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艾伐蜀時蜀漢投降言論甚囂塵上,劉諶勸阻未成後闔家死節

2021-01-19 騰訊網

三國進入後期,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司馬氏已經掌權,三國也將歸於一統。而三國中最弱的蜀漢自然而然成為第一個被滅的目標。在景元四年(263年)秋,司馬昭命鄧艾、鍾會伐蜀,鍾會和姜維大軍相距於劍閣,雙方相持不下。而鄧艾則開始偷渡陰平,直逼成都城下。

此時,成都兵精糧足,且姜維已經火速勤王,孫吳也已經西徵救援,按理說應該堅守不戰以待援軍,畢竟這時候鄧艾帶領的只有幾千人而已。若能等到姜維和吳軍,擊敗魏軍也不是不可能的。但是這時候在成都城中,以譙周為首的投降派卻已經佔據了上風。面對著投降言論,有大臣提出了遷都的意見,「漢主使群臣會議,或以為蜀之與吳,本為與國,宜可奔吳;或以為南中七郡,阻險鬥絕,易以自守,宜可奔南。」這時候,譙周發言了,依然還是想方設法勸劉禪投降,「惟周以為:『自古已來,無寄他國為天子者也,今若入吳,固當臣服。且政理不殊,則大能吞小,此數之自然也。由此言之,則魏能並吳,吳不能並魏明矣。等為小稱臣,孰與為大,再辱之恥,何與一辱?且若欲奔南,則當早為之計,然後可果;今大敵以近,禍敗將及,群小之心,無一可保?恐發足之日,其變不測,何至南之有乎!』群臣或難周曰:『今艾以不遠,恐不受降,如之何?』周曰:『方今東吳未賓,事勢不得不受,之後,不得不禮。若陛下降魏,魏不裂土以封陛下者,周請身詣京都,以古義爭之。』眾人無以易周之理。」劉禪聽到譙周的言論之後便聽從了這個意見,準備向鄧艾投降。

劉諶

就在這時候,劉禪的皇五子北地王劉諶卻趕來勸阻。「後主將從譙周之策,北地王諶怒曰:『若理窮力屈,禍敗必及,便當父子君臣背城一戰,同死社稷,以見先帝可也。』後主不納,遂送璽綬。」

景耀六年(263年)十一月,劉禪打定主意向鄧艾投降,率太子、群臣、宗室出城,同時派人曉諭姜維,令其向鍾會投降,至此,蜀漢徹底滅亡,劉備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就這麼拱手讓人了。「是日,北地王諶傷國之亡,先殺妻子,次以自殺。」

和劉禪、譙周相比起來,劉諶真可謂有氣節、有骨氣,在舉朝上下都在議論著投降問題的時候只有他能站出來對此進行斥責和反駁,這種氣節即使在整個宗室中亦是罕見。正因如此,後世才為其製作雕像放入昭烈祠中與諸葛亮同享祭祀,千百年來其香火一直不斷。時至今日,其雕像依然在武侯祠中存在,以紀念其自殺殉國、寧死不降的氣節。

