀式,就共同打造「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達成重要合作。副校長劉耀彬,華為雲首席戰略官、戰略與業務發展總裁餘虎出席儀式並代表雙方籤約。此次籤約共建「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是南昌大學與華為人才培養合作的新起點,通過聯合課程開發與教學、課外實踐活動、實習就業等方式,雙方將共同探索建立創新實踐型教育模式,培養以鯤鵬、昇騰、華為云為代表的通用計算和智能計算高水平人才,助力中國信息產業整體水平升級。
  • 【兩會訪談話教育】發展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如何讓優質教學普及化?
    兩會的「部長通道」上,陳寶生用「提、改、育、用、保、尊」這六字箴言概括了貫徹落實這個文件要做的事情。  那麼,下一步如何抓師範教育的發展?如何培養好未來的老師?  「對於我們自己培養的或者是國內外其他院校培養的人才,我們還要營造一個能夠讓他們安心工作、安身立命的場所和平臺。既要培養和使用,也要愛惜和保護。我們培養的應該是能夠幹事創業,具有西部烙印,能立足西部,又能面向世界的人才。對於他們,我們要構建留著住、養得起的平臺。」嚴純華說。
  • 全國政協委員孫誠誼:IC人才缺口較為突出,要多維度培養集成電路...
    集微網消息,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政協副主席、致公黨貴州省委會主委、貴州醫科大學副校長孫誠誼在兩會提案中提出,要多維度培養集成電路複合型人才。一是在國家「雙一流」高校設立集成電路一級學科,強化基礎科研人才培養。
  • 南昌大學有個「稻漁工程」團隊
    「創新是一種能力,是產生新想法、新事物或新理論的能力。」洪一江說,「怎樣獲得和提升這種能力?只有實踐,不停地實踐,不論在實驗室,還是在生產現場。」2.做好稻田裡的大學問 在洪一江看來,廣袤的大地既是提升他們專業教師與研究人員素質和發揮技能的舞臺,也是培養卓越人才的平臺;教師和學生必須下到田間地頭解決生產一線的實際問題。「稻田裡也有頂天的科學問題,教師不能在黑板上告訴學生『農民需要什麼』,關起門來搞研究不是團隊的初衷。」
  • 學生科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創造性
    整合,是人類實踐活動的產物。國外的創造性思維培養較早,具有豐富的經驗供我們借鑑和學習。國外對科學思維培養的研究比較細化,目前,世界各國在創造性學習環境、培養途徑、素質、能力、方法問題上均開展可廣泛的研究。3 如何進行科學思維能力培養除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培養之外, 還應該開設專門針對思維培養的課程及實踐活動。
  • 西安交大追求卓越教育 注重學生崇德尚實的培養
    最後的兩句話感人至深,寫的是「感恩母校,感謝老師」,充分表明了西安交通大學培養的學生,對母校有一種飲水思源的獨特情懷。第二個特點是追求卓越。西安交通大學素有「起點高、基礎厚、要求嚴、重實踐」的辦學傳統,追求卓越是培養精英人才重要的方針和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