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木石圖》與傅抱石《蝶戀花》,2018拍賣過億畫作賞析!

2020-12-04 圖聞天下頭

盛世收藏,隨著中國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隨著投資渠道的多元和理性,隨著中國文化自信走向全球,中國書畫正以勃興的態勢,迅速成為國人青睞的對象。

2018畫作拍賣市場回暖,不乏過億的畫作,過千萬的畫作更是不斷湧現。預示著書畫市場迎來春天。

下面,我們來欣賞下2018拍賣過億的畫作!

蘇軾傳世的僅存三幅,《木石圖》是其中之一

木石圖

2018年,蘇軾孤品《木石圖》以4.636億港元(約合3.9億--4億人民幣)被中華區機構買下,一舉成為亞洲拍賣市場的最貴古畫!

蘇軾是北宋時期的絕代文學家,位列「唐宋八大家」。說起蘇軾,只要是個中國人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不論是其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極高的成就;還是蘇軾在吃喝養生一道上的研究;亦或是蘇軾曠達的心態……都是教科書中的名人,藝術的豐碑,今人的偶像。

蘇軾畫不拘泥於形似,常以枯木竹石宣洩胸中塊壘。蘇軾的繪畫作品,如今傳世的僅存三幅。一幅中國美術館的《瀟湘竹石圖》,一幅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雨竹》,第三幅就是這件《木石圖》(是為唯一一幅私人收藏,可見有多珍貴)。約1937年,《木石圖》被日本人以超過萬金的價格購藏,後證實進入到阿部房次郎爽籟館。

蘇軾孤品《木石圖》約為27x543cm,其中畫心約為26x50cm,可分為三段來看,除引首部分的空白之外,首先是畫心部分,繪製有枯木、石頭、草木等;第二段先後是劉良佐與米芾的跋文,由於年代久遠,劉良佐與米芾兩人跋文的紙張似乎被裁開後合在一起;第三段為元代愈希魯和郭淐跋文。印章部分可見有40餘枚,涵蓋南宋、元代、明代等人鑑藏印,但是清代之後沒有任何的鑑藏印(說明收藏轉手率)。

《木石圖》畫心部分前作枯木一株,樹幹扭屈,上出二枝,樹根小草,作隨風披拂狀,中間較大者,上偃如巨然法,樹後巨石。

潘天壽《無限風光》是指畫

《無限風光》

2018年,潘天壽《無限風光》以2.875億元成交(以2.5億元落槌,加佣金2.875億元)。

在2015年,潘天壽的《鷹石山花圖》在中國嘉德就拍出2.79億元天價,創下當時潘天壽作品拍賣紀錄,而這次的2.875億元,無疑又是一次傳奇故事。

潘天壽先生的這件《無限風光》創作於1963年,是一幅飽受讚譽的精品。這一幅寬一米五,高三米六的作品,竟是由手指所畫!

潘天壽不僅是一位中國畫用筆大師,還在指墨畫上有著非常高深的造詣,他的指墨畫成就在清代高其佩之後,一人而已。

指頭畫對中國傳統繪畫而言是一個小支流,要想在指頭畫上有所成就,必須認真先學習毛筆畫,如果不在毛筆畫上紮下穩固的基礎,而錯誤地認為指頭畫新奇,或者以為用指頭來畫可以取巧,可以來好奇炫世,不願在毛筆畫上下苦功,這是不對的。

潘天壽的指墨畫成就主要表現在花鳥、動物畫上,如他畫的《靈鷲圖》、《花狸奴圖》、《抱雛圖》、《煙雨蛙聲》、《梅鶴圖》、《梅花芭蕉圖》、《靈芝圖》、《棕櫚圖》、《磐石墨雞圖》、《魚樂圖》、《盆蘭墨雞圖》、《晴霞圖》、《新放》等,其中《夏塘水牛圖》、《松梅群鴿圖》、《雄視圖》還是丈二匹的巨製。此外,也有少量的指墨山水畫,如《暮色勁松圖》、《松石梅月圖》、《江洲夜泊圖》等。潘天壽的指墨人物畫最少,目前所見只有《濠梁觀魚圖》、《梅花高士圖》、《舊友晤談圖》寥寥幾件。

