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籍30位詞作家:惟楚有才,於斯為盛

2020-12-13 湖南頻道

  用「惟楚有才、於斯為盛」去形容瀟湘大地,絕對不是清朝貢生張中階的陰謀,否則這副名聯就不會流傳至今。而擔當得起如此美譽的湖南,以其人傑地 靈、名賢薈萃著稱於世。這裡古屬楚地,歷史悠久、物產豐沛,後因大部分位於洞庭湖以南而得名,因湘江貫穿於全境簡稱「湘」。千百年來,從政治到軍事、從經 濟到科學、從思想到文化,湘楚懷抱裡孕育過、閃爍過的群星足以照亮整個華夏夜空。在瀟湘大地上行走,隨手俯拾,便可牽扯出耳熟能詳的人物和故事,觸摸到驚世駭俗的韜論和靈魂。

  湖南民歌,時而高亢,時而婉轉,時而詼諧,時而潑辣,從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反映著這「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思想、感情、理想和願望。在漫長的歲月中,她總是牢牢的紮根於三湘四水河畔的泥土之中,像一朵朵山野之花,千姿百態的裝點著那些「泥腳杆」們樸實平靜的而又豐富多彩的生活。

  源遠流長,浩如煙海的湖南民歌,總是「親切的伴隨著歷史」(田漢語)。放眼當今樂壇,李谷一、宋祖英、張也、吳碧霞、雷佳、王麗達等一大批明星歌唱家璀璨耀眼。而在這光芒背後,有一群相形之下「默默無聞」的智慧提供者,一群在今天快餐娛樂至上的年代還保持藝術風骨的筆桿子。可以這麼說,沒有他們,便沒有湖南音樂堅實的基礎、沒有湖南民歌盛極一時的今天。他們,就是湘籍詞作家。

於沙

  於沙,原名王振漢(1927-2013),男,湖南臨澧人,國家一級作家,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先後擔任中國詩歌學會理事、中國音 樂文學學會理事。自1978年以來,他發表抒情歌詞140餘,經著名作曲家施光南、劉莊、姜春陽、牛暢、許鏡清、屠巴海、胡積英等譜曲,經著名歌唱家何紀 光、宋祖英、劉秉義、胡松華、關牧村、殷秀梅、傅祖光、沈小岑、李秀文等演唱,廣為流傳的有《八百裡洞庭美如畫》(何紀光唱)、《苗山明月》(宋祖英 唱)、《走在故鄉的小路上》(劉秉義唱)、《年輕人之歌》(關牧村唱)、《懷裡和心裡》(殷秀梅唱)等20餘首。

韓樂群

  韓樂群(1933-2015),湖南常德人。國家一級編劇,享受國務院專家特殊津貼。現為中國音樂家協會、中華詩詞學會、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中國音樂文學學會一、二屆理事,貴州音樂文學學會會長。20 世紀 50 年代即活躍於中國詞壇,40 多年來共發表歌詞 4000 餘首,已公開出版詞集《山裡山外》。創作的《我愛貴州》、《和平友誼》等詞作廣為傳唱,多次獲得國家、省部級、地市級各類獎項,主編《貴州四十年歌詞選》、《春之聲詞報》。

夏勁風

  夏勁風(1943-2013),歌詞界領軍人物。夏勁風一生與藝有緣、與歌有緣、與詞有緣。他的家鄉是一片民俗文化的沃土,山歌民謠、地花鼓、三棒鼓、漁鼓等民間戲曲說唱以及荊河高腔表演,給了他獨特而寶貴的民間藝術滋養,為他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奠定了深厚的基礎。1985年,夏勁風參加中國音樂家協會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在會上正式提出「詞作家」的稱號,為歌詞創作者正了名。

  作為詞作家的夏勁風同志,一生創作了《禮貌歌》、《古丈茶歌》、《東方姑娘》等詞作八千餘首,出版詞曲專著及《楊開慧組歌》、《工人組歌》和《瀟湘神韻》、《銀鈴阿妹》、《好人好報》等聲樂套曲、組歌30多部,多次獲得國家和省級「五個一工程獎」、文化部「群星獎」、國家廣電總局「金鷹獎」、中國音樂「金鐘獎」等諸多獎項,為我國歌詞創作事業做出了傑出貢獻。

張名河

  張名河,男,湖南沅陵人,1941年3月出生,著名詞作家,先後擔任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理事、全國《詞刊》編委。曾為《封神榜》、 《楊乃武與小白菜》、《木魚石的傳說》、《漢宮飛燕》等數十部電影電視劇作詞。分別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金鐘獎」、「新時期優秀歌曲金獎」等各類獎勵。傳唱的作詞歌曲有《美麗的心情》(宋祖英唱)、《一個美麗的傳說》(柳石明唱)、《不朽的黃河》、《千古情》(董文華唱)、《神的傳說》(譚詠麟唱)、《情系大海》(毛阿敏唱)、《昭君出塞》(彭麗嬡唱)、《二泉吟》(曾靜唱)、《相視一笑》(滿文軍唱)、《月光淚》(孫悅唱)、《小白菜》(陳海 燕唱)、《愛在這方》、《烏紗怨》(閻維文唱)、《家鄉》和《邊關情》(王宏偉唱)、《遠歸》(毛寧唱)、《如果世界是一個家》(韋唯唱)、《舞臺天地》 (周冰倩唱)、《獨佔瀟灑》(屠洪剛唱)等。《二泉吟》、《一個美麗的傳說》及少兒歌曲《我們美麗的祖國》、《陽光下的孩子》等分別收入中、小學音樂課本和高等音樂院校專業教材。

