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婁山關腳下的故事

2020-12-11 貴州新聞網

  位於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板橋鎮巍巍婁山關腳下的匯塘河社區,是易地扶貧移民搬遷集中安置點,附近幾個村的困難戶們在此安居樂業。

  這裡安享晚年的老人們有的打著撲克,有的三五幾位好友閒坐在一起拉拉家常。小孩在橡膠地板上嬉戲玩耍,年輕人忙著自己的工作。在這樣一片祥和的家園裡,有一群特殊的人,常常帶著厚重的「扶貧袋」穿行在各家各戶。他們關心困難戶家裡老人身體狀況,關心年輕人工作和收入,在「連心袋」裡的檔案裡,記錄下「已收到醫療補助每人120元,共計600元……」。

  他們有著共同的名字—扶貧幹部。

  每家都有一位扶貧幹部,每家都有一個扶貧故事。今天要說的,正是我家的扶貧故事,我家的扶貧幹部——蘇恩來。

  2014年,我家正式被納入精準扶貧,因為家住在偏遠山區,生活困難,我們成了「困難戶」。那年,我還在北京上大學,家裡房屋漏雨,為生活一家人各奔東西……

  這時候,一個陌生人闖進了我們的生活,開始詢問我們家的情況,給我們宣講國家扶貧政策,幫助我們辦醫保,交養老保險,領取政府補貼。我們想在家發展養豬,他開始忙著幫我們辦手續,幫助我們爭取到了無息貸款「特惠貸」,就這樣,我們家的養豬場開始經營。

  往後的日子,我們家的扶貧幹部蘇恩來,成了我們家的常客,因為他在政府上班,本身自己的工作就很忙,往往下班後已經天黑,還得來我們家詢問家庭情況。

  「有沒有什麼困難,醫保補貼收到沒有,要交養老保險費了,今年收入多少,今年的養豬補貼款收到沒有……」

  慢慢的我家的「連心袋」檔案裡,記錄下了滿滿的關心和關愛。扶貧幹部把國家政策,落實到了我們每家每戶。

  2016年,我們家脫貧了!

  僅僅兩年,我們成功脫貧,家庭人均收入遠超貧困水平。這時候,我大學畢業,也參加了工作。同時在黨和政府的扶持下,我們也搬到了扶貧安置點,三室一廳一廚一衛,精裝修還帶家電,我們拎包入住,安置點熱鬧非凡,每個人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是的,我們的生活一下子好了起來。

  原以為故事就這樣結束了,始料未及的是,熟悉的身影再次進入我們家門,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扶貧政策——脫貧不脫政策!我們的政府,擔心我們剛脫貧後又返貧,所以我們的扶貧幹部,還得繼續為我們保駕護航。也因為如此,我們的故事,一直延續至今。

  2018年,對我家來說,更是意義非凡的一年,這一年,我準備結婚了!同時和未婚妻一起,註冊了我們的第一家公司!是的,愛情事業雙豐收!

  我家有養豬經驗,於是我們開始大力發展養豬,幸運的是,老天眷顧了勤奮的養豬農民,2019年豬肉價格暴漲,我們不光脫貧,還步入了小康!到今年,我公司靠著養豬,年產值超百萬,帶動就業20餘人。預計到2021年,年出欄超千頭,年產值超500萬。

  借著機遇,我們開始帶著當地的農民,發展養豬業,得知需要大量資金,我們的扶貧幹部第一時間站出來,開始幫我們募集資金,現在已經有多個股東共同出資55萬元。我們的扶貧幹部蘇恩來,現在正忙著貸款20萬幫助我們把養殖場建起來!2021年,我們將帶動超百人就業創業,讓更多困難群體實現小康生活!

