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漢代黑科技 會透光的「魔鏡」

2020-12-21 文創聯

鏡子,在我們生活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我們出門前都會照照鏡子,打扮打扮自己,有時為了給別人留下好印象,有時為了增加自信心,有時只是為了讓自己看上去更舒服。而對於女孩子來說,鏡子更是包包裡的常客……

▲《大話西遊》中的銅鏡

然而,在還沒有玻璃鏡的古代,古人們是怎麼「照鏡子」的呢~

答案是,他們有!銅!鏡!!

▲古代銅鏡

現在被我們視為文物的銅鏡,在古代(尤其是漢代以來)也只是普通的商品,只要你不是貧困戶,只要有點小錢都是可以擁有的。

在漢代,雖然銅鏡已經商品化了,但是也有些是你花再多的錢都買不到的,比如有著「魔鏡」之稱的透光銅鏡。

透光的魔鏡

說到透光鏡,就不得不提那面在文物界聲名遠播的「見日之光」鏡了,可以說這面銅鏡是透光鏡的代表。

「見日之光」鏡是西漢時期的青銅器,直徑僅7.4釐米,整體淨重約50克,銅鏡正圓,背面裝飾有漢代風格的紋飾。該鏡因其背面花紋的外側有銘文:「見日之光,天下大明」而得名。

▲「見日之光」鏡

在漢代,儘管銅鏡已商業化平民化了(就像上文說提到的),但由於透光鏡製作工藝十分複雜,材料選用也極為嚴格,因此透光鏡也一直是宮廷用品,普通百姓想見一面都很難。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透光鏡到宋代就已經失傳了。目前,上海博物館收藏了上萬件銅鏡,但僅有四枚能透光,且都是西漢時期流傳下來的……

魔鏡的奧秘

咋一看,透光鏡和同時期的其他銅鏡並沒有什麼區別,都是鏡面較平,但透光鏡神奇之處就在於,如果有一束光照到鏡面,反射投影到一個平面上時,平面上的光斑中就會奇蹟般地顯現出鏡背面的圖案、銘文,就好像這束光線是真的透過銅鏡一樣,因此也有透光鏡之稱,歪果仁更直接稱之為 「魔鏡」。

▲博物館的透光鏡展示

一千多年以來,這種有透光功能的西漢銅鏡使古今中外很多專家學者都為之痴迷;他們都想揭開透光鏡的秘密,也有人妄想仿製出一枚可以透光的銅鏡,但是千百年來無論他們用什麼方法都沒能解出透光鏡的秘密。

據史料記載,宋代科學家沈括可以說是把透視鏡研究得最透徹的古代學者,在他的著作《夢溪筆談》中對透視鏡的原理進行了分析:

「人有原其理,以謂鑄時薄處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後冷而銅縮多,文雖在背……」

按原文的意思,他認為鑄銅鏡時,薄的地方先冷,而背面有花紋及文字的地方要厚一些,這些地方冷得慢,銅就收縮得多一些……所以,在日光照射下就顯示出來了。但遺憾的是,這位宋代科學家也只是停留在猜想,並沒有科學依據或文獻作為佐證。

▲透光鏡演示

直到20世紀80年代,上海交通大學冶金系教授盛宗毅等人用現代高科技的方法,終於揭開了透光鏡的千古之謎。

經過多年研究,盛教授他們認為:

鑄鏡時銅鏡背面花紋凹凸出不同速度的凝固收縮,產生鑄造應力,研磨時又產生應力,因而產生彈性形變,研磨到一定程度時,這些因素迭加地發生作用,使鏡面發生了與鏡背花紋相應,但肉眼又不易察見的曲率,由於有曲率不能平行反射光線,形成了陰影,於是就產生了透光效應。

太深奧?看不懂?那就看圖吧!

