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綠色 大海一樣遼闊——錫林郭勒盟生態文明建設紀實

2020-11-26 人民網

錫林郭勒各族人民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託,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草原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版式策劃:紀安靜製圖:安寧一樣對待草原生態環境,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為築牢祖國北疆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接續奮鬥,再譜新篇。

「錫林郭勒大草原,我心中的綠色。錫林郭勒大草原,大海一樣遼闊」……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草原歌曲,唱出了多少草原子女對家鄉的讚美之情。

這也是錫林郭勒草原最真實的寫照。綠色是錫林郭勒草原最亮麗的底色,也是這片遼闊草原最耀眼的名片。

錫林郭勒草原是內蒙古草原的主體部分,可利用草原面積佔全區的26.5%,分布的草地類型和植被種類最為齊全,最南端距首都北京僅180公裡,平均海拔比北京高近1000米,生態地位極其重要。

「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守護好祖國北疆這道亮麗風景線。」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託言猶在耳。近年來,錫林郭勒草原人民始終牢記囑託,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堅守底線,築牢生態安全屏障。

「今後,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用最堅決的態度『護綠』、用最科學的方式『用綠』、用最嚴密的制度『管綠』,持之以恆加強草原生態保護,加快推動產業布局調整和轉型升級,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努力走出一條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盟委書記羅虎在的一席話,道出百萬錫林郭勒草原人民保護好草原生態的決心和信心。

人間仙境

多倫縣百萬畝樟子松造林基地

用最堅決的態度「護綠」,在祖國北疆構築萬裡綠色長城

1950年,錫林郭勒盟在太僕寺旗寶昌鎮建起了第一個國有苗圃,人工栽下第一棵小樹苗,當年育苗215畝,開啟了在沙化土地植樹造林的歷史。

69年後的今天,錫林郭勒盟以100萬畝樟子松造林、100萬畝沙地榆復壯建設、100萬畝人工灌木柳建設、100萬畝水源涵養林建設、100萬畝低質低效林改造、100萬畝重度沙化區綜合治理等6個100萬畝工程為抓手,積極推進林業建設,讓祖國北疆變得更加多綠色。

初秋季節,登上錫盟6個100萬畝工程實施地之一——寶格達山頂眺望遠處,漫山遍野的樟子松昂首挺立,別有一番景致。

「這是我們林場自1958年建場以來,實施的最大一次造林工程。從2012年啟動實施該工程以來,5年間累計投資1.82億元,完成人工造林30.89萬畝,再造了一個寶格達山。今年將完成人工造林3.5萬畝,進一步實現水清、草綠、天藍、生物多樣性的目標。」寶格達山林場負責人滿臉自豪地向記者介紹。

烏拉蓋河源頭寶格達山生態保護建設工程是錫林郭勒盟紮實推進生態保護重點工程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錫盟充分依託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等生態建設工程,結合實際,堅持自然修復與工程措施相結合,相繼組織實施了渾善達克和烏珠穆沁兩大沙地綜合治理、水系溼地保護治理、重點區域造林綠化、礦區環境治理等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實施自然保護區規範管理三年行動,加快推進錫林河30公裡生態景觀帶建設,不斷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除國家生態補獎資金外,錫盟投入草原生態保護資金39.58億元,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與新世紀前10年平均值相比,近5年,錫林郭勒草原植被蓋度平均值提高3.84個百分點,森林覆蓋率提高到7.54%。防止沙地向南擴散的渾善達克沙地南緣長421公裡、寬1——10公裡的鎖邊防護林體系和防止沙地向北部草原地區擴散的長445.3公裡橫跨8個旗縣的防護帶已形成;沙地內部人工草地面積比例從不足9.3%上升到29.56%;流動半流動沙丘面積由2000年的1768萬畝減少到目前的710萬畝,沙地局部地段植被開始恢復。

渾善達克腹地生機盎然

姑娘湖生態美景

用最科學的方式「用綠」:轉變發展方式,向「綠色」要未來

阿巴嘎旗巴彥德力格爾嘎查牧民巴亞斯古楞於2017年處理了1000多隻羊,從吉林省購進了100多頭優質西門塔爾牛,走上了「減羊增牛」之路。他說:「從事畜牧業生產不但要考慮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要算好生態帳,生態好了,才能持續發展。」

