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先生曾經用了這些身份來形容蘇軾:「無可救藥的樂天派、文豪、大書法家、畫家、造酒試驗家、工程師、皇帝的秘書、酒仙、專唱反調的人、詩人、小丑。「
確實,這位坐在宋代詞壇頭把交椅上的蘇東坡,確實有太多的身份,而最難得的是他總是能在人生不同境遇中,隨意切換自己的身份。
所以關於人生的意義,沒有誰能比蘇軾還說得清,而他在彌留之際為兒子寫的一首《廬山煙雨》,更是在短短28字內,道盡人生的三大境界。
《廬山煙雨》北宋.蘇軾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這首七絕初讀會覺得有些奇怪,共四句,第一句和最後一句一模一樣,其實這正是詩人的高明之處。全詩化用的是禪宗史書《五燈會元》中的禪語,這是杭州靈隱寺高僧普濟編寫的一本禪集。
在詩中高僧將人生分成三大境界:第一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第二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其三,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蘇軾的這首《廬山煙雨》也是有所此意的。「廬山煙雨」、「浙江潮」說的是山和水。
到這裡來時,人們被這山水吸引,來此地不過是想欣賞美麗的自然風光。這時的山就是山,水就是水,此為第一境界。
到達山水前的時候,人們的願望得到了滿足。這時就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自己的期望與現實相符。二是自己的期望與現實不符。
這時人們的心情就會有所變化,或歡喜或失望。各種各樣的想法、思緒匯入腦海,人們就會失去最初欣賞山水的初心,此為第二境界。
當人們經歷了人生中的種種事情,很難再去回憶自己的初衷,再以赤子之心去看待山水,以及世間萬物。殊不知回歸初心,做到心無雜念,才能再次看到山水的真面目,此為第三境界。
人皆渴望悟道、超脫凡俗。然而不經這由本性,到人性再到自性的三重山,怕是不能真正瞭然人生的意義,所以大說人也只能到達第二境界。當然了,人皆有佛性,佛家亦有云:即心是佛,抑或頓悟,也不在話下。
這位坐在宋代詞壇頭把交椅上的蘇東坡,確實有太多的經典,這本《蘇軾詞傳》收集了蘇軾的各種詩詞,一本《蘇軾詞傳》寫盡一生沉浮,一路坎坷,然後蘇軾卻說「也無風雨也無晴」。翻一翻舊詩,了解他的人生,明白他的豁達。
這本書選取了蘇軾一生所作的詞與傳,難得的是以詞為主題,當今很多的詩詞收集書籍都是以詩為主,詞的的確少見。
辛棄疾與蘇軾並稱為「蘇辛」,曾被譽為「詞中之龍」。提到蘇軾怎能不說辛棄疾呢?辛棄疾是亂世中的抗金英雄,卻以文業著稱天下。辛棄疾本是武將出身,最後流傳千古的卻是自己的文業。
《辛棄疾詞傳》再現了辛棄疾的傳奇一生,這本書參考了大量的史料與文獻,盡最大程度地還原歷史本真。除此之外,還有《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
這套書不僅包裝精美,更是根據人物的不同背景形象設計了優美的封面,紙質也很棒,閱讀起來可以說是一種享受。
6本書活動價僅需79元,也就是2包煙的價錢,就能讀懂6位詩人的名作,並能從中感悟到大家風範的人生哲理,實在是個機會呀!
點擊下圖購買就可品味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