《無限風光》氣勢撼人、巍峨霸悍,而它最後的成交價,更讓人可以坦然說出:這絕對是潘天壽指墨藝術的巔峰之制。

傅抱石《蝶戀花》,散鋒筆法的巔峰之作

《蝶戀花》

傅抱石《蝶戀花》以1.334億元易主。傅抱石是近代中國最有創意的藝術家,而且也是畫、書、文、印「四絕」的全才。其「四絕」中,以山水畫成就最高,而山水畫中又以「雨景」最具有魅力與代表性。其雨景魅力無窮,風格獨特。他用大筆破鋒,快速運筆,斜掃出的雨絲,蒼蒼茫茫,恢恢蒙蒙,極具動勢。

1957年8月21日, 傅抱石率中國美術家代表團訪問東歐回國暫留北京,受邀前往陳毅家做客。席間,愛好詩詞的陳毅深情誦讀毛澤東所作《蝶戀花·遊仙》,傅抱石感慨良多,開始醞釀創作。

這裡,傅抱石著力於刻畫嫦娥與吳剛,以拿手的散鋒筆法(為了把毛筆的性能和潛力充分發揮出來,傅抱石「在運筆時加大了壓力,將筆鋒按倒,筆腹乃至筆根觸紙,再略微捻轉筆桿,筆毫便自為散開,一鋒分為數鋒,形成了獨特的筆形——散鋒開花筆」)畫出傾盆大雨,再現「淚飛頓作傾盆雨」之意。

《蝶戀花》美麗的嫦娥在高空揮袖起舞,吳剛捧著桂花酒相伴,天上和人間依強勁而密集的雨絲相連接,而嫦娥身邊紛紛揚揚的柳葉與地下遍插紅旗的山巒大地相互呼應,畫面渾然一體,極富浪漫主義色彩。

嫦娥一如既往地豔麗高貴,筆墨果敢洗鍊不施修飾,化工整嚴飭為寫意飛動,面部刻畫精中有細,尤其著力於人物的心境表現,追求主體與客體間的情感共鳴;但人物形象比以往略有不同,體態雍容典雅,臉龐豐盈端莊,表情沉著剛毅,尤其是眼神的描繪,先淡墨輕描,再以很少的濃墨稍加勾勒,給人以明朗清澈而深邃之感,同時又洋溢著一股安詳的溫情感。同時,傅抱石十分注重氣氛的烘託、意境的營造,善於將山水畫的技法融合到自己的人物畫中。這裡,在一片「淚飛頓作傾盆雨」之中,筆墨看似潦草荒率,實質注重節奏與韻律,創造出既瀟灑自如又清曠古雅的風神。

1.035億!傅抱石《琵琶行詩意圖》,抗戰時所作

2018年,傅抱石還有一副作品,同樣過億成交——《琵琶行詩意》。

題識:江州司馬溼青衫,一曲琵琶駐客帆。馬亦低頭蜷復顧,中天唯見月光寒。郭沫若詩。傅抱石東川寫。

印文:抱石私印、蹤跡大化、往往醉後。

《琵琶行詩意圖》

傅抱石在重慶期間,有幾個題材是常畫的,尤其在人物題材上,一個是屈原的《九歌》,一個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他從1944年開始,前前後後,一直到1949年他還畫過《琵琶行》的作品,已知的前後有四五件此類作品。其中有一件比較大尺幅的現於南京博物院。此件作品中並沒有紀年,但從風格上我們可以判斷應為1944或1945所作。

「楓葉荻花秋瑟瑟」,中國繪畫文人介入後,畫畫、詩書、心境都是融為一體的。上世紀四十年代是中國抗日戰爭的時期,傅抱石從江西到南京,從南京又轉輾逃難進四川。他對《琵琶行》這樣一個題材有深刻的感受,對白居易、潯陽江上的歌妓有著深深的同感——同是天涯淪落人。白居易被貶在江州做官,傅抱石是逃難進了四川,在心境上有著許多相似之處。