郭天柱

  郭天柱,男,1942年出生,湖南湘陰人,著名詞作家,系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曾任湖南長沙市群眾文學會秘書長。2002年,應邀擔任我國著名歌唱家宋 祖英《愛我中華》全國巡迴演唱會和《好日子》雪梨演唱會前期籌備暨文學撰稿。代表作《又唱瀏陽河》經宋祖英演唱,一夜紅遍大江南北,成為了謳歌湖南改革開 放30年的"音樂名片";他的作品多次獲文化部「群星大獎」,廣電部「星光獎」,中國音樂電視民族唱法金獎及金鷹獎等多項國家級藝術大獎。主要作品還有 《走鳳凰》、《牽手吊腳樓》、《美麗的愛情島》、《君山作證》、《君山新娘》、《月亮謠》、《迷人的羅依溪》、《放飛,放飛夢想》等等。

廖澤川

  廖澤川,籍貫湖南安化,著名詩人、詞作家。系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文學學會理事、湖南省音樂文學委員會副會長。1962年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中文系,創作了大量歌詞作品,流傳全國,唱進中南海,宋祖英、楊洪基等著名歌唱家都演唱過他作詞的歌曲,獲獎歌詞達200餘首,其中《喜鵲窩》、《好人龍清秀》連獲中國文藝最高政府獎——中宣部 「五個一工程」獎,《喜鵲窩》還獲首屆中國音樂「金鐘獎」,組歌《共和國禮讚》獲中國廣播文藝獎,《山娃娃》獲全國電視音樂節目大賽金獎,《海峽情》獲「中華情」全球華語優秀原創歌曲獎,《黨把五十六個民族團結在一起》、《天邊邊飛來雲一朵》、《吊腳樓裡的阿妹》等先後獲中國音樂家協會、文化部優秀創作獎。出版了《山的足音》、《春的背影》、《泥情草意》、《廖澤川詩文精選》等文學專著;與人合作的劇本《湘黔戰歌》(八場)、《沅水依依》曾分別搬上了首都舞臺和中央電視臺。被授予「德藝雙馨文藝家」榮譽稱號,其成就已載入《中國當代歌詞史》等多種文化典籍。

佘致迪

  佘致迪,男,湖南邵陽人,生於1943年,著名詞作家,1965年開始在基層文化單位從事業餘群眾文藝創作輔導工作。1981年調湖南省廣播藝術團任專 業創作員,他習慣四言八句,習慣於刪繁就簡,習慣於咬文嚼字,他常以「好鐵匠能打釣魚鉤」聊以自慰,對創作一絲不苟,他要求自己:「寫常人之情,寫人之常情,常寫人情」。迄今,他的《鳥鄉曲》、《又唱桃花江》、《桃花源裡唱桃花》等10餘首歌詞作品在全國和省級徵歌中獲獎,他還有800餘部(集)廣播影視 劇主題曲歌詞,其中《烏龍山剿匪記》主題曲《獵人魂》(陳思思、瞿穎、沙寶亮唱)、《家鄉有條猛峒河》(宋祖英唱)、《熱血芳魂》(電視劇《李師師》主題 曲)等作品傳唱至今。作詞歌曲《黨啊,親愛的媽媽》(1984年央視春晚歌曲,殷秀梅唱)和《辣妹子》(宋祖英唱)頗有影響。

瞿琮

  瞿琮,男,湖南長沙人,1944年7月5日出生,國家一級編劇,先後擔任中國音樂文學學會副主席、中國音樂文化促進會副主席。創作歌詞《頌歌獻給毛主 席》、《頌歌一曲唱韶山》、《我愛梅園梅》、《帕米爾 我的家鄉多麼美》、《我愛你中國》、《吐魯番的葡萄熟了》、《月亮走 我也走》、《運動員進行曲》、《藍精靈之歌》、《祖國萬歲》、《情系人民》、《愛情湖》、《共和國選擇了你》等兩千餘首。作品入選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教材 和「二十世紀世界華人音樂作品經典」。多次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國家文華獎、國家金雞獎及國務院文化部獎、國務院廣電部金獎、魯迅文藝獎金、解放軍文藝大獎等。

石煌遠

  石煌遠,1946年生,著名詞作家,劇作家,湖南沅陵人。他創作的歌詞成為歌星們的搶手貨。宋祖英、劉歡、陳思思、李瓊等一批歌唱家都演唱他創作的作品。一首《八百裡洞庭我的家》被李瓊唱得大江南北都傳遍。代表作有《八百裡洞庭我的家》、《夢入桃花源》、《妹妹的小酒窩》等。

