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濟南70年文物保護成就 濟南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增至29處

2020-12-12 中宏網山東

近日,章丘區焦家遺址、萊蕪區汶陽遺址、濟陽區劉臺子遺址3處古遺址,歷城區老莊大佛寺石刻造像一處石窟寺及石刻,市中區萬竹園、槐蔭區「五三慘案」遺址兩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出現在國家文物局網站發布的《國務院關於核定並公布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中,成功晉級為「國保」單位。

濟南是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豐富,境內歷史遺址和人文遺蹟很多。加上此前已有的23處,此次公布之後,濟南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增加到29處。而就在這次「國保」單位公布前幾天,濟南市第二批歷史建築名單及保護圖則獲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通過,也正式向社會公布。

進入濟南市第二批歷史建築名單的歷史建築共有38處,包括王府池子街西側傳統建築、曲水亭街31號院、原濟南汽車製造總廠車橋廠、經四路445號近代建築、原第一棉紡織廠託兒所(現一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濟鋼職工俱樂部等建築。

從年代看,第二批38處歷史建築中明清時期建築7處,「民國」時期建築20處,新中國成立後上世紀50年代建築11處。從建築風格看,中國傳統建築風格的15處,折衷主義風格的3處,中西結合建築風格的近現代建築17處、現代建築2處,軍事倉儲建築風格的1處。從功能看,傳統民居類17處、工業遺產類1處、商業辦公類15處、宗教文化教育類1處、其他類4處。從區域看,槐蔭區最多,有11處;市中區10處,歷下區8處,章丘區3處,天橋區、歷城區各2處,長清區和平陰縣各1處。

蔡公時紀念館

一場展覽反映濟南70年文物考古輝煌成就

國慶之後不久,濟南在文物保護方面就傳出上述好消息,獲得了如此令人振奮的成績,讓濟南人感到高興,這也可以看作是濟南在新中國成立70年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縮影。而能反映濟南這70年來文物考古成就與文物保護工作成果的一場展覽,則更具有直觀性、資料性和教育價值。這場展覽就是由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濟南市文物局主辦,濟南市考古研究所承辦,濟南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等單位協辦的「濟南考古與文物保護成果圖片展」。

濟南市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了此次圖片展的策劃、展覽情況。濟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國務院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據考古發掘資料顯示,早在9000年以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濟南先民充分展示了文化創造的聰明才智,給我們留下了極為豐富的精神和物質財富。在一代代文物考古人的共同努力下,濟南的考古與文物保護事業取得顯著成績。據不完全統計,新中國成立70年間,我市先後發掘中型以上遺址和墓地近200處,發掘總面積超過25萬平方米,出土文物總量超過2萬件。長清仙人臺遺址、雙乳山漢墓、章丘城子崖遺址、西河遺址、洛莊漢墓、危山漢墓、焦家遺址、歷城大辛莊遺址等8處遺址墓葬的發掘,入選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除此以外,趵突泉北路古城牆、寬厚所街寧陽王府遺址、縣西巷佛像窖藏坑、劉家莊遺址商代貴族墓、藥山漢代畫像石墓、平陰西山漢墓群、濟陽前劉唐代墓等等,也都是我市重要的考古發現。而像魏家莊漢代墓葬中發現的大量銅器和鐵器,更是堪稱全國之最,在業界引起極大關注。考古技術和裝備不斷更新,考古公益性日漸突出,公眾考古不斷發展,中國的考古事業已進入嶄新的發展階段。

與此同時,文物古蹟保護和利用水平大幅提升。70年風雨歷程,在不斷的實踐和探索中,中國的文物保護事業逐漸形成了自己成熟的理論和規範體系,進入到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

「在此背景形勢下,濟南的眾多文物古蹟得到了及時科學的保護和利用,古城風貌底蘊得到最大程度的延續。我們可以粗略數一下,其中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單層亭閣式石塔四門塔的修繕,濟南最大的古建築群華陽宮古建築群的維修,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府級文廟之一府學文廟的千年大修,濟南最早的木結構建築興國寺的維修,山東省現存規模最大的戲樓題壁堂的維修,名人故居濟南老舍舊居的修繕和開放利用,濟南道教名勝長春觀的維修以及開創全國多個第一的千佛山元代壁畫墓等數座墓葬的整體搬遷等等。這些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工程,每一項都值得大加宣傳、大加讚揚。」考古人員對近幾年來濟南在考古文物古蹟的保護方面所付出的努力、所取得的成績感到非常驕傲。