《琵琶行詩意圖》既有大筆揮舞的豪情,又有優雅古豔微妙的表達。畫中四位人物,女主角衣著明豔,紅衣白裙,但眼帘半垂,是「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的哀而不傷。

畫中女子在墨筆渲染皴擦出的濃濃夜色中,被身旁的燭光照亮,紅與黑色的對比,正有落寞紅顏的味道。旁船上對飲主客兩人,愈聽愈靜,相對默然,和樹下隨從一樣,衣著神情俱是素淡,襯託著女主角的明豔。

畫面中人物的主次關係在這裡處理的十分分明。線條上取借了高古遊絲描,如歌妓服飾上硃砂重彩,及她的頭飾,都體現了她的高古之氣,盡顯古豔。

南宋畫《漢宮秋圖》,乾隆御題引首「蕭景澄華 」

2018年北京保利春拍,一件宋人《漢宮秋圖》便以1.242億人民幣完美成交。

《漢宮秋圖》局部

南宋偏安一隅,當朝並不思北伐收復中原,而只是一味歌舞昇平,同時又想盡辦法粉飾太平。與《漢宮秋圖》創作時間大致相同的傳世南宋繪畫,不管是院畫還是士夫畫,其主流都著眼在此。這些反映宮廷皇族好尚的作品數量最多,都以形式新奇優美而表現閒情逸緻取勝。不過,大約在孝、光、寧宗前後,當時也偶有衝破宮廷院畫規矩束縛而創作的一批佳製,如李唐《採薇圖》、傳為陳居中《文姬歸漢圖》等,都是借前朝故事來諷誦現實,《漢宮秋》畫的是漢武故事,當是受此種流風影響,目的大概不外諷喻、規諫南宋統治者之類。

作為南宋宮廷畫家的上乘之作,《漢宮秋圖》是迄今為止已知的唯一一幅留有漢武帝御容的古畫,收錄《石渠寶笈續編》,貯御書房。乾隆皇帝對此畫頗為喜愛,不僅為其御題引首「蕭景澄華 」,並且還賦詩四首。通過對四首詩的解讀,有助於我們理解此畫描繪的主題與蘊含的意義。其實這件《漢宮秋》之名,不過是「漢宮秋景」或「漢宮秋色」之意,不僅與王昭君故事毫無瓜葛,更與馬致遠所作《漢宮秋》雜劇了無相干。要言之,此卷《漢宮秋》,應是創作於李唐《採薇圖》、《晉文公復國圖》、蕭照《光武渡河圖》、劉松年《便橋會盟圖》流風之下、以漢武帝甘泉宮候約西王母故事為題材的一件宋院畫傑作。

畫中描繪了幾組人物,聚散動息,顧盼有態,意境古雅,典雅工麗的風格,堪稱宮廷畫家的上乘之作。

儘管關於《漢宮秋圖》的故事描述、主人公身份、何人所畫甚至名稱等尚未有確鑿認定,但古代書畫鑑定和鑑賞的專家學者朱紹良和邵彥均認為這是一件「南宋精品」。

「千巖萬壑」系列價格不菲

2018年06月18日晚上6:30,「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近現代」舉槌,李可染先生的作品《千巖競秀萬壑爭流圖》1.265億元成交。該作品以7200萬元的價格起拍,經過一番競價後最終1.1億元落槌,加佣金1.265億元。

此作是李可染晚期山水畫傑作,是繼《萬山紅遍》後,完美體現李家山水圖式的又一經典。需要說明的是,「千巖萬壑」是李可染同一個主題,畫了多件作品,價格都不菲。

《千巖競秀萬壑爭流》

2017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中,李可染同名山水作品《千巖競秀萬壑爭流》(署「一九七八年歲始」)以1.2216億港元成交。