  懷抱著剛出生的寶寶寫下這篇文章,我們一家人能幸福生活在一起,生活越來越富裕,要感恩我的國家我的政府和扶貧幹部。我們的故事還在繼續,未來,會更好!(昌德兵)

 

 

相關焦點

  • 巾幗脫貧故事匯 | 魏金華: 故事裡的小黃花,脫貧路上「致富花」
    巾幗脫貧故事匯 | 魏金華: 故事裡的小黃花,脫貧路上「致富花」 2020-07-14 17: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石凱:參與扶貧 榮幸之至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石凱:參與扶貧 榮幸之至 2020-11-18 17: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黨旗引領脫貧路」之《路就在腳下》:貧困戶明平印脫貧記
    小編的話:慶祝建黨98周年一「黨旗引領脫貧路」全市優秀黨員教育電視片展播,今天播出第八期《路就在腳下》。在丹鳳縣花瓶子鎮有這樣一個群眾,他視力下降但不甘於現狀,積極與命運抗爭,勇於面對家庭困難現狀,在黨員幹部的幫扶下發展中藥材種植、發展香菇種植、發展養蜂等產業順利實現了脫貧摘帽目標,通過產業脫了貧的他並沒有忘記鄉親們,他積極主動當起了鄉親們的義務技術員,幫助周圍群眾發展產業發展經濟。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呂林連:夫妻種菜脫了貧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呂林連:夫妻種菜脫了貧 2020-12-14 11: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用中英文齊誦《憶秦娥·婁山關》
    記者 趙林 潘先萬中美大學生參觀桐梓婁山關戰鬥遺址秋日的婁山關,驕陽如火。9月2日,中美大學生體驗長徵之旅走進桐梓婁山關戰鬥遺址,在烈士紀念碑前,嘉賓主持、黎平會議紀念館副館長張中俞生動再現激戰場面,讓大學生們感受了紅軍徵服如鐵雄關,勝利從頭越的豪邁。「當年,紅軍在這裡進行了兩次激烈的戰鬥。」
  • 彝家兄妹的脫貧故事
    今天,請和我一道聽聽這對彝家兄妹的脫貧故事吧。    說來痛心,樊秀康幼年喪母,還沒斷奶的他不懂事,母親都斷氣了,還撲上去要奶吃。人還未過中年,一周年內,他妻子、父親、大兒相繼離世。先是妻子肺病加重,一連入了13次院,尤如閻王爺連下13道催命令牌,最終撒手而去。接著,老父親無疾而終。秀康還沒緩過神來,長子騎摩託又把命丟。
  • 如何評價《憶秦娥.婁山關》,它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
    用一句話來評價《憶秦娥.婁山關》的話,那就是「悲涼慷慨、雄沉壯闊之中透露著革命樂觀精神」。《憶秦娥.婁山關》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第一次戰鬥,紅軍攻克了婁山關後,召開了著名的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之後挺進赤水,計劃與紅四方面軍會合。由於張國燾的原因,這個計劃宣告破產,紅軍只能返渡赤水,進攻婁山關,有國民黨展開了第二場戰鬥。這場戰鬥進行得非常慘烈,雖然最終取得了勝利,但是長徵的戰略任務受挫,作者的心情不免有些沉重。這首詞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寫作的。
  • 《憶秦娥·婁山關》,走進婁山關,了解歷史,緬懷先烈。
    初次來到婁山關,不禁為它的雄偉壯麗而震撼!這裡的群山峻岭,溝壑縱橫,灌木幽深,峭壁絕立。獨特的大婁山脈主峰——婁山關,海拔高度在1576米,千峰萬仞直插雲霄,重崖峰疊,常年雲山霧海,宛如一幅美麗的人間仙境。
  • ...可為江海 不以善小 聚力千鈞——我的「脫貧攻堅」小故事
    編者按2020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的關鍵之年,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十九大精神,激發廣大幹部群眾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熱情,區委組織部、區委宣傳部、區脫貧辦、團區委、區婦聯、南鄭農商銀行聯合舉辦了南鄭農商銀行杯「決勝脫貧·奮鬥有我」主題演講比賽
  • 「我所經歷的脫貧攻堅故事」獲獎結果揭曉