題壁堂

讓歷史建築「活起來」與保護歷史建築並不矛盾

濟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長李銘告訴記者,考古與文物保護,聽上去好像距離普通人很遠,其實並不是這樣,文物保護就在每個人身邊。比如,位於經四路與小緯六路交界口西南角的「五三慘案」遺址,這次也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座西式小樓坐南朝北,佔地面積300多平方米,平面略呈方形,主體為兩層,局部三層,有一層全石砌築的地下室。坡屋面,設有造型別致的老虎窗。南向突出八角形三層塔樓,上面是八瓣的盔頂。該建築是濟南現存近現代建築中建造年代較早、保存較好、建築藝術較高的典型日耳曼別墅式建築。建築立面構造錯落有致,平面布局靈活緊湊,內部使用功能完備,建築質量極佳。這裡是1928年「五三慘案」時的蔡公時辦公地,也就是當時的「國民政府山東省交涉署」。「五三慘案」發生時,愛國外交官蔡公時和署內的職員,就是在這裡被日軍殺害。

1995年12月,市政府將該建築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省政府又將它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為妥善保護蔡公時殉難地,將其建為紀念館,濟南市文物局費了很多周折。由於歷史原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這座建築一直是省地震局的職工宿舍,經過多次研究與協商,於2008年5月籤訂了協議,市政府撥專款用於建築內住戶的搬遷。2011年5月3日,二樓被確定改為蔡公時紀念館,維修保護工程當年啟動。歷經一年時間,完成建築的維修保護及紀念館布展工作。

這座小樓的一樓是一座博物館——濟南商埠文化博物館,裡面陳列著各類商埠文物及文史資料、圖片等,設「自開商埠」「工商經濟」「多元文化」「社會百態」「古城新生」和「二次開埠」6個展廳。

「這座優秀的歷史建築,本身就是一件重要的歷史文物,而裡面包容的兩座博物館、紀念館,又都反映濟南歷史文化,所以這是對濟南歷史文物建築最好的保護、利用方式,也是對濟南歷史文化一種最好的宣傳方式。」李銘對濟南文物建築的保護一直非常關注,也做出過巨大的努力。

有人曾擔心開發利用會對歷史建築產生破壞,但「五三慘案」遺址的做法在全國已不鮮見。利用一些有條件的歷史建築開發改造利用,變身為能讓公眾直觀感受特定年代歷史文化氛圍的場所,本身就是對傳統文化和城市記憶的傳承和發揚。全國多地已有的經驗表明,讓歷史建築「活起來」與保護歷史建築並不矛盾,若做得好,還有助於歷史文化的傳播與繼承。此外,合理開發利用還能提供資金、強化監管,對文物建築保護工作大有裨益。

萬竹園

「國保」對城市的對外宣傳和外在形象有很好助推作用

李銘表示,文物保護,說起來好像很神秘,其實每個人都能親身感受到,因為很多文物就在我們的生活裡。像這次晉升「國保」的萬竹園,就是一座很多濟南人經常去的園林,也是很親民的一座園林。

萬竹園為「民國」初年軍閥張懷芝所修,故又名張家花園。1980年,市政府將其劃歸市園林部門管理,對其進行了全面整修。1984年正式對外開放。1985年,恢復和改建了西花園,並正式啟用原名——萬竹園,成為趵突泉公園的園中園。這座小園林有3套院落、13個庭院、186間房屋,還有5橋4亭1花園及望水泉、東高泉、白雲泉等名泉。園內建築玲瓏雅致,古樸清幽,頗具「清、幽、靜、雅」的隱士之風。曲廊環繞,院院層進,空間一環扣一環,庭園一層深一層,有「庭院深深深幾許」之景致。溪流、池泉與院落建築動靜相映,形成院院相通,流水瀠洄之景觀。樓、臺、亭、閣,參差錯落,結構緊湊,布局講究。石欄、門墩、門楣、牆面等處,分別有石雕、木雕、磚雕,雕刻細膩逼真,為萬竹園「三絕」。園林內還闢有當代著名大寫意花鳥畫家李苦禪紀念館、著名軍旅雕塑家仇志海黑陶藝術陳列館。1986年,萬竹園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被收入《中國傳統民居建築集》。