▲透光原理

總而言之,從古代流傳下來的透光銅鏡無疑是稀世珍寶。透光鏡的出現,讓我們對西漢時期的銅合金的冶煉、鑄造和加工等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為考古學家研究漢代歷史提供了珍貴的素材和線索。

相關焦點

  • 上海藏有一面「照妖鏡」,光線能穿透青銅,文物專家:漢代黑科技
    青銅器是由銅錫合金﹐後除黃銅﹑白銅以外的銅合金製作而成的,成品是一個不透明的物體,而這把青銅鏡的神奇之處在於,有一道光照射到青銅器鏡鏡面,經過它的反射後折射到牆壁上,牆壁上的光斑中就會奇蹟般地顯現出鏡背面的圖案、銘文,不是透明的也起到透光的作用,聽完之後是不是覺得非常的神奇呢?接下來給大家揭曉答案。
  • 漢代的「魔鏡」,老祖宗智慧的結晶,被古人封為「神物」
    中國漢代的「魔鏡」,老祖宗智慧的結晶,被古人封為「神物」白雪公主差點因為一塊魔鏡而殞命的故事相信大家一定聽過,對於這塊魔鏡想必各位小時候也曾經幻想擁有過,然而在現實生活當中,「魔鏡」真的存在哦。銅鏡作為古人照面梳妝的器物沿用了很多朝代,這個「魔鏡」又被稱為「見日之光」,是一座西漢銅鏡,直徑有7.4釐米,重量淨值50克,乍一看上去這件銅鏡似乎與一般的銅鏡沒有任何區別,但是當一束陽光恰巧照到鏡面上時,然後反射到影壁上,壁上的光斑中會奇蹟般的出現一些神秘的圖案和銘文,栩栩如生。
  • 漢代一面銅鏡,被民間譽為「照妖鏡」,只因擁有這個「黑科技」
    在能工巧匠的手中,青銅器被雕刻成為各種各樣的文物,每一件文物都有屬於自己的記憶,這些記憶就是它們的歷史意義,這段記憶能夠為我們打開對歷史的新認知。就比如青銅鏡給我們帶來的震撼體驗。漢代的青銅鏡被民間譽為「照妖鏡」,只因它身上擁有了無數的黑科技。
  • 漢代高科技銅鏡能透過光線,專家花十年弄懂原理,卻仍複製不出來
    正是由於使用的普遍性,所以考古史上出土的青銅鏡簡直繁如星海、數不勝數,甚至當今的文物市場上,都可以輕鬆買到貨真價實的漢代或唐代銅鏡。其實當初出土之時,考古家並沒有發現它的價值,只當作普通的文物對待,直到有位隊員偶然間將它放在燈下,世人才明白這簡直就是一面「魔鏡」!
  • 國寶精粹:銅鏡會透光的奧秘——「內清以昭明」透光鏡
    國寶精粹:銅鏡會透光的奧秘-----「內清以昭明」透光鏡這面銅鏡就是被稱作「魔鏡」的西漢透光鏡,因上面的銘文而得名為「內清以昭明」透光鏡,它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古人梳妝打扮時,最早照面容的方法是站在清澈平靜的水面,看自己在水中的倒影。後來隨著冶金技術的發展,人們發現磨光的金屬表面也能照出人像。於是,-一種古代先進的鏡子一銅鏡便產生了。
  • 藏在衛生間的黑科技——智能魔鏡
    魔鏡採用感應式自動開關,IP65防水防塵等級,用於顯示及LED氛圍燈的工作熱量達到除霧效果,在容易產生水汽的浴室裡,鏡子的除霧功能可以做到秒幹,不耽誤用戶化妝梳洗。它還配備了全高清顯示屏與音響,用戶可以一邊沐浴一邊播放電影或者音樂,愉悅身心。
  • 西漢出土神秘銅鏡,現代科技都無法複製,西方專家稱為:「魔鏡」