譚仲池

  譚仲池,男,1949年12月生,湖南瀏陽人,大學學歷,系中國作協會員、國家一級作家。2004年9月,當選為湖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曾先後擔任縣 長、瀟湘電影製片廠廠長、湖南省政府副秘書長、長沙市市長、湖南省政協副主席、湖南省文聯主席。其作詞歌曲影響較大的有《陽光樂章》(宋祖英唱)、《東江湖上擺擂臺》(張也唱)、《為祖國祝福》(王瑩唱)、《你是一棵樹》(閻維文、戴玉強唱)、《美好的期待》(么紅 王瑩 劉君俠 王瑩唱)、《幸福無涯》(陳思思唱)等等。

湯昭智

  湯昭智,男,湖南桃江人,1951年4月出生,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上海音樂文學學會副會長。多件作品獲中央和地方獎勵,其中《假如你要認識我》被文化部、解放軍總政治部、團中央等單位評為「當代青年喜愛的歌」,《遠山》在日本名古屋舉行的亞洲音樂節上獲得銀獎,《和平·母親》、《世界因我而美麗》、《十月暢想曲》等作品先後獲得「星光獎」、「金雞獎」、「群星獎」等政府將。還曾參與中央和地方文藝晚會的策劃和撰稿工作。出版有歌詞集《遠山》。1997年被評為上海市十大工人藝術家,並授予「工人詞作家」稱號。

歐陽常林

  歐陽常林,男,1952年12月出生於湖南省常德市,曾任湖南廣播電視總臺臺長、黨委書記。由他作詞的歌曲《小背簍》被1990年中央電視臺春節晚會選 用,因為這首小調歌曲,宋祖英開始走紅,因為這首小調歌曲,中國人開始注意湖南湘西,歌曲《小背簍》經宋祖英演繹,已成為經典。其代表作還有《我們正年輕》(群星演唱)、《高山有好水》(徐千雅演唱)、《我們一起過年》(徐千雅演唱)、《生我養我水一方》等等。其中,《高山有好水》成為電視連續劇《血色湘西》主題歌、《生我養我水一方》成為電視連續劇《八百裡洞庭我的家》主題歌。

鄺厚勤

  鄺厚勤,1953年生,著名詞作家、詩人,男,漢族,中共黨員,衡陽市人。鄺厚勤為湖湘樂壇首個由國家音像出版社編輯出版個人專輯的詞作家,長期在基層教育文化行政部門從事管理,1981年涉足文壇,先習戲劇,後主攻歌詞,工作之餘筆耕不輟,迄今為止已在《詞刊》、《歌曲》、《兒童音樂》、人民音樂出版社、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媒體上發表(含演唱演播)歌詞作品1000餘首,著有《人生唱著走》、《秋韻》、《太陽香》三部歌詞集行世;200多件作品入選《中國當代歌詞精選》、《同一首歌》等百餘部詞曲經典選本,十餘件作品被選入大、中、小、幼兒音樂教材;90多件作品獲國家和省部級獎勵,其中三次榮膺國家文化部「群星獎」,兩次躋身國家廣電部「廣播新歌」獎,七次摘取湖南省「五個一工程」獎,均為衡陽市實現了上述三個獎項零的突破;《中國文化報》、《湖南日報》等全國十餘家報刊雜誌報導或評介過他的創作業績和藝術人生。

肖正民

  肖正民,1954年出生,湖南南縣人。擔任南縣文聯主席。系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會員、湖南音樂文學學會理事。先後發表和播映文學及音樂作品達600餘件。其中《相信自己》、《啊,中國》、《洞庭人家》、《父親給我縴繩》、《外婆》分別獲得中國音協授予的一、二、三等獎及特別創作獎、全國第三屆青年歌詞大賽三等獎。1996-2001年,創作歌曲《莊稼後生》、《我對祖國說》、《我的小小村莊》連續三年獲湖南省委宣傳部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2003年12月,《斑竹淚》又被評為第三屆中國音樂金鐘獎。

曾鳴

  曾鳴,詞作家、編劇。1959年出生,長沙人。曾任湖南省歌舞劇院編劇等。已發表、播出、演出歌舞劇《三湘杜鵑紅》、民族歌劇《南海哩哩美》、詩劇《非常的春天》、廣播劇《硬幣奇遇記》、歌曲《溫暖》等作品近千件,出任《中國航海日》等數十臺晚會總策劃、總創作。作品由何紀光、張也、譚晶、王麗達、王宏偉、田震、李娜、付迪生等演唱,歌曲《新世紀的太陽》入選天安門廣場國慶播出曲目,歌詞《讓候鳥飛》被刻成候鳥遷徙線路碑。出版個人專輯《花樣中華》。獲湖南省首屆「十大文化人物」評選20人提名,入選「湖南名人網」。

張海寧

  張海寧,男,1960年出生,湖南桃江人,國家一級編輯,系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先後擔任中國音樂文學學會理事、上海音樂文學學會副會長、《上海歌詞》副主編。主要歌詞作品:《愛情鳥》(林依輪)、《藍藍的夜 藍藍的夢》(毛寧)、《透過開滿鮮花的月亮》(林依輪)、《芸兒的故事》(韋唯)、《一個無法等到的人》(韋唯)、《把你的雙手交給我》(張咪)、《等你回家》(周冰倩)、《真情擁抱》、特奧歌曲《陽光 生命》(譚晶、廖昌永)、《WE ARE THE LIFE》(蒲巴甲等五大洲歌手)、SMG《相約星期六》節目新版主題歌、東方衛視《夢圓東方》主題歌、SMG《真情實錄》年度十大真情人物典禮主題歌、 SMG《藝術人文頻道》世博城市衛星雙向傳送節目主題歌、電視連續劇《諾爾曼 白求恩》主題歌、電視連續劇《英雄虎膽》主題歌、電視連續劇《愛比恨多一點》主題歌等。

