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華商南粵行」活動走進中山
「2020華商南粵行」活動11月10日起在中山舉行。百餘名華商在中山開展為期3天的經貿投資考察和交流對接。中國僑聯副主席、廣東省僑聯主席黎靜出席活動並講話,中山市委書記賴澤華、市長危偉漢會見華商代表團成員。讓對口支援工作持續惠及藏區群眾
11月9日,中山·甘孜(白玉縣、巴塘縣)對口支援工作座談會在中山舉行。市委書記賴澤華會見來自白玉縣、巴塘縣的黨政考察團成員一行,表示將推動雙方合作,不斷拓展新領域、開創新局面,讓對口支援工作持續惠及藏區群眾。推動交通體系建設
2020年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與市政府組成人員座談會11月11日舉行。市長危偉漢出席會議並講話,強調2020年至2022年,我市將投入1100億元推動交通體系建設,各級各部門要穩紮穩打,全力以赴完成任務。
中山,六連冠!
中央文明辦公布《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入選城市名單和複查確認保留榮譽稱號的前五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中山第六次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跨越珠海、中山的香海大橋支線工程已進入全面衝刺階段,其中的梅華互通至造貝互通段力爭本月20日完工,預計今年底實現通車。香海大橋是省、市重點交通項目,全長20多公裡,起於香洲區造貝,向西經中山坦洲鎮、珠海市金灣區、鬥門區。
中山公布掃黑除惡「成績單」
由2018年底至今,中山共打掉黑社會性質組織12個、惡勢力犯罪集團45個、惡勢力犯罪團夥625個、「套路貸」團夥43個、涉網黑惡犯罪團夥11個,查封凍結扣押涉案資產14.59億元。
深中通道一關鍵管節順利對接
經過25個小時連續作業,深中通道沉管隧道E5管節於10月10日實現精準對接。至此,沉管隧道管節沉放對接已順利完成783.5米。12項「放管服」新舉措推出
11月20日起,中山交警再推「異地辦」、「網上辦」、「便捷辦」三大類共12項「放管服」新舉措,包括摩託車駕駛證全國「一證通考」、擴大機動車免檢範圍等。55種藥品平均降價53%
11月30日起,市醫保局將組織中山市相關醫療機構和自願參加的定點零售藥店與省同步全面落實第三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工作,55種藥品平均降價53%。中山人「雙11」帳單出爐
今年「雙11」,中山消費者在「雙11狂歡季」成交額達22.9億元,在全省排名第6位,90後成為消費主力軍。森林火險紅色預警信號發布
11月9日,市氣象局發布了今年我市首個森林火險紅色預警信號。近期中山天氣持續少雨乾燥,10月份月雨量比常年平均偏少32.1%。「學習強國」走進400多臺公交車廂
全市416臺設有車載屏幕的公交車正滾動播放著學習強國主題宣傳片,方便市民了解、下載「學習強國」APP,加入到日常學習的熱潮中來。富華道人行天橋升級將完成
富華道人行天橋電梯完成框架結構和導軌安裝,將於本月底完成安裝調試。此次改造安裝四部直梯,方便行人上下天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在高速散步
11月12日,一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鵜鶘在廣珠西線高速上悠然踱步,被市民發現後移交高速交警。目前,它已由中山市紫馬嶺動物園代養。《中山文獻》(第二輯)首發
11月12日,《中山文獻》(第二輯)首發。《中山文獻》至今已合共收錄影印有關香山(中山)的古籍文獻、孫中山文獻逾800種,近10萬頁。
第四屆海峽兩岸中山論壇主題晚會舉行
11月13日晚,第四屆海峽兩岸中山論壇的收官活動——主題文藝晚會舉行,為與會的嘉賓們獻上了一臺富有嶺南特色、民族精神的文藝晚會。
「中山杯」壘球邀請賽落幕
11月14日,第四屆海峽兩岸中山論壇「中山杯」大灣區臺企慢投壘球邀請賽在東升鎮舉行。經過激烈的角逐,惠州臺協石龍灣慢速壘球隊奪取冠軍。中山三級足球聯賽落下帷幕
歷時3個多月比賽,11月14日下午,中山三級足球聯賽正式落下帷幕。君聯隊 、自友聯、雷州聯分別獲得超級、甲級、乙級聯賽冠軍。「深中(小欖)直通車」啟動
定位為「深中(小欖)直通車」的項目——小欖鎮政府駐深圳招商聯絡點揭牌成立。小欖將要發動深圳的力量為中山、小欖招商。坦洲快線三鄉段有新進展
坦洲快線三鄉段的樁基、承臺、墩柱、蓋梁、梁板、橋面系及防撞欄等項目主體工程的建設完成約75%左右,剩餘主體工程按計劃穩步推進。
夫妻雙雙上「疫線」
東鳳鎮文志學一家近日被廣東評為「最美家庭」。疫情期間,丈夫文志學參與中山市首例危重症病人的救治工作;妻子盤車蓮留守東鳳鎮人民醫院。西區彩虹片區入住的群體越來越多,當中多數人每天都需要換乘公交到東區上班。有市民建議增開彩虹片區到東區公交線。市公交集團表示,按照相關規劃,正積極協調推動快速公交西半環建設,完成快速公交成網,主要覆蓋就是翠景道及彩虹片區,屆時將極大方便該區域市民公交出行。
《浦東史詩》首次以長篇報告文學形式,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諸領域,全景展示浦東開發、開放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與時代畫卷,濃墨重筆地書寫黨的十八大以來,浦東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加快推進自貿區建設和綜合配套改革的全新探索和實踐。(部分圖片源自網絡,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作者與編輯聯繫,以便支付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