    文/號外曉曉說歷史 圖/網絡西漢出土神秘銅鏡,現代科技都無法複製,西方專家稱為:「魔鏡」在中國的古代歷史中,有著很多神秘的故事,而有一些東西伴隨著時代的流逝,至今都無法做出相對應的解釋。而在古人無窮的智慧中,也是製造了很多稀世文物,讓眾多科學界的專家們都對其中的物質無法做出一些解釋。比如說:「越王勾踐劍、雲紋銅禁」等。而有一些文物,甚至在專家的眼中,都覺得不像古人說製造的!而對於西漢朝代的青銅鏡出土,也是讓各界專業人士對其的構造和制止有著深深的疑慮。面對西漢出土的青銅透光鏡,也有一個別的名字「見日之光」透光鏡。
  • 中國歷史上現存六件「逆天」文物,技術早失傳,現代科技無法復原
    從中國古代先輩們給我們留下的眾多文物上看,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工藝,其中有些工藝是現代科技都達不到的水平,讓人們捉摸不透,一些呈現在我們眼前的古代文物受到毀損,國家想要用現代科技去修補都很困難,甚至無法復原。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一些古代傳說中黑科技產物。
  • 西漢千年魔鏡原理效果 揭秘透光鏡物理現象(圖)
    【西漢千年魔鏡】從銅鏡誕生之日算起,至今已有四千年光陰了。上海博物館內收藏了一面銅鏡,西漢「見日之光」鏡,這件文物為西漢時期的青銅器,直徑7.4釐米,淨重50克,又被外國人稱為「魔鏡」。  「見日之光」鏡是一面特殊的青銅鏡,乍看上去與一般銅鏡並無區別,但鏡面不僅能照人,在陽光或者平行光照射時,還可以呈現鏡背面的紋飾與銘文,效果恰似光線從銅鏡透過一般。
  • 上海博物館這面銅鏡,照射後背面卻能透光,漢代工藝至今無法複製
    銅鏡在古代的意味銅鏡在古代的意味絕對不僅是用來正衣冠的,它在古代也是貴族們權力的象徵,所以具有很崇高的地位,特別是在漢代,中國的銅鏡製造技術達到了極高的水平,漢代的青銅器大多已經不流行,但是只有銅鏡作為生活必需品一直沿用了下來,而銅鏡上也被像過去的青銅器一樣刻上銘文作為權力的象徵。
  • 智能家居魔鏡,開啟未來黑科技生活
    在智能家居界,人見人愛的「網紅」——魔鏡在交互形態及操作方式是最接近人們對未來家居的想像。它休眠時是鏡,開啟時是屏,不僅延續了你對鏡子的使用習慣,而且還顛覆了你對鏡子的使用功能。當你只想臭美時,它會很自然地發揮著鏡子的本職工作。
  • 中國現存六件「逆天」文物,技術早已失傳,現代科技都無法復原
    從中國古代先輩們給我們留下的眾多文物上看,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工藝,其中有些工藝是現代科技都達不到的水平,讓人們捉摸不透,一些呈現在我們眼前的古代文物受到毀損,國家想要用現代科技去修補都很困難,甚至無法復原。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一些古代傳說中黑科技產物。
  • 神奇的魔鏡——日之光鏡,工藝失傳千年,被譽為青銅三寶之首
    今天我們所介紹的魔鏡,便是西漢時期制鏡工匠們的傑出作品,不僅工藝超凡,更有著令人瞠目結舌的神奇魔力。「見日之光,天下大明」眾所周知,光是無法穿透青銅材質的,所以正常來說,一面青銅鏡反射到牆壁上的光影,只能顯現出鏡面的形態。但我們所說的這種銅鏡,在光線照射鏡面時,卻能將鏡子背面的紋飾與文字一同反射到牆壁上,好像透光一樣。
  • 神奇的魔鏡——日之光鏡,工藝失傳千年,被譽為青銅三寶之首