此件作品(即此次以1.265億元成交的《千巖競秀萬壑爭流圖》)也作於1978年(本幅署「一九七八年一月」),無論從整體構圖還是畫面題字位置,均有極高的相似性。

此外,李可染創作於1982年的《千巖萬壑》在2014年保利秋拍中拍得3795萬元。創作於1988年的《千巖競秀·萬壑藏雲》在2012年保利秋拍中也以3277.5萬元成交。創作於1986年的《千巖競秀圖》也以2760萬元在中國嘉德2013年秋拍中成交。

李可染(1907年-1989年),江蘇徐州人。13歲師從鄉賢錢食芝學習傳統山水畫,16歲入上海私立美專師範科學習。1929年以優異的成績入杭州西湖國立藝術院,破格錄取為研究生,師從林風眠、法國名畫家克羅多兩位教授,研習西畫。1943年應聘為重慶國立藝專講師,從事中國畫教學、創作。1946年應徐悲鴻之聘,為國立北平藝專中國畫教授,同時師從齊白石、黃賓虹,潛心於民族傳統繪畫的研究與創作。

「千巖競秀萬壑爭流」句出《世說新語》,乃晉顧愷之答客問,稱會稽之山川秀美處。一九五六年夏天,李可染有八省寫生之旅,在浙江會稽境內,過山陰道中,偶然遇雨,見茂林蔥鬱,聽奔流如管弦,已成心中意象,再讀前賢名句,遂有感而發,日後引此為創作題材,遂成「千巖萬壑」之圖。

畫家重拾北宋範寬《溪山行旅圖》為代表之「豐碑式山水」構圖。這幅山水畫傑作,基本意象就是兩組:一組是「崇山茂林,蔥鬱華滋」;一組是「奔流急湍,如鳴管弦」。一為山,二為水,單純的不能再單純,甚至連房舍、橋亭和點景人物都省略了。色彩也很單純,水墨之上,局部輕染淡墨,略分深淺,以表達「蔥鬱華滋」的生氣;除了樹幹和局部山石輪廓用濃墨,全畫基本上是用淡墨一層一層積墨而成,畫出了「草木蒙籠其上」的感覺;山谷遠處,「若雲興霞蔚」,水氣蒸騰。一左一右兩組瀑布,如銀練飛流直下,在山崖上跳蕩出俊俏的身段;及至谷底,又於溪澗巨石間穿梭奔躍,白水黑石,組合成好看的圖樣。十幾株大樹,亭亭玉立,樹冠交織出曼妙的舞姿,似在風中稷稷有聲,和鳴那奔流急湍帶來的急管繁弦!

《臺山瑞景》描繪浙江風景

古代版塊《臺山瑞景》在香港蘇富比以1.47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2億元)易主。《臺山瑞景》作者錢維城(1720—1772)清朝官吏、畫家,乾隆十年狀元,官至刑部侍郎,諡文敏。書法蘇軾,初從陳書(清代女畫家)學畫寫意折枝花果,後學山水,經董邦達指導,遂成名手,供奉內廷,為畫苑領袖。曾隨乾隆帝在木蘭圍場狩獵,帝以神槍殪虎,命維城繪圖刻石紀事。著有《茶山集》。

《臺山瑞景》

乾隆時期正值清代宮廷藝術的鼎盛之際,在藝術鑑賞、創作方面空前活躍。錢維城深得乾隆帝寵信,並經常隨駕出巡。《臺山瑞景》,描繪浙江天台山十景。此卷共分十段,每段更有乾隆御題詩共十首,吟詠臺山,懷念愛臣(錢陳群)。

《臺山瑞景》全卷縱33.7公分,橫458公分,分段繪製神秀壯麗的天台山十景,附錄小楷書對該地山川景物的考證文字。其構圖多採用了「深遠法」,呈現天台山高聳密林,流水瀑布,清幽靈秀,古蹟處處,乃錢維城之盛年山水精品。

此卷未紀年月,按乾隆御書題詩時錢氏去世已兩年。錢維城1763至1765年任浙江學政,由此可推斷此圖是錢在任期間或稍遲一段時間所作。

《臺山瑞景》被收入《石渠寶笈續編》,並藏於故宮寧壽宮。上世紀二十年代初經溥儀以賞賜其弟溥傑之名義,將清宮著錄的藝術珍品運出紫禁城。其中包含宋至明代古籍善本逾兩百件,以及歷代書畫作品逾一千張。錢維城《臺山瑞景》便在其列。