彭野

  彭野,原名彭乃洪,湖南邵陽人,知名詞曲作家,60年代生人,現居北京。中央電視臺兒童歌曲大賽評委,曾以一曲《愛我你就抱抱我》紅遍全國,並被媒體譽為「中國新兒歌之父」。他將世界流行音樂的創作手法運用到兒童歌曲的製作中,創作製作的新兒歌已有200多首,出版16張CD,推出了段麗陽等眾多童星,央視少兒頻道許多主持人都唱過彭野新兒歌。代表作《愛我你就抱抱我》、《嘚啵嘚啵嘚》、《爸爸媽媽聽我說》、《我有一個家》、《我祝願》、《老師》、《中國是我家》等。

金沙

  金沙,原名賀顯定,湖南隆回人,詞作家。89級湖南湘潭師範學院政教專業畢業生,曾長期在教育、宣傳、廣播電視、新聞出版、文化傳播等黨政群團單位和企業工作,一直鍾情於歌詞創作而不懈,現任中國音樂文學學會常務理事,湖南省音樂家協會副秘書長、音樂文學委員會會長。著有作詞歌曲集《綠色的旋律》、歌詞集《我的張家界》等;多件作品入選《中國歌曲精選》、《CCTV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金曲100首》等專集;多件音樂作品被拍攝、製作成MTV、VCD、CD,或出版發行,或在中央電視臺及各地方臺演播。代表作《阿妹出嫁》被譽為「經典民族歌曲」,併入選大學音樂教材。

劉德才

  劉德才,1964年生,湖南安化人,大專文化。中國音樂文學學會會員,中國社會音樂研究會會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儀仗隊特邀藝術指導,湖南省音樂家協會會員,湖南省音樂文學委員會副會長,武警某部政治部文工團創作室創作員。至今已在《詞刊》《歌曲》《解放軍歌曲》《軍營文化天地》等40多家報刊發表作品500多首,並有三十多件作品經宋祖英、閻維文、呂繼宏、王宏偉悅等歌手演唱後在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出。代表作有《中國民兵進行曲》(佘華盛曲)、《中國人民解放軍預備役部隊進行曲》(鐵源曲)、《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兵組歌》(與程志強合作,孟慶雲,姜春陽,胡俊成,吳解元等曲),作品七十多次在全國,全軍和省以上徵歌比賽獲獎。《人民日報海外版》《解放軍報》等20多家媒體曾對他進行過報導和宣傳。

何沐陽

  何沐陽,原名何亮,湖南安化人,知名詞曲作家。1970年代生人,早年客居深圳,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經驗,後以"中國風"融合國際現代多元的創作手法,開創了中國現代民歌新流派。其作詞作曲的《月亮之上》曾一度紅遍大江南北,並奠定了其「現代民歌教父」的地位。他先後為北京奧運、上海世博等國家重大活動擔當主題音樂創作人,其創作的《美麗中國》、《天耀中華》更是連續兩屆(2013年、2014年)壓軸央視春晚零點鐘聲時刻。他還曾為中國20多個地域創作主題曲,比如《新疆玫瑰》《可可西裡》。2015年,他應邀為家鄉"第三屆中國(湖南)安化黑茶文化節"創作主題歌《你來得正是時候》,終於圓了他為家鄉寫歌的夢。近年來,他依舊創作勤奮,佳作頻出。代表作有《月亮之上》、《彩雲之南》、《坐上火車去拉薩》、《火苗》、《跟你一輩子》等。

張伯序

  張伯序,男,1971年2月出生,湖南永順人。2007年被詞壇泰鬥喬羽譽為「曲麗文優、品藝雙修」的音樂才子,以「敏捷多變、玲瓏恣肆」的歌曲風格被 《光明日報》等中央媒體譽為「湖南流行樂壇領軍人物」。早在1995年,詞作曲的《思戀在花開的地方》就獲得當年湖南電視臺「瀟湘新歌排行榜」年度「十大金曲獎」和「最佳作曲獎」。1997年,他作詞、作曲的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主題曲《快樂如風》(何炅、李湘演唱)、一度成為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最為風靡的電視歌曲,其後他陸續為滿文軍、葉凡、朱樺、王麗達、劉和剛、林萍、諶蓉、曹穎、王錚亮、陳笠笠等歌手創作過大量膾炙人口的歌曲。他的特點便是詞曲左 右開弓、通俗民族俱佳,曾於1997至2005年連續擔任《快樂大本營》主要音樂創作人。