    今天我們所介紹的魔鏡,便是西漢時期制鏡工匠們的傑出作品,不僅工藝超凡,更有著令人瞠目結舌的神奇魔力。」探秘無論銘文寫著什麼,但銅鏡的透光原理卻很難解釋,難道它真有魔力?十幾年後的1975年,上海交通大學「西漢『透光鏡』研究組」在組長盛宗毅的帶領下,終於揭開了魔鏡透光的千古謎團。其原理較為複雜,簡單解釋的話,便是在沈括提出的冷卻速度不均的原理基礎上,進行了理論完善。因為單純的冷卻速度不均所產生的殘餘應力還不足以使鏡體產生變形,所以還不能透光。
  • 歷史上的文物「黑科技」之青銅透光鏡
    目前這件物品收藏在中國上海的歷史博物館內,是國家的一級保護文物。透光鏡當時被發現的時候就已經引起了很多科學家的注意,當時這件古文物在研究用強光照射的時候,無意中發現鏡子正面的圖案會通過鏡子背面映射出來,而這項技術在當時來說可以堪稱逆天。
  • 漢代六大稀世國寶級文物,最後一件預言我國2040年重歸世界巔峰
    西漢的「透光鏡」因其神秘而科學誤解的透光功能而被世人所熟知,但是這件藏於我國臺灣省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國寶級青銅器「漢佳鏡」也非常珍貴,鏡背中央圓紐,四周飾以規矩、乳釘、四靈、仙人等圖像。八節鐵芯玉帶鉤這件藏於廣州南越王博物館的文物非常高大,是一件稀世罕見的國寶級文物。鉤首為龍頭,鉤尾為虎頭,細緻地雕刻出老虎的凸眼、直鼻、獠牙、鬍鬚、濃眉。
  • 古墓出土一漢代「奇鏡」,已失傳1000多年,專家:根本無法仿製
    早在5000多年前出土的文物中就有青銅刀具,表明在龍山時代人們已經掌握了基本的冶煉銅器之法,可以製造出鏡子、小刀、錐子等簡單的日常生活用具。透光鏡有「魔鏡」之稱,它鑄造於西漢中晚期,在光學和力學原理尚未被發現,或者說尚未成為體系知識流傳下來時,這種鏡子堪稱物理學上的奇蹟。1977年,江西萍鄉西漢古墓中發掘出第一面出土的「透光鏡」,它直徑7.4釐米,淨重約50g,只是一面精巧的手鏡,其上的花紋也並不華麗,僅背部有一行「見日之光天下大明」的銘文,也是漢代鏡子中十分常見的銘文。
  • 古墓出土一漢代「奇鏡」,已失傳1000多年,專家:根本無法仿製
    早在5000多年前出土的文物中就有青銅刀具,表明在龍山時代人們已經掌握了基本的冶煉銅器之法,可以製造出鏡子、小刀、錐子等簡單的日常生活用具。透光鏡有「魔鏡」之稱,它鑄造於西漢中晚期,在光學和力學原理尚未被發現,或者說尚未成為體系知識流傳下來時,這種鏡子堪稱物理學上的奇蹟。
  • 「魔鏡」竟然真的存在?這3件「逆天」寶物連現代科技都無法複製
    如果說,現代工藝和古代工藝相比,那肯定是現代科技更加先進。憑藉著先進的科學理論技術,能夠製作的東西也更多。但是偏偏令人震撼的是,老祖宗們憑藉著經驗和智慧,能夠創造出震驚世界的稀世珍寶。有些技術,即使是在現代都沒有辦法造出。
  • 千年古鏡之謎 中國古代的「魔鏡」
    上海博物館有上萬枚銅鏡,發現所謂透光現象的卻只有四枚,而且都出現在漢代。透光鏡也從此披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被外國人稱為「魔鏡」。一千多年來,這種神奇的現象吸引了古今中外的眾多學者,從我國宋代的沈括到清朝的鄭復光,從中國到大洋彼岸,無數學者試圖揭開這困擾了世界千年的古鏡之謎,但是沒有人能用實驗的方法證實自己的猜測,或者更確切地說,沒有人真正複製出與西漢透光古鏡完全相同的鏡子來。沒有人真正複製出與西漢透光古鏡完全相同的鏡子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