像巴亞斯古楞一樣,保護好這片綠水青山,為子孫後代留下美麗家園,已經成為錫盟人的共識和自覺行動。

人人呵護綠色、保護生態,力量匯集起來就是「綠色海洋」。近年來,該盟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堅決擯棄以犧牲草原生態環境為代價的發展,尋找經濟發展與保護生態的最佳結合點,用最科學的方式「用綠」,提出以保護草原生態為前提發展現代畜牧業、清潔能源產業、文化旅遊業三大產業的思路,堅決向綠色要GDP,堅決向綠色要未來。

該盟認真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將全盟2.7億畝草場納入補獎政策範圍,劃定草畜平衡區2.2億畝、禁牧區0.5億畝,科學核定適宜載畜量,實行責任落實與資金發放相掛鈎機制,配套推進農區禁牧、沙地禁羊措施,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多年來的超載過牧問題得到遏制。特別是近兩年,全盟牧業年度牲畜存欄量連續呈現負增長,總規模較2000年減少326萬頭只,控制在適宜的載畜量範圍內。盟級財政每年安排3500萬元,以每畝補助30-65元的標準,對4個重要生態功能區試點實行特殊保護措施,還從去年開始每年投入1.68億元,在草畜平衡區全面推行春季牧草返青期休牧措施,促進草原休養生息、科學利用。同時,強化打草場保護管理,有效遏制了商業化掠奪性經營,2017年以來實現了糧經作物「零」種植的目標。

在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中,錫盟更加注重生態保護,著力推動綠色發展。遵循集約化、規模化、高效化、合理有序的開發原則,轉變粗放型資源開發模式,最大限度提高煤炭就地轉化率,立足於近1.8億噸核准煤炭產能,建成至山東濟南、江蘇泰州兩條特高壓電力外送通道,配套的1458萬千瓦火電項目全部採用世界領先的超超臨界技術,同步實施700萬千瓦風電項目,加快建設現代能源經濟示範區。

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為旅遊業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在文化旅遊業方面,錫林郭勒盟充分利用草原生態和獨特民族文化的優勢,遵循「核心突破、多點提升、配套發展、全域旅遊」的思路,大力實施「旅遊+」戰略,推動文化旅遊業成為支柱產業、富民產業。規劃建設「千裡草原風景大道」,以元上都遺址保護展示、錫林郭勒遊客中心等重點文旅項目為支撐,加快推動多倫縣、正藍旗、錫林浩特市、西烏珠穆沁旗、烏拉蓋管理區和二連浩特市等重要節點建設,全力打造全域旅遊示範區,使錫林郭勒文化旅遊業在「壯美內蒙古·亮麗風景線」中更加熠熠生輝。

金秋草原

草原花海

用最嚴密的制度「管綠」:建設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

2015年,錫林郭勒盟在全區率先成立生態保護專門機構——盟生態保護委員會,賦予其生態保護建設組織協調、推進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管理、規範生態資源徵佔用、開展綜合執法等工作職能。

生態委員會成立後,實行徵佔用生態資源預審管理制度。當年4月,2個億元以上工業項目——扎拉格阿木銅多金屬礦和巴彥寶力格煤礦由於處在生態紅線內而被叫停。「當發展和生態發生衝突時,我們下定了決心,絕不要以犧牲生態為代價的GDP。如今,這個理念不僅僅是我們職能部門的職責,更是全盟上下追求高質量發展的共識。」時任錫盟生態委員會副主任的烏日根巴雅爾這樣說。

今年,在機構改革中,錫盟進一步理順並強化管理職能,整合林業局、生態委員會和農牧業局草原監督管理職責以及相關部門的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管理職責,組建了盟林業和草原局,旗縣市也均組建了林業和草原局,在所有蘇木鄉鎮設立草原生態綜合執法中隊,構建起條塊結合、權責明確、保障有力、權威高效的生態環境管理體制,生態實體資源由分部門管理模式轉為生態系統管理模式。

在持續實施生態重點工程的同時,錫林郭勒盟把制度體系建設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保障,立足本地實際,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法治化、制度化軌道。

黨的十八大以來,該盟按照源頭預防、過程控制、損害賠償、責任追究四個層面設計,進一步完善保護草原生態制度體系,制定出臺《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強草原保護利用建設,促進全盟草原生態持續好轉的實施意見》《徵佔用生態資源審查辦法(試行)》《生態環境聯合執法綜合治理工作方案》《天然打草場輪刈保護制度》等實施生態文明建設的92個政策性文件,將62%的區域面積劃入保護範圍,草原、森林、溼地、水域等重要生態資源區全部納入紅線管控。