寶物運出宮後被暫存於溥儀父親家中,後輾轉運至天津。1925年,溥儀被逐出紫禁城後,「清室善後委員會」清點藏品明細時,發現當時賜予溥傑的藏品清單。

相關焦點

  • 2018拍賣年鑑 | 中國書畫十大天價
    中國書畫一直佔據我國藝術品拍賣市場龍頭地位,成交數量與成交金額都佔藝術品總成交額六成之多。在持續調整階段的中國書畫拍賣市場中,近現代書畫高價拍品頻出讓其風頭更勁。古代書畫也在持續穩健發展,在今年的中國書畫十大天價(不含當代書畫)中有七件拍品過億,領銜本年度拍賣排行的是古代書畫部分蘇軾的《木石圖》。
  • 2018年拍賣成交價過億的中國藝術品盤點
    綜觀上述,這件作品是傅抱石在四十年代中期十分出色的一件作品,令人玩味無盡。  李可染《千巖競秀萬壑爭流圖》1.265億元  2018年6月18日晚,中國嘉德2018春拍「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近現代」專場在嘉德藝術中心舉槌,97件精品總成交額高達5.32億元。
  • 蘇軾《木石圖》將拍賣 千年畫作何以流落日本?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8月31日電(記者 宋宇晟)記者日前獲悉,被認為是北宋蘇軾畫作的《木石圖》將於今年11月亮相香港秋拍。30日,拍賣行確認,這幅畫作徵集自日本。拍賣行微博截圖。  一般認為,蘇軾傳世至今的畫作可謂鳳毛麟角,除了現藏於中國美術館的《瀟湘竹石圖》,便是流落海外的《枯木怪石圖》,也就是即將上拍的《木石圖》。
  • 蘇軾《木石圖》,一曲宋代文人畫的高歌
    >畫心部分11月26日,在佳士得香港2018秋季拍賣「不凡——宋代美學一千年」的專場中,宋代大文豪蘇軾的《木石圖》(又名《枯木怪石圖》)以3億港幣起拍,4.636億港幣(含佣金,落槌4.1億港幣)成交,創下蘇軾作品的拍賣最高紀錄,也成為佳士得亞洲區成交價最高的拍品,刷新了明永樂御製「紅閻摩敵刺繡唐卡」於四年前同一天創下的3.484億港元紀錄。
  • 蘇軾的國寶級字畫《木石圖》
    《木石圖》又名《枯木怪石圖》,是北宋大文豪蘇軾任徐州太守時親往蕭縣聖泉寺時所創作的一幅紙本墨筆畫,該畫作書畫一體,畫中有書法,書法中又有畫,是蘇軾流傳後世的珍品。》就極少見世,一直到阿部房次郎去世,這幅畫也鮮為人知,但是在中國的文學歷史的典籍中,蘇軾的《木石圖》屢屢被提及,但就是見不到實物,也正因為如此,蘇軾的《木石圖》才頗為神秘。
  • 熱點 | 蘇軾《木石圖》的真偽與天價
    實話說,早就關注《木石圖》拍賣的新聞了,一方面因為《木石圖》秘藏多年比較神秘,更因為蘇軾在中國文化中的名氣實在太大,以綜合才藝論,華夏五千年,一人而已,蘇軾在中國文化中絕對是現象級的人物。我是蘇軾的粉絲,既欽佩他不向權貴低頭的人格,又欣賞他的才氣,更喜歡他的書法、詩詞,他的《寒食帖》《赤壁賦》都臨摹過,他的詩詞全集我都拜讀,鄧拓藏的《瀟湘竹石圖》也都看過。
  • 刷新世界名畫拍賣紀錄 蘇軾《木石圖》為啥值4個億?
    □文/林梢青  近日,佳士得香港2018秋拍「不凡——宋代美學一千年」專場中,備受關注的北宋文豪蘇軾真跡《木石圖》最終以4.1億港元落槌成交,刷新世界古畫拍賣紀錄。  一時間,有關蘇軾傳世畫作以及中國文人畫的價值,成為大眾討論的熱點——  那麼,《木石圖》憑什麼能值4個多億呢?