唐生瑜

  唐生瑜,湖南永州人,1971年生,詞曲作家,中國音樂文學學會理事,湖南省音協音樂文學委員會副會長,永州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軍人出身,從軍10餘年。他創作的《兵歌連著你和我》等300餘件作品在《歌曲》、《詞刊》、《軍營文化天地》等專業刊物發表,出版歌詞集《軍旅之戀》。《我愛我的裝備車》、《桂花雨》、《讓愛作證》等作品在解放軍總政治部獲「戰士文藝獎」、中央電視臺獲「軍旅音樂電視大賽銅獎」;《也是秀才也是兵》、《忠誠》等作品在二炮政治部多次文藝會演中獲創作一等獎。《軍旅之戀》等歌曲經劉鐵驪、吳兢、呂繼宏等歌唱家演唱後在央視演播。2014年,由唐生瑜作詞的歌曲《夢在飛翔》榮獲湖南省第十二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冰潔

  冰潔,原名王冰潔,男,1973年12月8日出生於湖南省祁東縣,著名詞作家,在中國詩詞界享有「哲學詩人」、「唯美詞人」的美譽。因創作的歌詞中充滿強烈的畫面感、濃鬱的民族風格和獨特的東方美,不僅被《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光明日報》譽為「華語歌壇創作型才子」,還被《湖南日報》稱 為「馳騁詞壇的『黑駿馬』」。作詞的歌曲被閻維文、張也、毛阿敏、鳳凰傳奇、張燕、範競馬、雷佳、劉和剛、王麗達、阿寶、王二妮、王錚亮、烏蘭託婭、央金 蘭澤、吳娜、曹穎、汪涵、田亮、陳笠笠、李涵、正月十五組合、吉娜、廖芊芊等演唱。代表作《幸福讚歌》(閻維文、張也演唱)亮相2011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2012年中共中央元宵節聯歡晚會等幾十臺大型晚會,《回家過年》(曹穎、汪涵、王錚亮、陳笠笠、田亮、葉一茜等演唱)曾4次亮相湖南衛視春 晚,《你是我陽光》(李涵演唱)榮獲第十屆全球華語音樂榜中榜「最佳民歌獎」,《脫穎而出》成為第三屆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電視新秀大賽主題歌,《人民公 僕》(張也演唱)成為中宣部、中組部、中紀委聯合拍攝的大型電視專題片《草原豐碑--牛玉儒》主題歌,《尊道貴德》(毛阿敏演唱)成為2011年「國際道教論壇」開幕式晚會主題歌,均廣受好評。

向遠

  向遠,湖南永順人,1975年生,詞作家,湘西州音樂家協會秘書長,現任永順新聞網副總編輯,迄今發表新聞等文字作品3000餘件。近年來專注音樂文學創作,在《歌曲》、《音樂創作》、《詞刊》等音樂報刊發表了大量音樂作品。其作詞的《千古江南》舞蹈獲上海市第14屆國際藝術節銀獎;歌曲《全家福》(合作)、《春暖河北》分別選定為2009年北京衛視和河北衛視春晚主題歌;與法國著名作曲家洛朗·庫宗合作的《快樂是好天氣》作為2014年"幸福大聯盟"跨年主題歌在全國15家電視臺同步直播。2014年,作詞歌曲《春風吹起》榮獲湖南省第十二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歌詞《夢裡老家》榮獲《歌曲》雜誌歌詞類「晨鐘獎」。

牧簫

  牧簫,原名鄧永旺,湖南邵陽縣人,1981年生,詞作家,中國音樂文學學會會員,湖南省音協理論創作委員會委員,現為縣中學音樂教師。至今已在《歌曲》、《詞刊》、《廣播歌選》、《音樂教育與創作》等上發表作品100餘首(件)。有數10首(件)作品入選《中國當代歌詞百家代表作》、《中國年度歌詞精選》等選本。曾出版歌詞專著《飛向太陽》、《追趕太陽》。在全國各種評比活動中獲獎50餘次,《苗寨飛出金鳳凰》榮獲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學會主辦的「感動中國」全國新創作歌曲大賽二等獎,《我親愛的祖國》榮獲中國大眾音樂協會主辦的「感動中國-2009年全國第三屆新創歌曲、歌詞大賽」優秀歌曲獎等。

彭亮

  彭亮,湖南汨羅人,1982年生,文學碩士,詞作家,湖南省音樂文學委員會會員。曾獲2007年全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榮譽稱號。研究生時代即與同校音樂學院教師、湖南知名作曲家蔣軍榮合作歌曲《春華之歌》(歌頌湖南師大校友李春華捨己救人之歌),歌詞獲湖南金旋律歌詞創作一等獎;《村官》(張映龍演唱,電影《大學生村官》主題歌)獲湖南省「頌歌獻給黨」銀獎;另有《點燃未來》、《走進霞光》、《節節高》、《千秋家園》、《我是雷鋒家鄉人》、《愛是我們的溫暖天堂》、《愛的天空》(謝佳卿演唱,中央電視臺拍攝MTV)、《忠誠的讚歌》(國家消防總局向全國消防部隊推廣)等多部作品播出或發表。

墨墨

  墨墨,原名唐恬,湖南常德人,1983年生,流行樂壇知名女詞人。2004年大學畢業後進入湖南電視臺娛樂頻道,2005年轉入天娛傳媒,並且隨後企劃製作了超女、快男、快女的諸多的專輯。其作詞的《唱的響亮》作為2006年度超級女聲主題歌,唱紅全國。代表作有《筆記》(周筆暢唱)、《我的左手旁邊是你的右手》(趙靜怡唱)、《越傷越愛》(何潔唱)、《如果愛下去》(張靚穎唱)、《畫出我世界》(尚雯婕唱)、《我不是裝傻》(江映蓉唱)、《這世界上唯一的你》(周迅)、《如果愛忘了》(戚薇)、《可不可以忘記》(王櫟鑫唱)、《愛是一個人的事》(俞灝明唱)、《流言有一千分貝》(張杰唱)、《少年遊》(魏晨唱)等。