與此同時,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嚴格落實草畜平衡、休牧輪牧禁牧等制度,組織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退耕還林還草、「六個百萬畝」造林基地、渾善達克200萬畝規模化林場、水源地保護等重點生態建設工程。強化草原生態執法監管,建立林業、生態、環保、水利、農牧等多部門協調聯動綜合執法機制,實行常態化執法檢查,不斷提升生態環境監管水平,並在全區率先建立領導幹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任期考核制度,對旗縣市(區)和責任單位實施評分制考核。

盟委書記羅虎表示,今後,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各項工作總的遵循,保持定力,久久為功,把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位置,進一步健全和完善責任體系,推動生態保護建設取得新成效,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從根本上解決生態環境問題,探索建立可持續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真正步入法治化軌道,齊心協力奏響綠色發展主旋律,為建設祖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做出積極貢獻!

錫林郭勒盟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用最堅決的態度「護綠」,用最科學的方式「用綠」,用最嚴密的制度「管綠」,持之以恆加強草原生態保護,加快推動產業布局調整和轉型升級,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努力走出一條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巴依斯古楞《錫林郭勒日報》記者巴雅爾圖) (圖片由錫林郭勒日報視覺新聞中心提供)

(責編:劉澤、張雪冬)

相關焦點

  • 建設生態鄉鎮 致力綠色崛起——劉公廟鎮生態文明建設紀實
    這是樟樹市劉公廟鎮在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一個剪影。 近年來,該鎮堅持發展和生態兩條主線,踐行十八大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緊緊抓住建設「省級生態文明鄉鎮」的契機,堅持「生態立鎮、生態興鎮、生態強鎮」的指導思想,大力實施生態建設、發展生態產業、做強生態經濟、改善生態環境,奮力打造水淨、地綠、天藍的生態文明鄉鎮,在綠色發展中實現了快速崛起。
  • 景德鎮市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紀實
    從「後進生」到「優等生」的蝶變 ——景德鎮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紀實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市生態文明建設領導小組組長、中央環保督察問題整改領導小組組長、雙創雙修指揮部指揮長,認真對照《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建設指標》這個「國家考卷」,逐一研究、重點推進。
  • ...築牢綠色屏障——甘州區踐行「兩山」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紀實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到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先導,推動我國生態環境保護髮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的變化。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對於地處西北內陸的甘州區來說意義更是非比尋常。
  • 綠色發展,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黨的十八大以來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3年多來,綠色發展底色日益亮麗——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美麗中國的綠色底色,一天天愈發清新養眼。 「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應該受到懲罰。」 「要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
  • 一個縣城的綠色「進化史」—和林格爾改革開放以來生態文明發展紀實
    資料照片和林格爾縣的生態文明建設,猶如一部氣勢磅礴的綠色「進化史」。每天清晨,家住和林縣城關鎮的侯國徵都要順著北山生態工程區的山道,美美地走上幾圈,感受這幾年生態文明建設帶來的新變化。「這都是退耕還林帶,2002年我們一起種下的樟子松,現在長這麼高了。每天來看看它們,我心裡頭高興!」作為城關鎮林工站站長,侯國徵對於眼前的這片景致很是自豪。站在山頭,環視四周,只見眼前全是蒼翠的綠色。
  • 生態文明建設案例 | 紅土地上的綠色革命
    這3個案例均屬生態文明建設領域。我們將陸續推送3個案例的幹部教育培訓文本全文,供大家在工作中學習使用。本期推出《紅土地上的綠色革命——福建長汀縣持續推進水土流失治理》。2017 年 5 月 26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加快推進生態保護修復。
  • 內蒙古加大生態修復力度 推進綠色礦山建設
    在位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西烏珠穆沁旗的國家電投白音華煤電公司二號露天礦,該礦總工程師賀希格圖對記者說。  實施喬、灌、草立體式栽種,保證生態修復效果  每年,白音華二號礦都會迎來許多參觀者,煤炭生產是主要參觀內容之一。近兩年,幹採煤出身的賀希格圖,總喜歡先把參觀者帶到露天礦曾經排土的地方。
  • 建設生態文明申論範文: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具有制度和文化優勢
    這是一篇建設生態文明申論範文,該範文指出:中國共產黨高瞻遠矚地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布局,非常善於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應對環保課題,堅持以法治推進節能減排與生態文明建設,展現出獨具魅力的制度優勢。
  • 綠色低碳發展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