很多外地遊客來此遊玩時,都有一種走進江南園林的感覺,表示沒想到在北方還有如此清幽、秀麗的園林。無論從歷史文物建築、傳統民居、園林藝術還是民俗文化等角度來看,萬竹園都給濟南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都是濟南再也難尋的古蹟精品。而這座文物建築一直以一種處於鬧市而廣擁八方的姿態,和濟南的市民以及各地的遊客進行著親密接觸,而這正是這座「國保」園林的魅力所在。

李銘表示,這樣的「國保」,正發揮著越來越多、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濟南的對外宣傳、對濟南的外在形象,起著很好的助推作用。

「我們這次舉辦的濟南考古與文物保護成果圖片展雖然只是一次圖片展,但卻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市第一次舉辦的考古與文物保護成果展,共選取100餘項具有代表性的考古與文物保護工作,以圖文形式進行展示,全面、高質量地反映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市在考古與文物保護工作方面取得的輝煌成就,堪稱一部濟南文物工作簡史。希望廣大觀眾能夠通過此次展覽,感受這座城市的深厚歷史文化底蘊,了解考古與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意義。」(來源 舜網-濟南日報 記者 趙曉林 通訊員 艾楠)

濟南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錄

孝堂山郭氏墓石祠

四門塔

城子崖遺址

靈巖寺

千佛崖造像

西河遺址

漢濟北王墓

小荊山遺址

東平陵故城

洪家樓天主教堂

萬字會舊址

大辛莊遺址

明德王墓地

平陰永濟橋

翠屏山多佛塔

長清蓮花洞石窟造像

濟南緯二路近現代建築群

原膠濟鐵路濟南站近現代建築群

原齊魯大學近現代建築群

濟南濼口黃河鐵路大橋

嬴城遺址

牟國故城遺址

萊蕪戰役指揮所舊址

焦家遺址

汶陽遺址

劉臺子遺址

老莊大佛寺石刻造像

濟南萬竹園

「五三慘案」遺址

相關焦點

  • 濟南新增六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9家「國保」全名單在此
    從類型看,包括古遺址167處,古墓葬30處,古建築280處,石窟寺及石刻39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234處,其他12處,其中,山東新增加國保單位34個,併入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濟南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增加到了29處濟南第一批至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錄濟南市孝堂山郭氏墓石祠 | 四門塔 | 城子崖遺址 | 靈巖寺
  • 濟南市新增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近日,國務院核定公布了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濟南市大辛莊遺址、明德王墓地等9處不可移動文物名列其中。在6月8日第八個中國文化遺產日來臨之際,本報對新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作出介紹。濟南市這次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9處不可移動文物包括古遺址類的大辛莊遺址,古墓葬類的明德王墓地,古建築類的平陰永濟橋和翠屏山多佛塔,石窟寺及石刻類的長清蓮花洞石窟造像,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類的濟南緯二路近現代建築群、原膠濟鐵路濟南站近現代建築群、原齊魯大學近現代建築群、濟南濼口黃河鐵路大橋。
  • 濮陽新增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0月16日,記者從中國政府網獲悉,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與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併的項目已經公布,河南新增62處國保單位,濮陽增加了3處,分別為濮陽縣迴鑾碑、南樂史官遺址(倉頡陵)、範縣晉冀魯豫野戰軍指揮部舊址。加上此前已有的5處,濮陽已有國保單位8處。
  • 甘肅省新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2處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布後,甘肅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增至152處,其中古遺址50處、古墓葬11處、古建築53處、石窟寺及石刻24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14處。慶陽市(23處)、酒泉市(21處)、張掖市(19處)、天水市(18處)、武威市(13處...
  • 海寧新增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海寧新增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發布日期:2019-10-18 14:49 信息來源:市文化廣電旅遊局瀏覽次數: 10月16日,國務院發布《關於核定並公布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國發[2019]22號)並附有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布 我市3處不可移動文物入選
    在10月7日國務院核定並公布的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中,全國共新增762處,我市3處不可移動文物入選,分別是盂縣盂北泰山廟、盂縣西關三聖寺大殿和平定馬齒巖寺。截至目前,我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數量增至11處。
  • 山東:濟南發布縣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目前共399處
    原標題:山東濟南發布縣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共399處為讓社會各界更好地了解山東省濟南市行政區內縣(市)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公布情況,動員社會力量共同保護文化遺產,繼今年上半年山東省濟南市文物部門發布國家、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後,近日又在官方網站上向社會發布了《濟南市行政區內縣(市)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 遵義市新增六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遵義市新增六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發布時間:2019-10-20 03:17:40      來源:遵義市政府辦公室   10月16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正式公布
  •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共計1080處)
    名稱:孟廟、孟府和孟林  26 上蔡楚國貴族墓地 周至戰國 河南省上蔡縣 歸入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蔡國故城  27 韓王陵 戰國 河南省新鄭市 歸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鄭韓故城  28 雨臺山墓群 周 湖北省荊州市 歸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楚紀南故城  29 天星觀墓群 周至漢 湖北省荊州市 歸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楚紀南故城