向明

  向明,原名卿衛平,湖南新邵人,1987年生,詞作家,中國音樂文學學會會員,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會員,曾被媒體譽為「詩詞湘軍少將」、80後代表詩人。詩歌、散文詩作品曾獲《散文詩》等獎項。後借詩入詞,踏入歌壇,多件作品在《音樂生活》《江南音樂》《黃河之聲》《音樂時空》等刊物發表、入編教材或電臺演播,其中《我們一起去旅行》《我是祖國的一朵花》分獲全國校園歌曲徵集演唱評選二等獎、三等獎,《地球媽媽你好嗎》榮獲中國音樂家協會「童聲嘹亮」歌曲徵集演唱評選「優秀創作獎」。《喊一聲江南》入選《2012-2013年度中國優秀原創歌曲百首》(中國文聯音像出版公司出版發行)。

鄧海華

  鄧海華,湖南宜章人,1989年生,詞作家,中國音樂文學學會會員,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會員,湖南省音樂家協會少兒音樂創作與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詞壇湘軍五少將」之一。詞麗曲優,堪稱其一大特色。詞曲作品見於《當代音樂》《音樂教育與創作》《嶺南音樂》《詞壇》《新歌詩》等。《中國夢·故鄉夢》獲中國大眾音協2013"中國夢·音樂情"原創音樂創作展演三等獎,《飛越彩虹:共同的夢》獲2014南京青奧會歌曲徵集青少年十佳優秀歌詞,《真的好希望》獲中國大眾音協2014建國杯第四屆全國大型音樂展演總評優秀詞曲,《和祥大地》入選2015廣東省文聯廣東省音協「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徵集作品集,《夢然》獲2015中國當代情歌選徵集二等獎。

廖建中

  廖建中,湖南漣源人,1991年生,詞作家,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會員,長沙市音樂文學學會副秘書長。自2010年起,陸續在蔡倫竹海旅遊歌曲(《綿綿竹海情》)、海口五大工程歌謠(《海口喲,我為你歌唱》)、鹽邊旅遊歌曲(《走進鹽邊,走進春天》)、蒼南之歌(《蒼南你好》)、廬江縣歌(《古韻廬江》)、山東省委宣傳部文明辦"鄉村文明行動"主題歌詞(《向文明看齊》)、湖北襄陽市歌徵集(《我在襄陽等你》)、中華善報國學研究會公益會歌(《中華善歌》)、「中國夢想·美麗寧波」第三屆「我的城市我的歌」少兒創作歌曲徵集(《中國夢》)、2014年度湖南省童謠評選(《家》)等歌曲徵集中獲獎,至今獲獎逾百次,堪稱「獲獎專業戶」。

  因為漢語,這種佔世界人口很大比例的獨特表達方式,決定了歌詞在中國音樂的成分中的重要性。因為湖南,這片充滿濃鬱民風色彩的熱土,夯實了湖南 民歌走向世界殿堂的基礎。湖南人對詩詞歌賦有一種天生的悟性,他們樸實真誠、自然樂觀,願意歌頌生活、歌頌美好。以上收錄的詞作家只是湖南歌詞創作隊伍的一個縮影,是湖南省在歌詞創作領域已經走向全國的代表。在他們身後,還站著大量的優秀作詞名家,正揮灑著湖南賦予的靈性、譜寫著一篇篇屬於自己、屬於湖南、屬於時代的精品。讓我們向他們表示致敬和感謝!