  • 刷新世界古畫拍賣紀錄 蘇軾《木石圖》為啥值4個億?
    □文/林梢青  近日,佳士得香港2018秋拍「不凡——宋代美學一千年」專場中,備受關注的北宋文豪蘇軾真跡《木石圖》最終以4.1億港元落槌成交,刷新世界古畫拍賣紀錄。  一時間,有關蘇軾傳世畫作以及中國文人畫的價值,成為大眾討論的熱點——  那麼,《木石圖》憑什麼能值4個多億呢?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分享:蘇軾的《木石圖》賞析
    《木石圖》,源自十一世紀北宋王朝的水墨紙本手卷,於2018年11月26日在香港以逾4.6億港元成交,旋即榮登佳士得亞洲藝術品成交價頭把交椅。是卷描繪一株枯木,屹立於一塊奇石旁,為宋代傳奇文豪蘇軾繪於千年以前的傳世之作——這位文壇巨擘被視為重塑中國美學及文學定義的傳奇人物,地位震古爍今、堪稱身後無人可與之比擬。
  • 這幅徵集自日本的蘇軾《木石圖》是否真跡仍存疑
    新華社報導稱,該作品將領銜香港佳士得2018年秋季拍賣,預計成交價格將超過4億港幣。佳士得香港揭幕儀式現場。據佳士得方面稱,其專家於2018年初在日本找到了這幅作品,並認定為蘇軾真跡,其後收藏這幅作品的日本家族同意將其公開拍賣。
  • 蘇軾《木石圖》何以成最貴中國古畫?
    《木石圖》以4.636億港元成交,創下了中國古代書畫作品拍賣的最高價紀錄。《木石圖》以4.6億港元成交  11月26日,佳士得香港2018年秋拍中,北宋文豪蘇軾的《木石圖》(又稱《枯木怪石圖》)以4.636億港元成交,刷新中國古代書畫拍賣最高歷史紀錄。  《木石圖》描繪了一株枯木和一顆形狀怪異的石頭,怪石後有幾株矮竹,整幅畫「若魚龍起伏之勢」。
  • 蘇軾《木石圖》將領銜佳士得香港2018秋拍
    2018年11月26日,佳士得將隆重呈獻北宋時期大文學家、中國文壇泰鬥蘇軾的珍稀墨寶《木石圖》,此作將領銜佳士得香港2018年秋季拍賣。通過視頻,來自英國的著名藝評家Alastair Sooke與佳士得中國書畫部專家周時健一同回顧了這位中國文化大家的生平,並探討他對繪畫本質的革命性意念。
  • 蘇軾《木石圖》真跡被發現 預估今秋可以賣出4億港元
    該作品將領銜香港佳士得2018年秋季拍賣,預計成交價格將超過4億元港幣。 香港佳士得8月30日舉行《木石圖》揭幕儀式及新聞發布會。佳士得亞洲區總裁魏蔚表示,這幅《木石圖》就是傳說中流失海外的蘇軾原作,也是大家常在教科書中見到的《木石圖》。該作中不僅有蘇軾的筆墨,也有「宋四家」之一的米芾題跋,得以全貌呈現。
  • 蘇軾真跡?爭議聲中的「《木石圖》」拍出4.1億天價
    同時,北青報記者檢索發現,這幅《木石圖》也是迄今為止中國古代繪畫拍出的第一高價。北青報記者了解到,自從佳士得於今年8月30日在官網上發布《木石圖》的拍賣信息以來,這幅畫就引發了公眾的關注。據佳士得官網介紹,整個拍賣過程持續了5分多鐘。有媒體援引佳士得拍賣亞洲區總裁魏蔚的話表示:「買家來自大中華區,所以一定是回到中國人手上。」
  • 蘇軾真跡?爭議聲中「《木石圖》」拍出4.1億天價
