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一首《長恨歌》讓許多人記住了楊貴妃沐浴的華清池。
那麼,華清池在歷史上確有其事嗎?還是後人根據《長恨歌》杜撰的?
(驪山遠景,故事就發生在這裡,攝於1920年代,本社圖片版權所有)
楊貴妃洗澡的華清池,還專門引來過日本學者到陝西驪山一帶考證。據1941年《中國文化史跡》,「華清宮位於驪山腳下,是著名的溫泉勝地。這裡是秦漢時代的皇帝屢屢行幸之地,至唐代修建了溫泉宮。玄宗皇帝時期改稱華清宮。每年冬季皇帝要到此行幸,文武百官隨從。華清宮即冬宮。相傳宮中的溫泉是因白居易的《長恨歌》而聞名於世的、楊貴妃洗凝脂的華清池。」
(華清池旁邊的亭子,攝於1920年代,本社圖片版權所有)
那麼,1920年代的華清池,是什麼材質建的?這一點在1941年的《中國文化史跡》中記載的也很明確,「泉池的邊沿和底部以大理石築就,天花板以磚砌成,呈穹隆狀,其上建有樓閣。」
(1920年代的華清池,沒機會泡,但可以多看一眼。本社圖片版權所有)
不過,1920年代的華清池是普通人無法享用的,只對達官貴族開放。據1941年《中國文化史跡》,「此溫泉禁止普通人沐浴, 只有達官貴人才能沐浴。」
(華清池上樓閣,攝於1920年代,本社圖片版權所有)
看來,想在貴妃的澡池子裡洗個澡,還得有「身份」才行。
謝謝你在浮躁的頭條,關注我們這麼冷門的文物學術文章(為了適應網際網路閱讀量,只好略向標題黨低頭,太正經可能閱讀量是個位數。我們做了800多期了)。願您有收穫,大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