相關焦點

  • 嶽麓書院「惟楚有材,於斯為盛」是什麼意思?
    他們或在給群眾的講話中或在聊天中,都有說到「惟楚有材 ,於(於)斯為盛」,這副嶽麓書院門頭上的對聯。作為聽眾,小編對於這副對聯的釋義、出處,卻是半知半解。圖/李林冬 嶽麓書院「惟楚有材,於斯為盛」對聯,撰於清嘉慶年間,時任山長袁名耀出上聯,貢生張中階對下聯。
  • 嶽麓書院的「惟楚有材,於斯為盛」是什麼意思?
    圖/李林冬 嶽麓書院「惟楚有材,於斯為盛」對聯,撰於清嘉慶年間,時任山長袁名耀出上聯,貢生張中階對下聯。這個還得找更多的資料考據才成。下聯「於斯為盛」 出自《論語·泰伯》: 「 唐虞之際, 於斯為盛」 。於同於,對聯一直是書寫為於,在的意思; 斯, 這裡。
  • 公務員真題:「惟楚有才,於斯為盛」這一名聯最有可能出現在?
    「惟楚有才,於斯為盛」這一名聯最有可能出現在A.嶽麓書院B.清華大學C.揚州貢院D.杜甫草堂解析:「惟楚有材」,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雖楚有材,晉實用之。」「於斯為盛」,出自《論語·泰伯》「唐虞之際,於斯為盛。」本意是孔子盛讚周武王時期人才鼎盛局面。袁明曜以「惟楚有材」為上聯讓大家來對,大家正沉思未就,門生張中階至,有人告以門聯之事後,張中階即應聲對說:「於斯為盛」。眾人皆贊好,師生合撰的這一聯,就這樣成了嶽麓書院的大門聯。
  • 嶽麓書院:惟楚有材,於斯為盛
    中新網記者 宋宇晟 攝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 大家耳熟能詳的這副對聯,如今幾乎成了嶽麓書院的代表符號。但這兩句話是怎麼來的?今天的嶽麓書院又是什麼樣子? 於斯為盛 談及「惟楚有材,於斯為盛」的來源,中國書院學會副會長、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鄧洪波給出了詳細的解釋。 清嘉慶年間,書院大修。
  • 長沙嶽麓書院的「惟楚有材,於斯為盛」,為何爭議不斷?
    湖南省長沙市的嶽麓書院及其門聯「惟楚有材,於斯為盛」,聞名四海。世人在絡繹不絕的前去瞻仰的同時,也陸續提出了一些疑惑和爭議。在座的明經(貢生的別稱)張中階,思索片刻,便對出下聯:於斯為盛。「於斯為盛」語出《論語泰伯》:「孔子曰:『才難,不期難乎?唐虞之際,於斯為盛。』」,是孔子盛讚周武王時期人才鼎盛的局面。「惟楚有材」對應「於斯為盛」,上、下聯均出自古籍經典,而且字面及涵義可謂珠聯璧合。
  • 也說「惟楚有材於斯為盛」
    李躍龍「惟楚有材、於斯為盛」是懸掛在嶽麓書院大門的對聯,很多詮釋文章解釋這副對聯的出處,認為上句來源於《左傳》,整聯則是嘉慶時嶽麓書院山長袁名曜和貢生張中階共同創作。這其實是一個流傳久遠的錯誤。「惟楚有材」和「於斯為盛」組成了一個新詞組在確認上聯來自元人方回後,下聯「於斯為盛」來源於《論語·泰伯》中「唐虞之際,於斯為盛」,這個沒有不同意見。那麼,把「惟楚有材」與「於斯為盛」組合在一起,是否就是目前眾口一詞的袁名曜和張中階呢?我不這樣看。
  • 惟楚有材 於斯為盛——長沙嶽麓書院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是清嘉慶時嶽麓書院山長袁峴岡為書院門扉所寫的一副楹聯。八個筆力遒勁、鋒芒畢露的大字,至今懸掛在嶽麓書院山門兩側。這是長沙人以楚人自居、以楚人自豪的見證,也是向所有來此地遊訪的中外人士昭示長沙悠久的湘楚文化和教育文明的第一標誌物。
  • 嶽麓書院對聯:「惟楚有材,於斯為盛」,是什麼意思?
    「惟楚有材」,「楚」按照我們現在的理解當是指湖北啊,所謂荊楚大地。嶽麓書院明明是在湖南長沙,難道寫錯了?門人請其撰題大門聯,袁以「惟楚有材」囑諸生應對。正沉思未就,明經(貢生的尊稱)張中階至,眾人語之,張應聲對曰:「於斯為盛」。這幅名聯就此撰成。
  • 爭議不斷,長沙嶽麓書院「惟楚有材,於斯為盛」背後的歷史真相
    湖南省長沙市的嶽麓書院及其門聯「惟楚有材,於斯為盛」,聞名四海。「於斯為盛」語出《論語•泰伯》:「孔子曰:『才難,不期難乎?唐虞之際,於斯為盛。』」,是孔子盛讚周武王時期人才鼎盛的局面。「惟楚有材」對應「於斯為盛」,上、下聯均出自古籍經典,而且字面及涵義可謂珠聯璧合。隨後,「惟楚有材,於斯為盛」便被懸掛為嶽麓書院大門聯。
  • 「惟楚有才 於斯為盛」出自他手 魏源也是他學生 他是?
    名留青史:「惟楚有才,於斯為盛」為他所撰 但說到嶽麓書院大門聯「惟楚有材,於斯為盛」,大凡讀過幾天書的,卻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副聯,堪稱中國歷史上流傳最廣、名頭最響的對聯之一,成為湖湘文化的象徵。這樣一副名聯,即出自嘉慶進士、嶽麓書院山長、「南楚第一人」袁名曜之手。 清嘉慶年間,袁名曜出任嶽麓書院山長(古代稱書院院長為「山長」),撰題正門對聯時,袁以「惟楚有材」讓學生應對。這時,貢生張中階應聲而答:「於斯為盛。」
  • 天下第一名聯「惟楚有材,於斯為盛」到底是指湖北還是湖南?
    要論天下第一名聯,懸掛於湖南長沙嶽麓書院山門兩側的「惟楚有材,於斯為盛」即便不是第一名,也可以毫無爭議的獲得提名獎。相較於其他對聯的長篇大論,這一幅對聯短小精悍、鏗鏘有力、豪情萬丈、寓意深遠,又很容易被人記住,實在是一個天下絕對。
