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金融報
原標題:與中鈺資本分道揚鑣後,「人造肉新寵」金字火腿再度上演營收利潤「冰火兩重天」
近來,站在「植物肉」風口上的金字火腿,其一舉一動已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
10月21日晚間,這家備受關注的企業披露三季報。報告顯示,公司2019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68億元,同比下降48.41%;淨利潤4750.14萬元,同比增長316.38%;實現扣非淨利潤4354萬元,同比增長4003.86%。
這是繼半年報之後,金字火腿再度上演營收利潤「冰火兩重天」。
記者注意到,自金字火腿透露其植物肉(俗稱「人造肉」)產品已開始生產的消息至今的8個交易日內,其股票5次漲停,兩度披露股價異常公告。10月22日開盤後,金字火腿股價再度衝高,盤中一度觸及7.92元,創近60日新高。不過,在達到最高點之後,其股價震蕩回落,最終報收7.05元,跌幅為2.08%。
值得一提的是,同日晚間,金字火腿同時披露兩則有關公司實際控制人施延軍及其一致行動人以及部分董事監事擬減持公告,減持的原因均為自身資金需求。
1
營收下降背後
對於營收淨利一升一降的原因,金字火腿方面給出的解釋為,報告期內,中鈺資本不納入合併報表,營業收入、營業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等投入均大幅下滑。同時,火腿行業利潤增加導致淨利潤大幅增加。
中鈺資本曾是金字火腿「白衣騎士」。
資料顯示,由施延軍創立於1992年的金字火腿,於2010年12月成功登陸深交所中小板,成為業內首家A股上市公司。然而,受火腿行業需求增速放緩以及作為主要原料豬肉價格上漲等因素的影響,上市後,金字火腿的業績止步不前。
2016年,主業欠佳的金字火腿謀劃轉型,由禹勃領頭的中鈺資本被「請」入上市公司,金字火腿自此進軍醫療產業。2017年7月,施延軍退居幕後,禹勃正式成為金字火腿董事長,親自操刀實施火腿及肉製品產業和醫藥醫療健康產業的雙主業戰略。
然而,收購中鈺資本後,金字火腿的業績仍難有起色,甚至陷入虧損。
根據2017年年報,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72億元,同比增長131.79%,扣非後歸母淨利潤為-261.53萬元,同比下降123.56%,上市以來首次為負。2018年,金字火腿再次出現增收不增利,該年實現營收4.26億元,同比增長14.58%,同期對應的歸母淨利為-843萬元。
對於業績下滑的原因,金字火腿方面在2018年年報中表示,中鈺資本發生虧損是主因之一。此外,在上述年報中,其還強調,2018年年底,公司已出售了中鈺資本51%股權,並辦理了股權交割工商變更手續。通過此次股權出售,公司已不再從事醫藥醫療健康產業。2019年,公司將主營業務重新回歸到火腿業務,專注發展肉製品產業。
剝離中鈺資本後,金字火腿陣痛明顯,陷入營收下降的尷尬局面。2019年上半年,該公司實現營收1.26億元,同比下降42.54%。不過,其同期淨利潤卻同比增長超九成,扣非後歸母淨利潤也大增192.57%。
從數據來看,利潤增厚的「功臣」依舊是火腿業務。2019年1-6月,毛利率為44.48%的火腿業務營收同比增加8.29%達1.06億元,佔營收總收入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44.93%躍升到84.67%。
事實上,在放棄醫藥醫療健康產業的同時,金字火腿也在積極尋找火腿業務之外的新業務,據金字火腿高級工程師馬曉鍾向《國際金融報》記者介紹,金字火腿自2018年就已關注到植物肉領域,5個月前,「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進一步促使其加快在這一領域的布局。
2
「植物肉」生意前景未明
10月16日下午,身著一身灰色西服的金字火腿創始人施延軍現身位於上海長寧區的杜邦營養與生物研發中心,給新亮相的「植物肉」產品站臺。
以火腿業務著稱的金字火腿進軍「人造肉」領域,原因簡單明了:市場廣闊。按照杜邦營養與生物科技研發經理曹健的說法,根據預測,在未來的10年,如果植源肉能夠佔據10%的肉製品市場份額,全球將有140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如果在中國市場能夠佔據1%的市場份額,也將是百億級規模。
在發布會上,施延軍直言,金字火腿發展植物肉產品是公司對產品結構的完善和豐富,未來還會推出獅子頭、炸雞、肉腸、火鍋丸子等其他產品。他表示,「消費者哪怕一個月吃一兩次換換口味,一個人吃一塊,我們的市場就很大了。」
此外,對於目前該公司推出「植物肉」產品售價較高,是否考慮到市場接受度的疑問,施延軍向記者坦言,目前,公司植物肉產品的原材料植物蛋白來自臺灣,且現階段研發成本較高,再加上植物肉冷鏈運輸的成本等多方面因素,造成其售價將可能高於傳統肉製品。但未來,「只要口感能夠適應國內市場需求,我們便能夠進行大規模量產,到時候價格將會有所下調」。
據記者了解,目前,金字火腿推出的牛肉味植物肉餅原價176元,嘗鮮價為118元/440g。多名受訪者對記者反映,產品的營養價值是否與價格相匹配是其長期買單的首要考慮因素。
那麼,植物肉產品的營養究竟如何?國家一級健康管理師王靜敏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植物肉產品的主要是通過豌豆等高蛋白的植物類蛋白提煉而成,從安全性而言,植物類的蛋白要遠遠高於激素餵養的動物肉。
「如果說這些植物肉提取出來以後,為了達到成為不同肉類口味而添加一定的添加劑,或是為了長期儲存而添加一定的防腐劑,那它的營養價值就大大下降了。」王靜敏稱,因此,植物肉產品的營養價值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產品製作工藝。
10月22日下午,就業績及植物肉布局等相關問題,記者聯繫到金字火腿董秘王啟輝,不過其表示正在開會,截至發稿前,記者尚未收到相關回復。
記者 馬雲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