    新華社北京10月14日電(記者侯雪靜)《中國扶貧》雜誌社和新華網14日聯合揭曉「我所經歷的脫貧攻堅故事」獲獎作品,共有288件作品和10個單位獲獎。  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夏更生14日在「我所經歷的脫貧攻堅故事」獲獎作品展示展播啟動儀式上表示,這些作品生動講述了扶貧一線的感人故事和先進典型,充分展示了社會各界凝心聚力決戰決勝的精神風貌,全面展現了脫貧攻堅火熱實踐和決定性成就。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安欣:紮根基層十餘載,不改初心為人民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安欣:紮根基層十餘載,不改初心為人民 2020-12-09 1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生動講述脫貧致富故事(脫貧故事)
    圖片自上而下分別為電影《十八洞村》《秀美人生》《我和我的家鄉》《一點就到家》海報。有的影片以黨的基層幹部為主人公,講述基層幹部在黨的號召下展開扶貧工作,與父老鄉親共同發展鄉村經濟,建設新時代新農村的故事,如影片《幸福快車》《又是一年三月三》《三年》。有的改編自真人真事,以在脫貧攻堅戰中起到帶頭作用的先進個人為主人公,著力表現和歌頌他們為國為民的奉獻精神和敢為人先的時代勇氣,如影片《十八洞村》《南哥》《李保國》。
  • 我的脫貧故事 | 陳大國:勤勞使我真正脫貧 勤勞讓我得到幸福
    我的脫貧故事 | 陳大國:勤勞使我真正脫貧 勤勞讓我得到幸福 2020-12-12 1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脫貧故事|王正香:撐起一片天 過上好日子
    她本可悲憤命運的不公,但她卻選擇了樂觀堅強,一肩扛起家裡所有的責任,儘管日子困難,她卻從來沒有放棄希望,她就是今天脫貧故事的主人公——王正香。王正香是新化鄉大竹社區的建檔立卡戶,一家三口人,是一位失獨母親。2013年,王正香一家被納入建檔立卡戶。
  • 記錄時代的足音(脫貧故事)
    這些故事注重寫出脫貧攻堅之難、之功、之效,寫出一線扶貧群體和貧困地區百姓之志、之神、之力今年以來,廣大電視文藝工作者深入脫貧攻堅一線,精心採集生動故事,記錄和再現駐村第一書記的身影、扶貧工作隊的日常、貧困家庭的奮鬥、鄉村建設的發展,展現脫貧攻堅的艱難歷程、萬眾一心的奮鬥狀態和告別貧困的歷史性變化。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王偉紅:千裡之外「授人以漁」 發揮...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王偉紅:千裡之外「授人以漁」 發揮專業優勢保一方舌尖安全 2020-11-09 16: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七夕會·旅遊|蒼山如海婁山關
    從遵義城坐班車1個多小時,就可到達婁山關景區。這就等於讓自己從繁華的城區,浸潤到一個無限綠意的世界裡。蒼山如海啊——婁山關。婁山關在中國革命歷史中大名鼎鼎。如今這首鐫刻著作者草書手跡的詞作,用396塊雲南大理石鑲拼成寬25米、高13.5米的巨幅碑牆,矗立在婁山關隘口近旁。它似一塊血肉豐滿的歷史印記,給蒼山增色,為群峰妝容。婁山關的小尖山與大尖山,是當年激戰的兩個決勝制高點。現在成了觀光遊客人數最多的去處。
  • 文藝作品聚焦脫貧攻堅 | 腳下有泥土 心中有力量
    在此之前,由上海國際電影節和上海電視節聯合推出的「國際影視雲市場」,也在「雲展覽」板塊推介了14部脫貧攻堅的題材重點劇目。2020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廣大文藝工作者用自己的方式,書寫並記錄著那些脫貧攻堅戰中湧現的人物和故事,推出了眾多優秀的文藝作品。
  • 土城四渡赤水紀念館裡的故事,彭雪楓將軍回憶婁山關之戰
    接著分享我的習水土城古鎮行。古鎮內眾多的博物館、紀念館讓我欣喜不已,要好好參觀學習了。這裡是古鎮中心的四渡赤水紀念館的廣場,廣場一角有土城博物館的介紹。紅軍進至扎西地區,敵仍判斷紅軍我將北渡長江,除向宜賓段各主要渡口增兵外,又調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鄧明禮:用腳步丈量民情 用真心傾聽...
    初次參與脫貧攻堅的我,滿懷一腔熱血,深感責任重大。根據結對幫扶工作組的安排,我開始跑基層、搞摸底,進村入戶,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幫扶群眾。在長期的走訪中,我了解到疾病、歷史原因、地理條件等因素,是造成水城縣深度貧困的原因,也深刻體會到貧窮對當地群眾帶來的影響,我充分認識到了脫貧攻堅的必要性與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