  • 簡稱為「湘」的湖南為何會被冠上惟楚有材,於斯為盛?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的至聖先師,他的眼光向來是高出天際,他曾經因為看到楚國人才輩層出不窮而說出了唐虞之際,於斯為盛的壯語,到了近代以後演變成了惟楚有才,於斯為盛並被貼在湖南省的嶽麓書院上面。其中以周敦頤為代表的早期理學開始形成,而我們從小都背過的《愛蓮說》正是出自他手,他世代居住在湖南道縣,晚年的時候到江西蓮花峰隱居,嶽麓書院之中有一副對聯:吾道南來,原是濂溪一脈。大江東去,無非湘水餘波。說的就是湖南文化的道統來源。可是要追究起「楚」字簡稱還是要從春秋戰國說起。因為「惟楚有才,於斯為盛」說的就是楚地。
  • 星辰文藝丨雲蓋山人:「惟楚有材,於斯為盛」原來富含走好人生路的...
    書院門前掛著一幅對聯:「惟楚有材,於斯為盛」,早已名揚中外。  這幅對聯是集句聯。上聯「惟楚有材」,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原句是:「雖楚有材,晉實用之。」即「楚材晉用」的典故後演變為成語,沿用至今。
  •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顯得湖南人很自大?去掉兩個字就好懂了
    去年參加紅網年會,才去了一次,方知,原來,書院入口就在山腳呢。入口,就是最著名的那副對聯。惟楚有材於斯為盛原來是有典故的。惟楚有材來源於《左傳 襄公二十六年》,原文是:令尹子木與之(聲子)語,問晉故焉,且曰:晉大夫與楚孰賢?
  • 中科院人才辭職的啟示:惟楚有才,於斯為盛,後半句更心痛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去過湖南長沙的人,應該了解嶽麓書院。上面的門上赫然寫著八個大字:惟楚有材,於斯為盛。意思是,楚國多人才,尤其以湖南長沙的嶽麓書院人才最多。後半句,有自誇之嫌,但了解嶽麓書院的創建歷史,也無可厚非。清軍入關後,順治帝啟用明朝總督洪承疇,提拔他為大學士,負責南方諸事。洪承疇建議滿人「習漢文,曉漢語」,推動了漢文化的延續和進步。洪承疇有一位得力門生,叫做林天擎,他也是推行漢文化的清朝官員之一。
  • 星辰文藝丨雲蓋山人:「惟楚有材,於斯為盛」原來富含走好人生路的哲理
    書院門前掛著一幅對聯:「惟楚有材,於斯為盛」,早已名揚中外。這幅對聯是集句聯。上聯「惟楚有材」,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原句是:「雖楚有材,晉實用之。」即「楚材晉用」的典故後演變為成語,沿用至今。「惟楚有材」是從「雖楚有材」轉化過來的,「雖」、「惟」雖有一字之差,在內容上實際是一致的,都說的是楚國(地)有材,很符合歷史事實和邏輯規律,故已成定論,「惟」,語首助詞,沒有實際意義,非「唯一」、「只有」之義。這裡的材同才,是同義字。下聯「於斯為盛」出自《論語·泰伯》「唐虞之際,於斯為盛。」本為孔子盛讚周武王時期人才鼎盛局面。「斯」是這裡的意思。
  • 嶽麓書院:「惟楚有材,於斯為盛」是怎麼來的?
    其中的上聯「惟楚有材」四個字出自《左傳》中的「雖楚有材,晉實用之」。大意是,即便楚國有很多的人才,但都到晉國發揮了作用。鄧洪波告訴記者,《左傳》中的這句話其實說當時楚國人才外流的問題。但寫到這幅對聯裡就要「正能量」地講,「就把『雖楚有材』改成了『惟楚有材』」。出上聯的是清代嶽麓書院的山長袁名曜。但下聯遲遲沒有人對出。後來一個叫張中階的學生「一拍腦袋,一下就想出來」。
  • 惟楚有材 於斯為盛 嶽麓書院何以傳承千年仍弦歌不絕?
    9月1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南大學嶽麓書院考察,面對熱情洋溢的青年學子,總書記說:「見到你們很高興,讓我想起嶽麓書院的兩句話:『惟楚有材,於斯為盛』。真是人才濟濟啊!」「惟楚有材,於斯為盛」,這的確是嶽麓書院的真實寫照。
  • 嶽麓書院大門聯「惟楚有材,於斯為盛」 原來是他寫的!
    嶽麓書院大門聯「惟楚有材,於斯為盛」 原來是他寫的!但說到嶽麓書院大門聯「惟楚有材,於斯為盛」,大凡讀過幾天書的,卻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副聯,堪稱中國歷史上流傳最廣、名頭最響的對聯之一,成為湖湘文化的象徵。這樣一副名聯,即出自嘉慶進士、嶽麓書院山長、「南楚第一人」袁名曜之手。深秋的一天,我懷著一顆赤誠的心,來到寧鄉縣花明樓鎮常山畢賜塘袁名曜故居,聆聽歷史的回音,感受先賢風採。
  • 也說「惟楚有材於斯為盛」 - 湘江副刊 - 湖南在線 - 華聲在線
    李躍龍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是懸掛在嶽麓書院大門的對聯,很多詮釋文章解釋這副對聯的出處,認為上句來源於《左傳》,整聯則是嘉慶時嶽麓書院山長袁名曜和貢生張中階共同創作。這其實是一個流傳久遠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