相關焦點

  • 蜀漢面臨生死存亡之際,劉諶提出扭轉戰局之策,這個方法是否有用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鄧艾斬殺諸葛瞻、諸葛尚父子,佔領雒城。後主劉禪大驚,召集文武商議對策。光祿大夫譙周提出開城投降,這一建議得到劉禪的採納,但這一行為遭到劉禪第五子劉諶的強烈反對。不過,劉諶提出的以舉國之力對抗敵軍的主張還是遭到了劉禪的拒絕。劉禪派遣張紹和鄧良前往雒城向鄧艾投降,劉諶悲憤交加,在昭烈廟自刎身亡。
  • 鄧艾兵臨成都城下時,若劉禪沒有出城投降,蜀漢還能支撐多久?
    劉禪得知消息後,當即派出廖化率軍往沓中增援姜維,同時他讓張翼等前往陽安關口拒守。由於姜維此前的戰略設定,漢中諸將放棄漢中外圍據點,而選擇收縮兵力退保漢、樂兩城。由於蜀軍未對咽喉險道斜谷、駱谷、子午谷嚴加防守,導致這些隘口都被魏將劉欽佔領。與此同時,鍾會幾路並進,直入漢中,並留二萬人圍漢、樂二城,自己率領主力軍直下陽安關口,由於蜀將蔣舒投降,關城被破,漢中近乎全境失守。
  • 北地王劉諶:劉禪最有血性的兒子 蜀漢投降時他自殺殉國
    北地王劉諶:劉禪最有血性的兒子 蜀漢投降時他自殺殉國時間:2020-01-10 19:44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北地王劉諶:劉禪最有血性的兒子 蜀漢投降時他自殺殉國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 鄧艾偷渡陰平,劉禪投降,劉禪的兒子劉諶寧死不降,很慘烈
    景耀六年(263年),魏國司馬昭派鍾會和鄧艾分兵進攻蜀漢,鍾會率十萬大軍,是主力,在劍閣將蜀漢大將軍姜維部死死纏住,鄧艾率軍三萬,是偏師,鄧艾偷渡陰平小道,翻山越嶺,穿越七百裡無人區,到達江油,江油守將馬邈投降。
  • 三國殺劉諶攻略:蜀漢御用忠臣荀彧表示我真的是太難了
    三國殺劉諶攻略:蜀漢御用忠臣荀彧表示我真的是太難了 在三國殺的眾多武將當中每個武將都有自己獨特的技能機制
  • 鄧艾偷渡陰平,如果劉禪不投降,蜀漢會不會滅亡?
    他派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攻蜀。姜維憑藉山川之險,把鍾會的大軍阻擋在劍閣之外,但鄧艾卻率3萬人偷渡陰平小道,兵臨成都城下,後主劉禪選擇投降,蜀國滅亡。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僅僅過了四十多年,蜀國就滅亡了,當時司馬氏甚至還沒有篡魏建立晉朝。一方面我們替蜀漢感到可惜,另一方面也不得不為鄧艾的奇兵之計拍案叫絕。
  • 蜀漢滅亡後,黃皓的下場如何,小說與歷史完全不是一回事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八回,發生在伐蜀之戰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劉諶、劉禪和鄧艾。原文如下:(劉諶)大哭一場,眼中流血,自刎而死。蜀人聞知,無不哀痛……後主聽知北地王自刎,乃令人葬之。次日,魏兵大至。後主率太子諸王,及群臣六十餘人,面縛輿櫬,出北門十裡而降。鄧艾扶起後主,親解其縛,焚其輿櫬,並車入城。後人有詩嘆曰:「魏兵數萬入川來,後主偷生失自裁。黃皓終存欺國意,姜維空負濟時才。全忠義士心何烈,守節王孫志可哀。昭烈經營良不易,一朝功業頓成灰。」於是成都之人,皆具香花迎接。
  • 鄧艾偷渡陰平,為何劉禪選擇投降,只有北地王劉諶選擇以死殉國?
    這種性格,在諸葛亮的時代,對蜀漢政權是有益的。這使得蜀漢君臣和諧,內部團結,劉禪可以安於本分,諸葛亮可以施展才華。但是,當諸葛亮一去世,劉禪就失去了主心骨。諸葛亮為了蜀漢政權的延續,在去世前指定了接班人,制訂了未來的國策。這使得蜀漢成功實現了政權交替,讓蜀漢又穩定了三十年。但是,一旦諸葛亮的繼承人陸續死去後,劉禪就不知道該如何理政了。
  • 中國歷史人物故事:劉諶
    ,蜀漢昭烈帝劉備之孫,後主劉禪第五子,封北地王。鄧艾大軍兵臨成都城下時,劉諶固請出戰,但被劉禪拒絕。當聽聞劉禪舉國投降鄧艾之時,劉諶盡殺家人,後赴昭烈廟自殺。 演義傳記       劉諶乃劉禪第五子北地王也。後主生七子:長子劉璿,次子劉瑤,三子劉琮,四子劉瓚,五子即北地王劉諶,六子劉恂,七子劉璩。七子中惟諶自幼聰明,英敏過人,餘皆懦善。 歷史年表       劉諶,劉禪之子。
  • 蜀漢滅亡不單單是有譙周,也有一群堅定「大漢」信仰的浪漫主義者
