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 ,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蘇東坡。
他一生坎坷,卻處事豁達,硬是將別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瀟灑的人生。
林語堂先生曾用一大串的詞彙形容他:「無可救藥的樂天派、偉大的人道主義者、百姓的朋友、大文豪、大書法家、巨儒政治家、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詩人、小丑。」
但是這還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全部……他在各種身份至今切換自如,他雖然做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種人生最大的豁達,但他可以像蹣跚學步的孩子一樣,摔倒後,再爬起來。
蘇東坡因為「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時曾到赤壁磯遊玩,看江水奔騰,驚濤拍岸,寫下《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江水悠悠,來去皆成空,我們所追求的功名利祿,不過是過眼雲煙,一切都是虛幻的夢境,既然是夢還有什麼好糾結的呢?一時間心胸打開,被貶的愁苦也漸漸釋然。
他在黃州與朋友出遊,不巧碰撞上下雨,朋友紛紛躲避,只有他淡然地站在雨中,任憑風雨吹打,依舊緩步前行,昂頭高歌: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中國現代歷史學家錢穆說:蘇東坡詩之偉大,因他一輩子沒有在政治上得意過。他一生奔走潦倒,波瀾曲折都在詩裡見。被貶黃州,本應是他人生一段沮喪的時光,可他卻在身處低谷時,做出了最好的詩詞。
關於人生的意義,我想沒有人能比蘇軾看得更透徹了。
蘇軾臨終絕筆詩,短短4句,道盡人生3種境界,多數人只能到第2種
蘇軾的流放生涯一直到宋徽宗繼位大赦天下才結束,在返京途中,聽聞兒子蘇過就任中山府通判,便為兒子寫下一首《廬山煙雨》: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這首詩短短4句,道盡了人生的3大境界,更是對兒子的諄諄教誨。蘇軾也曾追求功名利祿,但在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後,早已失去了當年的躊躇滿志。
幾十年的官場沉浮,讓他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切功名利祿,不過是過眼雲煙罷了,所以,他希望兒子不要重複自己的人生,所以在彌留之際寫下這首詩,以「廬山煙雨」為喻,教兒子莫要執著於官場功名,用過來人的身份,對兒子進行敦敦教導。
唐代的青原惟信禪師曾說過這樣一段話:「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
人生有3大境界,第一層: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第二層: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第三層: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但大多數人只能到大第二層。
東坡此詩,正用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