  • 我市新增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昨日,國務院正式發布《關於核定並公布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全國新增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762處。其中,我省有62處入選,包括我市9處。我省此次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62處分別為:古遺址20處、古墓葬3處、古建築27處、石窟寺及石刻3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9處。
  • 追跡攻略|陝西渭南市6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覽
    渭南市共有古墓葬、古碑刻、古戰場、古建築、名人故居、革命戰爭紀念地等不可移動的文物古蹟3697處,列入保護和開發的文物旅遊景點619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1處,以唐睿宗李旦橋陵、司馬遷祠墓、西嶽廟、倉頡廟、党家村明清民居最為著名。以橋陵為代表的規模宏大的渭北帝王陵墓群,一展盛唐雄風,是中國封建皇室宮廷文化的縮影。
  • 做好城市建設中的文物保護 濟南實施建設用地考古前置
    結合濟南實際,濟南市人民政府制定出臺了《關於國有建設用地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前置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郅良在6月24日濟南市委市政府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先考古后土地供應 源頭保證文物安全濟南是1982年國務院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文物資源豐富。目前,全市共有不可移動文物1348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0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61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44處。
  • 中國四大名剎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你知道幾個
    四大名剎指江蘇南京的棲霞寺、浙江天台的國清寺、山東濟南的靈巖寺和湖北當陽的玉泉寺。1983年4月,棲霞寺被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同年創建中國佛學院棲霞山分院。1988年1月,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規劃名單出爐,綿陽這4處上榜!
    4月24日,記者從四川省人民政府官方網站了解到,成都平原史前城址——郫縣古城遺址等14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規劃已通過評審並經國家文物局批覆同意;金華寺等1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規劃已通過評審並經省政府同意,現予公布。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成都又增加12處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成都又增加12處 2013年05月10日 00時00分
  • 追跡攻略|陝西寶雞市27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覽
    2006年5月25日,被核定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05月25日,周公廟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南開大學八裡臺校區思源堂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孫靜姝)10月16日,國務院公布了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南開大學思源堂申報「國保」成功,為百年校慶再添喜慶。  思源堂,興建於1923年4月,由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出資12.5萬元、天津實業家袁述之先生出資7萬元,另有其他捐贈共同捐建,1925年秋竣工。
  • 遊遍廣州3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門票需要多少錢?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國最高的文物保護等級,2019年10月國務院公布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後,廣東省共有130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省會廣州毫無疑問是最多的城市,共有3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些國保單位分布在廣州市的8個區,這32處地方,都是廣州市內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文物古蹟
  • 漳州臺商投資區新增一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記者10月16日下午從國務院網站獲悉,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於10月16日公布,全國新增762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與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併的項目(共計50處),臺商區境內的東美曾氏番仔樓文物保護單位名列其中。
  • 追跡攻略|陝西漢中20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覽
    這裡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處。  1996年,諸葛亮墓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2年被公布為陝西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追跡攻略|陝西寶雞市27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覽追跡攻略|陝西安康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覽追跡攻略|山西太原3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覽追跡攻略 | 山西呂梁3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覽追跡攻略 | 山西朔州7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覽追跡攻略 | 山西忻州3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覽追跡攻略 | 山西臨汾54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覽追跡攻略 | 山西大同30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覽追跡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