    「蘇軾《木石圖》」拍出超4億元天價  26日晚,佳士得香港秋季拍賣中,經過激烈的競爭,一幅被認為由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繪製的《木石圖》以4.636億港元的價格成交。佳士得拍賣公司坦言,這個價格刷新了4年前另一件拍品「明永樂御製紅閻摩敵刺繡唐卡」創下的3.484億港元的佳士得公司亞洲區競拍紀錄。
  • 蘇軾的《木石圖》: 為什麼能值4個億?
    米芾跋文近日,佳士得香港2018秋拍「不凡——宋代美學一千年」專場中,備受關注的北宋文豪蘇軾真跡《木石圖》最終以4.1億港元落槌成交,刷新世界古畫拍賣紀錄。一時間,有關蘇軾傳世畫作以及中國文人畫的價值,成為大眾討論的熱點——那麼,《木石圖》憑什麼能值4個多億呢?流傳近千年的名跡 可謂一件劃時代巨作蘇軾的《木石圖》無疑是今年秋拍最受關注的作品之一,佳士得以「劃時代巨作——蘇軾稀世文化瑰寶」來形容這件作品。
  • 蘇軾《木石圖》,拍出4.1億港元的神作,世間珍奇莫過於此
    在2018年11月26日晚,在香港的佳士得拍賣會上,又一佳作刷新了中國古代繪畫的價值觀,那就是蘇軾《木石圖》。佳士得稱其為「中國書畫曠古爍今之作,文人先驅蘇軾傳世真跡」,引起了不少人的熱議。在說這幅畫之前,首先應該說的是,在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之前,由當時軍閥吳佩孚的秘書長白堅夫的太太帶去了日本,後被藏於阿部房次郎爽賴館,後被佳士得公司找到了,進行了拍賣,被當時一個號稱來自大中華區的人拍走,從而又重新回到了中國人手中。失而復得,此真跡才難得的保留了下來。
  • 真偽存爭議的蘇軾《木石圖》回到中國人手上
    11月26日晚,在香港佳士得「不凡—宋代美學一千年」專場拍賣會上,被認為是宋代文壇、畫壇領袖蘇軾傳世名畫《木石圖》以4.636億港幣(約4.1億人民幣)在香港佳士得拍賣專場成交,創下中國古畫最高紀錄。據了解,這個價格創出了中國古書畫的最高紀錄,同時也創造了佳士得香港拍賣史上最高單件拍品紀錄以及蘇軾個人作品最高紀錄。拍賣會現場拍賣最終以4.1億港元落槌,加佣金為4.63億港元成交。拍賣後,對於買家來自何處,佳士得方面回應稱「買家來自大中華區,所以一定是回到中國人手上。」
  • 蘇軾《木石圖》,拍出4.6億!網友:米芾的「字」,真「長臉」!
    在過去不久的前些天,歷時上千年歷史的蘇軾真跡《木石圖》,在香港佳士得秋拍上,以3億元起拍價進行拍賣,最終以4.636億元港幣成交!這幅畫作,險些超越黃庭堅的《砥柱銘》,創造中國書畫拍賣的紀錄。《木石圖》又名《枯木怪石圖》,長26.5釐米,寬50.5釐米,是蘇軾任徐州太守時,親往蕭縣聖泉寺時所創作的一幅紙本墨筆畫。在民國時期,一位名叫白堅夫的人,從北京風雨樓中的古玩店中買走了《枯木怪石圖》和《瀟湘竹石圖》,這兩幅作品均為蘇軾所作,後來他把《枯木怪石圖》賣給了日本人。
  • HK$4億估價 | 蘇軾《木石圖》如何辨真偽?
    蘇軾《木石圖》橫空出世,震驚整個藝壇。此畫喻為「書畫界聖杯」,可說是無敵於天下的中國書畫。究竟東坡居士的畫作為何如斯重要?專家怎樣判斷它的真偽? HK$4億的估值又是按什麼釐定?我們請來佳士得中國書畫部國際資深專家 - 遊世勳(Kim Yu)為你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