    公元263年,司馬昭的伐蜀大軍在鍾會、鄧艾等人的指揮下分兵合進攻破了成都,此時成都的大漢皇宮內在益州派領袖譙周的主導下,蜀漢皇帝劉禪於無奈之下向鄧艾投降,至此蜀漢滅亡。這是伐蜀之戰即將進入終點的時候,此時鄧艾的軍隊已經迫近成都,蜀漢以譙周為主的諸大臣此時都在苦口婆心地做劉禪的工作,投降鄧艾。在滿朝皆投降的情況之下,劉禪也無可奈何地放棄了祖宗的基業,在此時則發出了一個鏗鏘有力的聲音「自古以來豈有投降的天子,倘若投降,死後有何面目去見先帝啊。」而發出這有力聲音的人則是劉禪五子:北地王劉諶。
  • 蜀漢被滅後,鄧艾有可能成為第二個司馬懿?他有異心卻無條件
    公元263年,司馬昭下令出兵攻打蜀漢,雖然此番出戰,司馬昭派出了鍾會、鄧艾與諸葛緒兵分三路伐蜀,同時曹魏也在戰事初期取得了極佳的效果,當時魏軍已經佔據了漢中,那時蜀漢僅餘益州這一塊區域,不過在姜維退守劍閣,憑藉著天險與鍾會率領的大軍對峙時,即便是手握十八萬大軍的鐘會對姜維也無可奈何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劉諶:身死祭蜀漢 國破留丹心
    劉諶塑像雖一直存於武侯祠劉備殿中,他的故事卻鮮為人知。劉諶,蜀漢昭烈帝劉備之孫,蜀漢後主劉禪第五子。蜀漢景耀二年(259年)六月,劉諶受封北地王。景耀六年(263年)冬,魏國大將鄧艾攻破蜀漢,劉禪聽從譙周的勸說,意欲舉國投降,劉諶堅決反對,提出「若理窮力屈,禍敗必及,便當父子君臣背城一戰,同死社稷,以見先帝可也」(東晉習鑿齒《漢晉春秋》),不被聽從。劉禪送出玉璽投降當天,劉諶來到昭烈廟前,先殺死妻子兒女,而後自殺,《三國志·蜀書·後主傳》載:「是日,北地王諶傷國之亡,先殺妻子,次以自殺。」
  • 三國殺diy:自製武將-界劉諶
    劉諶(chén)(?—263年),涿郡涿縣(今河北涿州)人,蜀漢昭烈帝劉備之孫,蜀漢後主劉禪第五子,三國時期蜀漢北地王。 景耀二年(259年),劉禪封其為北地王。景耀六年(263年),鄧艾軍隊兵臨成都門下,其父劉禪決定投降,劉諶勸阻無效之後,自殺於昭烈廟。
  • 姜維手裡還有數萬兵馬 為何劉禪卻直接投降了?
    但那個時候大限來時,大勢已去,人心難測啊。  當時蜀國大部軍力都被姜維拉到劍閣一帶阻擋魏軍主力進攻,成都周圍只剩下最多3萬餘眾。魏軍傾其大部軍力,壓向蜀地,意圖十分明顯,就是要消滅割據川地多年的蜀漢。
  • 鄧艾和鍾會如果沒有攻下蜀漢,名將姜維能否反殺魏晉軍團?
    文:追風怒放(作者原創授權) 自從蜀漢政權在公元221年建立後,其實魏國伐蜀的次數充其量才3次。第一次是公元229年,曹真率四路大軍10萬人伐蜀,被諸葛亮的第三次北伐各個擊破。
  • 鄧艾兵臨城下,如果劉禪不出城投降,那麼蜀國會滅亡嗎?
    公元263年,魏國大將軍司馬昭向蜀漢發動戰爭,派遣鍾會、鄧艾、諸葛緒兵分三路合攻蜀國。此次的「魏滅蜀之戰」,僅僅用了四個月的時間,便大功告成,不得不說,此戰行動之迅速,打得非常的漂亮。 那麼,如果當時鄧艾兵臨成都,劉禪拒不投降,而是堅守的話,蜀漢會滅亡嗎?
  • 此人是伐蜀大軍統帥之一,先後得罪鍾會和鄧艾,卻因禍得福
    鄧艾聞訊後大怒,想要前去興師問罪,卻遭到兒子鄧忠的勸阻。於是,鄧艾強壓怒火,來到鍾會營寨,商議下一步的作戰部署。鍾會當面表態支持鄧艾的這一計劃,但在鄧艾離開後卻對部下表示,陰平小路皆為高山峻岭,只要蜀軍守住險要之處並切斷鄧艾的退路,鄧艾將活活餓死。鍾會下令,集中全力向劍閣發動猛攻。
  • 劉備之孫,蜀漢北地王劉諶為何要殺妻屠子?
    關於蜀漢的皇室,人們比較熟悉的往往是開國皇帝劉備和亡國之君劉禪,除此之外,它的存在感是非常低下的。蜀漢景耀六年(263),鄧艾偷渡陰平道直入蜀漢腹地,兵臨成都。面對鄧艾並不算多的兵力,後主劉禪出城投降,宣告蜀漢的滅亡。
  • 劉禪投降後,蜀漢君臣大都得以善終,為何姜維卻遭遇滅門之禍?
    文/格瓦拉同志景元四年(263年)秋,曹魏權臣司馬昭命大將鍾會、鄧艾分路伐蜀。同年底,在鍾會與蜀漢大將軍姜維相持於劍閣,入蜀之路被斷絕的情況下,鄧艾竟然偷渡陰平古道,越過七百餘裡無人煙的險域,襲佔江油、綿竹,隨即又率大軍兵臨成都。此時,成都城內雖然兵精糧足、城高池深,但被嚇破膽的後主劉禪竟然沒做任何抵抗,便向鄧艾獻城投降。
  • 在位41年的劉禪能力到底如何,他最終投降鄧艾是否是正確選擇?
    劉禪在蜀漢滅亡後還活了8年之久,終年65歲,可見他身子骨是非常好的。不可否認的是,皇帝身體好也是維持政權長久的重要因素。對比一下曹魏的幾個皇帝,曹丕活了40歲、曹睿只活了36歲,特別是曹睿死的時候連後嗣都沒有留下,致使曹魏政權在兩代之後就被權臣架空了。