    這一「綠色低碳發展」既體現了生態文明的基本理念——「綠色」,也指明了實現美麗中國的主要路徑——「低碳」,將成為我國「十四五」期間生態文明建設的指揮棒。  綠色是「底色」,是發展的基本理念。在「十三五」期間,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汙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 各地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續寫「兩山」理念新篇章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兼顧經濟與生態、開發與保護,為新時代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提供了重要指引。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不走「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當地把全盟60%以上區域劃入生態保護紅線,不再在草原新上礦山開發項目。截至6月25日,錫林郭勒盟6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67家工礦企業全部關停。
  • 四川綠色打底 生態文明浸潤巴山蜀水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文明建設,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深刻洞悉從工業文明到生態文明躍升的發展大勢,站在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高度,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將「綠色」上升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理念。
  • ...天津市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高標準建設京津冀東部綠色生態屏障
    三年規劃建設,天津市綠色生態屏障「小荷已露尖尖角」, 「天」字形骨架「骨骼」日益堅實、豐滿。今年屏障區內植樹數量為近年最多。明年,環首都東南部的這片綠色生態屏障,將煥發更加彭勃的生機。201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考察時強調,要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加快打造美麗天津,著力保護生態環境。
  • 綠色黔南綠水青山彰顯生態文明
    美麗的綠博園綠色黔南,博得發展!綠色是人們追求的一種生活方式,文明是社會發展進步的明顯「標籤」。從「兩山理念」到「餐桌文明」,從河長制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央的政策在黔南州的落地從無「折扣」可選,只有「加碼」落實落細。黔南,在國家大好政策的指引下,進入了綠色發展的「生態圈」。
  • 凝聚青年力量 建功生態文明建設
    作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福建近年來所交出的生態答卷、所呈現的生態圖景,正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最生動的實踐展現。生長在這片熱土上,更讓我們從歷史感和現場感中切身體會這一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和重大意義。立足崗位,不禁思考:作為黨的助手和後備軍,新時代的共青團,應如何勇擔時代重任,如何實現對青年的有效凝聚,引導青年積極投身生態文明建設浪潮,奏響青春建功之歌?
  • 全國人大代表葉露中:推進六安市綠色振興和生態文明建設
    建設幸福六安,不僅要推進綠色振興,還要堅持實施生態文明建設。」  「建設幸福六安,首先要推進六安的綠色振興。」葉露中說,推進綠色振興首要的是擺脫貧困。六安是革命老區,貧困發生率相對較高。近年來,六安市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使貧困發生率有了大幅度下降,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有了很大提升。  同時,保護好青山綠水也十分重要。
  • 習近平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金句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無論是外出調研,還是參加中共中央政治局的集體學習,反覆強調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他所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理念深入人心。今天,黨建網微平臺邀大家一起來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說過的金句。
  • 綠色發展示範案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山東惠民——黃河...
    2020年11月30日,生態環境部在北京舉行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和「2018-2019綠色中國年度人物」授牌表彰活動。山東省濟南市濟陽區、日照市東港區、臨沂市蒙陰縣、濱州市惠民縣獲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榮譽稱號,青島萊西市、濰坊峽山生態經濟開發區、威海市環翠區威海華夏城被命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今天為你介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山東惠民——黃河流域正在崛起的生態綠城。
  • 錫林郭勒盟2019「遼闊草原 錫林頌歌」那達慕大會將於8月3日開幕
    ,錫林郭勒盟2019「遼闊草原 錫林頌歌」那達慕大會,將於8月3日上午9:00在錫林郭勒盟錫林浩特市那達慕會場開幕。賽事活動1、2019「遼闊草原 錫林頌歌」那達慕搏克比賽時間:8月3日至5日地點:錫林浩特市那達慕會場競賽項目:男子搏克512人2、2019「遼闊草原 錫林頌歌」那達慕蒙古族傳統射箭比賽時間:8月3日至
  • 河南:南陽綠色發展促進生態建設
    中國園林網3月18日消息:「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納入『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進一步強調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地位和作用。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提出,大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這對南陽具有特殊意義。」全國人大代表、南陽市市長穆為民說。
  • 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宣傳標語
    1、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 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2、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3、共建生態文明,共享綠色未來。4、創建國家生態市,有你參與更精彩。5、同心共創國家生態市,攜手打造生態文明汝州。6、生態城市全民共建,美好汝州你我共享。7、一點一滴匯聚你我之力,一言一行成就生態汝州。8、倡導綠色文明,營造綠色汝州,構建幸福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